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劇作家泰倫斯·麥克奈利(Terrence McNally)因新冠肺炎引起的併發症於本周二在美國佛羅裡達州西部城市薩拉索塔(Sarasota)去世,享年81歲。
據他的丈夫Tom Kirdahy介紹,泰倫斯·麥克奈利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前他還曾罹患肺癌,但業已治癒。
劇作家泰倫斯·麥克奈利攝於2014年。Fred R. Conrad/The New York Times
泰倫斯·麥克奈利1938年11月3日生於佛羅裡達的聖彼得斯堡。他的父母在海灘上經營者一家酒吧和一家烤肉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之後,泰倫斯·麥克奈利全家移居紐約的切斯特港。在那裡,泰倫斯·麥克奈利的爺爺經常帶他去劇院看演出。
他看過的最早的音樂劇之一是1946年在百老匯上演、Ethel Merman主演的《飛燕金槍》(Annie Get Your Gun)。2017年,泰倫斯·麥克奈利在一部口述史的採訪中回憶說,這部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許多年以後,當它在百老匯重演時,那時候我已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我在臺下可以預見每一秒的劇情:『現在她將做這個;現在那件事將要發生』。所有回憶都如潮水般湧來。」
後來,他們搬家到德克薩斯的科珀斯克裡斯蒂,在那裡,泰倫斯·麥克奈利完成了高中學業,在學校編輯校報和文學雜誌。他的一位英語老師非常熱愛戲劇,讓他和幾個同伴愛上了英語語言和莎士比亞。
1956年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此時正是紐約百老匯的黃金時代。泰倫斯·麥克奈利是百老匯劇院的常客。1960年,他獲得英語文學學士學位。此時,他也已開始了和劇作家愛德華·阿爾比的第一段同性戀戀情。
泰倫斯·麥克奈利(右)在《唇合齒離》彩排現場 Jack Manning/The New York Times
他的戲劇事業跨越了將近半個世紀。從1963年開始,通過「麗茲酒店」、「裡斯本塔維阿塔」、「唇合齒離」、「愛!英勇!同情!」等一系列成功的劇作,他將曾經被主流劇院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角色和情節帶到了百老匯觀眾眼前。
1965年,他創作的第一部百老匯話劇「情況在夜晚變得糟糕」,講述的就是當時幾乎聞所未聞的,兩個男人之間的羅曼斯。這部劇在百老匯一經上演,便引起轟動。它為泰倫斯·麥克奈利招來了廣泛的爭議。
但這並未使他停下腳步。在未來的50年裡,泰倫斯·麥克奈利主要的戲劇作品,包括1990年的電視劇「安德魯的母親」以及2014年該劇的劇場版續集「母親和兒子」,都在追尋許多同性戀男性在那一時期所共同經歷的人生軌跡:從隱藏到反叛,從人生災難到步入婚姻、養育子女。
與此同時,對愛滋病的焦慮也成為他的幾部劇作,如「唇合齒離」、「愛!英勇!同情!」、「安德魯的母親」等當中被公開討論的話題。
泰倫斯·麥克奈利和丈夫Tom Kirdahy在紐約曼哈頓家中,2018年 Daniel Dors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泰倫斯·麥克奈利一生曾四次獲得美國話劇和音樂劇的最高獎託尼獎。其中兩次得獎是因為他撰著的關於音樂劇的書籍「蜘蛛女之吻」(1993)和「拉格泰姆音樂」(1998),另兩次獲獎則是兩部風格迥然不同的話劇,「愛!英勇!同情!」(1995),該劇講述的是兩個同性戀男性共同分享一幢度假屋的故事,和「大師班」(1996),在這部劇中,歌劇女主角Maria Callas回顧了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而這僅僅是他整個創作的一部分。泰倫斯·麥克奈利一生創作了近40部話劇,10部音樂劇,4部歌劇劇本以及少數的電視電影腳本。他是一個多產的、持之以恆、才華橫溢的劇作家。2019年,他榮膺託尼獎終生成就獎,其戲劇事業臻至巔峰。
編譯/黃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