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紅外成像技術其核心就是熱像儀,它是一種能夠探測極微小溫差的傳感器,將溫差轉換成實時視頻圖像顯示出來。但是只能看到人和物體的熱輪廊,看不清物體的真實面目。
工作原理
自然光由波長不同的光波組合而成,人眼可見範圍大致為390-780nm,比390nm短的電磁波和比780nm長的電磁波,人眼都無法感受。其中波長小於390nm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光譜紫色以外,稱為紫外線;比780nm長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光譜紅色以外,稱為紅外線,其波段從780nm到1mm。
紅外線是波長介於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具有與無線電波及可見光一樣的本質。在自然界中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體都不斷地輻射出紅外線,這種現象稱為熱輻射。紅外熱成像技術是利用微熱輻射探測器、光學成像物鏡和光機掃描系統接收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信號,經過光譜濾波、空間濾波使聚焦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形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上,即對被測物的紅外熱像進行掃描並聚焦在單元或分光探測器上,由探測器將紅外輻射能轉換成電信號經放大處理,轉換成標準視頻信號通過電視屏或監視器顯示紅外熱像圖。
紅外熱成像的優點
首先,紅外熱成像技術是一種被動式的非接觸的檢測識別技術,隱蔽性好,不容易被發現,相比紅外補光產品,可避免紅曝等現象發生,可輕鬆實現隱蔽監控。
第二,紅外輻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為廣泛的輻射,而大氣、煙雲等可吸收可見光和近紅外線,但是對3~5μm和8~14μm的紅外線卻是透明的,因此,利用這兩個波長窗口,可以在完全無光的夜晚,或是在雨、雪等煙雲密布的惡劣環境,能夠清晰地觀察到所需監控的目標。正是由於這個特點,紅外熱成像技術能真正做到24h全天候監控。
第三,能對偽裝及隱蔽的目標進行智能視頻監控與識別。一般,偽裝主要是防可見光觀測。例如犯罪分子作案通常隱蔽在草叢及樹林中,因為野外環境的惡劣及人的視覺錯覺,容易產生錯誤判斷而識別不出來。而紅外熱成像攝像機是被動接受目標自身的熱輻射,當人體和車輛隱蔽在草叢及樹林中時,它的溫度及紅外輻射一般都遠大於草木的溫度及紅外輻射,因此很容易被自動識別出來。此外,普通監視攝像頭是無法看到發光物體表面掩蓋下所隱藏的物體的,如對被埋藏的盜竊物品等就不能有效地檢測識別出來。而利用紅外熱成像技術所研製的紅外熱成像攝像機則可以檢測識別出來,因為當某處的表面被弄亂時,該表面的熱輪廓也會被破壞,如翻過的土壤熱輻射和壓實的土壤熱輻射是不同的。因此,通過紅外熱成像攝像機的這種功能可以找到被埋藏的贓款贓物等。
第四,紅外熱成像技術能直觀地顯示物體表面的溫度場,不受強光影響,應用廣泛紅外測溫儀只能顯示物體表面某一小區域或某一點的溫度值,而紅外熱成像設備則可以同時測量物體表面各點溫度的高低,直觀地顯示物體表面的溫度場,並以圖像形式顯示出來。
紅外熱成像的缺點
首先,圖像對比度低,分辨細節能力較差。由於紅外熱成像攝像機靠溫差成像,而一般目標溫差都不大,因此紅外熱圖像對比度低,使分辨細節能力變差。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熱成像的輸出畫面呈現出的景物邊緣比較模糊,細節辨識度差。適用於輔助視頻監控尚可,做為主要監控設備就勉為其難了。
第二,不能透過透明的障礙物看清目標,如窗戶玻璃。由於紅外熱成像攝像機靠溫差成像,而像窗戶玻璃這種透明的障礙物,使紅外熱成像探測不到其後物體的溫差,因而不能透過透明的障礙物看清目標。
熱成像在應急產業大有可為
相比於傳統可見光攝像機依靠自然或環境光照進行攝像監控,而熱成像攝像機無需任何光照,依靠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熱能即可清晰的成像。熱成像適用於任何光照環境,不受強光影響,無論白天黑夜都可清晰地探測和發現目標,識別偽裝及隱蔽的目標。因此可真正實現白天/黑夜24小時監控。
紅外熱像儀具有的隱蔽式探測功能,無需光照,可穿透濃煙、濃霧等惡劣情況,可視距離達數公裡遠等優勢,已逐漸廣泛應用於安全防範(反恐)系統,
成為安全監控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針對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如、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等,通過紅外熱像儀的檢查和監控能有效的提前預警,從而防止安全事件的發生。紅外熱成像技術通過感知物體發射出來的紅外輻射能夠快速精準地探測到發熱物品如火源並提示報警,通知安保人員趕到現場控制攜帶熱源的可疑人員。
對比海外,在國內市場,總體上熱成像產品的發展速度較快,但還遠沒有達到爆發式增長的模式,這些年的發展始終處在一個不溫不火的階段。總的來說,熱成像要打開國內市場,需要一記組合拳,一方面需努力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產品的附加值,並且能夠真正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