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很多朋友看到標題都會很懵吧?很多不知道的朋友,應該都會在想,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沙發客吧?
其實沙發客就是「睡別人沙發的人」的意思,這樣估計大家都不難理解了。可能這個詞語是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聽說吧,畢竟是個小眾詞語,而且也是只有真正的旅行愛好者裡面才熟知這個名詞。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沙發客這個人群的那些事吧,也是從2014年開始,就通過網上各個沙發客旅行的平臺,慢慢的接觸到沙發客這個人群的,所以我也成了一名沙發客。
首先我來普及沙發客圈子裡的兩個詞語,一個是沙主,也就是提供沙發給旅行者住的主人;另一個則是沙子,也就是需要沙發住的旅行者。
很多朋友聽到這裡,估計都還在想,沙發客不就是找個地方借住,而且還是只能睡沙發那種,沒有什麼奇特的吧?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麼就錯了,就拿我來說吧,在這5年多的時間裡,我通過接待沙發客,認識了700多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而且他們也經常邀請我去他們的家鄉遊玩。
那麼為什麼小馬會選擇沙發客旅行這種方式呢?
一方面是之前小馬的旅行中往往會得到當地人的關愛,他們往往會邀請我去他們家裡居住,跟他們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即便我是一個比較靦腆的人,但我依然會嘗試去用這種方式旅行,久而久之我覺得這種方式非常舒適。
另一方面選擇騰出自己的沙發幫助那些愛旅行的窮遊者,讓他們省了一部分的旅行費用,想想也算是一件善事吧!畢竟在小馬接待的沙發客中大學生佔據了一部分。
最後在接待沙發客的時候,我也可以認識不少旅行者,讓我即便坐在家裡也可以感受到在路上的感覺,他們會跟我分享那些旅行途中的趣事和收穫,久而久之也豐富了我的見識。
那麼接沙發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其實接待沙發客不用抱著太大的期待,並不是所有的沙子都是什麼大牛的人物,抱著平常心去接待,那麼任何一個旅行者的故事或許都可以讓你感動。
下面小馬簡單的分享幾個接沙過程中讓我感動的幾個旅行者:
福建漳州的小青說高三的時候,跟同學接了一本書,小說名字叫做《親愛的,這不只是一場旅行》。名氣聽起來有點非主流,但卻中間了解到了沙發客文化。那一年她就立馬選擇了沙發客旅行,小青是為數不多去過我所有沙發窩的沙子,和小青認識大概已經有五年了,從一個懵懂的小女生現在變成了知性的職場女性。他對我的稱呼也從馬先生,馬且停變成現在的老馬。
廣西賀州的小趙,因為騎行的緣故住了我的沙發,交流的並不算太多,但是沙發客之後受到我的影響,他開始了仿佛吉普賽人的擺攤生活。雖然在很多人的心中看來有點顛沛流離,但從後面的練習中可以感受到他非常享受這種流浪的生活,收入不高但心安,或許已經懂得了知足的心態。
江蘇徐州的旅行者小薩,一個退伍的男生獨自一個背起包去德格支教,在那個冰天雪地的地方陪伴著藏族孩子讀書,彈吉他,踢球等等,這一過就是1-2年。他說在他離開的時候,康珠卓瑪、孩子和他哽咽了,他說若干年後,他們或許再也不會見面,那一段故事或許永遠定格在一瞬間,但卻真切的發生過......
沙發客的故事或許也是如此,很多人往往以後再也不會見面,很多故事或許僅僅只能在我的記憶裡重複記起,那一瞬間的感動讓我永遠不會忘記沙發客帶給我的感動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