村民吳昌軍帶領幫扶人參觀茶園。
村民新發展的茶園。
紅網時刻常德5月13日訊(通訊員 李春 汪盛前)「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和縣財政的大力支持,今年我的茶葉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周圍幾個戶的村民跟著一起脫貧了!」談起「湖南屋脊」脫貧的事,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姬塘峪村種茶大戶吳昌軍顯得非常高興。5月12日,從石門縣財政局傳出消息稱,縣財政今年已給全縣297個農村行政村撥付財政涉農統籌整合資金1200多萬元,用於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石門縣共有331個村居,其中屬農村行政村的有297個。2018年雖然全縣脫貧摘帽,但還有783戶,1440人沒有實現脫貧。為了打好今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確保所有貧困戶順利脫貧,防止脫貧戶返貧,縣委、縣政府繼續整合用好財政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和每村設立的產業發展扶持獎勵基金,積極幫助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發展產業。到4月底止,縣財政給297個村中的122個貧困村每村發放了10萬元的產業幫扶資金。還給297個村每村安排了5萬元的財政預算資金,扶貧後盾單位同時給每村支持了5萬元作為產業發展配套資金。
石門縣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上半年縣政財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用於脫貧攻堅,資金具體撥付到村,貧困村每村撥付的資金達到20多萬元,具體發展方案由各個村自己制定,積極鼓勵貧困戶和脫貧邊緣戶大力發展種養業,徹底實現全部脫貧。
被稱為「湖南屋脊」的壺瓶山鎮,是石門縣最大的山區鄉鎮,全鎮38個村還有28個村沒有脫貧,這次,縣財政撥付的資金達到660萬元,成為全縣得到扶持資金最多的鄉鎮。現在,壺瓶山鎮的鼓鑼坪村發展茶葉1200多畝,管山村發展茶葉1300多畝等,放眼望去,綠綠蔥蔥的茶山無邊無垠,成為山區人民脫貧的「金山」、「銀山」。
姬塘峪村的殘疾人王聖富已經脫貧,但收入不穩定。他不等不靠,在村幹部的幫助下,得到了縣財政發放的產業幫扶資金,發展了5畝多茶園,今年僅一季春茶收入就達到上萬元。他說:「現在,我有了一份產業,心中踏實多了,再也不擔心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