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綜合實踐活動尷尬的區域探索

2020-12-18 中國教育新聞網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的必修課程,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獨具價值。但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啟動熱、進程冷,高層熱、基層冷的尷尬現象,這主要源於「五沒有」「四不」的現實困境,即沒有《課程標準》,沒有系統的教材,沒有評價標準,沒有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沒有可借鑑的經驗;家長不認同、學校不重視、教師不會教、學生不會學。面對這些問題,如何確保開齊開足課程,如何創建符合區域特色的課程,成為汽開區的重點。

建章立制,確保課程實施落地有聲。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也是難點。區域整體推進強有力的行政推動是關鍵。

建立組織保障機制。以「區域統籌規劃、學校自主設計」為原則,出臺了《汽開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從行政管理、業務指導、督導驗收等方面成立領導小組,區教育局主管副局長掛帥,各校校長統一參與負責課程實施;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和各校教學副校長組成業務指導組,保證課程有效實施;督導評估組由督導室牽頭,要求各學校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確保課程開展有理可依、有據可循。

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區教育局先後制定《綜合實踐活動管理與指導意見》《教師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評價意見》《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意見》3個文件,鼓勵學校基於自身特點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對表現突出的學校給予經費、裝備、師資培訓等專項獎勵,並將督導評估成績和評價結果作為評選「年度先進學校」和「優秀個人」的主要依據。

研訓並舉,建設高質量師資隊伍。組建團隊。課程實施初期,師資隊伍主要由兼職教師構成,以班主任、勞技課教師、信息技術教師及有特長的教師為主導,輔以其他學科教師、家長、相關社會人員構成智力資源庫,雖然解決了課程實施的燃眉之急,但始終是一支非正規軍。隨著實施的深入,汽開區在教師進修學校設專職教研員,負責統籌開發課程、挖掘培養骨幹力量,逐步創建了集教研、科研、培訓和信息化建設為一體的綜合性業務團隊,保障師資隊伍建設走向規範化、專業化。

研訓一體。為匹配課程實施要求,區教育局開展三級研訓活動,以統一認識,更新提升理念,強化實施效能。

一是開展局級研訓。成立綜合實踐教師研修班,通過外聘專家講座與一線教師經驗分享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課程的功能價值、資源開發、組織實施、評價管理等,幫助校長、教師掌握課程實踐要領。同時,通過學科帶頭人評選、骨幹教師課程開發、推進名師工作室等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交流平臺。

二是落實跨校研訓。把全區中小學劃分為4個聯盟區,以聯盟區為單位把分管領導、教研組長、學科教師集中起來進行業務指導。尤其開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同主題異構研究活動,打破學科界限,做到了學校、學段、學科的融通,呈現了對同一主題的不同思考,實現了教師跨領域的互動研討、優質課程資源與師資的有效整合。

三是強化校級研訓。學校是課程實施的主體,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通過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訓機制,通過集體備課、課後反思、課例研究等進行示範引領,提升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和水平。

一校一案,確保課程「一校一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不是千校一面,也不能採取「一刀切」「齊步走」的推進方式,區教育局採用「一校一案」的策略,即在《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實踐管理與指導意見》框架內,各學校結合校情、師情、學情,自主設計有學校特色的實施方案,從課程實施的基點上破解「五沒有」「四不」問題,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品牌。如有的學校藉助優勢學科開展《汽車文化+學科》系列主題活動,有的學校藉助省外資源開展「汽車總動員」「統整項目課程」等活動。汽開區通過「一校一案」落實「一校一特色」,打造出汽開區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特色品牌。

《中國教師報》2020年06月17日第15版

相關焦點

  • 行走在綜合實踐的路上——記龍王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行走在綜合實踐的路上——龍王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小學課程設置的一門必修課,根據《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要求,龍王莊小學積極開展、實踐這門課程。老師們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努力培養和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著重培養既有底氣又有靈氣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操作能力的現代小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辛勤的努力終於化作了一縷收穫的春風。
  • 上海深入推進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實踐探索|推薦
    為促進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有效銜接,優化小學課程建設,使課程更適合學生發展,上海市在小學低年級探索實施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讓小學生「玩中學」「做中學」,以此來深化「零起點」「等第制」在小學的實施。在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中,學生將在實踐、體驗、探究等活動中獲得更多的任務管理、社會交往、多元表達等機會,獲得更多興趣培育和習慣養成的機會。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基於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相輔相成、相互支撐,讓學生具備知識性學習和社會性成長「兩條腿」走路的本領。
  • 多維聯動,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理論思考求突破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出發點為了讓《綱要》儘快落地生根,葫蘆島市研訓部門以「任務驅動式」學習為載體讓每個人「入腦入心」,教研員率先學習相關文件和解讀,並達成一種共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會成為評價一所學校優質發展的重要標尺,成為課程改革的亮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 江山小學:「磚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在充分挖掘地方資源的基礎上,江山小學於2016-2017年開展了「蘆葦少年弘揚工匠精神 『磚心一志』再現家鄉古橋風貌」的科技創新實踐體驗活動,該活動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上海市特等獎。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個重要考點,需要掌握的層次相對較多,在考試當中以客觀題為主。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在考試當中需要掌握以下四個點:分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定義、總目標、課程的性質以及內容。1.定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時期對課外活動、活動課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全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推進年會在南京舉辦
    據了解,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研究與培訓基地是2002年由當時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批准成立的學術組織機構,十幾年來致力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培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全國範圍內的區域推進。
  • 初中數學如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中國教育新聞網
    課程規劃可以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理念,充分使用本區域的、學校的現有資源,規定課時安排,統籌課程資源,配置師資力量。其次,內容的選取要切合實際。課程要凸顯綜合知識、實踐操作兩大核心,聚焦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科核心能力和素養。課程內容的組織可以打破章節間的界限,以實際問題為載體,以數學知識為工具,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 勞動課程不宜歸併入綜合實踐活動
    在前期自發的勞動教育實踐探索中,一些地方和學校基於對中小學課程門類、課時計劃、資源配備、人力保障、組織管理等現實因素的綜合考量,一般將勞動教育課程歸併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便能夠更直接、少費周折地予以落實。
  •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分別落實到相關教研組和教師。
  • 依託綜合實踐活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原標題:依託綜合實踐活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020年10月22日,「西安好課堂」之第11屆「師大錦園之秋」綜合實踐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暨西安市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陝師大錦園小學成功舉行
  • 動態|弘文教育集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在柘林學校舉行
    基於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情的綜合實踐活動探究(柘林學校通訊員 趙丹)12月8日下午,主題為「基於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情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究」的弘文教育集團綜合實踐課程研討活動在柘林學校舉行。弘文學校張曉莉等老師執教了《筆墨春秋》、柘林學校顧文青老師執教《海塘堆疊方案》、張怡雲老師執教《製鹽》、邵廠學校王華蘭老師執教《版畫——印痕之美》、五四學校張立榕老師執教《請您聆聽自然的「聲音」》、平安張曉菲等老師執教《百花谷計劃——雲南鮮花採購之旅》,異彩紛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獲得了觀課教師的紛紛好評。課後,大家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柘林學校新建的「海塘」文化體驗館。
  • 長沙縣中南第二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
    為進一步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教學組織與指導能力,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有效性,22日下午,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例研討活動,在湖南日報小記者示範校園基地、長沙縣中南第二小學舉行。 中南第二小學校長繆湘介紹了學校的二十四節氣課程:該課程把藝術、語文、勞動、科學等元素融入節氣活動中,形成了節氣花課程體系架構。
  • 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獨特育人價值
    經過10多年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課堂教學」與「生產勞動」之間的邊界,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選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可統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意識,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將勞動教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同時更好達到勞動教育目的;藉助影視教育提高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和興趣等等。二是堅持與時俱進。
  • 【大河網·深讀365】綜合實踐活動課≠課外活動 是門什麼樣的課程?
    編者按:近日教育部提出,綜合實踐活動課將新增為從小學到高中的必修課程做陶藝、當志願者、逛博物館……將來學生們每周都要有1到2個課時做這些活動。
  • 評價驅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課程改革的亮點,雖然與其他學科課程同為必修課,但在課程理念、課程性質、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師作用、教學空間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這樣的課程應該如何開展評價呢? 圍繞核心素養改變評價目的。
  • 延慶區新增兩家「北京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特色學校」
    中國網11月12日訊  近日,北京市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色展示活動在延慶區舊縣中心小學舉行。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陶禮光,延慶區教委主任王建軍,來自北京市各區、河北雄安新區的研訓員,以及延慶區各校相關幹部教師近200人參加。
  • [浦東]香山中學:《基於區域特色的學校綜合課程創造力研究和實踐...
    [浦東]香山中學:《基於區域特色的學校綜合課程創造力研究和實踐》項目之人文板塊課程項目學校工作會議紀實時間:2020/6/16 11:16:41 來源:上海市香山中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簡介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由地方統籌管理和指導,具體內容以學校開發為主,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實施,每周平均三課時。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製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
  •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掛牌「北京市綜合實踐活動特色學校」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掛牌「北京市綜合實踐活動特色學校」 2020-12-11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入探索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廣州實踐
    廣州市社會組織要積極適應新發展格局,在「十四五」時期深入探索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廣州實踐」,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點的社會組織發展之路。特別是在「十三五」期間,廣州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扶持培育、綜合監管、黨的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一些經驗為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十四五」期間將著重研究和解決制約廣州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促進社會組織數量和質量的雙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對標城市定位謀劃推進社會組織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