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納米產生『黑科技』,這樣的智商稅你繳了嗎?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與手機稱兄道弟的貼膜,又出新花樣!

市面上不知何時出現的一款納米手機膜宣,並宣稱相比防爆膜其硬度更高,既能砸核桃又能防輻射。但與普通貼膜不同,納米膜貼上之後根本看不見,就好像不存在。

對此,相關工作人員在網上購買了兩款熱度較高的納米膜,發現從包裝到產品均是三無產品,沒有明確備註生產商。

使用方式是將所謂的納米液體均勻的塗抹在手機屏幕表面,在進行烘乾就完成。

據貼膜的消費者表述,這樣的手機膜連其本身都無法確定,到底是貼了還是沒貼。就好像酒精、水蒸汽一樣,烘乾的過成功揮發了。這到底是『智商稅』還是『黑科技』就連用過的人都無法描述。

網間關於納米膜的吐槽也是踴躍不斷。有網友表示花了百元大鈔貼納米膜手機還是一樣被劃開。也有人稱在路邊攤老闆貼了納米膜手機能拍核桃。

納米膜究竟好不好用?

據商家描述,納米膜的技術來自德國,除普通貼膜有的功能以外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看不見、摸不著,保護層只有13微米。但這並不影響它提升手摸屏幕的強度。

值得注意的是,納米膜會在日常使用中慢慢被磨損。使用者需要每3-6個月時間重新貼膜。也就是說,納米膜會在這個時間段內不知不覺消耗完,並不是長期的。

對於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產品,專家表示,多半是受心理影響緣故,那些覺得產品有用的消費者都是交了智商稅。

經過對納米膜材料中的米膜藥水進行檢測發現,將水彩筆塗抹在手機表面,再貼上納米膜,隨後卻依舊能夠輕易擦掉水彩筆,這表示,所謂的13微米的保護層根本是不存在的。

針對納米膜的理解,專家表示,就好像鞋子擦了鞋油,效果是有的但是很快就不翼而飛,並不像傳統貼膜那樣耐用。納米膜賣的就是一種『黑科技』的概念炒作。其主要成分與指甲油類似,對屏幕並起不到太大保護作用。

按照常規操作來看,貼膜越厚,保護力度越強。13微米的納米膜的保護力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相關焦點

  • 耐磨防輻射殺菌,納米手機薄膜是什麼?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拍照、聊天、手機支付等等,基本上每個人都已「機不離身」。與之相伴的,還有各種手機周邊配件,其中手機膜必然是剛需,因此「納米手機膜」的出現,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 納米手機膜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而在眾多保護膜中,一種宣稱硬度極高、能夠砸核桃、防輻射的納米手機膜,標榜著黑科技,「貼膜後卻根本感受不到膜的存在,這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質疑。有業內人士甚至直指,「納米膜」就是在收消費者的智商稅。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網上購買來了兩款某購物平臺上熱銷度排名靠前的納米膜,但整個商品根本找不到生產廠家信息,屬於不折不扣的三無產品。
  • 納米手機膜 是黑科技還是收智商稅?
    網購的兩種納米膜正面和背面都沒有任何有關產品的中文說明  近日,一款 「黑科技」納米手機膜宣稱具有硬度極高、能夠砸核桃、防輻射等功能,引起了眾網友的質疑:「貼膜後根本感受不到膜的存在。」而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納米膜」就是在收消費者的智商稅。北京青年報記者購買了兩款某購物平臺上熱銷度排名靠前的納米膜,但整個商品根本找不到有關生產廠家的信息,屬於不折不扣的三無產品。
  • Qing調查丨10元網購的納米手機膜 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
    而在眾多保護膜中,一種宣稱硬度極高、能夠砸核桃、防輻射的納米手機膜,標榜著黑科技,「貼膜後卻根本感受不到膜的存在,這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質疑。有業內人士甚至直指,「納米膜」就是在收消費者的智商稅。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網上購買來了兩款某購物平臺上熱銷度排名靠前的納米膜,但整個商品根本找不到生產廠家信息,屬於不折不扣的三無產品。
  • 又一產品被央視點名,看似是智能「黑科技」,實則是收割智商稅
    這不近日,又一產品被央視點名,看似是智能「黑科技」,實則是收割智商稅!這款產品名為手機信號增強貼,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尤其是那些經常被信號問題困擾的手機用戶,可能還用過。根據商家的描述來看,只要將信號增強貼貼在手機背面,就可以有效地提升信號質量,徹底解決信號差的問題。
  • 在臉上花過十萬的閨蜜都說,這瓶黑科技納米保溼水是個寶藏
    如果你能分清楚我們的皮膚層結構,或者可以少交點智商稅,我們的皮膚分為表皮層(表皮層又細分為5層)和真皮層!每一層要吃的東西都不一樣:(1)角質層吃霜,無霜容易產生幹紋。(2)透明層吃水,無水就會死亡,失去光澤。
  • 納米手機膜,是黑科技還是收智商稅?
    來源:北京青年報網購的兩種納米膜正面和背面都沒有任何有關產品的中文說明近日,一款 「黑科技」納米手機膜宣稱具有硬度極高、能夠砸核桃、防輻射等功能,引起了眾網友的質疑:「貼膜後根本感受不到膜的存在。」而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納米膜」就是在收消費者的智商稅。
  • 納米手機膜究竟是什麼,是真黑科技還是假宣傳,為何飽受質疑?
    隨著手機科技的發展,貼膜科技也在同步跟進,比如從最初的單一膜發展到抗藍光膜、磨砂膜、防偷窺膜、鋼化膜、曲面膜等,功能在不斷增多,科技含量也在不斷增高。而近日,貼膜行業又出黑科技,一款新型的納米手機膜成功火爆網絡,該納米手機膜宣稱具有硬度極高、能夠砸核桃,還有防輻射等功能,且厚度非常薄,貼膜後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以真正做到裸機感。
  • 納米手機膜,是黑科技還是收智商稅?
    來源:北京青年報網購的兩種納米膜正面和背面都沒有任何有關產品的中文說明近日,一款 「黑科技」納米手機膜宣稱具有硬度極高、能夠砸核桃、防輻射等功能,引起了眾網友的質疑:「貼膜後根本感受不到膜的存在。」而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納米膜」就是在收消費者的智商稅。
  • 防輻射、殺菌……納米手機膜是黑科技還是收智商稅?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近日,一款 「黑科技」納米手機膜宣稱具有硬度極高、能夠砸核桃、防輻射等功能,引起了眾網友的質疑:「貼膜後根本感受不到膜的存在。」而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納米膜」就是在收消費者的智商稅。北京青年報記者購買了兩款某購物平臺上熱銷度排名靠前的納米膜,但整個商品根本找不到有關生產廠家的信息,屬於不折不扣的三無產品。
  • 看著像智商稅,實際上卻是黑科技產品,洗面奶自動打泡機是真香
    作為一個懶人,肯定是對各種懶人神器感興趣啦,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這種感受,有些看一眼就像是智商稅的產品,設計非常的讓人迷惑,看到它只想說一句「什麼辣雞玩意」。
  • 六種NMN智商稅,NMN收割智商稅的六種辦法
    罕有人能抵禦永生的誘惑,儘管知道科技不可能,但是萬一有效呢? 所以一直以來,永生是不可能的,停止追求永生也是不可能的。人類在進行各種嘗試:NMN補充、基因編輯、幹細胞技術、3D器官列印、意識轉移、人工智慧、納米機器人等新技術不斷湧現,目的都是為了攻破上帝密碼——破解永生的奧秘。 如果沒有現代科學的誕生,人類可能永遠無法實現這一夢想。
  • 這些「智商稅」,今年雙十一你踩坑了嗎?
    那些年交過的「智商稅」大集合!來,咱們一起看看你有沒有踩坑!美體塑身衣誰不想要個S型的曼妙身材?然而,美體塑形是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沒法走捷徑,盲目跟風往身上裹了這樣一層布,不僅無用還損害健康。這樣神奇的產品,小姑娘不來一片嗎?呵,口服玻尿酸?沒有商家不敢想的!
  • 真的是繳智商稅?
    現在越來越多家庭都會選擇安裝淨水器來保障家中飲用水安全,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提起淨水器就會想到各種智商稅和騙局。然而事實上,淨水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淨化家中水質,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完全是由於各種人為因素幹擾造成的。一些廠家總是誇大淨水器的功能,甚至打出包治百病的名號。
  • 闢謠:體脂秤到底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通過3個方面讓你搞清楚
    於是一個叫做體脂秤的「黑科技」應運而生,很多人都通過它來檢測自己身體的各項體成分。雖然有一部分人覺得這個東西很好用,但是很多健身行業的從業者認為這個東西就是在玩概念,認為買它就是交智商稅!今天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說這個體脂秤是交智商稅。
  • 都說機械錶不如手環時間準,機械錶是不是智商稅?簡單評測手環
    很多人都說機械錶還不如小米手環,想問問大家怎麼看?我學了一個新詞,叫「智商稅」,指的是,在買東西時,缺乏判斷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現,花了冤枉錢,這些冤枉錢就被認為是繳了低智商稅。現在「智商稅」這個詞很火,很多東西都被認為是「智商稅」。
  • 女人保養,交了不少智商稅!不信,你看
    女性對於「保養」的熱衷超出想像,很多女人只要是聽說可以「調理身體,抗衰老」,就毫不猶豫的買單,正因為這樣,各種「女性專屬」的保養產品層出不窮。但是,許多所謂的「女性保養產品」可能都是智商稅。遠紅外確實可以起到理療作用,所以這麼一聽,覺得即合理又高級,然而所謂的遠紅外內衣真的靠譜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教授金銀龍在2007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紅外線是一種肉眼看不見、有明顯熱效應的光線,分近紅外線和遠紅外線兩種。任何物體都能產生遠紅外輻射,只是激發溫度不同而已。
  • 吹風機享受黑科技,深度體驗松下納米水離子吹風機
    隨著社會發展,黑科技越來越融入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日常用的吹風機也逐漸讓我們體驗到黑科技的魅力。說到吹風機,我們有幸為今天的主角-松下NA98Q納米水離子吹風機。這款吹風機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保證頭髮幹得快,發質不受損。
  • 中國人的智商稅大賞!你生活中存在的那些「誘餌」
    在減肥、美容、養生等領域,更是淪為智商稅的重災區。許多用戶在購買網紅產品後,都對產品和服務產生質疑,吐槽、投訴不在少數。這不僅直接影響帶貨網紅的公眾形象,也在不斷消耗著網絡用戶的信任度。如今,伴隨著智商稅產品的盛行,同時也產生了另外一個現象:對於一些有爭議性的事務,都容易被扣上「智商稅」的帽子。
  • 這些年炒的概念,你中招幾個?為何總有人甘願交「智商稅」
    你總覺得這個新概念股票能賺錢,你總認為吃了這個就是吃了健康,你總相信懶人也能減肥。可到最後,資本家靠著炒概念,賺得盆滿缽滿。後知後覺的跟風者和消費者,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交了多少隱形「智商稅」。記住,是隱形的「智商稅」,因為你自己根本沒有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