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規賽最後一場首鋼負於廣東之後,雙方落入季後賽同一半區。在各自輕取對手後,半決賽如約相遇。也許外界預料到首鋼會是廣東奪冠之路上最大的麻煩,即便易建聯意外受傷為比賽又平添了變數,但恐怕很少有人會想到這組半決賽的系列賽拼殺得如此慘烈,三場比賽幾乎沒有一秒鐘的垃圾時間。
廣東在常規賽階段所向披靡,一枝獨秀。複賽之後,隨著周鵬的傷愈歸來,廣東所展現出的強,是一種令對手無可奈何的強。這種統治力猶如CBA初期的八一。
廣東的強不止是擁有易建聯、周鵬、任駿飛和趙睿四名國手的強,而是杜峰過去幾年建立的風格和體系的強。而在外援中個人能力一檔,且戰術執行力強的外援威姆斯讓廣東更是如虎添翼。有可靠的超級球星,有厚實的板凳深度,廣東擁有一支總冠軍球隊所擁有的一切。
如果因為易建聯缺賽就認為廣東失去競爭力,顯然是對廣東體系強大的認識不足。複賽階段,易建聯有7場比賽沒打,這七場比賽廣東依舊場均淨勝27.4分。沒有易建聯的廣東宏遠,仍然是CBA最有競爭力的球隊之一。
站在廣東面前的北京首鋼,同樣是一支體系強大的球隊。過去三年在希臘人雅尼斯的打造下,首鋼成為聯盟整體防守最好的球隊之一。團隊籃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陣容的短板,十足的韌勁也成為球隊的標籤。過去三年中,首鋼雖然輸球的場次不少,但難堪的慘敗卻極少。
複賽解立彬接手球隊後,首鋼的體系延續了下來。防守依舊強悍,先後讓七支球隊拿到賽季最低分。團隊籃球的價值在季後賽半場打爆福建的比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目前的這支首鋼,從紙面陣容到整體實力,和廣東的差距非常明顯。常規賽首戰,首鋼主場輸15分球,複賽最後一戰,首鋼有挑選季後賽分區的主動權,在廣東多少有幾分謙讓下,依舊輸掉了19分。
易建聯不是勝負的絕對的天秤砝碼,但他的缺戰確實讓首鋼看到了機會,也讓系列賽增加了變數。
首鋼和廣東的系列賽,歸根到底是雙方的節奏之爭。
廣東是全CBA轉換進攻速度最快的球隊。常規賽時,只要廣東一上防守強度,抓幾個轉換進攻,比賽基本就失去了懸念。而首鋼是無論對手節奏如何,從來都是壓低節奏,降低回合數,不輕易提速。
雙方在三場比賽中,廣東一直試圖提速,破壞首鋼的節奏,不讓防守落入陣地戰。而首鋼在林書豪的節奏掌控下,維持著攻守平衡,竭力保住自己的節奏。很多時候林書豪和方碩推反擊時,不是絕對的機會都會放棄一傳的轉換,寧可落入陣地也不隨便丟球。
雙方的節奏糾纏貫穿整個系列賽始終,寸步不讓,在節奏的較量中沒有絕對的輸贏。
從系列賽的第一場開始,杜峰就用趙睿、胡明軒、徐傑輪番的纏防消耗林書豪,限制首鋼的進攻發起點。幾年前,杜峰就曾用趙睿、楊金蒙、周湛東持續的消耗馬布裡。
熟悉的配方,如出一轍的防守策略。不同的是,胡明軒和徐傑不止在防守端有所表現,在進攻端同樣有出彩的建樹。車輪戰對陣容的厚度要求很高,廣東不僅可以輪番消耗對手後場的持球者,內線的厚度讓他們同樣可以在防守中持續給一直擁有頂級中鋒的對手內線製造麻煩。
二年級的徐傑、杜潤旺,三年級的胡明軒,已經可以在比賽質量和強度遠高於常規賽的半決賽擔起重任。反觀首鋼,95年之後的球員除了休賽期開了竅有所漲球的丘天,再無可用之人。首鋼最近四五年入隊的年輕球員,也就是趕上了雅尼斯。這些徘徊在職業門檻邊的球員獲得了可觀的出場次數和表現機會,除了刷了一下個人履歷,充分的證明了他們的天賦不足和有限的上限。如果換在閔鹿蕾時代,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難逃只能當陪練沒機會上場的命運,悄悄的進一隊,悄悄的離開。
半決賽第三戰,廣東還可以打出王薪凱這樣的奇兵。而首鋼三戰唯一的變化就是周儀翔。
周儀翔在半決賽的系列賽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第一場上半場劉曉宇出場打了兩分鐘後就失去了信任,周儀翔在三場比賽中輪流替換林書豪、方碩、王驍輝和翟曉川四人。第二場比賽,為了減少林書豪推進至前場遭遇阻力所消耗的體力,很長的時間裡,周儀翔都是持球推進者。比賽末節,他的三分球和果敢的突破,也為首鋼贏球奠定了基礎。
進入季後賽,絕大多數球隊的輪轉陣容比起常規賽都縮短了,廣東是為數不多的保持了輪轉陣容長度的球隊。陣容的深度,讓杜峰可以打出豐富的組合搭配。
本土球員決定球隊下限,外援決定球隊上限。這些年能走到最後的球隊,沒有一支可以離開能力超強的外援。
儘管首鋼有兩名外援,但其實只是更多的彌補了球隊的短板,在進攻上都非殺器。廣東的威姆斯無論在持續穩定的火力輸出還是逆風球攻堅上,都是首鋼兩名外援所不具備的。更重要的是,和很多能力突出外援經常成為雙刃劍不同,威姆斯打球頭腦同樣很清醒,情緒化的時候不多。
除了外援,廣東還有堅實的領袖球員。易建聯的能力和作用無需贅言,在易建聯缺席的時候,周鵬就是廣東的精神領袖。
2011年總決賽第二場,廣東第三節落後18分,最後完成逆轉擊敗新疆,拿到關鍵一勝。周鵬在第一場腰椎錯位的情況下,帶傷堅持。十年的磨礪,周鵬成長為作風頑強、心理素質過硬的領袖級球員。
周鵬是國內三號位防守最好的球員之一,系列賽在防守端他的經驗對廣東幫助非常大。進攻端身高和移動的優勢,讓周鵬頻繁形成錯位,多樣的持球進攻手段和關鍵球的果決,多次挽救了球隊。三場比賽周鵬場均16.3分,本土第一得分點。
領袖球員,需要的不是一節的高光、一場的作為,而是讓隊友更篤定,在球隊斷線邊緣的最後一個保險。
核心球員和領袖球員之間還是有涇渭分明的差別。翟曉川在世界盃後變得更全面,更有擔當,也打出了生涯最好的一個賽季。但在carry球隊方面,翟曉川和周鵬還有差距。
杜峰已經執教廣東宏遠多年,球隊已經深深的打上了他風格的烙印。過去幾年間,無論在廣東還是在國家隊,杜峰遭受的質疑和指責在整個CBA也沒幾個教練經受過。
一個主教練的性格很多的時候可以直接影響到一支球隊。鄧華德在戰術變化有限的情況下,光靠激勵就曾讓國家隊戰鬥力提升了一個檔次。
複賽開始後,由於雅尼斯無法歸隊,解立彬成為首鋼隊代理主教練。解立彬打球時巔峰期和首鋼的低谷期重合,多年無緣季後賽。解立彬打球時,自身缺乏變化,也是當時閔鹿蕾在暫停時罵得最多的球員之一。當了雅尼斯兩年多的助手,35歲的解立彬臨危受命,很少有人看好他。
複賽後,首鋼不但風格沒變,體系沒散,整體性更強,凝聚力也更好。在連續擊敗遼寧和新疆的比賽中,首鋼整場掌控比賽,讓對手毫無機會。一波11連勝,也將球隊的狀態調到了最佳。
解立彬一共只帶隊打了不到20場球,仍在學習中,在老辣的杜峰面前顯得稚嫩。教練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不止是訓練和布置打法,臨場指揮還有看不見的更衣室都是門學問。
半決賽第一戰,首鋼末節領先19分,被廣東打出一波15-0,解立彬的暫停叫得有些晚了。整個第四節,首鋼隊破聯防都拿不出像樣的辦法。這是解立彬的問題,但不必苛責,這是成長必然的學費。三年前季後賽,首鋼客場和遼寧的比賽,首鋼在落後31分的情況下將比賽帶入加時,郭士強多次暫停,也毫無辦法。
系列賽,比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一場在易建聯缺席的情況下首鋼籃板球輸了21個,其中防守籃板丟了22個。第二戰首鋼籃板贏了5個,第三戰易建聯復出,雙方內線對比懸殊,首鋼籃板也只輸了1個。
戰術和整體幫助首鋼彌補了不足,但內線和廣東之間的鴻溝還是拖了後腿。易建聯在帶傷出戰的情況下,還是投進了那麼多輕鬆的空位球,沒有得到強有力的限制和消耗。這讓首鋼無比懷念曾經的吉喆。
第二場,首鋼第二節一度落後14分,第三戰,末節首鋼一度落後12分,兩次都差點崩盤,但最終還是頂住了。第二場比賽,首鋼全場只命中5個三分球的情況下,依舊贏下了比賽,非常難得。
廣東本賽季只有三場比賽得分低於100分,全是面對首鋼。上賽季廣東有4場比賽得分不到100,單場得分最低的三場球,有兩場是對首鋼。
三場比賽大多數時候,首鋼的戰術和解立彬臨場解決問題的表現都是成功的。這個系列賽,首鋼發揮到了最好,也逼出了最好的廣東,首鋼表現至少可以打到85分。
體系和團隊的力量,在和實力相近的對手比賽時,有很大加成。但面對各方面硬實力都在更勝一籌的對手時,想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很難。
看似功虧一簣,分差不大,但那最後的幾步差距,想彌補上,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