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從地方到中央領導班子的換屆將在今年4月最終完成
編者按:古巴3月11日的全國人民政權代表選舉(投票率82.9%),所產生的新一屆全國人大(605名代表)將在4月19日選出31人的國務委員會,隨後由後者決定國務委員會主席以及6名副主席人選。當選的主席將接替勞爾·卡斯楚。
勞爾在2006年以副手身份,臨時接替生病(2016年11月去世)的哥哥菲德爾執政,並在兩年後的全國人大上,當選為國務委員會主席(相當於總統)和部長會議主席(相當於總理)。10年後,隨著新一屆國家領導人選舉拉開帷幕,87歲的勞爾離職進入倒計時。誰將是下一任國務委員會主席呢?
古巴國務委員會副主席米格爾·迪亞茲
勞爾公認的接班人,原本是被稱為「改革沙皇」的馬裡諾·穆裡略(古巴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於副總理),但穆裡略因女兒叛逃美國,地位被「團系」迪亞茲取代。米格爾·迪亞茲-卡內爾(Migel Diaz-Canel)現任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他在參加去年底的市級人大代表選舉時,曾「回擊」要求古巴改變一黨制的言論。
古巴的市級選舉允許選民秘密投票,但禁止候選人開展競選活動;反對派力圖推舉獨立候選人,但遭到失敗。市級選舉原定去年10月開始,受颶風影響,推遲了一個月。相應地,今年原定2月24日(與古巴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重合)的國家領導人換屆選舉,推遲至4月19日(紀念1961年美國支持的豬灣事件的失敗)舉行。
勞爾·卡斯楚的獨子亞歷杭德羅,是內政部和軍情部門的負責人
這齣大戲的籌備工作,應該說在菲德爾·卡斯楚(參見:前保鏢出書揭秘卡斯楚國王般生活)因病交權時便已開啟,但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快。2016年4月的古共七大上,勞爾·卡斯楚留任古共中央第一書記,預計他將任滿兩屆10年,在2021年古共八大召開時卸任(相比勞爾的兒子,菲德爾的孩子遠離權力中心)。
古共七大以「增量稀釋存量」的辦法,漸進式實現新老交替:原政治局委員15人除已去世和因病去職的3人外,其餘12人全部留任,新增加5人,共17人。新增加的5名政治局委員和55名中央委員,當時年齡均不到60歲。
阿爾貝託已同勞爾·卡斯楚的女兒離婚
今年58歲的米格爾·迪亞茲-卡內爾,並不是唯一可能的接班人,另一位可能的接班人是掌握古巴經濟命脈的阿爾貝託。路易斯·阿爾貝託作為前「駙馬」,儘管已同勞爾·卡斯楚的女兒離婚,但依然是古巴軍方商業機構GAESA的負責人。
因為接班問題,阿爾貝託曾和勞爾·卡斯楚的獨子亞歷杭德羅·埃斯平發生爭執。米格爾·迪亞茲若能獲得老一輩革命派和經濟改革派的支持,又能得到軍方的支持(最大可能是來自亞歷杭德羅·埃斯平的支持),或能坐穩江山,否則將成為過渡性人物,直到卡斯楚家族第二代傳人之間解決好自己的分歧。
勞爾·卡斯楚會交權給副手米格爾·迪亞茲嗎?
以下一組文章,深度介紹卡斯楚家族第二代成員間的恩怨。
卡斯楚的長子自殺了——
他曾盡一切力量模仿父親
新京報 方辰 實習生 楊採妮
卡斯楚的長子自殺身亡了。
據古巴官方報紙《格拉瑪報》報導,2018年2月2日,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的長子菲德爾·卡斯楚·迪亞茲·巴拉特自殺身亡,終年68歲。
巴拉特留起了大鬍子,被稱為「小菲爾德」
迪亞茲·巴拉特出生於1949年9月1日,是菲德爾·卡斯楚與第一任妻子米爾塔所生,據稱最像父親。
1955年,卡斯楚與米爾塔結束了長達7年的婚姻。離婚後,米爾塔獲得兒子的監護權,而卡斯楚將其視為自己的一次失敗,發誓要奪回兒子。
在隨母親離開古巴前,巴拉特拜訪了卡斯楚,卻被父親「綁架」走後強行留在了身邊。
事實上,在將米爾塔從家族中除名後,卡斯楚不關心巴拉特的任何事,而在新妻子的孩子們出生以後,父子倆更加形同陌路。
1959年,卡斯楚領導的古巴革命戰爭取得勝利,巴拉特雖然一直跟隨父親,但鮮少有機會回到母親身邊。
巴拉特算是一個學霸,他曾以「何塞·勞爾·費爾南德斯」的化名在蘇聯念書,並取得了核物理博士學位和科學博士學位。
讀書期間,古巴政府指派了其駐莫斯科大使館的一名官員照料他,而克格勃官員則負責他的安全。
此間,他與蘇聯著名的庫爾恰託夫原子能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聯繫,為日後的「大展拳腳」奠定了基礎。
歸國後,巴拉特被委以重任。他從1980年開始領導古巴原子能委員會,率先在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上發展核電站,直到古巴與前蘇聯的貿易和援助關係破裂。
儘管巴拉特與父親關係疏遠,但他卻盡一切力量模仿父親。他留起了大鬍子,開起了阿爾法羅密歐的汽車,被人們稱為「小菲爾德」。
然而,隨著核電站財務狀況日益惡化,他在旅遊和休假方面的個人開銷與日俱增,巴拉特還沒接近權力中心就隕落了。
1992年,他因為管理不善被父親指責為「無能」,並遭到解職。而另一個人則替他進了監獄,他則因為「長子」的身份倖免於難。不過,巴拉特自此幾乎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
2000年以後,巴拉特似乎得到了父親的寬恕,但他並未能重新進入權力圈,而是一直擔任古巴國務委員會的科學顧問和古巴科學院副院長。
此間,巴拉特出版過多部作品闡述科技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並對不同國家進行多次訪問,他曾於2006年、2009年和2015年三次訪華。
據古巴媒體報導,去世之前,菲德爾·卡斯楚·迪亞茲·巴拉特身患深度抑鬱,並已經接受了幾個月的治療。
1959年革命以來,古巴一直由卡斯楚兄弟統治
「勞爾獨子」埃斯平會接班嗎?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艾蘭 / 編譯
如今,在古巴政壇,一對父子的頻繁出鏡,讓很多人想起了此前的一對兄弟。
在諸多重要場合,古巴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勞爾·卡斯楚的身邊經常有兒子亞歷杭德羅·卡斯楚·埃斯平的身影,他已成為勞爾的心腹和得力助手。
「顯然,勞爾要培養他承擔更多職責,可能會給他更高的官職或軍銜。」數十年來一直密切關注卡斯楚家族的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分析師布萊恩·拉特爾分析稱。
此前,勞爾就是從在哥哥菲德爾·卡斯楚身後做助手慢慢走向前臺的。於是,不免有人猜測埃斯平為「接班人」的可能性。
埃斯平可謂卡斯楚家族二代中最接近政治核心圈的人物之一,只是,目前,2018年勞爾卸任後的情況還不甚明朗,埃斯平自己似乎也對延續家族對古巴政權的掌控並無太大興趣。
亞歷杭德羅·卡斯楚·埃斯平上校
在父親左右
隨著2014年12月古巴與美國兩國宣布修好關係,古巴高層動作頻頻,埃斯平的上鏡率也增加了。
作為雙方談判的重要一部分,美國與古巴進行了換囚。2014年12月17日,美國釋放三名古巴間諜,他們如國家英雄般回國,穿著制服的埃斯平就在飛機旋梯下敬禮迎接他們。
這一天起,埃斯平開始贏得關注的目光。他是古巴內政部上校,此前一直以來鮮為外界所知。
2015年4月,在巴拿馬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期間,勞爾與歐巴馬實現兩國領導人時隔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正式會晤,埃斯平亦是參與與歐巴馬面對面會談的少數古巴官員之一,而有望在2018年接班的古巴第一副主席迪亞茲·卡內爾卻未出現在這個會場。
勞爾·卡斯楚的名言:大豆和大炮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接下來的5月,與天主教皇方濟各的會晤中,勞爾感謝了教皇在美古兩國關係中發揮的協調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一襲整齊的西裝在身的埃斯平也在二人會面的畫面中出現。
尚不清楚的是,美古兩國宣布將恢復正常關係前,雙方歷經一年多的秘密談判中,埃斯平扮演了何種角色。
不管怎樣,2015年5月底,就在勞爾84歲生日之前幾天,美國政府正式將古巴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刪除,為7月互設大使館鋪平道路。
在與美國關係「解凍」這件舉世矚目的事件之外,埃斯平還隨父親赴哥斯大黎加參加拉美﹣加勒比國家共同體首腦會議等場合。
此外,埃斯平也有「獨當一面」的時候。2015年2月,埃斯平帶領古巴代表團赴俄籤署了聯合防禦協議。
不會再出一個卡斯楚?
「勞爾將兒子安排到自己身邊,成為自己的耳目,尤其是在內政部,他可直接向父親匯報,十分值得信賴。」拉特爾說。
勞爾還在另一重要崗位上安排了「自己人」,其保鏢之一是勞爾·卡斯楚·羅德裡格斯,此人是埃斯平的侄子、勞爾的孫子。
埃斯平是勞爾與已故妻子薇兒瑪·埃斯平唯一的兒子。強硬、智慧的薇兒瑪也是古巴著名人物,她為古巴政治局首位正式的女性成員,還曾領導古巴婦女聯合會。
和菲德爾的諸位子女及勞爾其他孩子相比,埃斯平更加接近政治核心圈。
埃斯平曾就讀於哈瓦那大學學習工程學,後轉為國際關係。他外表俊朗,看起來一臉嚴肅,80年代在安哥拉的一次軍事訓練(參見:橫跨大西洋的代理人戰爭)事故中造成一隻眼睛視力很差。和其父親一樣,蘇聯及俄羅斯深深吸引著他,80年代中期結婚後,他的蜜月也選在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度過。
目前,埃斯平在內政部負責協調情報、安全服務及軍隊的政策,在國家安全方面給父親提建議當參謀,也曾參與父親發起的反腐行動。據《參考消息》援引法國媒體報導,埃斯平有個優點:鐵面無私。2011年年底,他毫不猶豫地逮捕了自己親妹妹的男友:後者因為介入了一家西班牙和加拿大公司的舞弊案,在監獄中被關押了幾個月。
隨著簡歷上的履歷越來越多,他有望被晉升為將軍。
「做基層軍官時,他就表現很好,不僅僅是在安哥拉,在任何情況下,這位軍官都會得到很快晉升的,」居住在哈瓦那的加拿大歷史學家哈爾·卡爾帕克說,「名字中擁有那些顯赫姓氏,對他是百益而無一害的。」
埃斯平經常伴在父親左右,向部長等政府官員下達命令,雖然他級別較低,但其命令也被重要官員遵守,好似這些命令來自勞爾。
儘管如此,埃斯平正準備接任父親的可能性很小。從兩位老卡斯楚的表現中,古巴的專家們感覺不出他們計劃將權力交給子女中的任何一位。「和哥哥菲德爾一樣,勞爾已下定決心,不讓古巴看起來像是個君主制國家」,卡爾帕克如是說。
一位認識埃斯平的前官員稱,不希望他的仕途走得太遠:「升到將軍還好,但是不要進政治局。」
而且,埃斯平本人也在2015年初接受希臘Mega TV採訪中,表示自己對接班不感興趣,但他也未提及第一副主席卡內爾——這位目前職位看來最有可能的接班人為人低調,小心翼翼地避免讓自己搶走卡斯楚兄弟的鏡頭。
「政治正確」
當時,埃斯平是在希臘「推銷」自己的書。
讓埃斯平初步贏得一些關注的是他在2009年出版的書籍《恐怖帝國》,書中講述了「美國恐怖主義及對古巴的侵略」。在該書題詞中,他特別指出「由於美國針對古巴的恐怖行為,3478名愛國人士死亡,還有2099位病殘」。
這本書的第二版被譯成多國語言,雖然在古巴國內官方媒體沒有太多報導,但是埃斯平積極到國外「叫賣」。2012年10月,他到莫斯科推銷俄文版,2015年1月,他又在希臘多次公開露面,談論該書的希臘語版本。
這一版本中,埃斯平並未因為美古關係的緩和而改變對美國的論調,他仍形容美國領導人「為了滿足他們的利益和霸權目標而試圖徵服人類」。曾教授其美國與古巴外交關係的卡洛斯·阿爾祖格瑞教授認為,埃斯平的思想成熟且務實:「他可能認為那樣是政治正確。」
「他願意聽取相反觀點,不是那種聽不進話的人。」這是老師對埃斯平的看法。
不過,不變通、高傲、像菲德爾那樣不妥協,也是埃斯平常會得到的評價,這些似乎在他的採訪過程中能看出一二。
在雅典衛城腳下,埃斯平接受一家當地電視臺的秘魯裔記者採訪時,他看上去更像是大伯菲德爾,而非父親勞爾。多個問題的回答中,他都有大段的獨白,自信滿滿,也重複著各種宣傳用語。
當記者提及美國政客指責古巴沒有選舉之時,更是打開了埃斯平的話匣子。「很有趣的是,在這個有著西方民主搖籃之稱的地方,你提出這樣的問題。」接著,他從啟蒙時代、歐洲人對美洲大陸的發現與徵服、孟德斯鳩的權力分配,說到美國總統、議員等選舉的大量花費,當記者想要打斷他時,他毫不相讓:「先讓我說完,我會回答你的所有問題,但是我希望你聽完我的觀點,我會告訴你我對古巴民主非常有信心的原因。」然後,他開始詳盡解釋古巴選舉的細節、流程。
埃斯平確實誠誠懇懇地回答記者每個問題,他稱古巴絕不會恢復資本主義的同時,也表示共產主義仍是一個願景,古巴正在努力為之奮鬥。
當然,除了探討各種嚴肅問題,埃斯平也對「受邀來此,不用花費古巴一點錢財」,「感到非常愉快」。
2015年2月哈瓦那雪茄節上,小菲德爾和帕麗斯·希爾頓合影
小菲德爾自殺揭開的
卡斯楚家族往事
「拾筆」
2月1日,已故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的長子——菲德爾·卡斯楚·迪亞茲-巴拉特(Fidel Castro Diaz-Balart)在古巴自殺身亡,終年68歲。古共中央機關報《格拉瑪報》通報的說法是,他長期患有深度抑鬱,在過去的數月內一直接受醫生治療。
這個與菲德爾·卡斯楚長相神似、被外界稱為「小菲德爾」、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不免令人唏噓。然而,隱藏在官方通報的「抑鬱症」三個字背後的,或許是「小菲德爾」一生的鬱鬱寡歡,和他與自己父親之間漫長而深遠的矛盾對立。
來自母親家庭的「背叛」
菲德爾·卡斯楚·迪亞茲-巴拉特出生於1949年,是菲德爾·卡斯楚與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米爾塔·迪亞茲-巴拉特所生的兒子。
米爾塔是卡斯楚在哈瓦那大學就讀時一個同學的妹妹,兩人曾有過短暫而熱烈的愛情,但1953年,卡斯楚攻打蒙卡達兵營失敗入獄後,米爾塔依靠當時的巴蒂斯塔獨裁政府資助生活,被卡斯楚認為背叛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兩人最終在1955年決裂離婚。
1959年,卡斯楚取得古巴革命勝利、奪取政權後,米爾塔一家搬往美國佛羅裡達州的邁阿密,其中也包括了她與卡斯楚唯一的兒子,卡斯楚·迪亞茲-巴拉特。
小菲德爾本應一直跟著母親生活在邁阿密,但當他有一次回古巴探望自己的父親時,卻遭到了父親的「綁架」——沒能在離婚判決中得到兒子監護權的卡斯楚一直對此耿耿於懷,於是,小菲德爾此後的整個童年時代便都被「扣留」了在古巴境內。
卡斯楚在寫給同父異母的妹妹莉迪亞的信中,這樣透露了自己當時的情感:「我甚至拒絕想像我的兒子會和我最厭惡的敵人睡在同一個屋簷下,哪怕只有一晚;或者去想像他單純無辜的面頰上要接受來自那些可怕的猶大們(指美國人)的親吻。」
從卡斯楚的立場來看,他的擔憂頗有幾分道理。事實上,迪亞茲-巴拉特家族從來都不是和卡斯楚站在同一陣營的「同志」。
在卡斯楚領導古巴革命取得勝利、推翻當時的巴蒂斯塔獨裁政府之前,米爾塔的哥哥拉法爾·林肯·迪亞茲-巴拉特,正是當時的獨裁政府下面古巴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因此米爾塔才能在卡斯楚入獄期間仍獲政府資助。等到了邁阿密的迪亞茲-巴拉特家族,更是迅速轉向了反共產主義、反卡斯楚的陣營,其中,小菲德爾的表弟林肯·迪亞茲-巴拉特和馬裡奧·迪亞茲-巴拉特,還先後當選了美國眾議院議員。
小菲德爾的堂弟馬裡奧·迪亞茲-巴拉特當了美國眾議員
古巴核研究大浪中的進與退
毫無疑問,被「綁架」的小菲德爾的成長之路,是父親意志的體現。1968年,他在卡斯楚的規劃下前往蘇聯學習核科學,並於1978年獲得了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核物理博士學位。
不久之後,也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卡斯楚決心發起一項核研究計劃:古巴胡拉瓜核電站建設——這個由當時的蘇聯在背後出資支持的項目,意在為古巴的整個島嶼範圍提供核供電,並寄望於它能夠帶來那段困難時期的經濟大刺激。作為卡斯楚家族的主要人物和核研究方面的專家,從蘇聯學成歸來的小菲德爾自然而然地成了父親欽點的該科研項目負責人,同時也領導了當時的古巴原子能委員會。
30多歲正當年的小菲德爾,似乎就要迎來自己人生最光輝的時刻,卻被瞬間變天的世界砸碎了手中的計劃和胸中的理想。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震醒了古巴夢,在「冷戰」期間與美國劍拔弩張的蘇聯不得不切斷對古巴的財政援助,而1991年的蘇聯解體更讓古巴徹底失去了它的「恩人」:由於蘇聯對古巴的債務被全面凍結,莫斯科方面停止向古巴提供核電研究的資金扶持;再加上項目本身遇到的種種技術難題,胡拉瓜核電站的建設在最終在1992年被迫終止,就此成為「冷戰」在古巴的一處遺蹟。
然而,這個故事在公開的版本裡卻是另一番樣貌。卡斯楚將胡拉瓜核電站的失敗歸咎於自己的兒子,在1992年不由分說地唐突開除了他。在安·路易斯·巴達奇(Ann Louise Bardach)的傳記《沒有菲德爾》(Without Fidel)中,他如此記錄了卡斯楚當時的表態:「(小菲德爾)沒有辭職。他是因為不能勝任這份工作而被開除的。這裡不需要君主專制。」
今年3月29日,越共一把手阮富仲訪問古巴,鼓勵勞爾·卡斯楚繼續改革
直到去世之前,小菲德爾的職務都是也僅僅是古巴科學院副主席。要說再有什麼別的公職,也就是在他的叔叔勞爾·卡斯楚於2008年接替菲德爾·卡斯楚成為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後,被任命為新的古巴國務委員會科學顧問,這是自從他在1992年被從胡拉瓜核電站「開除」之後,時隔16年的再次公開亮相。
政治絕緣和政治背叛
來自古巴第一家族的小菲德爾,從未在政府內擔任過任何政治性職位。作為卡斯楚的長子,不知道他自己是否對此有過悲哀的喟嘆,或者是他長期心理抑鬱的原因之一。
至少在那些外人看來,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小菲德爾是這個島國政治圈內的「嚴肅玩家」。即便勞爾·卡斯楚即將於今年4月下臺,本應是菲德爾·卡斯楚的第一繼承人的他,也從未被認為是古巴新領導人的有力競爭者——以推翻獨裁政治起家的現代古巴,一定不會選擇一個除了是卡斯楚長子之外毫無政治經驗的核科學家出任他們的新領導人。
不過,小菲德爾也未必對此有太大的怨懟,畢竟在整個卡斯楚家族,除了早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和卡斯楚一同打天下的勞爾,其他所有人似乎都和卡斯楚一手打造的政治江山無緣。
卡斯楚的親妹妹胡安妮塔,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米爾塔一樣,在其執掌古巴政權之後,於1964年選擇叛逃古巴,流亡到了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參見:古巴送出15萬難民振興了美國邁阿密)。在40多年的時間裡,僅僅隔著一道佛羅裡達海峽的胡安妮塔始終拒絕同自己的兄長對話,還稱後者為「惡魔」。她在2009年出版的回憶錄《我的兄長菲德爾和勞爾的秘密歷史》中,甚至透露自己在1961年至1964年間曾效力於美國中情局,向美方提供有關菲德爾·卡斯楚的秘密往事。
至於卡斯楚那群數目難以為外界確定的子女——少則7人、多則11人,也有對父親的背叛者,如長女阿琳娜·費爾南德斯。她是卡斯楚與一位已婚社交名媛的私生女,即便她的母親在這段婚外情之後的數十年仍舊留在古巴,但阿琳娜卻步了自己姑姑的後塵,在1993年喬裝打扮到了美國,不僅在邁阿密的流亡電臺裡不留情面地炮轟父親,還多次為CNN撰稿寫作反卡斯楚的文章。
卡斯楚同自己的第二個伴侶達莉亞·索託,則維持了人生中最漫長的情史,兩人總共育有5個兒子,但無一投身政治。其中最著名的是,據傳卡斯楚本人最寵愛的兒子安東尼奧,一名整形外科醫生,也是古巴國家棒球隊的前任官方隊醫。他後來又先後擔任了古巴棒球聯盟,以及位於瑞士的國際棒球聯盟的副主席。不過關於這個兒子,外界流傳最多的卻是他在2009年鬧出的網戀笑話:與一名假扮成美女的美國男子,進行了長達8個月的「網戀」。
愛人或是兒女,背叛或是疏離,措手不及或是親手籌謀,卡斯楚縱然有著翻雲覆雨的政治才幹和莫衷一是的國際聲望,卻始終無法在家庭這盤棋局裡顯出真正的主導地位。如今在勞爾行將卸任之際,長子又跳窗自盡,這個古巴第一家族恐怕再也不能重現卡斯楚曾締造的榮光。就像前古巴政府研究員、如今在德克薩斯大學裡奧格蘭德分校擔任政治科學教授的阿圖羅·洛佩茲-萊維所言,在外形上,小菲德爾和他的父親一樣,有著高大的身材和一頭濃密的毛髮,但他們的相似之處似乎也僅止於此,(小菲德爾)「從來沒能和他父親所擁有的那種非凡個人魅力相聯繫」。
卡斯楚家族的下一代們
周末陪著你的 「走出去情報局」
日前,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的長子迪亞茲·巴拉特(Fidel Castro Diaz Balart)因抑鬱症自殺身亡,傳言其「向自己背部連開7搶」。
古巴官方媒體證實,迪亞茲·巴拉特長期患有深度抑鬱,已接受醫療團體的數月治療。診斷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包括,「需要住院治療,隨後進行門診隨訪」。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小菲德爾1949年9月1日生於哈瓦那,其母親是卡斯楚的第一任妻子米爾塔·迪亞茲·巴拉特,據稱外貌最像父親,因此被稱為「小菲德爾」。
卡斯楚在古巴掌權後與米爾塔離婚,米爾塔的親屬在美國流亡,領導了邁阿密的反卡斯楚團體。小菲德爾的表親馬裡奧·迪亞茲·巴拉特,就是來自佛羅裡達州的共和黨眾議員,也是古巴政府堅定的批評者。
卡斯楚掌權後,米爾塔送小菲德爾去古巴看望父親,但小菲德爾再也沒有回到美國。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959年專訪卡斯楚時,當時還是孩子的小菲德爾就曾出鏡,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向主持人展示他新養的小狗。
小菲德爾年輕時在古巴上學,後來被送往蘇聯學習核物理,在庫爾恰託夫學院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又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獲得學位,此後在古巴和西班牙繼續研究。他在1980-1992年間曾領導古巴的核項目,但因 「能力不足管理不善」 被卡斯楚公開解僱。
路透社報導稱,古巴在與前蘇聯方面的貿易和援助關係中斷後導致資金短缺,停止了核計劃,此後小菲德爾就基本從公眾視野消失,只是偶爾出現在科學會議上。
《邁阿密先驅報》報導,在卡斯楚晚年,小菲德爾的影響力和地位下降,在2006年卡斯楚的弟弟勞爾·卡斯楚掌權後繼續失勢。在去世前,小菲德爾擔任古巴政府的科學顧問,同時也是古巴科學院的副主席。
非營利組織「古巴研究學會」主任蘇克裡奇(Jaime Suchlicki)表示,小菲德爾此前與其父親合作,他父親試過提攜他。但在過去幾年,小菲德爾時運不濟,沒做什麼事,已經抑鬱了一段時間。
對於古巴人而言,除了卡斯楚的其中兩個兒子有點知名度,妻子達莉婭及其他孩子基本上默默無聞,低調生活。倒是勞爾家的孩子們繼承了家族「政治基因」,4個孩子中三人進入了權力系統。
菲德爾的子女大多低調生活
菲德爾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家族。目前,他們都遠離古巴的「權力核心」,各自過著平靜的生活。
小菲德爾的其他5個兄弟,同樣沒有擔任政治職務。他們都是菲德爾與現任妻子達莉婭所生。達莉婭5個兒子的名都以「A」開頭,他們分別是亞歷克西斯、亞歷杭德羅、亞歷山大、安東尼奧和安傑利託,這是由於菲德爾很欽佩希臘徵服者亞歷山大大帝。
有報導稱,出於對家人的保護,達莉婭和5個兒子的身份直到1992年才對外公布。為避免「說漏嘴」,5個孩子長期將菲德爾稱為「教授」。卡斯楚認為這種舉措十分必要,畢竟自己經歷過數百次暗殺。
菲德爾·卡斯楚崇拜亞歷山大大帝
美聯社稱,這5個孩子遠離政治,其中「最有出息」的是安東尼奧,他早年當過整形外科醫生、曾供職於古巴國家棒球隊,之後在古巴棒球協會和國際棒球聯合會擔任要職。亞歷克西斯和亞歷杭德羅都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憑藉家族廣泛的人脈資源,他們都做起了IT生意,生活閒適。
50歲的亞歷山大又名「小胖子」,曾經是電視臺的攝像師,如今又對攝影很感興趣。最小的兒子安傑利託對汽車很有興趣,他是唯一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據說他是奔馳汽車在古巴的總代理。據美國《邁阿密先驅報》報導,如果達莉婭及其兒子們走在大街上,大多數古巴人認不出他們是誰。
另外,古巴官方承認,菲德爾與雷韋爾塔非婚所生的阿麗娜是卡斯楚的女兒,與瑪麗塔非婚所生的孩子也是卡斯楚的子女。
勞爾的孩子們繼承了「政治基因」
有媒體分析,真正繼承了家族「政治基因」的是勞爾一家。勞爾育有三女一男。他唯一的兒子亞歷杭德羅,是古巴軍政界一位重要人物。
亞歷杭德羅早年曾作為古巴特遣隊成員參加安哥拉內戰,失去了一隻眼睛。他現在是古巴安全部隊上校,擔任著勞爾的高級安全顧問,還領導著一個政府反腐敗委員會。自從勞爾擔任古巴領導人以來,亞歷杭德羅參加過眾多政治活動以及出國訪問,一些西方媒體猜測他可能會成為勞爾的繼任者。
勞爾的兒子亞歷杭德羅·埃斯平
勞爾的大女兒德博拉在教育部擔任顧問,她曾嫁給一位名叫路易斯·阿爾貝託·羅德裡格斯的軍官,並育有兩個孩子。阿爾貝託曾擔任古巴軍隊控股的國有企業——企業管理集團公司的總經理。
美國媒體稱,該公司業務涉及通信、旅遊、能源和零售等多個領域,幾乎佔據著古巴國家經濟的半壁江山。德博拉後來因為丈夫的不忠而提出了離婚,但這位上校仍是一位重量級人物。德博拉的兒子勞爾·羅德裡格斯,如今在外公身邊做貼身保鏢,幾乎與外公寸步不離。
《紐約時報》稱,勞爾的二女兒瑪麗拉一直在政界摸爬滾打,2013年進入古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目前擔任勢力強大的古巴婦聯主席(擁有400萬成員),她直言不諱的性格為古巴權力高層所熟知。外界對勞爾的小女兒尼爾莎的情況知之甚少。
家族中的「背叛者」
值得一提的是,卡斯楚家族中還出了「叛徒」。菲德爾有一個「叛逆女兒」阿麗娜。
菲德爾的「叛逆女兒」阿麗娜
1993年,阿麗娜喬裝改扮飛往西班牙,從此再沒回過古巴。後來她輾轉來到美國,在邁阿密一家電臺做主持人。阿麗娜不僅時常在美國媒體上對父親大加抨擊,還寫過一本書《卡斯楚之女:一個流亡者的回憶》。
阿麗娜是這樣描述他的父親菲德爾:「至少在我生命的第一年我就記得他,記得和我一起玩遊戲的他,開始對他有溫柔的記憶,長大後就不同了。」
菲德爾還有一個妹妹胡安娜,從1964年起就流亡美國,斷絕與家族的來往,經常抨擊古巴政府的政策,還聲稱自己曾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合作,密謀推翻菲德爾·卡斯楚。菲德爾逝世後,她表示「不會出席他的葬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