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古】慈雲山,記住有十三太保

2021-02-07 香港薈

慈雲山十三太保首領陳慎芝可以說是是香港的傳奇人物,半生經歷比電影還要戲劇。


最近上映的港產片《毒。誡》是改編自真實故事。主角陳華,是香港一個傳奇人物。曾經,他混黑幫,做大佬,坐過監,打劫、打架,吸毒樣樣齊。後來,改過自新,走上正道,並大力宣傳福音,反吸毒,更成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陳華的原型,叫陳慎芝,也是慈雲山十三太保的首領。



慈雲山十三太保是六、七十年位於黃大仙區的公共屋邨慈雲山邨當中最著名的青少年朋黨組織。當時該組織是屬於三合會社團14K,很快成為社團中的打手。「慈雲山十三太保」七個字,曾在在江湖掀起腥風血雨,更讓人聞風喪膽。」

陳慎芝可以說是是香港的傳奇人物,半生經歷比電影還要戲劇。他曾經是香港黑社會大佬。年輕時,打劫、鬥毆、勾女、吸毒,無惡不作,早早就在有「惡人谷」之稱的慈雲山稱霸一方,外號「茅躉華」。茅躉,指潑皮無賴,「華」則是其母名,所以他又名陳華,人稱「華哥」。這樣一個華哥,曾經的過去是那麼黑暗。



而「慈雲山十三太保」的花名,就是由於當時一次打架時,對手的奚落。那時候,對手說他們:你們算什麼啊,扮「十三太保」嗎?於是,這個花名就這麼叫開了。

早年的打打殺殺,讓他迷信「神打」,跑去拜師學藝,誤以為從此刀槍不入。一次在茶樓遭遇圍攻,他不逃反衝,結果耳朵被砍成兩邊。在慈雲山的日子裡,忐忑不安和空虛生活讓他們開始吸食上吸毒,成癮後幾次入獄,9年的折磨,更是讓他成為半個廢人。


十三太保部份成員,於1996年重回慈雲山聚首。


偶然機會,他開始信奉耶穌,一番努力成功戒掉頑癥毒癮。改邪歸正的他努力造福社會回饋社會,為慈善福音事業建功無數。後來更是大轉折的成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如果對陳慎芝的名字依然陌生,那麼提到他當年的小弟,被稱為香港電影四大惡人之一的李兆基,基哥。


記得《食神》中,李兆基的這段表演嗎?這個形象,很難和基哥的過往結合起來。

據說,做古惑仔時,陳慎芝只讓李兆基開車。一個原因是:李兆基的外表,太容易被認出;另一個原因則是:李兆基固執地用拳頭。而李兆基混幫派的時候,外號叫「高飛」。

陳慎芝第一次見到李兆基吸毒時,勃然大怒,隨即起手就打。但李兆基卻委屈地說:「華哥,我們沒有明天。」

後來,李兆基因為毒品被捕。陳慎芝則向法官寫信求情,請求將李兆基判到自己所在的戒毒所戒毒。幾年後,李兆基戒毒成功,生計又無著落。陳慎芝則將他介紹給TVB劇組,從此讓他進入影視圈。

陳慎芝(右)與李兆基。


這個打了不知道多少場架,坐過幾次牢,還吸毒多年的陳慎芝,走上正道後,被人稱為「拆彈專家」。

由於以前的江湖經歷,加上人面廣,因此這個外號中,拆彈意思是:調解黑道社團間的矛盾。因為這個外號,陳慎芝後來還專門發簡訊給黑白兩道的朋友解釋:「謙卑世界則大,自大世界則小。」

後來,陳慎芝成為很多電影的顧問。這些電影,拍攝過程中如果遇到黑幫收保護費,那麼陳慎芝就會提供一種方便:由他出面談判,並為黑幫成員在劇組裡提供一個工作,相當於有償看場,兼做保安維持秩序。如此一來,拍攝期間就可保無人砸場。




20多年前,根據陳慎芝和李兆基的故事所改編的電影曾經被搬上銀幕,電影就名為《慈雲山十三太保》。

當時,扮演大哥陳慎芝的,是巫啟賢,因為這個角色,巫啟賢還獲得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這部電影,雖然也講了吸毒,打架這些黑幫的故事,但卻也充滿了勵志的基調,側重於講述陳慎芝生命的轉變。


陳慎芝說道自己的一生時,這麼總結:要是離開這個世界,我最後一句就是,「我沒有浪費我這一生。」歲月,就這麼在他身上刻下了印記。

很戲劇性的,有一次,陳慎芝到夏威夷去那裡作反毒講座。已經移民的前女友,特地請他吃了一頓飯。飯後,她和他走到海灘,她把他罵了半個小時。


當年,那女孩還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是大排檔老闆的女兒。女孩勸他戒毒,無果,大感失望。這一段失望,女孩卻積壓了多年。這麼多年後,還能深深地擊中陳慎芝。那次,前女友罵完後,陳慎芝就在那片海灘上,心懷愧疚,內心充滿無力感。


歲月留下的帳,可以躲,可以彌補,但卻無法當做不存在。就像後來的陳慎芝,也會笑李兆基:一看就是六、七十年代的古惑仔。漸漸地,人就走到了一個要開始不斷道別的階段了。

這個階段,縱然可以用「哈哈」的語調說出來,但內心依然會有著無限感慨。陳慎芝說道:「我們從前這幫人是帶刀的,現在都帶拐杖。我說,什麼武器最厲害呢?就是光陰。」



相關焦點

  • 【由「慈雲山十三太保」到綠葉王】李兆基病逝 港片「四大惡人」僅剩一人
    李兆基有「影壇四大惡人」之一的外號。加入娛樂圈前,他曾是童黨「慈雲山十三太保」成員,後來成功戒毒洗底,重投社會。當中最廣為人知是他在《古惑仔》系列電影中飾演「吹水基」一角,他亦因而被稱為「基哥」。在80年代李兆基獲導演林嶺東賞識,加入娛樂圈。由於外形草根及樣子兇惡,多飾演江湖人物等惡人角色,如《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慈雲山十三太保》及《紅燈區》等。
  • 慈雲山十三太保首領華哥回首「追龍」人生 |獨家
    香港佐敦西貢街,有著40年歷史的「適香園茶餐廳」。下午3時,未到用餐高峰期,食客稀疏。餐廳正中間面向門口的第三張檯,「華哥」陳慎芝和兩位朋友端坐著喝茶。這是他的「專座」。「茅躉華」陳慎芝,就是當年黃大仙區著名的青少年朋黨組織「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這間只有一個檔口不起眼的茶餐廳,被譽為「明星食堂」,門外張貼著各路明星在此的留影。當年黑道好在茶餐廳辦事。
  • [人物介紹]慈雲山十三太保大佬 陳慎芝茅躉華
    茅躉華(陳慎芝花名),你有冇當我係老友,你點解唔請我去飲呀?」原來黑白兩道爭住收陳慎芝的夜宴請帖,有得去猶如臉上貼金,冇得去等於冇江湖地位。由慈雲山十三太保,到道友,再入戒毒所,繼而一九八七年獲得傑青,他的事業攀上高峰,在商界和電影界開拓了一片天地,但他沒有與江湖劃清界線,反而主動接觸黑道中人,設法幫助他們,更擺平不少江湖風暴。
  • 十三太保有哪些人?十三太保名字叫什麼?十三太保的結局怎樣?
    唐僖宗退避西祁州,升殿大哭社稷危在旦夕,無顏面在地下見高祖,田令孜說這是天運循環使之然也,又提到西祁州街市中流傳的童謠,在童謠中第一次出現碧眼鶘,碧眼鶘也就是李克用;而十三太保就是李克用的義子。當時,第十三太保尚未歸順,只有十二太保,但仍然戰功卓著,武藝非凡。
  • 廣澤尊王十三太保由來
    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尊王的部將,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稱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保。      十三太保分別各守一宮,皆離祖廟詩山鳳山寺不遠,而且各宮皆在離詩山不遠之十三個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宮,以鳳山寺為中心,形成一個信仰圈。
  • 十三太保、蓋世太保、太子太保……這些「太保」到底什麼意思?
    被戲劇化的「太保」之名「太保」一詞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並非單單是作為古代地位最尊崇的「三公」之一,還有羅貫中的功勞。在寫《三國演義》的閒暇時間裡,羅貫中信手描繪了中國歷史上同樣戰火頻仍的唐末五代時期。「太保」一稱,也就隨著《殘唐五代演義》的文學衍生作品一起,逐漸走入大眾視角。說起《殘唐五代演義》書中的太保,就繞不開書中頗有主角光環的驍將李存孝。
  • 全港爆疫 慈雲山重災
    本港過去七日出現第三波疫情,一周湧現過百宗本地個案,昨日錄得二十八宗確診,其中有十六宗為本地個案,七宗為源頭不明,另有三十三宗初步陽性個案,至昨晚再傳出多六宗初步確診。多區爆發疫情,慈雲山個案急升成重災區,昨新增六人確診,其中慈正邨有一對夫婦確診,令累計該邨已有六宗,另有兩名居民初步確診,包括一名深圳灣口岸入境處職員。
  • 慈雲普救—懷緬慈雲山的歷史發展
    現時黃大仙祠盂香亭,有兩副1933年的楹聯:「入座有如霑化雨,依山還是載慈雲」及「方便門開施法雨,如來座近接慈雲」,分別是吳道鎔太史和岑光樾太史撰寫,均刻意用了「慈雲」二字入聯,蓋當時黃大仙祠就在慈雲山下附近。且看《華僑日報》於1958年7月13日如何指引遊人上慈雲山觀音廟:「遊人可從黃大仙大街進入,朝著東邊走,過了竹園洞之後,左邊有一條小路,可直上慈雲山。」
  • 淺談經典電影《上海灘十三太保》
    長槍難逃,十三太保之一。首發出場,李修賢當時年輕的一塌糊塗,時尚中透著一種反叛的味道。菸嘴,十三太保之一。被魏嘯天所殺,死亡時,沒想到菸嘴中還有暗器眼鏡,十三太保之一。演「眼鏡」的人是王鍾,當年和狄龍、姜大衛、陳觀泰並稱為「四騎士」。
  • 「十三太保」的說法出現在什麼時候
    歷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出現在五代十國時期。 中國歷史辭典中關於十三太保的辭條解釋為:後唐太祖李克用有十三個義子,稱為十三太保。 李克用有十三義子,皆獲太保銜(太保是官名但無實職):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最厲害,百戰百勝。當時流行一句話說:王不過霸王,武不過存孝。
  • 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李存孝天下無敵
    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 武器~方天畫戟 坐騎~青腚追風馬二太保:李嗣昭 武器~三股託天叉 坐騎~抱月烏龍駒>三太保:李存勖 武器~一對十三節竹節鋼鞭 坐騎金眼亂花虯四太保:李存直 武器~鳳嘴梨花槍 坐騎~五花追風馬五太保:李存江 武器~八卦子午鴛鴦鉞 坐騎~豹花馬六太保:李存海 武器
  • 上海灘十三太保之教頭沈達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悄,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他們或顯名於武力,或顯名於智慧,或顯名於人脈,雖出身於社會底層,但也赫赫有名,無人輕視。
  • 《上海灘十三太保》:一個高先生引發的血案
    和《投名狀》之於《刺馬》一樣,《十月圍城》也有一部原型對照的影片,那就是1984年由張徹執導的《上海灘十三太保》。 暴力美學和陽剛武俠的開創者,上世紀60年代紅遍香江的武俠片大導,代表作有《獨臂刀》《報仇》《刺馬》等片,培養的弟子更是數不勝數:王羽、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傅聲、汪禹、李修賢…… 1984年,張徹集齊自己手下的幾代弟子,來了一次動作片大聯歡,搞出了這部《上海灘十三太保》。在60歲這一年,張徹將自己的電影風格來了一次總結陳詞。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南小杜
    上海灘流傳著一句話: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由此可見南小杜杜玉芳應該是十三太保排行第一。杜玉芳,善使長槍,一手長槍可謂是登峰造極出神入化,同時也是神槍手,槍出手必定取人性命。
  • 閻錫山麾下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1938年抗日戰爭中閻錫山就在日記中表示:德國和日本的戰術是侵略性的,中國作為弱國和日本強國作戰,採取強國的戰術是不可取的,但是中國的軍人都是學習的這種戰術,豈有不敗之理?從這裡也能看出閻錫山很具有戰略眼光,這也是能夠在混亂的民國時代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 震撼武林的少林洪門十三太保內硬氣功
    的歷史淵源:少林十三太保功相傳起於隋末唐初,唐高祖李淵御封李元霸等十三名大將為朝廷「十三太保」,後來,少林十三武僧勇救唐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御封少林寺十三武僧為「少林十三太保」,少林武僧根據兩代十三太保的武功特色而不斷揣摩,獨創而成的一種武功功法——少林十三太保功。
  • 《遠大前程》:上海灘十三太保等高手即將悉數登場
    洪三元、一爺等及三大亨間的恩怨情仇,以及十三太保等(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的傳奇故事。上海灘雖大,但佔得一席之地並非易事,要麼有真本事,要麼有勢力。要麼兼而有之。洪三來上海之前就已有十三太保江湖成名,三大亨與沈並駕齊驅。《遠大前程》56集播出大半,進入高潮。十三太保等功夫高手即將悉數登場,他們真是人物個性鮮明不重樣啊!
  • 最假組合 遠大前程中的「十三太保」 明明是十四個人
    遠大前程:南小杜、北老九 十三太保據說此二人的武功在十三太保之上。教頭沈達十三太保個個是上海灘的名人,都有其過人之處,擁有常人不具備的高超武藝。最假的組合:十三太保 明明是十四個人上海灘的十三太保,無人不知,那個不曉,可很少人知道十三太保其實有十四個人。最後的決戰中,車夫餘立奎以一己之力對付黑白無常兩兄弟,本不落下風,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 十三太保戰力排行第三名——乞丐
    上海灘流傳著一句話: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乞丐楚天樞。首先楚天樞為丐幫幫主。後雖年事已高,枯木老朽,卻能在臨死之前一擊擊殺納三少,雖然有偷襲之嫌,但卻是在老乞丐僅存一口氣的情況下,尚且能夠一舉擊殺納三少,可見其功夫之深,深不可測。
  • 朋友們可知道咱靈丘的十三太保?
    縣衙後院建有存孝府,明代靈丘城鄉紳刻立「沁州王護國勇南公太保大將軍李存孝故裡」 碑一通,立於魁見村西街。李存孝是靈丘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至今仍流傳著許多李存孝的傳說故事。李存孝其人: 李存孝(約867年—894年)原名安景思,蔚洲靈丘人,唐末著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