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5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受疫情影響,2020年新學期無法如期開學。教育部1月29日下發通知,宣布延期開學,但是,「停課不停學」,利用網絡平臺組織學生開展網上學習。在這一背景下,各地不少學校通過QQ群、微信群等多種途徑推出了線上授課計劃。
不過,網上授課也帶來許多問題和爭議。它給學校、家長和學生們帶來哪些煩惱?各地應如何調整才能讓網絡課堂變得有序,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呢?
受疫情影響,全國的線下教育、培訓均被按下「暫停鍵」,隨著此前既定的開學時間陸續到來,不少學校將課堂搬到了網上。相關數據統計,從2月10日起,我國線上上課人數超2億。
不過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磨合,各地的學生面臨的問題卻越來越多。
在江蘇南通市,市民王女士的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不過兒子上網課的第一天卻和王女士企業復工撞了車,王女士說,一個上午有些手忙腳亂。「家長如果在家還好一點,不在家,可能還得給小孩備個手機,或者家裡有印表機要列印出來,不然小孩怎麼知道怎麼學?如果小孩自主能力、自覺性差,對於他來說是沒有效果的。」
時不時出現的網絡卡頓等尷尬,也讓線上課程沒有那麼一帆風順。有學生表示:「網絡很卡,到一個地方就沒有聲音了,老師就把視頻發到班級群,讓我們看。」
此外,學生上網課精神不集中;部分老師對網絡直播不熟悉,授課負擔重等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
針對陸續出現的網課問題,教育部也發聲強調:各地情況不同、條件不同,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育情況、認知情況也不大相同,所以「停課不停學」的工作還是要堅持由省級統一部署和因地、因校制宜相結合來實施。
就當城市學校基本都選擇開設網絡課堂之時,在一些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一些孩子可能並沒有條件上網課。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明確,「停課不停學」應該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學習方式也應該多種多樣,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網上學習。呂玉剛介紹:「為了幫助偏遠貧困地區的學生拓寬學習渠道,提供學習的資源支持與服務,從2月17日就是下周一開始,中國教育電視臺第四頻道將通過直播衛星平臺向全國用戶傳授有關課程學習資源,將覆蓋偏遠貧困農村地區,特別是網絡信號比較弱和有線電視沒有通達的地區,解決這些地區學生的學習問題。」
疫情期間,對學生而言,受影響較大的莫過於今年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了。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此前表示,當前距離高考還有將近四個月的時間,教育部將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變化情況,會同相關部門和各地及時評估疫情對組織考試可能產生的影響,審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的具體實施方案。
針對高三學生複習迎考問題,江蘇省已經開始制定解決方案。在南京,不少學校針對高三畢業班學生的「空中課堂」早已提前開啟。
南京第九中學高三年級部主任金玉明說,學校目前高三有688名學生,根據高考選科不同,網絡上分成不同班級分層教學。網絡教學對於老師們來說也是挑戰,比如數學解題步驟比較多,老師們上課就儘量放慢,文科老師需要把大量文字做成PPT。而且線上與線下相比,互動弱了點,不過,大家都在努力適應。金玉明介紹:「我們上課的節奏都是比較慢的,我們這次準備的時候要求老師儘量把內容準備少一些,關注線上反饋。後面根據各個學科的情況看看是否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
此外,針對高三學生,廣東省教育廳也發布了相關通知:要求學校關注高三、初三等重點年級,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梳理重難點、強化薄弱點、研究新熱點。
針對網課時長等問題,各地教育廳也陸續發布了進一步要求。13日,山東省教育廳出臺意見,對普通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活動作出進一步規範。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邵學倫介紹:「對線上教學的時間和作業量進行要求,小學是15-20分鐘,中學是20-30分鐘。作業不做強制要求,不一定要求所有教師進行直播,選擇一些教學能力強,適應網上教學的老師開展網上課程。」
廣東省則進一步將中小學網課時長壓縮到不超過20分鐘。
隨著近些天網絡課程逐漸規範化走上正軌,江西省贛州市的謝女士向記者表示,已經消除了網課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授課時間過長、教師水平等問題的擔心。謝女士說:「現在孩子在家進行網課學習確實比較規範,同孩子一起學習了幾天,感覺在內容、時長、教師資質等方面都讓家長很放心。網課規範是好事,對家長、孩子和社會都是多贏的。」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家庭教育專家殷飛認為,延遲開學給學校教育開闢了新的領域和空間,對於老師和家長都是一次挑戰。殷飛說:「這次讓每一個學校、每個部門都各顯神通,探索不同的平臺,這是給整個傳統教育一次機會。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包容,給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多一點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