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縱觀歷史長河,人的一生,無非就是僅有的那三個步驟:出生,活著,死亡。
在這三個步驟之中,活著,無疑是最為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一路暢通,有貴人扶持,有人則荊棘遍地,充滿坎坷,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在這種對比之下被拉開的。
倘若說前者活著是為了快樂享福,那麼後者活著,又是為了什麼呢?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
曾幾何時,我們一直提倡人們要正視自己,發掘出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或許,這正是人們活著的意義吧。
如此看來,真正位於人生高度頂峰的,應該是窮人,而非富人。
富人賺取財富,還富於民,羊毛出在羊身上,自身尚有留存,你可以說他是心懷善心,也可以說他是為了經濟能夠持續發展,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反觀窮人,一窮二白,身無分文,自己尚且食不果腹,卻仍舊能夠心懷祖國,心繫人民,試問,這樣的人生高度豈不是更高嗎?
我並非有心貶低富人,抬高窮人,而是在我看來,窮人能夠在貧窮的環境下,依舊能夠慷慨解囊,樂於助人,這樣的品質顯然更加難能可貴。
有這麼一位老人,年過百歲,在他離世之後,家人整理其遺物時,卻發現這樣一疊東西,一疊厚厚的捐款單。
正是這麼一疊捐款單,卻足以貫穿老人的一生,彰顯出他個人的美好品質,為子孫後代做了一個良好榜樣。
家人說,老人生前就很喜歡幫助別人,每當聽到有人需要金錢治病時,他總是盡其所能,能拿出多少錢就儘量拿出來。
平日裡的他,卻是省吃儉用,連買菜都得挑那些別人買剩的,對老人而言,吃喝方面怎樣都行,不求吃得有多好,但求能夠吃得飽。
就是這麼一位老人家,前前後後一共捐出了幾十萬塊錢,這些錢都是老人家一分一角,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這耗盡了他一生的精力,而在他離世之後,他也沒有留下一分錢給孩子們,唯一留下的,只有這麼一疊捐款單以及其中蘊含的珍貴品質。
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人,經歷很多事,人的性格與行為也會隨之而改變。
在很多人看來,人生最大的追求無疑就是金錢,只有擁有足夠的金錢,自己才能夠過得開心快樂,才能夠受到萬人敬仰,立於世界之巔,擁有無可匹敵的人生高度。
只是,對於有些人來說,人生的高度並不是用金錢堆積出來的,而是看你為社會,為祖國同胞做了多少事,付出了多少精力。
在我看來,老人家的這種精神反而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人可以窮,但不可以窮精神,人可以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高度,但不可以金錢為底,而應以自身的崇高品質作為基底,只有這樣,才能夠穩重地立於人生之巔而屹立不倒。
要知道,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金錢,而是你自身所擁有的良好品質與思想!
—— THE END ——
作者:水三番,情感原創作者,聚焦人間真情,笑看情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