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農曆二月廿八日大甲媽祖起駕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在九天八夜的遶境中,經過停駕約近二百座廟宇,其中駐駕的日期及地點是,三月二十五日駕彰化市南瑤宮、二十六日西螺鎮福興宮、二十七日新港奉天宮二十八日奉天宮廣場舉行祝壽大典。二十九日回鑾,夜駐駕西螺福興宮、三十日北鬥鎮奠安宮、三十一日彰化市天后宮、四月一日中清水區朝興宮四月二日返回大甲遶境市區後安座鎮瀾宮。
「報馬仔」即探子馬,是進香團隊的急先鋒,負責察看前方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沿途敲鑼通知信眾收拾晾曬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
「頭旗」代表媽祖,為四方形的杏黃色旗幟,旗面鏽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頭旗、(謁祖)遶境進香」的字樣,旗頭為木刻紅葫蘆,行進時掌旗使雙手執旗,旗面在前。「頭燈」代表整個進香團的眼睛也代表光明,燈上繪有八仙,書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謁祖)遶境進香、合境平安」的字樣,掌燈者立於頭旗兩旁。「三仙旗」為頭旗副手,中間黃旗代表媽祖,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兩旁藍旗為護駕,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旗頭也裝飾紅葫蘆,但不插香,行進時置於掌旗使肩上。
走在進香團隊伍前端開路的小樂團,自進香隊伍一開拔前進,沿途步行吹奏敲打,通知信徒,進香隊伍已到了。
鎮瀾宮的繡旗隊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國五十二年正式成立,當初設置的目的在於充實進香隊伍的陣容,此後逐年擴充,曾經達到三百六十餘支。
福德彌勒團由土地公、玉女與三位羅漢組成,這些神像以土地公為開路之神,沿路手持元寶主賜財。
該團有三位彌勒,沿途喝酒嘻笑怒罵,百無禁忌,一副肚大能容的模樣,十分討喜。
兩位神童在旗幟的引導下,沿途蹦蹦跳跳,藉以問路,動作十分可愛。
該團主神為三太子哪吒,由於太子頑皮,必須師父濟公給予愛的教育,因此沿途笑鬧不少。且太子團有換奶嘴的習俗,一般有新生兒的信徒都會買奶嘴與之交換或求一個新奶嘴給新生兒吸吮,藉以求平安健康長大。
早年哨角只有兩支,往後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六十沿途吹奏必待馬頭鑼決定,只要馬頭鑼敲了十三下或鑼均要吹奏。十三下為正常吹,途經橋面、墓地或喪家時則亂鑼響之,為驅趕邪魔之意。
執士隊現在共有一對龍鳳旗,十二面彩牌和十八般武器,龍頭柺居前,鳳尾壓後,行進間如遇喪家,執士散開,將媽祖大轎護衛在中間,避免邪魔犯駕或冤魂攔路告狀。
轎前吹由嗩吶、吊鼓、鈔鈸、小木魚組成,為大轎前的小樂班。
涼傘是給媽祖沿途遮陽歇涼之意,亦是古代「萬民傘」之遺風,別名「華蓋」。令旗則為闢邪之意。
在進香隊伍中壓陣的即是媽祖神轎,神轎所到之處炮聲隆隆不絕於耳,據民間傳說大甲媽祖神轎特別具有靈 ,因此進香八天的時間隨時都有人來摸一下, 扛一段, 不少人樂此不彼。大甲媽祖進香期間,沿途信眾擺設香案迎駕,媽祖進香團所經之處隨時可見跪地迎接媽祖的信眾,或者排成一列鑽轎腳,讓神轎從信眾身上跨過,依民間習俗認為可獲得媽祖保佑。
據悉,大甲媽祖9天8夜遶境進香活動,路程長達340公裡,沿途除了信眾設香案跪拜外,還有信眾設置素齋點心站任人自行取用,包括:大鍋鼎煮出來的炒麵、炒米粉、鼎邊銼,還有素麵線糊、素薑母鴨、素麻油雞等應有盡有,立委顏寬恆表示:「跟著大甲媽祖遶境,不用帶錢,只要帶一顆虔誠的心,340公裡的美食讓你『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