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實標記」,蘇軾也說過「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毀而人毀之」。
引言
人一旦有錢後,就開始慈善事業了,這是富人一向慣用的手段,不僅為利還為名。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時,便開始思考著社會價值,但這服務於社會之中的價值又有幾分真心?我們難以得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商場上是一個傳奇,同時,在慈善上也有所付出,在這裡我們且討論他對於中國的慈善事業。
01有利可圖
19世紀末,清政府的大門被西方野蠻人士用堅船利炮所打開,一時間,幾乎所有的西方資本主義都想來瓜分這片富饒的東方土地。當中國成為其他國家的半殖民地時,西方列強就妄圖在中國土地上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資本家當然有利可圖,洛菲克勒也是這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
一般而言,資本家都是吝嗇又小氣的洛菲克勒也是如此,他在生活中是一個連小費都不願意多給的人,是一個連朋友住在他家也要收住宿費的一位資本家,於他而言,他所花費的每一筆錢都要都需要在不久之後可以看到或是獲得更大的收益,不然就是白白浪費。
02受到重視
20世紀初,中國東北爆發了大規模的公共衛生事件,疾病來勢洶洶,死亡人數高達幾萬人。當時處於清末出的中國醫療條件十分落後,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也是有心無力,從劍橋大學畢業歸來的伍連德教授利用西方先進的現代醫學技術成功控制住了疾病,這才讓現代醫學技術在中國受到重視。
當然,西方人對於神秘的東方有著無比強烈的好奇心,而當時洛克菲勒同其他資本主義家一樣,看中了中國這個市場不遠後可以為其的資本發展帶來長遠的效益。因此,洛克菲勒基金會收購了傳教士的私人醫學堂,並在此基礎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協和醫科大學。事實證明,洛克菲勒的成功不是運氣,而是真的具有長遠的的眼光和獨到的經驗。
03自立自強
在當時,西方醫學技術相對於中國的醫學而言還十分陌生,外科與中醫有所區別,治療方式的差異,使國人的思想還未完全轉變。雖然法國人等其他西方傳教士也在中國開辦過類似的教會醫院,但其中都是一些外國人充當醫生,中國人進行正規的西方醫學培訓少之又少,此時還沒有完整的醫學體系。
在洛克菲勒所投入的協和醫院中,向其捐贈了大筆資金,配備完整的醫療設備和優秀的教師隊伍,打造出一所豪華的學校。對於中國而言,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同時,這所學校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在其建院後的24年裡,一共培養了310個學生,而這310個學生,奠定了中國近代教育醫學的基礎,為後來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到如今,協和醫院在我國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我國培養現代醫學人才做出來貢獻。
總結
洛克菲勒在中國所投資的慈善活動,無論他的初衷是什麼,為名也罷,為利也罷,但不可否認,在當時所建立的協和醫院確實幫助中國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帶寫了中國醫療體系不成熟的危機,帶給中國人一種先進現代的科學思維體系。
所以,無論資本家進行慈善的目的是什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獲得嶄新的力量,培養嶄新的思維。只要他真正的有利於社會,都是一種真誠。
後來,洛克菲勒回顧自己的一生,將前半生的創業思想,教育理念以及後半生的感悟全都寫在了給兒子的信中。他知道,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習性。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