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東營報導
1983年,他退伍回鄉,紮根基層,先後擔任村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一幹就是30多年,他勇做「挑山工」,用責任擔當書寫村莊「蛻變經」,他就是廣饒縣大王鎮西李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泰。
情系百姓 實辦民心工程
李永泰同志退伍後,開始擔任村幹部,工作30多年來,他見證並參與了西李村的每一個重大時刻。他始終把村民放在第一位,貼近群眾,心繫群眾,工作期間,李永泰同志經常走訪聯繫村民,聆聽村民的心事。村民們一有什麼事情他都會第一時間過問,把村民的事時刻放在心上,幫村民解決問題,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近幾年,他被廣饒縣人大授予「優秀人大代表」;分別被東營市老齡委、廣饒縣老齡辦授予「敬老模範先進個人」「廣饒縣十佳孝親敬老楷模」;被廣饒縣關工委授予「廣饒縣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在李永泰的帶領下,憑藉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廣饒縣西李村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投資400萬硬化村內8條8米寬的大街,打通與周邊村的聯村路;投資70萬實施路燈安裝、排水溝改造、監控網絡等惠民工程,投資160萬高標準建設了面積50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服務廣場,輻射周邊4個村莊、總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的幼兒園教學樓投入使用。創新推行免費收看電視節目、免費使用無線行動網路、免費為60—80歲的老年人加入意外傷害保險、免費為50—59歲的村民參加治安保險等「六免」工程……
一個個推陳出新的舉措,一次次意想不到的變化,西李村開始以「樣本」的身份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而李永泰也連續三屆當選縣人大代表,並在2017年,當選為東營市第八屆人大代表,這對李永泰來說,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傳承紅色基因 永葆軍人本色
廣饒縣大王鎮西李村,是雨花臺革命烈士、曾任中共南京特委書記李耘生的故鄉,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據李永泰介紹,革命戰爭時期,他們西裡村裡出了不少革命者,其中李耘生烈士是最典型的一個。「革命烈士是一座永恆的豐碑,是我們永恆的信念,我們應將他們的光輝事跡永久銘記於心。」李永泰說道。為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增強廣大退役軍人的光榮感、歸宿感和責任感,西李村依託李耘生烈士事跡陳列室這一紅色資源,大力投資建設全市首個村級「退役軍人之家」,引導退役軍人傳承部隊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軍人品質。對此,李永泰深感自豪:「戎裝雖卸,但我們本色依舊,脫了軍裝,我們還是服務黨和人民的兵。」
西李村將「退役軍人之家」建設成為感情聯絡、排憂解難、互相幫助的前臺,信息溝通、創業就業、成長進步的平臺,回顧軍營、報效社會、再立新功的舞臺。許多退役軍人來到這裡,參觀革命先烈英雄事跡,更深刻體會共產黨人不畏艱險,也激勵許多退役軍人在新的崗位上拼搏奮鬥,勇往直前。
舊貌煥新顏 繪就美麗新鄉村
當和記者談起眼前的這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李永泰滿是一臉自豪地說道「如今,村民的物質條件提高了,精神方面的追求更高了,新建了文化廣場後,村民們經常在這裡聊天,看著他們有說有笑,我心裡甭提多高興了,村民們高興我就很知足。」
李永泰和村「兩委」以鄉村文明行動為抓手,為群眾打造宜居美麗鄉村。襯砌主街道兩側人行道3600平方米,17號公路兩側增設了安全行駛警示標誌5副,新種植各類景觀苗木15000餘株,粉刷牆壁23000平方米,更換社會文明宣傳畫幅300幅,2015年全村528戶旱廁改造全面完成。「我生活在基層,天天與群眾打交道,我了解了他們的訴求,就要為他們辦實事。」李永泰說道。在他看來,心繫百姓是第一位,要讓政府聽到來自基層的聲音,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解決問題。
李永泰融心融村,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架起了在村幹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在農村這片別樣「戰場」上紮根基層,默默奉獻,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認可,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