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法國無疑成了一個笑話,他們的表現非常拙劣,擁有極其強大的國力,卻早早就選擇了投降,這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事情。無論法國有多少的理由,可幾乎沒怎麼抵抗就選擇了投降,這就是恥辱,法國輕鬆淪陷,也讓德國元首看到了自己主導世界的可能,德法之間也是老冤家了,早期就已經有過多次的交鋒。可法國自打拿破崙之後,就再也沒有辦法像從前一樣把德國按在地上打了。可德國對於法國的仇恨並沒有減少,在佔領法國之後,也是不遺餘力開始了搜刮報復行動。
德國的殘暴統治也沒能維持太久,隨著二戰後期德國開始全面敗退,法國也看到了復興的希望。盟軍登陸之後,德國的西線防線已經瓦解,德國絕大多數的精銳又葬送在了東線戰場,它們已經沒有力量繼續控制法國等地。德國元首也看到了法國即將被盟軍收復,於是他就下令要把巴黎全部毀掉,其實德國元首這個喪心病狂的決定要是實現,可能法國會受到更大的重創,對於人類世界來說,巴黎這麼一座有著極大價值的大都市就這麼被焚毀,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不過德軍卻沒有執行德國元首的命令,負責駐守這裡的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主動投降,巴黎得以被和平光復。
法國也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巴黎的順利光復,讓它們又具備了復興的可能。雖然它們無法成為當初那個歐洲大國,但它們仍然具備著極為強大的軍事能力。其實德軍已經做好了毀掉巴黎的準備,不僅在城市裡面到處埋設炸藥,像羅浮宮這些主要的設施,都已經做好了炸毀的準備,甚至連城裡下水管道都塞滿了魚雷、炸藥。只要德軍想,他們可以隨時毀掉這座大的都市。可他們為何沒有炸毀巴黎呢?按理說德國肯定不是出於同情法國才放過巴黎的,畢竟他們兩家不存在什麼同情的可能。
其實,法國實行的不抵抗政策,也讓德國放鬆了對於這裡的控制。德國人在這段時間的佔領是比較愉快的,也沒有受到太多的打擊,即便兩家有很多仇恨,但它們也沒必要對法國進行這麼殘酷的迫害。當然,最重要的事情是德國已經要完了,隨著德國在各線戰場的失敗,他們到了要投降的邊緣,對於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來說,要是他摧毀了巴黎,那才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因為他的上司德國元首已經是朝不保夕了,即便自己抗命,德國元首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真正能主導他命運的是盟軍。要是他按照命令毀掉了巴黎,那麼自己肯定會受到英法等國的嚴厲制裁,沒有什麼比保命還要重要的事情了,他放過了巴黎,未來盟軍也就會放過他。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作為一個傳統的軍人,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按理說應該會受到嚴厲的審判。他可是德國元首的心腹,也是一個非常狂熱的納粹份子,可實際上,他在戰敗之後,只坐了不到兩年的牢就被釋放了。盟軍對他判得這麼輕,也是由於他在關鍵時刻保護了巴黎,這讓法國對他還是非常感激的。他在負責巴黎的時候,沒有特別殘暴的行為,還主動保護了巴黎,甚至在戰後他重新去巴黎的時候,法國政府還非常感激他,直接就給他製作了一塊紀念碑。當然,這個傢伙可絕對不是什麼善茬,此前他打仗的時候,也是為了勝利能使用焦土政策的人,如果放在納粹勢頭正盛的時候,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毀掉巴黎的。
他的轉變,也是看出德國元首的統治已經開始瓦解了,其實在二戰期間,德國元首對於國家的控制本身就是不斷下滑的。在蘇聯戰場的慘敗,讓德國元首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德國人開始懷疑這位元首,隨後他更是又有一系列非常瘋狂的舉動。這就導致像隆美爾,曼施坦因這些主要的將領,都先後與他發生矛盾,就這麼離開了戰場。甚至國內還出現了很多針對德國元首的刺殺行動,到了二戰的最後階段,真心願意聽從德國元首的人已經沒有多少了,甚至還有很多將領明明掌握著不少的軍隊,可德國元首就是指揮不動他們,無法集中力量保護柏林。
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的行為就很好印證了這點,也能看出德國為何會在西線戰場這麼快就瓦解了。實際上,德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統治的準備,他們對於這些佔領國的統治是非常失敗的,即便德國元首動員了大量僕從國的軍隊,也抽走了它們大量的資源,可他的統治根本就不得人心。哪怕是已經投降的法國,這個地區的人們也並不是真心支持德國,他們還是採用各種方法去掣肘,因此德國元首很難集中起歐洲的力量,他也就註定要失敗了。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保護巴黎的舉動都是值得稱讚的,他在最後階段做了人生中唯一正確的選擇。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