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使命擔當 建設更多「柯柯牙」
——我區各族幹部群眾熱議阿克蘇柯柯牙荒漠綠化
10月上旬開始,全國各大媒體大篇幅報導了阿克蘇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本報更以諸多形式,全面立體地展示了32年來,阿克蘇各族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自力更生、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最終將荒漠戈壁變成浩瀚林海的感人事跡。報導一經刊出,在我區各族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阿克蘇柯柯牙荒漠綠化的成功實踐,極大增強了建設美麗家園的信心和決心,將進一步增強使命擔當,在天山南北建設更多的「柯柯牙」。
感到自信自豪一定加倍努力
柯柯牙荒漠綠化報導在阿克蘇當地產生廣泛影響。「這些報導我們都認真看了,有一些還組織了學習。我們感到自豪,感到自信,同時也感恩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的支持。」阿克蘇地區林業局黨委書記夏宏偉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在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阿克蘇荒漠綠化進程才取得了飛躍。報導給了我們極大鼓舞,從中看到了對我們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理念的肯定。我們將深入推進阿克蘇荒漠綠化的各項工作,一如既往地傳承好柯柯牙精神,在新時代不斷充實其豐富的內涵!」
溫宿縣副縣長克尤木 • 臺外庫力說:「溫宿縣是柯柯牙工程的主要實施地之一,更是柯柯牙以林養林模式重要的實踐地,如今林果業已經是溫宿廣大農民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媒體和社會各界對我們的肯定,更加堅定了我們高質量發展林果業的信心,我們會繼續提質增效,做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全面豐收。」
在柯柯牙林管站,職工吐爾洪 • 依布拉音倍受鼓舞。「我從1987年來到柯柯牙,從未離開。那麼苦的環境我們走過來了,如今不僅我們自己看到了,全國人民也看到了,我心裡的高興,語言都表達不出來。這些年來,正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才誕生了柯柯牙的林子。也正是在國家的好政策下,我們的林子變成了聚寶盆。對黨和國家,我發自內心地感恩!以後我要更加忠於職守,把柯柯牙的綠色守護好!」
增強使命擔當呵護碧水藍天
32年如一日,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阿克蘇各族群眾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勇敢地肩扛歷史責任,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自然生態保護處副處長周可新說:「柯柯牙荒漠綠化的生動實踐告訴我們,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只要不怕吃苦、勇於奮鬥、甘於奉獻,就能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當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環保戰線的一分子,我將切實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與紮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盡職盡責,努力做好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更好肩負起建設美麗新疆的責任使命。」
「32年艱苦卓絕的綠化造林大會戰,徹底改變了柯柯牙原始荒漠地貌,改善了生態環境,凸顯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需要極大的擔當精神!」自治區防沙治沙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吐爾遜 • 託乎提說,「作為新時代新疆生態建設者,我們要承接這份擔當,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學習、大力弘揚和傳承柯柯牙精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性防沙治沙的新機制、新辦法,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防沙治沙。扶持發展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沙產業項目,帶動沙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產業化經營,以此增加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借鑑綠化模式建設美麗家園
阿克蘇荒漠綠化的歷程和經驗,在天山南北引發了熱烈反響,更為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生態環境治理修復,提升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提供了樣板。
「今年是烏市荒山綠化攻堅克難的一年,要完成2萬畝的種植任務。」烏魯木齊市綠化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李寬中說,「生態環境恢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學習柯柯牙精神,借鑑柯柯牙模式的寶貴經驗,讓烏市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子孫後代過上綠色的幸福生活。」
通過20年防風治沙,且末縣在縣城河東沙漠區域建成了以梭梭和蘆葦為基礎的11萬畝生態屏障,有效改善了縣域生態環境。「柯柯牙精神令人振奮,綠色傳奇讓人折服。我們將以柯柯牙精神為榜樣,進一步加快建設河東防風治沙工程,不斷改善縣域生態環境。」且末縣河東防風治沙站站長麥麥提江 • 司馬義說。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環保局局長周百寅說,我們要學習柯柯牙綠化工程接力三十載、荒漠變林海的精神,借鑑他們從植樹造林到全面生態治理的具體做法,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讓巴州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連日來,在塔城地區林業系統,各族黨員幹部微信朋友圈被柯柯牙綠化工程系列報導刷屏。塔城地區老風口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管理中心護林員也爾森 • 哦哈甫說:「和柯柯牙工程一樣,老風口的生態治理也是從極艱難的條件下起步,不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為我們植樹造林、綠化家鄉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持。柯柯牙綠化工程的故事讓我們汲取了經驗,增強了信心,我們會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不斷為家鄉添新綠、植新林,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造福各族群眾。」
記者:劉東萊等
來源: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