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軍從巴黎撤退,為何沒有順手燒毀老冤家法國首都巴黎

2020-12-12 騰訊網

二戰時期的法國無疑成了一個笑話,他們的表現非常拙劣,擁有極其強大的國力,卻早早就選擇了投降,這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事情。無論法國有多少的理由,可幾乎沒怎麼抵抗就選擇了投降,這就是恥辱,法國輕鬆淪陷,也讓德國元首看到了自己主導世界的可能,德法之間也是老冤家了,早期就已經有過多次的交鋒。可法國自打拿破崙之後,就再也沒有辦法像從前一樣把德國按在地上打了。可德國對於法國的仇恨並沒有減少,在佔領法國之後,也是不遺餘力開始了搜刮報復行動。

德國的殘暴統治也沒能維持太久,隨著二戰後期德國開始全面敗退,法國也看到了復興的希望。盟軍登陸之後,德國的西線防線已經瓦解,德國絕大多數的精銳又葬送在了東線戰場,它們已經沒有力量繼續控制法國等地。德國元首也看到了法國即將被盟軍收復,於是他就下令要把巴黎全部毀掉,其實德國元首這個喪心病狂的決定要是實現,可能法國會受到更大的重創,對於人類世界來說,巴黎這麼一座有著極大價值的大都市就這麼被焚毀,也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不過德軍卻沒有執行德國元首的命令,負責駐守這裡的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主動投降,巴黎得以被和平光復。

法國也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巴黎的順利光復,讓它們又具備了復興的可能。雖然它們無法成為當初那個歐洲大國,但它們仍然具備著極為強大的軍事能力。其實德軍已經做好了毀掉巴黎的準備,不僅在城市裡面到處埋設炸藥,像羅浮宮這些主要的設施,都已經做好了炸毀的準備,甚至連城裡下水管道都塞滿了魚雷、炸藥。只要德軍想,他們可以隨時毀掉這座大的都市。可他們為何沒有炸毀巴黎呢?按理說德國肯定不是出於同情法國才放過巴黎的,畢竟他們兩家不存在什麼同情的可能。

其實,法國實行的不抵抗政策,也讓德國放鬆了對於這裡的控制。德國人在這段時間的佔領是比較愉快的,也沒有受到太多的打擊,即便兩家有很多仇恨,但它們也沒必要對法國進行這麼殘酷的迫害。當然,最重要的事情是德國已經要完了,隨著德國在各線戰場的失敗,他們到了要投降的邊緣,對於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來說,要是他摧毀了巴黎,那才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因為他的上司德國元首已經是朝不保夕了,即便自己抗命,德國元首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真正能主導他命運的是盟軍。要是他按照命令毀掉了巴黎,那麼自己肯定會受到英法等國的嚴厲制裁,沒有什麼比保命還要重要的事情了,他放過了巴黎,未來盟軍也就會放過他。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作為一個傳統的軍人,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按理說應該會受到嚴厲的審判。他可是德國元首的心腹,也是一個非常狂熱的納粹份子,可實際上,他在戰敗之後,只坐了不到兩年的牢就被釋放了。盟軍對他判得這麼輕,也是由於他在關鍵時刻保護了巴黎,這讓法國對他還是非常感激的。他在負責巴黎的時候,沒有特別殘暴的行為,還主動保護了巴黎,甚至在戰後他重新去巴黎的時候,法國政府還非常感激他,直接就給他製作了一塊紀念碑。當然,這個傢伙可絕對不是什麼善茬,此前他打仗的時候,也是為了勝利能使用焦土政策的人,如果放在納粹勢頭正盛的時候,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毀掉巴黎的。

他的轉變,也是看出德國元首的統治已經開始瓦解了,其實在二戰期間,德國元首對於國家的控制本身就是不斷下滑的。在蘇聯戰場的慘敗,讓德國元首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德國人開始懷疑這位元首,隨後他更是又有一系列非常瘋狂的舉動。這就導致像隆美爾,曼施坦因這些主要的將領,都先後與他發生矛盾,就這麼離開了戰場。甚至國內還出現了很多針對德國元首的刺殺行動,到了二戰的最後階段,真心願意聽從德國元首的人已經沒有多少了,甚至還有很多將領明明掌握著不少的軍隊,可德國元首就是指揮不動他們,無法集中力量保護柏林。

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的行為就很好印證了這點,也能看出德國為何會在西線戰場這麼快就瓦解了。實際上,德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統治的準備,他們對於這些佔領國的統治是非常失敗的,即便德國元首動員了大量僕從國的軍隊,也抽走了它們大量的資源,可他的統治根本就不得人心。哪怕是已經投降的法國,這個地區的人們也並不是真心支持德國,他們還是採用各種方法去掣肘,因此德國元首很難集中起歐洲的力量,他也就註定要失敗了。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迪特裡希·馮·肖爾蒂茨保護巴黎的舉動都是值得稱讚的,他在最後階段做了人生中唯一正確的選擇。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德軍上將捨命挽救法國首都,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差點被炸
    1940年6月,德國人終於得償所願,擊敗了世仇法國人。德軍進駐之後,巴黎的每一處地方迅速打上了德意志的烙印,不過他們對這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的愛慕也顯而易見——德軍佔領的四年多期間,即使是在扣押人質、禁止爵士樂、頒布宵禁令這些方面鬧騰得很兇,對於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建築的保護卻一直做得很好。
  • 二戰時,法國號稱世界最強陸軍,為何38天便被德軍徹底打垮?
    早在1939年10月德軍侵佔波蘭後,希特勒就密令制定進攻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的軍事計劃,代號為「黃色方案」。這個作戰計劃實際上是一戰時「施利芬計劃」的翻版,即通過比利時的中部向法國首都巴黎實施主要突擊。德國軍方很多人認為這是老調重彈,易被敵方料及,達不到進攻的突然性,難以取勝。  1940年1月10日的洩密事件促使軍方改變了作戰計劃。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提起法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畢竟在網絡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傳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傳說,將法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特點概括得淋淋盡致。而幾十年來,法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根本原因在於法國給世界帶來的反差實在太大。
  • 二戰中為何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依舊沒有擋住德軍的鋼鐵洪流
    在德軍強大的攻勢之下,波蘭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便被德國佔領。德國佔領波蘭後,又將侵略矛頭對準了西歐。1940年5月10日,德國向法國、比利時、丹麥、荷蘭等西歐國家發動大規模進攻。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在抵抗了44天之後向德國投降,1940年6月22日,德軍開進巴黎,法國宣布停止了抵抗。我們可能都知道,在二戰西線戰場打響之前,法國政府曾耗費巨資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 法國生活1940年,德軍佔領下的巴黎
    【遠景為巴黎歌劇院】巴黎歌劇院(加尼葉歌劇院)由建築大師查爾斯·加尼葉(1825年-1898年)設計於1861年;1875年1月落成,首演歌劇《猶太女》。劇院建築面積逾一萬一千平方米,座位逾二千個。劇院休息大廳非常富麗堂皇、藝術氛圍濃鬱,是理想的社交場所。【巴黎皇家路馬克西姆餐廳門前,觀看德軍的市民。】
  • 二戰法國戰役,號稱300萬陸軍強國為何投降?閃擊戰的試驗場
    德國是二戰發起國,其對外擴張的軍事理論是以閃擊戰為依託。但是,閃擊戰理論從成型到實踐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它也需要戰場效果來檢驗。如果說德國閃擊波蘭是閃擊戰初試牛刀的話,那麼,德國佔領法國就是閃擊戰在戰場上的綜合試驗。可是,當時擁有300萬陸軍,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為何在閃擊戰面前僅6周時間就輸得體無完膚呢?
  • 「二戰」德國閃擊歐洲,邱吉爾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列顛空戰失利
    二戰波蘭騎兵旅馬刀砍坦克與摩託化旅波蘭滅亡之後,並沒有像英法希望的那樣去進攻蘇聯,因為二戰初的兩個法西斯國家德國與蘇聯達成了合作,相反,德國開始進攻西歐和北歐。當德軍進攻比利時的時候,英法軍隊進入比利時,幾十萬軍隊剛一進去,比利時宣布投降了,幾十萬軍隊得趕緊往回撤,撤到英吉利海峽邊上的敦刻爾克,這幾十萬軍隊就陷入了絕境。前面是白浪灘天的英吉利海峽,後面有窮兇極惡的納粹裝甲兵,眼看這幾十萬人就要全軍覆沒,上演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幕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
  • 巴黎與法國的關係,以及巴黎與外省的緊張狀態,發人深思
    正如法國人會提醒你的那樣,"巴黎不是法國"(n'est pas laFrance)。即便到了今時今日,巴黎與外省之間在政治上往往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緊張態勢。正如許多人依然認為的那樣,外省才是真正的法國,或曰"深刻的法國"。
  • 巴黎聖母院被燒毀: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4月16日早上,一覺醒來,聽老公說:巴黎聖母院被燒了。我很驚訝:你不是做夢吧?怎麼可能?我還沒攢夠去看它的機票錢呢,就沒了?緊接著,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新聞: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15日傍晚發生大火,造成巴黎聖母院塔尖倒塌,建築損毀嚴重。
  •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軍為何能完成撤退,只因德軍犯了一個小錯誤
    其實在波蘭戰役中,德軍並非完全沒有損失,德軍失去了一個師的輕型裝甲坦克,四分之一的參戰飛機被毀。那時的德國坦克性能很不可靠,經常會被補給部隊和步兵隊列超越,經過思考之後,德軍最後決定到春天在對英法發動戰爭
  • 二戰維希法國作惡多端,活到95歲竟成罪過——貝當元帥(3)
    為何他甘願成為希特勒的傀儡?貝當到底愛不愛國?今天進入《貝當元帥》這個系列的最終章。前兩期我們講的一戰「法蘭西救星」貝當元帥;以及二戰初期法國軍事上脆敗、丟失巴黎的情況底下,成為政府總理的貝當,他上臺之後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德國議和,最終籤了投降書。
  • 如果當年德軍硬剛馬奇諾防線,二戰結局會怎樣?德國將被法國擊敗
    為了防範德軍鐵騎再次入侵法國,法國人動用巨資修建了舉世矚目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橫跨全部法德邊境,並延伸至比利時境內,幾乎隔絕了德國可能的地面入侵,法國人也因為這條防線的修建而感到心安,從此在軍備上開始鬆弛。而二戰爆發後,一切出乎法國人意料,德國人居然繞過法德邊境的馬奇諾防線,轉而從防守薄弱的比利時和盧森堡南部阿登山區一路南下,迅速以閃電戰逼降了法國!
  • 二戰德國佔領巴黎,不僅是火車羞辱,還炸掉一戰紀念碑
    【話說軍世】在二戰中,形勢與一戰有很大的不同,曾經德國的「小夥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曾經何德軍開戰的日本,成了新的「小夥伴」,但是戰略不太靠譜,也不一定比沒有強,畢竟就是它把美國拉下了水,氣得德軍直跳腳。
  • 二戰時期,法國為何定都非洲?
    二戰時期,敦刻爾克大撤退後,法國曾定都非洲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具體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看阿爾及利亞的歷史地理。圖-阿爾及爾國際機場隨後幾十年歐洲人大量移民阿爾及利亞,這個地區的水源、農田、牧場,大多為歐洲裔把持,外來人口與本地土著矛盾突出,但二戰暫時緩和了矛盾。二戰時德國佔領法國北部,法國南部投降,稱為維希法國。
  • 二戰法國悲慘的女人們,為德軍生下20萬混血兒,戰後的下場很悽涼
    一戰爆發的初期,由於法國的防線極其薄弱,強盛的德軍得以長驅直入攻到巴黎外郊,佔領整個東北部,法國死了約130萬人,因此讓法國呈現出了集體厭戰心理,戰後法國調整了軍事戰略,開始把防禦建設看得無比重要。二戰爆發後,在德軍進攻法國之前,法國的總兵力超過了330萬人,有1.4萬門火炮,5800輛坦克,1500多架飛機,英倫三島還有2000多架戰機可以隨時進行支援。法國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和武器裝備,然而在質量上卻不敢恭維,再加上嚴重的厭戰情緒,法國迅速敗下陣來,成為別國口中長久的笑柄,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呢?
  • 六周滅亡法國,德軍拼命搶佔巴黎,目標:搶奪3000噸法國儲備黃金
    二戰一開始,納粹德國橫掃幾乎整個歐洲,連號稱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也僅僅抵抗了六周,便宣布投降,拜服於希特勒的腳下。這是德國或普魯士歷史上,從來沒有取得過的輝煌軍事成就。不過幸運的是,法國在戰前儲備的3000噸黃金,被及時地轉運出去,沒有落到納粹手中。不但減少了納粹的戰爭實力,更使戴高樂將軍有能力組織自由法國運動,把反抗納粹的戰爭進行到底。1940年6月的某一天,一輛輛重型卡車突然駛入法國巴黎的街頭,衝向法蘭西銀行。這是德軍的先頭部隊,他們的任務是控制法蘭西銀行的黃金儲備。
  • 一戰法國軍隊很強,二戰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中間發生了什麼?
    導語:一戰法國軍隊很強,二戰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中間發生了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是協約國的核心力量,強大的陸軍戰鬥力摧枯拉朽,德軍在法軍手上吃過不少虧。正好碰到經濟大蕭條,法國經濟體系出現斷崖式下滑,國內資金緊張,底層百姓哀聲怨天,在缺乏資金補充的情況下,法國一戰後幾乎都沒有怎麼發展,錢僅僅夠日常的運行,無法讓軍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再加上為了防範敵人,耗費大量精力打造馬奇諾防線,使得法國幾乎可以用國庫空虛來形容。
  • 「法國的一部分」付之一炬!巴黎聖母院受損民眾心碎
    當地時間4月15日晚,法國首都巴黎的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受損嚴重。大批消防人員在現場進行撲救。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1145年,曾遭遇嚴重損壞,後歷經26年重建方再現原貌,可謂法國哥德式建築的顛峰之作。
  • 法國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進攻,為何卻是德軍為它設下的巨型圈套?
    德國缺乏20世紀戰爭所需的許多自然資源,它知道必須在二戰初期積累勝利和奪取物資才能成功。1919年6月29日,代表們籤署了《凡爾賽條約》,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軍方領導人的呼聲高漲,他們預測德國會從戰敗中恢復過來,再次入侵歐洲。
  • 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為何不堪一擊?二戰前法國其實已經淪為歐洲...
    戰前的法國軍隊號稱「歐洲第一陸軍」,那麼法國在德軍的進攻中,為何短短28天的時間就宣布投降,被德國佔領全境呢?法國人號稱「陸軍世界第一」確實是有底氣的,我們看看數據就會知道:二戰前法國有軍隊大約300萬,大口徑的火炮有10700門,相比德國多出大約3000門,步兵師的數量則有123個師接近2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