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說項羽是造時勢之英雄,一段喑嗚叱吒之雄的傳奇人生

2020-12-14 雲影飛燕

《項羽本紀》是 《史記》中最為出彩的部分之一,項羽也是司馬遷用盡力氣寫的一個人物,形象豐富飽滿,生動鮮明。雖然在秦漢之際的政治舞臺上,項羽只活躍了短短的8年時間,卻留下了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項羽是一個英雄,雖然是一個失敗的悲劇英雄,仍不掩其風華光彩。千百年來人們都仍舊銘記著他那傳奇而又悲劇的一生。比如,明代學者郝敬說:「項羽與高帝並起,滅秦之功略相當,而羽以霸王主盟,尤一時之雄也。」比如,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本紀》記敘了項羽一生的事跡,從年少學書、劍和兵法的經歷,到將兵滅秦,到楚漢相爭,直到最後烏江自刎。司馬遷通過詳略得當的事例刻畫了這位具有複雜性格的悲劇英雄,展現了他性格的矛盾性與完整性。

那麼項羽到底是何許人也?怎麼就從頂天立地到了一敗塗地?且在《項羽本紀》中一窺全貌。

1. 滄海橫流,項羽的英雄本色

項籍,字羽,下相人(今江蘇宿遷)。他來自貴族世家,家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項羽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

項羽小的時候曾學書和劍術,都沒有學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羽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喜歡,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又半途而廢了。由此看出項羽性格中的重武輕義、勇有餘而智不足的一面。

當項羽漸長,看到秦始皇遊行,他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項羽骨子裡流淌的是橫掃天下的霸氣,又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直率大膽和豪邁自信,在動蕩不安、風雲際會的混亂時代,必能成就一番作為,但是他粗疏浮躁的性格,卻好像在暗喻著他最後的失敗絕非偶然。

項羽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氣過人。從他起事前斬殺會稽郡守殷通頭顱,又連殺百餘人事件中,看出項羽豪壯勇猛、英勇善戰的性格;從他殺宋義,奪軍權的當機立斷,以及在巨鹿之戰中獲得以少勝多的勝利中,看出項羽才氣過人的一面。

當項梁被章邯所殺之後,當時項羽尚在外帶兵作戰,無法及時回去,所以項梁的兵權被楚懷王所收取。楚懷王認為項羽「剽悍猾賊,所過無不殘滅」,所以借項梁之死削弱項羽勢力,駁回他西行攻秦的請求,將其安排在宋義手下北上救趙,與秦軍主力決戰。

在楚軍救趙攻秦的戰爭中,上將軍宋義命令楚軍久停不前,當時為次將軍的項羽詳細分析了秦軍、趙軍和楚軍三方的實際情況,判斷出宋義拒不發兵而欲坐收漁翁之利的謀略是不對的;通過宋義送子於齊、生活奢靡而棄士卒饑寒交迫於不顧的舉動,認為宋義是借權謀私、別有用心,然後果斷出手,伺機殺之奪權。殺宋義、奪軍權展示了項羽力挽狂瀾的智勇,敢於先發制人的膽識,和駕馭全局的將帥氣魄。

當所有的諸侯各軍隔壘觀望之時,項羽引兵渡河,破釜沉舟,率領楚軍與秦軍決一死戰,最後獲得了軍事上以少勝多的成功,這更是顯示了他強悍勇猛、所向無敵的英雄本色。巨鹿之戰鎖定了大秦帝國的敗局,項羽憑藉此戰樹立了他的赫赫聲威與崇高地位,此前觀望的諸侯各軍「無不人人惴恐」,「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最為撼人心魄的英雄表現除了上述破釜沉舟之舉外,還表現在彭城之戰和東城之戰。這兩場戰役充分顯示了項羽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和非凡的氣魄。項羽以3萬精兵在彭城東大破56萬漢軍,甚至差點俘獲劉邦。這次戰鬥使劉邦遭受重創,幾乎全軍覆沒。

東城之戰,是項羽一生的最後一戰。項羽以一敵百,與漢軍打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爭,這是一場出神入化的戰鬥,顯示出了項羽作為一個英雄傑出的個人作戰能力。

項羽一生南徵北戰,鮮嘗敗績,無不顯示他氣貫長虹、叱吒風雲的英雄本色。

2. 鴻門走劉,項羽的奇葩操作

如果說,項梁的死是項羽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那麼鴻門宴又是他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它標誌著起兵伐秦的結束和楚漢相爭的開始。鴻門宴中,項羽的作為是他勇猛有餘、智謀不足方面的展現。

當項羽得知劉邦已經先入鹹陽之後,大怒,想擊破劉邦軍隊。因為楚懷王之前說:「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誰先入關中,誰就能先稱王。此時,範增也勸項羽找機會殺掉劉邦。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項伯因為張良曾有恩於自己,所以連夜便跑去劉邦營內接洽張良。張良由此「利用」了項伯,將他引薦給了劉邦。劉邦八面玲瓏,舌燦蓮花,說服項伯在項羽面前說好話,還表示要親自前去請罪。由此,這才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鴻門宴」。

劉邦第二天一早便去了項羽營中,做小伏低,謙卑謹慎,先自稱為臣,再解釋自己並非想稱王,進駐函谷關以後,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只為等著項將軍到來。之所以派將守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竄入和意外的變故。自己日夜盼著項將軍到來,萬萬不敢謀反!小人的離間之計讓彼此生了嫌隙,將軍不能當真。

其實,這話有很大的漏洞,既然劉邦先入關,打理的井井有條是為等項羽而來,那為什麼項羽來了之後,進不去函谷關呢?但是這話不僅糊弄了項伯,連項羽都相信了,真是讓人匪夷所思。由此也看出項羽在政治方面的「天真」。

再看看項羽在鴻門宴中的表現如何。項羽在宴席中說的第一句話,就將告密的「隊友」出賣了,「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這是你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來報告,說你要做關中王。不然,我哪能進攻你呢。

期間,範增數次向項羽使眼色殺掉劉邦,但是項羽都裝作沒看見。範增無可奈何,只好讓項莊以舞劍助興來刺殺劉邦,但是項伯也起身拔劍與項莊對舞,用身子保護劉邦,讓項莊找不到行刺的機會。後來,張良悄悄地將樊噲引進來,上演一出精彩的救主戲碼。面對樊噲色厲內荏的「質問」,項羽一時語塞,更覺理虧,賜之彘肩,賜之卮酒,又賜之於座。項羽在整個宴席中的只說了幾句話,跟劉邦只說了一句,其他不過幾句廢話而已。

項羽在整個鴻門宴中的表現,一方面說明他目光短淺,缺乏政治頭腦;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顯示出他的英雄本色。劉邦曾與他並肩作戰,還曾約為兄弟,如今劉邦前來謝罪,俯首稱臣,此時殺了劉邦,於道義上說不通。這也不是項羽的作風,項羽寧願在戰場上跟劉邦一拼高低,卻不願使用陰謀詭計暗殺劉邦。

總之,劉邦赴會鴻門宴,有驚無險。他利用項羽缺乏政治經驗,虎口脫身,避免了在不利形勢下與項羽決戰,保存了實力,而且還弄清了內奸,可謂收穫不小。

3. 烏江自刎,項羽的慷慨悲歌

垓下之圍,是項羽的覆滅。但是虎豹不受憐憫,項羽是「寧可站著死,不願跪著生」的古代英雄典範,他的烏江自刎,給他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垓下,項羽陷入重圍,兵少糧盡,意識到他的末路。項羽深夜在帳中飲酒,身邊有美人虞姬作陪。面對愛妾虞姬,項羽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當此之時,項羽這樣一個勇猛強悍的英雄淚流不止,左右之人也一個個泣不成聲。英雄末路情長恨,項羽心中的猶豫糾結是為了虞姬,他一直反覆問,虞姬啊,我該把你怎麼辦?雖然司馬遷沒有明確寫出來,但是虞姬一定是懂他的,所以最後她自刎了。這就是著名的「霸王別姬」,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纏綿悲壯的英雄美人佳話,讓人羨慕與讚嘆!

項羽心中似乎並未將天下放在心中,他也沒有那麼大的欲望一定要掌控天下,進退都可。或許,在他心中,名馬、美人相伴走江湖,是他最好的生活方式。

是夜,項羽飛身上馬,帶領部下壯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圍,向南衝出,飛馳而去。具有戲劇性的是,當項羽迷失道路,向一個農夫問路時,農夫給他指了一條絕路——沼澤地。項羽經此一茬,到達東城之時,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兵。項羽面對圍困而來的幾千漢軍,自己估計是不能逃脫了,便分兵作戰,只他一人便殺敵數百,於百萬軍中取敵首級,最後衝出重圍。

如果說鹿之戰是一曲勇壯的凱歌,那麼垓下之圍則是一首壯烈的輓歌,為項羽最後的死亡譜寫一曲豪氣幹雲,悲壯而不哀戚的讚歌。

到烏江之時,想必已是暮色蒼茫,江邊小亭唯有一個老船夫停船等待。烏江亭長聽到馬蹄聲響,見項羽從遠處而來。亭長說,自己是江東人氏,願意為項王出一份力,載項王渡江而去。他還說,江東雖小,但土地縱橫千裡,民眾幾十萬,也足夠大王驅使,以後捲土重來也未可知,所以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項羽卻拒絕了,他苦笑說:「天要亡我,我還渡烏江幹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徵,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自己難道心中沒有愧嗎?」

眼前是浩瀚的大江,身後是黑壓壓的追兵,英雄已經走到末路。項羽將寶馬送給亭長,自己和剩下的寥寥數人衝入漢軍之中。項羽殺敵數百,身中數刀,最後為德授首、自刎而死。從此,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沒落了。

項羽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失敗,不僅僅是悲劇的失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一種超越悲劇的勝利。項羽似乎並不在乎誰稱王,不在乎人生的長短,他如橫空出世一般,在人間闖蕩一遭,創造出了極致的境界,到達一個能滿足他的點上瀟灑而去,這是空前絕後的人物,讓後人難以忘懷。

4. 潮起潮落,項羽的失敗之源

項羽一生並未稱帝,卻被司馬遷列入專門記載帝王的本紀章節,為何?司馬遷在最後說:「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項羽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於民間,沒有些許權柄可以憑藉,只三年的時間,就率領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號為「霸王」,這是千古未有的奇事奇人。這就是項羽列入本紀的原因。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雖然不惜筆墨,全力突出歌頌了項羽英勇善戰、叱吒風雲的英雄本色,但是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殘暴不仁和剛愎自用的缺點。

項羽為人殘暴不仁。比如,項羽在反秦戰爭中,曾將襄城軍民全部活埋;巨鹿之戰大勝後,項羽不善俘安降,而是將二十萬秦軍降卒全部活埋;鴻門宴後,項羽率兵進入鹹陽,燒殺搶掠,「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項羽動則殺人屠城,將財寶、女人搶奪一空,他的殘酷暴虐讓他積怨甚多,大失民心,導致軍民叛楚擁漢。

項羽剛愎自用,不善用人。比如,項羽在鴻門宴中一意孤行,不用範增之計放走了劉邦,更有甚者,他輕信陳平的離間之計逼走了範增,使範增病死途中;項羽進入鹹陽之後,有人進言讓他入都關中,他不聽,並活烹了說者;足智多謀的陳平、能徵善戰的韓信等人無不曾是項羽部下,都因為他的妒賢嫉能而被迫投靠劉邦。項羽的妄自尊大,讓他失卻多少良臣賢將,他的失敗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最後總結道:項羽固然英勇善戰、氣蓋一世,但是目光短淺,有奪天下之才,卻無取天下之慮。

其一,項羽既入鹹陽,卻鼠目寸光,捨棄關中之地,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其二,項羽埋怨諸侯背叛自己,卻不知自己之過;其三,項羽自誇戰功,自作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妄圖靠武力徵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在五年之間丟了霸主之業,身死東城。

項羽身邊既無謀臣,又無良將,只憑個人的血氣之勇,剛愎自用,致使自己勝勢喪失殆盡,而劉邦則轉敗為勝,最終打敗了項羽。

最後項羽仍不覺悟,也不自責,還認為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他只知道「天亡我」,卻不知道蒼天為什麼會使他滅亡,真是又荒謬,又可笑,又可憐。

項羽,是中國古代「勇戰派」的代表人物,身為將門之後,氣質粗獷,精通兵法,有著建功立業、自強不息的雄心壯志,有著豪邁不羈、勇冠三軍的英雄氣概,亦有著脈脈溫情、情意纏綿的俠骨柔情,他的人格魅力,兩千多年來廣為民間傳頌和喜愛。

項羽從二十四歲登上歷史舞臺到三十二歲烏江自刎,雖然事業難就,帝位不終,卻仍然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正如當代周恩來認為項羽是「造時勢之英雄」,是「世界之怪傑」,「具併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

相關焦點

  •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縱觀歷史上的英雄豪傑他們大多處在一個特別的時代,於是就有了我們就一直熱衷探討的話題,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就拿最著名的秦始皇來說,假如他在秦朝滅亡的前一年復活,那麼秦朝還會二代而終嗎?
  • 項羽學萬人敵,英雄造時勢
    項梁是已故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因曾經殺過人,就與他哥哥的兒子項羽逃到吳中以躲避仇家的追殺。吳中有聲望的士人的才能都在項梁之下。 項羽少年時學習識字和寫字,還沒有學成就拋在一邊了。他又去學習劍法及擊刺之術,但是又未學成。項梁對他發怒。項羽說:「寫字識字,只夠用來記名姓罷了!
  • 張藝謀與北京奧運會——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是一個在辯論場上亙古不變的話題,經常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討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立場,涇渭分明,用大量的例子來捍衛自己的立場。稱之為正方,把英雄造時勢稱之為反方。,但如果他們生活在清代,他們就不會回國,因為回來也沒有用武之地,科學家在清政府的眼裡,還不如跳大神的呢,如果沒有「兩彈一星」這樣的時勢,那麼,這些大科學家也不會成為今天老百姓心裡的英雄楷模,嚴格地說是他們沒有機會成為英雄,最多也就是美國大學裡教一輩子書,所以沒有時勢何來英雄」。
  •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之文道時代
    在我們的認知中,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我們五千年得歷史,出現各種不同的時代。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在這期間中用了很多思想家政治家戰略家,促進我國思想文化的建設。在這時期。儒,道,法,兵。墨,陰陽家,縱橫家等。
  • 「消失」的馬雲:首富跌下神壇,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有意思的是,分析說,其實阿里巴巴的壟斷地位並不明顯。其電商業務被拼多多、京東等窮追猛打,目前呈現三分天下之勢;其支付業務遭遇後起之秀微信,市場份額岌岌可危;其外賣業務正是早已被美團追趕,更別說其在社交領域數次折戟。請問,阿里巴巴在哪個領域是壟斷地位?
  • 為什麼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
    雖說「時勢造英雄」,但並不是所有的「時」和「勢」都會造就英雄,「平時」和「順勢」不一定能造就英雄,只有「危時」和「逆勢」才能造就英雄,正如任正非所說的「大時代一定會產生大英雄」。他說:「從這群芭蕾舞演員身上可以看到這種內生力量。成熟的企業深知危機是常態,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修煉好內功,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也是華為精神。」任正非所說的華為精神,既是危機意識,更是危機中不屈的英雄精神。華為的英雄精神經歷過三個階段。
  • 讀《項羽本紀》評項羽
    一如商紂、一如項羽。劉邦項羽,在中國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物呢?他們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又佔據著怎樣的地位呢?從至今還留在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我們就能窺見一二。從客觀事實來看,項羽敗給了劉邦,但真要問我更欣賞誰,我想我的答案會是「項羽」。            有人說他傻,我卻覺得傻也是一種福分。出身貴族的項羽怎麼可能不明白勾心鬥角,不明白世故圓滑?
  • 時勢造英雄,你知道什麼時勢造什麼英雄嗎?(必考知識點之填成語)
    英雄,漢語詞彙。拼音:yīng xióng釋義: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大家都羨慕英雄,都渴望成為英雄。但與英雄相比,我們缺得太多。因而要想成為英雄,必須從低處做起,紮實基本功(膽量、信心、品質、智慧等等),這樣你才可能有機會。時勢一到,你便可大顯身手。否則等真正的時勢來了,你一無是處,又如何能成為英雄?因而,今天讓我們先來感知一下英雄與時勢氛圍,然後再看看自己存在的差距。
  •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把握屬於你的命、運、時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把握屬於你的命、運、時人生總有個命、運、時的問題,命是個物種問題,是本體,比如說是龍還是蛇,是虎獅還是狼,是狗還是羊;運是個動態的問題,是人生大的起伏,比如某個時期適合蟄伏還是去建功立業等。
  •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但歷史前行的車輪不可能被一人之力阻擋,項燕最終在與秦國戰鬥的過程中徹底戰敗。兵敗之後,項燕深感恥辱便自殺了。項燕死後,楚國隨之滅亡,而項梁為了逃避秦朝屠殺,也不得不隱遁避居吳中(今蘇州市)。項羽是項梁哥哥的兒子。父親死後,項羽便一直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羽從小便力大過人,常有舉鼎過頭的驚人之舉,項梁深愛侄兒。
  • 「英雄造時勢」用日語怎麼說?
    俺が狀況を作るのだ英雄造時勢偉人で英雄のナポレオンの名言です。「我が辭書に不可能の文字はない」もとても有名ですが、座右の銘としてこちらもとても大切にしたい言葉です。這是偉人拿破崙·波拿巴的名言。雖然「我的字典裡面沒有不可能」也很有名,但作為座右銘這句話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 時勢造英雄,又一個13順位的得分後衛 -泰勒希羅
    時勢造英雄,又一個13順位的得分後衛 -泰勒希羅 他是NBA第一位登上東決的00後,
  • 時勢造英雄 盤點Miracle在敗者組的那些日子
    時勢造英雄 盤點Miracle在敗者組的那些日子 DOTA2 178遊戲網 ▪ 2020-01-13 14:06:22
  • 論「時」與「勢」——英雄和時勢的因與果
    從高中的時候就聽過一個很辯證的話題,叫做「到底是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那時候深受馬克思的影響,覺得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當然是時勢造英雄。今天我並不是想推翻自己的觀點,只是想對這個時勢分析一下。但是不可否認,要想認識清楚勢,必須要從「時」中談,否則就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了。古語有云:「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的俊傑,大部分就是會利用時代浪潮下的勢,就像衝浪高手,每一次的浪越大,自己的動力越足。俗語有一句話叫「大火熰溼柴」,意思是說如果火勢比較旺,就算是再潮溼的柴,也一樣可以很快地燃燒起來。還有「秋風掃落葉」,「風捲殘雲」,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 清官「海瑞」的晉升路:時勢造英雄,結局卻是一個悲劇
    海瑞這個憨憨又一本正經地寫了一個帖子,說大人的通告要求節儉,但是所過之處接待酒席就要三四百兩,夜壺都要用銀子打造,自己不知道該如何接待,請大人明示。結果氣得這位大人繞道而行。這正是海瑞的聰明之處,先發制人,讓上級無話可說,不愧是自號"剛峰"的男人,做人剛強正直,不畏邪惡,還有勇有謀、機智過人。海瑞的很多舉措在民間那是相當有名氣,清官之名從不少小事中不斷被人所熟知。
  • 時勢造英雄!疫情催生下的在線教育,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閱讀導航前 言談錢最現實時勢造英雄關於睿泰科技(ASX:RTE)護城河優勢2時勢造英雄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要說2020年,新冠病毒無疑是全球企業所必須面對的最大「時勢」。在時勢的推動之下,在線教育無疑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 超短線炒作大局觀之綜合篇章:時勢造英雄
    本文首提超短大局意識之「時勢造英雄」。聞字識義,時勢,即是時機和勢能。時機就是大盤指數之時,賺錢效應之時;勢則是題材之勢,個股之勢,人氣之勢。劉邦從一介草民沛縣亭長慢慢發展成統一天下,平定邊疆的大漢高皇,他的時就是因為秦末之時,殘暴統治下的民心急需變革所向之勢,歸根結底他的大成則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在超短上,指數之時很重要,它決定了下面的題材之勢,個股之勢,人氣之勢。
  •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完全正確嗎?
    很喜歡《三國演義》的開場白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之際,五霸爭雄;戰國之時,七雄並立。規律和法則,就是老子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始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天、地、人,都是很宏大很偉大的事物,事物之間是相互感應、相聚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時勢創造英雄、英雄也創造時勢。
  • 孔子離世前說了3句話,被後人銘記傳遞,悟透它人生就像開了掛!
    而這位聖人也是有去世的一天的,他離世前常說三句話,被後人銘記,代代相傳。許多人都說,悟透這三句話,人生會更加幸福,事業和婚姻更加順利,心態也會特別好。甚至有人誇張地說,學會這三句話,人生就像開了掛!這三句話究竟是什麼呢?
  • 亂世出英雄還是時勢造英雄?春秋戰國頻出聖賢豪傑,背後有何秘密
    有人說,動蕩的社會往往盛產聖賢豪傑?未必,五代十國也很動蕩,但是這之間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大思想家,大英雄。但是,人們會有「動蕩社會盛產聖賢英雄」這種觀點,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我分析了一下,依舊還是覺得,之所以動蕩社會有大概率出現一大批聖賢英雄,是因為動蕩的社會有敵對勢力相互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