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寶,來自貴州的修文獼猴桃已經成了一種網紅水果,但沉醉於它甜蜜味道的買家不一定了解,在那顆小小的獼猴桃背後,隱藏著大數據的助力和鄉村振興的希望。
從貴州省會貴陽出發,只需大約40分鐘的車程便可抵達修文縣久長鎮孟衝村。在這裡,獼猴桃園主陳泰安守著800畝獼猴桃,滿心滿意都是期待。
孟衝村是修文獼猴桃的主要產地,每年9-11月,長圓柱形的修文獼猴桃陸續成熟,色澤均勻,果肉細嫩,肉質多漿,酸甜適度的它們,在2014年12月24日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修文獼猴桃現已掛果
「這是長勢最好的一年,如果一切正常,9月我們就要迎來一次50萬斤的大豐收。」陳泰安說。
隨著他的手指望去,一架接一架的獼猴桃隨著山勢層層鋪開,滿眼儘是綠意和生機。而長著小絨毛,看起來珊珊可愛的獼猴桃,正一簇簇地掛在藤蔓間和綠蔭裡。
稍稍留意,你會發現獼猴桃園裡有一根類似於公路旁那種360度旋轉攝像頭樣的杆子。原來,這是一臺小型氣象監測站,它不僅能採集附近空氣中的溫度、溼度、光照、降水量等數據,還能採集土壤中的溼度、溫度、酸鹼度等數據。
在後臺的顯示屏上,這些數據能幫助種植者實時了解獼猴桃的生長情況,是否需要澆水?獼猴桃成熟度如何?有了答案,陳泰安和夥伴們便能適時調整,以保證獼猴桃始終處於最佳生長狀態。「有了這些大數據,我們種植獼猴桃就不會後知後覺,提前觀察和預防才能保證果子的最佳狀態。」陳泰安說。
用「小型氣象監測站」來關注獼猴桃,其實只是大數據助力貴州農村產業發展的典型之一。
在修文縣獼猴桃科技園,約十米的巨大顯示屏滾動顯示著獼猴桃從種植、分揀到銷售各個環節的相關數據,在這裡,工作人員可以對獼猴桃整個生產行業有著全面、準確又深入的了解。
修文縣的數據監控展示
接受採訪時,在科技園工作的伊金介紹稱,記者面前的,正式修文獼猴桃大數據物聯網可追溯平臺——該平臺通過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三大功能,在生產管理前端監測種植過程,科學指導種植管理;在分選貯藏中端實現智慧分選、智能冷藏,有效把控產品品質;在銷售後端有效把握市場脈象,精準指導產品銷售。
平臺的建立,背後是一次次慘痛的教訓。伊金說,以前標準化不足,曾經有果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獼猴桃運到沿海城市,但價格卻低得不行;還有果農對賣出好價錢倍感期待,最終卻由於品相等差異導致無法賣出預期價格。
而今,只要通過一個二維碼,修文獼猴桃「7不夠」品牌便實現了獼猴桃質量可追溯功能。生產、採選、貯藏、銷售、品牌等各個環節形成完整的數據鏈,讓高品質的果子能夠快速地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實現農產品種植過程透明,加工倉儲數據清晰,銷售數據反饋應用到種植,以大數據分析系統為支撐實現了大數據與獼猴桃產業深度融合。
而修文農產品追溯及環境監控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建設項目,已被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評為大數據與產業深度融合優秀示範項目,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農業大數據項目,並享有2017年十大大數據融合典型案例、大數據應用優秀場景 top100 等榮譽。
大數據應用下的貴州農業騰飛
藉由如日中天的大數據科技,西部大山深處的一顆獼猴桃、一株辣椒、一隻土雞、一叢食用菌……正從「靠天吃飯」變成了越山渡河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網紅農產品。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的農業產銷智慧對接實施方案顯示,2020年,貴州省將在全省創建6個「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並打造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貴州省畜牧獸醫大數據平臺、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產銷對接體驗店及農業物聯網等,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對農田實景、農業氣象、土壤墒情、農作物生長、病蟲害、畜牧養殖、投入品等實時採集,形成農業生產全過程數位化,實現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理、科學化決策,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大數據應用下的貴州農業騰飛
而大數據助力農業產業,振興了鄉村,最終受益的是百姓。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