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進中科大!19歲參與龍芯研發!24歲博士畢業!AI晶片龍頭來了

2020-12-26 蔣東文

他擁有開掛一樣的人生,這一路走來註定孤獨無比!

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歲就加入國產龍芯1號研發團隊,還是最年輕的成員;

博士畢業時他只有24歲,並且在29歲的時候就晉升成為研究員,33歲創辦AI晶片公司,如今是估值300億的國內AI晶片龍頭企業,還將成為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

一路「開掛」的陳雲霽毫無疑問是個天才少年,而寒武紀的名字未來也將響徹A股,國內AI晶片先行者、AI晶片獨角獸、少年天才創始人、明星股東等標籤,無一不說明著寒武紀的實力。

在強調技術自主可控的當下,寒武紀更是被寄予厚望;如今,80後信息學領域新秀陳天石、陳雲霽兄弟也將成為科學造富神話的新注釋。

從寒武紀開始,地球生命進入了看得見的時代,即顯生宙時期。在這個星球上,能夠看到生物,竟然具備如此劃時代的意義。國產 AI 晶片被看見和討論,特別是被大眾傳媒和資本市場看到,這是生存的第一步。

上交所6月2日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科創板首發申請,預計不久會登陸科創板。寒武紀將成為A股第一家純正AI晶片設計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人工智慧行業中的明星企業,寒武紀申報科創板上市也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該公司在3月26日獲得受理,4月10日起接受審核問詢,在兩輪問詢後閃電過會,整個過程歷時僅68天,刷新了科創板審核的最短時間紀錄。

寒武紀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寒武紀是國際上為數不多能全面系統掌握智能晶片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致力於打造各類智能雲伺服器、智能終端以及智慧機器人核心處理器晶片的AI晶片領域獨角獸。

寒武紀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784萬、1.17億、4.4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的淨虧損分別為3.8億元、4104萬元、11.78億元;

對於超資金投入的晶片行業來說,成長期企業通常難以盈利。儘管過去三年虧掉了16億元,但這不妨礙機構對寒武紀的一致看好,保薦機構預計估值最高342億元。

另外,寒武紀預計今年營收約為 6 億元至 9 億元,同比增長35.15%至102.73%。

作為國內AI晶片龍頭企業,無論是創始人的少年天才路,還是公司本身的傳奇經歷,都讓寒武紀每一步的發展備受矚目。

在業內寒武紀已經聲名鵲起,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寒武紀還是一家較為神秘的公司。AI晶片正在無聲滲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手機、電腦、電子設備都離不開晶片的影子。

小小一塊晶片,引無數企業競折腰。

2016年3月,兩位天才少年陳雲霽、陳天石在傳統晶片大廠眼皮下合夥創立了寒武紀,寒武紀之名也正意味著人工智慧即將迎來大爆發時代。

在成立不久後,寒武紀即研發出全球首個能夠「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晶片,改變了中國晶片領域長期空白落後的歷史。成為國內 AI 晶片領域的先鋒。

2017年,兩人被共同評選為中央電視臺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在官方的簡介中,這樣介紹了他們的成就:

研製了國際上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引領了該領域的學術發展;將寒武紀應用到華為旗艦手機Mate10中,使先進智能技術普惠千家萬戶;孵化了國際上首個智能晶片獨角獸創業公司寒武紀公司。

提起寒武紀,就不得不說其創始人陳雲霽和陳天石兩兄弟的傳奇經歷:

實際上,陳氏兄弟是當之無愧的學霸「雙子星」。陳雲霽、陳天石兄弟二人均在少年時即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並輕鬆進入計算所碩博連讀。在博士期間,陳雲霽的研究方向是晶片,陳天石則是人工智慧,寒武紀AI晶片的主營業務即在兩名天才少年的一拍即合中誕生。

不過,陳雲霽選擇繼續深入研究工作,陳天石則一心撲在寒武紀上,擔任CEO。在招股書中,陳雲霽的身影已經淡出。

他們閃閃發光的履歷已被複述太多,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有著類似的學習軌跡,雙雙成為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員。

兩人在寒武紀也各有側重不同的角色,陳雲霽在公司職務上更偏研究,思考技術路徑相關的部分,在寒武紀中其頭銜是首席科學家。

「我性格偏外向、膽子大,喜歡做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更適合搞科研。」陳雲霽說,商業的事情交給弟弟,他比較慎重,每走一步都會想好可行性,能規避產業發展中的「坑」,適合帶領一個企業往前衝。所以陳天石總以寒武紀創始人、CEO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

哥哥陳雲霽1983年出生,弟弟陳天石1985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就是那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作為國際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晶片的研發者之一的陳雲霽,無論是在學習和工作道路上,被一直認為是「腳踩油門」:14歲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習,24歲獲得博士學位,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主架構師,29歲晉升為研究員、33歲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

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個總是「彎道超車」的天才,但他卻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學霸,相反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學渣。

他曾坦言,在19年的學習生涯中,考第一名的次數不多,甚至經常墊底。

兄弟兩人在學業道路上的步伐那可以說是整齊劃一。小兩歲的弟弟陳天石,幾乎是沿著哥哥的腳步,先是追隨至中科大少年班,2010年獲得中國科大博士學位後,又追隨哥哥陳雲霽的腳步來到中科院計算所。

AI領域無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而寒武紀作為具有中國概念的AI晶片製造商被外界寄予厚望。

2010年時,國內AI晶片尚處於較冷階段,根據公開報導,在計算所回合後,陳氏兄弟也曾就職業發展探討了好長時間,最後認定有兩件「非常好玩的事」可以做:一是用AI輔助做處理器的設計,另外一個就是做AI晶片。

2012年,陳雲霽、陳天石帶著幾個計算所的師弟,包括後來在寒武紀任高管的劉少禮、郭崎、劉道福、杜子東等,以及首次提出「AI加速器」概念的Olivier Temam教授,啟動了神經網絡處理器(AI晶片)項目,這也是寒武紀的技術來源。

2015年,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陳氏兄弟團隊主導的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晶片——「寒武紀」首次成功流片。

2016年3月,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在中關村註冊成立,行事謹慎的陳天石擔任公司CEO,而陳雲霽選擇繼續在計算所搞科研,為寒武紀的首席科學家。

寒武紀成立的第一年,就發布了世界首款終端人工智慧專用處理器(寒武紀1A)。

真正讓寒武紀聲名鵲起的,是在2017年搭上了華為的車。2017年,華為發布其首款手機AI晶片——麒麟970,為這顆晶片提供AI算力的NPU,就來自寒武紀的1A處理器。之後,寒武紀1H再度「加持」麒麟980。

除了華為,寒武紀還有哪些合作夥伴?寒武紀官網介紹,公司與金山雲、中興通訊、中國電信都有合作。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晶片設計錯過了伺服器、電腦的大時代,勉強抓住智慧型手機的浪潮。但總體上,晶片設計還是很落後於國際主流廠商。想要在現有的晶片設計全球競爭格局中實現突破難度很大,只能另闢蹊徑在下一個科技浪潮中實現晶片設計的突破,而下一個科技浪潮就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領域的晶片與電腦、手機中的不同,AI晶片定製化需求高、更新速度快,單顆晶片需求量不及電腦CPU規模,面對這種新趨勢,傳統晶片設計巨頭來不及反應,這給國內晶片設計公司留出機會。

國內有巨大的人工智慧應用市場、有反應靈敏服務意識強的半導體產業公司、有大量低成本的晶片設計工程師,這三點決定國內晶片設計在人工智慧時代將有所作為。

Intel在最近一期的財報裡預測,中國AI晶片市場規模2024年將達到100億美元。寒武紀屬於進入比較早的那一批,與國內外同行同臺競技,充分的市場競爭讓寒武紀確定了發展路線和優勢。

晶片創業需要持續投入才能領先,類比國際巨頭英特爾,每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34億美元,佔總營收的19%。想要和國際巨頭在較短的時間內拉近距離,還是需要繼續擴充資金的,持續研發高投入。雖然研發支出巨大,但這也是AI晶片創業的必經之路。

在晶片需求持續上升、國產化投資加快、國家戰略支持的大背景下,中國大陸本土半導體製造企業的崛起有望帶動一批本土優秀企業共同成長,國產設備有望藉助大陸晶圓產線的密集投資而實現滲透率提升,迎來最好的時代。

眼下,AI 晶片的玩家變的越來越多,巨頭下場,市場變得繁榮。而這一波 AI 晶片的引導者,正是寒武紀。

喜歡把感興趣的事做到極致,喜歡做大多數人不敢嘗試的事。陳雲霽說:「要做一個好的基礎研究者,你一定是個很孤獨的人。

參考資料:

E公司官微《寒武紀的前世今生與少年「雙子星」》、

科學網《科學造富神話再現!獨角獸寒武紀將迎來上市》、

券商中國《兩個月火速過會!寒武紀順利通關,科創板迎來國內AI晶片龍頭,35歲董事長披荊斬棘》、

雪球《14歲中科大少年班!19歲參與龍芯研發!24歲博士畢業!33歲創辦AI晶片公司!如今估值300億登陸A股!》

相關焦點

  • 16歲上大學,25歲博士畢業,35歲身價近200億,想低調都不行啊!
    16歲上大學,25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35周歲,身價近200億元,他就是寒武紀(晶片製造企業)董事長—陳天石,而他是如何實現如此彪悍人生的?說起陳天石,就得說起最近家喻戶曉的事情,晶片!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和美國對華為晶片的封鎖,讓晶片相關話題迅速我國每個人身上,也讓我們認清了晶片的重要性,認清我國在晶片領域的差距,但一提到晶片國產化,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中芯國際,但中芯國際創始人還是中國臺灣人,目前,能不能完全實現晶片國產化製造,就看能不能培養出相關人才!
  • 14歲上中科大、23歲博士畢業的袁嵐峰,因「簡單科普」上熱搜,本人...
    原創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個14歲就上中科大,23歲博士畢業的「少年天才」,現在在做「簡單科普」的工作。
  • 現代「傷仲永」,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士,留學10年卻無法畢業
    雖然這是個電影,但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少年班的存在,當時有一位叫做謝彥波的學生,被看作最有可能成為最年輕的博士生和「諾貝爾獎得主」,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士,留學10年卻無法畢業被比喻為現代「傷仲永」。這其中又是存在怎樣的原因呢,我們一起先從他的個人經歷開始去發掘。
  • 「龍芯之父」胡偉武:為中國造「芯」,使命光榮!
    做畢業設計時,胡偉武和另外一位同學用幾百個晶片搭起一套電路系統,能運行8086指令系統中除了十進位和除法以外的所有指令。這套電路系統有旅行箱那麼大。現在來看,那可能是胡偉武製作的第一個CPU。「當時我就想參加一臺實用計算機的設計。哪怕是參與一個小部件的設計也行。」胡偉武說,他覺得只要參與了設計,距離科學家就又近了一步。
  • 中國天才14歲進中科大,18歲進麻省,放棄美國國籍毅然選擇回國!
    14歲上中科大,18歲進麻省在讀完所有課程之後,曹原參加了高考。之後他以差一分700的優異成績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科大。先來說說中科大到底有多牛叉:少年班創建伊始,中國科大就致力於探索培養這些特殊大學生的方式,最初幾屆少年班學生的優異表現,堅定了中國科大繼續辦好少年班的決心。中科大少年班就是一個培養「特殊」大學生的地方,足可見其特殊性,和曹原的優秀。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時隔兩年後,2020年5月6日,24歲的曹原,又在《自然》雜誌上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兩篇論文。而這兩篇論文的發出,也讓中國天才曹原又一次震驚了世界。因為曹原這次發表的2篇論文,又是關於石墨烯研究的,且又將人類對石墨烯的探索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因此,曹原又被一些人成為了「中國天才」。
  • 誰是中國AI晶片的少林和武當?
    從中科大畢業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鄧中翰才開始和晶片結緣,取得了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並且還獲得了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學位,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畢業後的鄧中翰選擇了晶片行業,先後在IBM、SunMicrosystem工作,之後又在矽谷創立了半導體公司Pixim。
  • 兄妹都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深造取得成功 網友:老爹太牛
    浙江瑞安,有這麼一對兄妹,哥哥出生於1970年,妹妹1977年出生,都是從小聰慧,兄妹倆都在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這還不算,在中科大少年班,都因成績優異,到美國頂級大學攻讀博士。哥哥由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公派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和物理博士學位。
  • 23歲碩士、24歲博士參與「嫦娥五號」研究,這所大學為何這麼牛
    23歲的張宗煜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24歲的陳朝鵬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將參與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月球樣品實驗室月壤研究工作。簡介: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成立於1978年,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科教融合為特色的創新型高等學府。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科技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成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之一。
  • 她14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20歲便獲得優秀博士稱號,現在如何?
    03她十一歲讀完初中,十四歲來到了中科大的少年班。十八歲那年,她已經開始了她的博士生涯,她的一生堪稱傳奇。二十五歲那年,她已經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副教授,要知道就算是普通大學的副教授也往往需要三十多年的積累,更不要說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頂級大學,由此可見蔡天西簡直太優秀了。
  • 14歲進中科大,21歲破世界難題,24歲少年曹原向世界展現中國奇蹟
    在他三歲的時候,父母為了給他一個良好的環境和良好的教育環境,夫妻倆商量後決定後將他送進了深圳的耀華實驗小學。由於過人的天賦,他在學校的超常班讀書,雖然只是一個小學,但也有著不俗的實力,曹原所在班級的老師是曾經在中科大有著20多年任教經歷的副校長,而且這個超場班只有三個學生。從此他就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
  • 82歲老人為國出山,從零開始研製「小鐵片」,每年為國家省萬億
    這位老人就是現年84歲高齡的黃令儀,曾經作為"兩彈一星"的晶片工作者,在過去半數人生中都曾堅守在國家計算機事業的一線。 直到67歲正式退休之際,得知國家危難她再次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自研晶片的團隊之中,最終更以龍芯3號這一舉世之作震驚了世界。
  • 她任中科大副教授,25歲博士畢業,26歲當博導,網友:真女神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學習都是我們成長中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畢竟在中國人的眼中,那些學習成績出色的學霸一般都會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在這些榜樣的鼓舞之下,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有著非常強勁的動力。曾經,有一位"女神學霸"就憑藉自己的成績,引起了巨大轟動,她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就成功拿到了博士學位,而在二十六歲的時候,更是已經成為了博士生導師,現如今,她也擔任著中科大副教授一職。可以說,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女學霸也成為了許多人羨慕的對象。那麼,這位"女神學霸"究竟何許人也?她又是如何做出如此優秀的成績的呢?
  • 科大少年班魔角天才,24歲MIT博士,石墨烯駕馭者曹原再度《Nature...
    新智元報導,來源:Nature等,編輯:新智元編輯部 【導讀】當地時間5月6日,24歲少年天才曹原又實現 別人的24歲:少年天才,石墨烯駕馭者 你的24歲在幹啥?打dota?思考人生?
  • 13歲進中科大,17歲讀博,31歲當正教授。尹希:我不是神童
    仲永七歲能詩,甘羅十二歲拜相,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神童者,智商碾壓普通人,常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他人畢生難以企及的成就,令人豔羨。 人們津津樂道於神童的事跡,除了獵奇,更希望從中窺見神童們成長的秘密,總結出培養人才的方法和規律。 神童被發現後,就會生活在聚光燈下,受到廣泛關注。這種關注,無形中給了神童們很大壓力。
  • 1966年出生的中國神童,11歲進中科大18歲讀博士,後來過得怎樣?
    從古至今,中國誕生過很多神童,比如上個世紀的謝彥波,他是1966年出生的中國神童,11歲進入中科大,18歲讀博士,後來他過得怎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謝彥波的個人家庭。其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的一個物理教師,大概一歲的時候,謝彥波被父母送去鄉下,跟奶奶一起生活,快上學的時候才被接回城裡。
  • 30歲海外博士畢業,我決定回上海交大研究 AI
    2006年當上海交通大學來聯繫過敏意時,早就有回國意向的過敏意毫不猶豫地回國。過敏意擔任上交計算機系主任期間不僅帶來了海外的先進理念,學科水平穩步提高,也推動了一批企業合作項目。2008年,阿里雲創始人王堅找上過敏意合作「八六三計劃」項目,有機會參與該項目的陳全,有了最早參與業界第一線雲計算開發的經驗。
  • 關於晶片產業 「龍芯之父」有個形象的啞鈴比喻
    原標題: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採用龍芯機器人控制器控制的機械臂和海靈智電FT722S數字總線舵機。 資料圖片龍芯3A2000開源電腦播放高清視頻。 資料圖片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在給每個本科生發送的錄取通知書中,嵌入了一枚龍芯3號處理器。 資料圖片《龍芯晶片產品技術白皮書V3.1》中的龍芯產品線。
  • 我國成功突破美國技術,84歲老人造出國產晶片,節省了上萬億經費
    緊接著到了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儘管科技研發的進程沒有之前那麼快樂,但是科技也還在不斷進步著。在當時世界計算機技術和晶片正在高速的發展的時候,相對我國對於技術的發展卻是有所落後的。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一個和中國晶片發展有關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