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原為蜀臣,蜀漢滅亡後,在晉朝當官。公元280年晉武帝滅亡東吳,三國結束。陳壽於是寫了《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趙雲傳》位於《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因為陳壽將此5人合傳,逐漸演變為後來的五虎將。《趙雲傳》全文約三百字,記敘內容相當簡單,主要記敘了趙雲「跟隨劉備」,「長坂坡」「入川支援」「「箕谷兵敗」4件事。最後給出的評語是「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這裡的爪牙是指國之良將。並將趙雲比作滕公夏侯嬰。夏侯嬰曾經在彭城救過劉邦的兒子和女兒。陳壽用他比喻趙雲,顯然是很恰當的。
趙雲登場的時間是公元191年,這一年趙雲率眾投奔奔公孫瓚。公孫瓚問趙云為什麼投奔自己的時候,趙雲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從仁政所在」。劉備當時正是落魄失意,依附於公孫瓚,劉趙二人得以深交。公孫瓚為人傲慢,並不重用趙雲,後來趙雲兄長去世,便辭別公孫瓚回了老家。公元199年,公孫瓚兵敗自焚,公元200年,趙雲投奔了劉備。從時間上看,既是趙雲在公孫瓚處混的不得意,也只是借兄長去世,一走了之,並沒有背棄公孫瓚。
長坂坡救幼主的故事家喻戶曉,長坂坡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距趙雲登場的時間191年已經過去了17年,史書關於趙雲的出生年月沒有記載,趙雲投奔公孫瓚時「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最少也有20來歲到30歲,太年輕的少年是不會被全郡所舉的,不合常理。這樣算算,長坂坡趙雲的年紀至少在45歲左右。這個年紀在古代算不上年輕,《三國志》中記載趙雲在長坂坡中的表現「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 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中年的趙雲,抱著幼主劉禪,還要保護甘夫人,從曹軍中殺出條血路逃出來,著實武功不凡。劉備對趙雲也極其信任,「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劉趙二人相交十餘年,劉備在公孫瓚處就深知趙雲的為人,所以才能得出「子龍不棄我」的結論。
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 前將軍、張飛右將軍、馬超左將軍、黃忠後將軍、趙雲翊軍將軍。翊軍將軍雖然品級上不算高,但趙雲所部則駐紮綿竹,作為京機衛戍部隊的性質,相對於是御林軍,可見劉備對其的信任。從公元200年趙雲跟隨劉備創立大業開始,到公元229年,趙雲去世。趙云為蜀漢集團服務了近30年的時間。後主劉禪在趙雲死後,根據姜維等群臣的意見,追諡趙云為順平侯。關於趙雲的故事還有很多,日後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