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山十三太保首領陳慎芝可以說是是香港的傳奇人物,半生經歷比電影還要戲劇。
最近上映的港產片《毒。誡》是改編自真實故事。主角陳華,是香港一個傳奇人物。曾經,他混黑幫,做大佬,坐過監,打劫、打架,吸毒樣樣齊。後來,改過自新,走上正道,並大力宣傳福音,反吸毒,更成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陳華的原型,叫陳慎芝,也是慈雲山十三太保的首領。
慈雲山十三太保是六、七十年位於黃大仙區的公共屋邨慈雲山邨當中最著名的青少年朋黨組織。當時該組織是屬於三合會社團14K,很快成為社團中的打手。「慈雲山十三太保」七個字,曾在在江湖掀起腥風血雨,更讓人聞風喪膽。」
陳慎芝可以說是是香港的傳奇人物,半生經歷比電影還要戲劇。他曾經是香港黑社會大佬。年輕時,打劫、鬥毆、勾女、吸毒,無惡不作,早早就在有「惡人谷」之稱的慈雲山稱霸一方,外號「茅躉華」。茅躉,指潑皮無賴,「華」則是其母名,所以他又名陳華,人稱「華哥」。這樣一個華哥,曾經的過去是那麼黑暗。
而「慈雲山十三太保」的花名,就是由於當時一次打架時,對手的奚落。那時候,對手說他們:你們算什麼啊,扮「十三太保」嗎?於是,這個花名就這麼叫開了。
早年的打打殺殺,讓他迷信「神打」,跑去拜師學藝,誤以為從此刀槍不入。一次在茶樓遭遇圍攻,他不逃反衝,結果耳朵被砍成兩邊。在慈雲山的日子裡,忐忑不安和空虛生活讓他們開始吸食上吸毒,成癮後幾次入獄,9年的折磨,更是讓他成為半個廢人。
十三太保部份成員,於1996年重回慈雲山聚首。
偶然機會,他開始信奉耶穌,一番努力成功戒掉頑癥毒癮。改邪歸正的他努力造福社會回饋社會,為慈善福音事業建功無數。後來更是大轉折的成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如果對陳慎芝的名字依然陌生,那麼提到他當年的小弟,被稱為香港電影四大惡人之一的李兆基,基哥。
記得《食神》中,李兆基的這段表演嗎?這個形象,很難和基哥的過往結合起來。
據說,做古惑仔時,陳慎芝只讓李兆基開車。一個原因是:李兆基的外表,太容易被認出;另一個原因則是:李兆基固執地用拳頭。而李兆基混幫派的時候,外號叫「高飛」。
陳慎芝第一次見到李兆基吸毒時,勃然大怒,隨即起手就打。但李兆基卻委屈地說:「華哥,我們沒有明天。」
後來,李兆基因為毒品被捕。陳慎芝則向法官寫信求情,請求將李兆基判到自己所在的戒毒所戒毒。幾年後,李兆基戒毒成功,生計又無著落。陳慎芝則將他介紹給TVB劇組,從此讓他進入影視圈。
陳慎芝(右)與李兆基。
這個打了不知道多少場架,坐過幾次牢,還吸毒多年的陳慎芝,走上正道後,被人稱為「拆彈專家」。
由於以前的江湖經歷,加上人面廣,因此這個外號中,拆彈意思是:調解黑道社團間的矛盾。因為這個外號,陳慎芝後來還專門發簡訊給黑白兩道的朋友解釋:「謙卑世界則大,自大世界則小。」
後來,陳慎芝成為很多電影的顧問。這些電影,拍攝過程中如果遇到黑幫收保護費,那麼陳慎芝就會提供一種方便:由他出面談判,並為黑幫成員在劇組裡提供一個工作,相當於有償看場,兼做保安維持秩序。如此一來,拍攝期間就可保無人砸場。
20多年前,根據陳慎芝和李兆基的故事所改編的電影曾經被搬上銀幕,電影就名為《慈雲山十三太保》。
當時,扮演大哥陳慎芝的,是巫啟賢,因為這個角色,巫啟賢還獲得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這部電影,雖然也講了吸毒,打架這些黑幫的故事,但卻也充滿了勵志的基調,側重於講述陳慎芝生命的轉變。
陳慎芝說道自己的一生時,這麼總結:要是離開這個世界,我最後一句就是,「我沒有浪費我這一生。」歲月,就這麼在他身上刻下了印記。
很戲劇性的,有一次,陳慎芝到夏威夷去那裡作反毒講座。已經移民的前女友,特地請他吃了一頓飯。飯後,她和他走到海灘,她把他罵了半個小時。
當年,那女孩還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是大排檔老闆的女兒。女孩勸他戒毒,無果,大感失望。這一段失望,女孩卻積壓了多年。這麼多年後,還能深深地擊中陳慎芝。那次,前女友罵完後,陳慎芝就在那片海灘上,心懷愧疚,內心充滿無力感。
歲月留下的帳,可以躲,可以彌補,但卻無法當做不存在。就像後來的陳慎芝,也會笑李兆基:一看就是六、七十年代的古惑仔。漸漸地,人就走到了一個要開始不斷道別的階段了。
這個階段,縱然可以用「哈哈」的語調說出來,但內心依然會有著無限感慨。陳慎芝說道:「我們從前這幫人是帶刀的,現在都帶拐杖。我說,什麼武器最厲害呢?就是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