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尋親請幫忙擴散(2021.2.15)

2021-02-22 李家宗親群

本家族為徐州李氏,古稱古豐李,彭城李等。現有譜載如下:

李崇傳至56世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李淵是隴西成紀人,其子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為的皇帝。李世民詔令四位大臣編修了我國第一部氏族全書《大唐民族志》,還詔告天下,把隴西定為「李氏郡望」,並以「隴西」作為李姓的堂號。    淵祖傳至68世昭宗李曄,昭宗父子九人及宗室臣王三十多人於公元九百零四年被朱全忠殺害。

被殺皇子李仲(69世)之妻趙氏,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李瑞(70世)來到河北省真定縣(今正定縣)娘家避難,改為趙瑞。趙瑞之母臨終時將其身世告訴七十世祖瑞,即複姓為李。李瑞生一子李文,以後各代分別名為:思源、明、相、兆、興、喬、邴、洲、朝、皆、旭、大元。   

瑞祖傳至83世為大元公。大元公生七子,分別是天居、平居、三居、四居、興居、來居、正居。平居後遷至河南滑縣一帶;興居後遷往河南南陽一帶;正居公為遷徐始祖;其餘四支待考。    84世七公諱正居(徐州李氏一世祖),於元大德五年(1301年)帶兵押瑤役自河北省真定縣城西南十八裡三孔橋(今河北正定縣西南小康一帶),遷至徐州西北程子院(今豐縣梁寨鎮李新集村),七公為徐州李氏的一世祖,距今已717年。七公歿後葬於豐縣梁寨鎮李新集莊東,世稱「一世祖林」,取頭枕華山,足蹬黃河之勢,朝向子午,佔地十畝。    

七公配張氏生五子,恭、賓、謹、讓、武。二世祖兄弟五人,並葬於喜鵲窩,即今豐縣大沙河鎮夾河前一裡許,皆有題名碑記,為五支分派之始。賓祖後為豐縣大沙河鎮食城一支,後失考。武祖子東一門,宏章一門皆其後失考。恭祖生七子:還、勞、貴、泗、迪、庸、綱。還祖居豐縣大沙河鎮施集,勞祖出從馬姓,居豐縣梁寨鎮石馬堌,貴祖居大沙河鎮李老莊,泗祖居大沙河鎮六座樓,迪祖出從北直劉姓,庸祖生二子均無後,綱祖居大沙河鎮六座樓及徐州市臥牛山一帶。    

三世祖還公生三子,長子零,次子父,三子失諱。零祖居施集,父祖後為豐縣順河鎮李雙廟一支,失諱祖後為山東鄆城一支。    四世零祖子一失諱。    

五世祖失諱公生二子,龍山和虎山。兄弟二人歿後均葬在施集老林。六世祖虎山公墳塋後遷葬於豐縣宋樓鎮狀元集西北地,俗稱「老林堂」。六世祖虎山公生四子,自明、自儒、自進、自才。我虎山公後現有一萬三千多人,分居在八十多個村莊。    

七世祖自明公後分居在肖縣前常莊、郭套李莊、代集、新莊寨、嶽李莊、寇王莊,碭山縣於莊梨園、土樓、張小樓、賈汪區汴塘,豐縣後常莊、劉大屯等三十多個村莊。    七世祖自儒公生三子,長子克訊無後,次子克諒,三子克謙。自儒公後葬施集,後遷葬於「老林堂」。克訊無後,次子克諒,三子克謙。自儒公後葬施集,後遷葬於「老林堂」。   

八世祖克諒公由施集遷居宋樓北李大樓,配崔氏,生五子,應經、應綸、猷、應維、宗裔,宗裔無後。    九世祖應經公後分居在宋樓鎮孟堤口、王平樓,山東魚城東南馬莪等地。九世祖應綸公後分居在宋樓鎮河西、郭油坊、華山南黃樓,山東荷澤東北李莊、濟寧北三十裡石塘、廟東等地。    九世祖猷公後分居在梁寨鎮大張口、大梁口,師寨鎮李張莊,宋樓鎮狀元集、李黃莊、趙莊,孫樓鎮仇莊,華山鎮郭河、高樓,範樓鎮野場子,歡口鎮徐樓、北大莊,沛縣大韓口、鞏樓、三教堂等地。    

九世祖應維公後分居在宋樓鎮北李大樓、邵口、於堤口、李新樓,大沙河鎮李寨等地。    

八世祖克謙公後分居在銅山縣黃店李集,華山鎮石莊、趙莊、李新莊、周宅址、尹雙樓、豐城南曹莊,沛縣李塘、張圍子等地。七世祖自進公後分居在梁寨鎮大張口、一座樓、豐縣城東劉裡三等地。七世祖自才公後分居在梁寨鎮大張口,碭山縣唐集等地。    

自徐州李氏李正居祖始,前6世的名諱為:1世 李正居;2世 恭 賓 謹 讓 武;3世 還 勞 貴 泗 迪 庸 剛 山珍 與;4世 零 甫 失諱 祥 雄 聰 泰 失諱 能 增 廣 贊 恕 旺 惠 恩 漢 星 宿 福 祿 ;5世 失諱 失諱 失諱 紳 經 綸 縉 綱 寬 承 顯 枚 傑 臻 九轍 九思 失諱 風 鶴 偉 智 重德 銳 永年 璽 失諱 允禎 允元 臻 表 準 楚 寅 宇;6世 龍山 虎山 君正 建維 廷美 其 巖 廷臣 岱 峰 田 甫 霆 失諱 美 景新 景觀 景樂 景然 景高 景照 景厚 景皋 景山 景顏 昇 擎 冕 孝先 守正 守質 守金 守道 守財 臣 守賢 守貢 守貴 守真 守貞 守實 鉉 鑄元等。

筆者徐州始遷祖脈略考1世:李正居,開基祖李正居與元朝大德世:李正居,開基祖李正居與元朝大德五年,帶兵從今河北省正定縣,遷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李新集村,妣張氏,生恭 賓 謹 讓 武五子。

今傳24代,入譜的約18萬人。主要分布在江蘇徐州地區;安徽省宿州市 ;山東省臨沂市 臨沭 漁臺 棗莊 濟寧 等地。歷代都有外出與家人失去聯繫的族人;據家譜記載:李武 李貴 李福等隨軍南徵雲南未歸,正居公被封一品正堂督同知。歷史上有明代佐乾國公,錦衣衛千戶李讓;世襲錦衣衛千戶李珍 李富 李祿 李寅 李鉉 李近中;李鉉官至錦衣衛正堂告授一品;明代詩人李向陽;清代狀元李蟠;兩江總督 太子少保 兵部尚書李衛;福建督軍李厚基;抗日英雄李雲鵬等著名人士。另有進士7人。武探花1人。舉人18人,

各位宗親,本族現尋找我祖正居七公其兄長六人,名諱如下:

約公元一千三百年前後正居七公長兄天居,次兄平居,三兄三居,四兄四居,五兄興居,六兄來居等公後裔及二世祖恭公,賓公,謹公,讓公,武公之武公後裔。

為此懇求各位宗親對照自己族譜予以核對,並大量擴散,幫助本族尋求祖上。

聯繫人徐州李氏二十世孫,(李乃輝.)18251709060

相關焦點

  • [李氏宗族]尋找族親!請李氏宗親幫忙轉發擴散(2021.2.18)
    一: 李金城尋親尊敬的各位房親:根據家譜記載,我開基祖卓九公名寅,字敬本,生於宋熙寧二年(1069年),於宋元祐二年(1087年)從谷村至餘干任酒榷令而定居餘干。其上接係為:(上略)—唐—光轍—河—遂—仁霸—宗應—用幹—蕡—仁—說—逢—瑞—士謨(生二子)—①炳翁②寅(我祖)。
  • [李氏宗族]尋找族親!請李氏宗親幫忙轉發擴散(2020.11.27)
    ①貴州省開陽縣花梨鎮清江村水井坎李氏尋親祖籍:江西臨江府大橋頭豬市巷遷移路線:江西填湖廣後入川(聽已去世的父親提到過都江堰),由遵義進入甕安縣珠藏鎮(據傳)後至甕安縣中坪鎮水耳坪然後至開陽縣花梨鎮清江村字輩:因族譜遺失無從查起已知訊息:我支李氏由李樹清、李邵清老人帶領由水耳坪遷移至清江村約有80
  • 尋找宗親,請幫忙擴散(2019.3.18)
    並且在清未年間修祠修譜都有聯繫來往,叔青公後裔經我努力已在2019年3月15日找到已認祖歸宗。一歷一資一寵一質一珏一子魚公(時任肇慶通判)一孟威一勝一貢蕤一明端一自元一最密一有象一師敷一三秀才一安彥一泰中一少七一念六一子一(仕安,仕壯,仕明,仕偉,仕俊,仕雲)一貴一叔一伯一仲一思一啟一奇一凝一允一日一通一尚一文一仁一應一春一自一國一正一民一心一定一家一興一學一校一崇一英一賢一光一紹一澤一萬一世一振一先一宗一繼一祖一耀一前一業一嗣一孫期盼有相同相似的知情的宗親們幫助我們,在此先感謝各位宗親幫忙轉發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0.12.15 星期二)
    【張氏尋親】各位張氏宗親,大家好!我是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張家衝子張家人。祖籍:江南應天府,郡名:清河郡。來威寧一世祖:福曇、配偶:李氏,二世祖:彥寬、配偶:潘氏。起源於洪武二年南徵到烏撒,戰後搬師。洪武四年南方又亂,再次出徵得勝後北調。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0.9.2 星期三)
    【張氏尋親】各位張氏宗親,大家好!我是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張家衝子張家人。祖籍:江南應天府,郡名:清河郡。來威寧一世祖:福曇、配偶:李氏,二世祖:彥寬、配偶:潘氏。起源於洪武二年南徵到烏撒,戰後搬師。洪武四年南方又亂,再次出徵得勝後北調。
  • 【天涯尋親 愛心接力】急尋河北石家莊11歲女孩陳思綺
    1.本平臺所有尋親服務均為免費,不會以尋親為理由向您收取任何費用;2.本平臺不保證尋親承諾酬金的有效性,請提供有償線索者自行與尋親者本人核准
  • 請更多幫忙擴散(2019.10.29)
    李氏傳奇群編者按:請各地李氏宗親幫忙擴散,讓我們早日找到家人,您功德無量,謝謝大家。支持李家文化,敬請讚賞!
  • (尋祖認親)李氏尋祖認親信息(1-100)
    有合符此信息的宗親請與我聯繫,望有心宗親幫忙轉發、謝謝!望大家幫忙轉達互相轉告,為謝!(61)李柳根尋親:請各位宗親幫個忙,我在尋根源,尋明代孟蘭公,家譜在文革時燒毀了,至今失傳,我有在光緒年間縣總祠記錄的牌位是孟蘭公,孟蘭公大概是在二十世左右,他是明朝人士,遷入江西吉安龍泉縣崇德鄉十八都上溪頭大樹下開基,至今繁衍後裔,人丁興旺。有人所知請聯繫13576640945李,請宗親們轉發擴散。
  • 何氏尋根信息(五)則,望何家人幫忙轉發!!
    一、祖籍情況 何文現公李氏由江西省吉安廬凌縣遷湖廣省武昌府鹹寧縣第三都金城里銅門城黃金塘堡白村居住,何文現之子何海滄娶楊氏,何海瀛娶張氏(無考),兄弟二人於清朝順治年間從湖廣省(後地址與上相同)遷到貴州省遵義府遵義縣西隅裡六甲地名高村壩居住(是我們入黔始祖)。
  • 約1991年出生兩歲左右疑從四川被賣到河南新鄉的「鵬鵬」尋親
    柳兒是2014年10月份加入的【寶貝回家】尋親公益組織,作為一名普通志願者只想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更多不幸的家庭重獲團圓。本號所發的每個案子均通過【寶貝回家】網站核實過,保證真實,請大家放心轉發。歡迎評論分析案情,若您對本案有線索請私信柳兒。
  • 尋親!尋家譜!望各地張氏宗親幫忙!(2016.7.22)
    張姓張氏微信公眾號:zhangshiclan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張」,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張姓張氏有知情的宗親請給予幫助,萬分感謝!聯繫人:張堅  電話:13635036727【張氏尋根】我聽老一輩(父母)講;我家是山東登州府來東北的,我是第四代,家譜是(中國維道德,家傳世代長!)太爺名張中黎! 哥 好幾個!尋親(祖輩們從山東來到吉林海龍縣的)我們家現住吉林省遼源市。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1.01.11星期一)
    王氏(張洪 母氏、張朝 胡氏、張健 陳氏、張仲 陳氏,兄弟四人又離家出走)三世祖:1710一1740年間張登明 楊氏(叔祖:張登扶 王氏、張登堯 王氏、張登龍 陳氏、張登爾 王氏、張登輔 陳氏、張登位、張登財 何氏四世祖:1740一1810年間張正仁 袁氏(叔祖:張正義 母袁氏、張正榜 楊氏、張正懷 李氏
  • 餘氏尋祖尋親十七則(第六期)
    請浙江安吉或其他知道詳細情況的宗親們多多幫助提供尋親線索!謝謝!聯繫人:1、餘今海151563585352、餘衛東13856351780     2017.4.25想通過這個餘家平臺了解福建有漳州府龍巖縣橫瀝圩珠簊港,請各地宗親們辛苦幫忙了解下,感謝大家!聯繫人:餘金源聯繫電話:13719815136     2017.4.23(同本期尋親第五則內容相同,請互相傳遞關注。)
  • (2017.5.1)黃氏宗親尋根尋親!望各地黃家人幫忙!
    為了更好的幫助各地黃氏宗親尋根尋親的意願,特為黃家人開通在線尋根尋親通道,每天更新尋尋根尋親信息。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0.6.15 星期一)
    有線索的請聯繫,謝謝!聯繫人:張洪臣電話:0317--5652977微信:ay67699【張氏尋親】尊敬的各位張氏宗親們,大家好!我是貴州省赫章縣古達鄉聯營村張氏後人。解放前這裡稱為威寧州野馬川古達大石板。
  • 請擴散!
    黃斌曾委請回大陸探親的朋友,幫忙打聽到江西老家還有親人健在,並成功和老家的親屬建立起聯繫。親情沒有被海峽隔斷,兩岸親屬多次有書信來往,大陸親人還曾寄相片給黃斌,告知家人一切都好,讓他有機會順便回老家看看。無奈天不從人願,2007年,黃斌因前後遭遇兩場車禍離世,終年82歲。黃春雄曾想幫父親完成遺願,但因多次搬家,家中保存的信件已經遺失,和大陸親屬的聯繫斷了。
  • 尋親!尋家譜!望各地張氏宗親幫忙!(2016.7.28)
    據老人講家譜是鬧鬼子時期丟了,因當時環境吧,再後來上,上輩去曲阜張揚尋親幾次,因無家譜為證又因祖林被徵(先修路,後徵用林基地)尋祖碑未果至今。有祖訓相傳我張氏一脈,先從曲阜以工匠為生計,流今蒙陰縣與沂南縣相交岸堤鄉鐵城村,又遷平陰縣小卞橋村,後落蒙陰縣桃墟鎮(鄉)大廟村山後至今。請我的家人與我聯繫。
  • 尋找龍中64屆永和大成村陳麗娟,你的同學們在找你,請幫忙擴散...
    我是龍中64屆高三(3)班班長張奕祥,現要尋找(我班最後一位失聯的)陳麗娟同學,請興寧大喇叭老鄉群幫忙宣傳擴散為盼。這是我班56位老同學的共同心願,同學五湖四海,到老年盼團聚在一個微信群中,共度快樂晚年生活。尋找陳麗娟(興寧龍中64屆高三(3)班女同學)。出生於1945年(左右),高中畢業時家住永和鎮大成村陳屋,其父親當年是小學教師。64年至今失聯56年。
  • 【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7)-大唐盛世
    他們在今太原市西南25公裡的懸甕山下,設立了一個晉祠,請李淵祈雨於晉祠,想等李淵到這裡後,突襲殺害。這一陰謀被常出入於王、高家的晉陽鄉長劉世龍察覺,立即報告了李淵。李淵得知消息後,決定先下手一步,讓李世民提前伏兵於城外,伺機行動。大業十三年(617)六月,李淵建大將軍府,並置三軍,又設置開府,置官。還開倉庫賑濟窮乏。一時間,遠近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