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是什麼?

2021-02-18 環球科學

物理學家相信,在最微小的尺度上,時空自量子中湧現出來。這些最基本的構成單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撰文 | 喬治·馬瑟(George Musser)

翻譯 | 龐瑋

愛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預見到了今日之困境。此前一年他剛完成廣義相對論,該理論認為,引力不是一種在空間中傳遞的力,而是時空本身的一種性質。當你向空中扔出一個球,它會落回地面,因為地球扭曲了周圍的時空,使得球的運動路徑再度和地面相交。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愛因斯坦探討了把廣義相對論和他的另一個智慧結晶——當時尚處雛形的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困難之處。在這種情況下,時空不僅會被扭曲,還會變得支離破碎。他甚至不知道在數學上從何著手。信裡,愛因斯坦寫到:「我給自己找了多大的麻煩!」

愛因斯坦最終也沒能更進一步。即便到今天,量子引力理論依然眾說紛紜,研究者幾乎各執一詞。爭論的硝煙掩蓋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所有候選理論都認為空間有更深層的起源——這與2500年來哲學和科學對空間的理解大相逕庭。


用一小塊磁鐵就能巧妙地演示物理學家面臨的問題。磁鐵能抵抗整個地球的引力把訂書釘吸起來,反映了引力比磁力、電力和原子核內的核力都要弱。無論它有什麼樣的量子效應,都只會更弱。目前,能證明這些效應的確存在的唯一明確證據,就是宇宙形成早期不均勻的物質分布模式,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部分是由引力場的量子漲落導致的。

黑洞是測試量子引力的最佳試驗場。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的特德·雅各布森(Ted Jacobson)說:「黑洞僅次於實驗。」他和其他理論物理學家都將黑洞視為理論研究的支點。把通常條件下行之有效的方程扔到一個我們能想到的最為極端的環境中去,會發生什麼?那些隱藏的瑕疵會不會暴露無遺?

廣義相對論預言,落入黑洞的物質在接近中心的過程中會被無限壓縮。黑洞的中心名為奇點。理論物理學家無法推測物體落入奇點之後的運動軌跡,它的時間線在那裡終結了。甚至「那裡」這個說法都是不準確的,因為定義奇點位置的時空本身都不存在了。研究者希望,量子引力能讓我們一窺奇點的結構,弄清落入其中的物質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黑洞邊界之外,引力較弱,我們所知的物理定律都應該仍然有效。因此,當科學家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時,就更加困惑了。黑洞的邊界被稱為事件視界,跨過它的物質再也無法出來,旅程是單向不可逆的。問題來了,我們目前所知的基本物理定律,包括通常意義上的量子力學在內,都是可逆的。至少在理論上,你可以反轉所有粒子的運動,使其回到之前的狀態。

類似的困惑19世紀末的物理學家也曾碰到過,當時他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從數學上描述「黑體」,一個充滿電磁輻射的理想空腔。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的電磁理論預言這樣的物體會吸收所有照射它的輻射,因此它永遠無法與周圍物質達成熱平衡。在熱力學中,這意味著它的溫度是絕對零度,但這與實際觀測不符。在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研究成果的啟發下,愛因斯坦最終證明如果能量以離散單位輻射的話,黑體就可以達到熱平衡狀態,這個分立的能量單位被稱為量子

為了找到適用於黑洞的類似解決方案,理論物理學家努力了近半個世紀。已故的劍橋大學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向此目標邁出了重大一步,他將量子理論用於黑洞周圍的輻射場,證明黑洞具有非零溫度。這樣一來,黑洞就不僅向內吸收能量,還可以向外輻射能量。儘管霍金的分析將黑洞帶回了熱力學的範疇,但同時也讓不可逆問題變得更為嚴峻,因為向外輻射的能量剛好產生於黑洞邊界之外,因此沒有攜帶任何有關黑洞內部的信息,僅僅是隨機熱能。如果你將整個過程反轉,讓輻射出的能量流回黑洞,之前落入黑洞的物質也不會從裡面冒出來,你只會得到更多熱能而已。同時你也不能簡單地認為那些物質仍在黑洞之中,只是無法逃脫罷了,因為隨著向外輻射能量,黑洞會不斷收縮,最終消失殆盡。

這個問題被稱為信息悖論,因為黑洞會抹除落入其中的粒子所攜帶的所有信息,讓你無法反演它們的運動。如果黑洞物理學是可逆的,那肯定要有東西向外傳遞信息,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的時空觀念需要有所改變。


熱就是物體微觀成分的隨機運動,比如氣體中分子的運動。由於黑洞的溫度能升高或降低,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它應該有內部組分,或者用更正式的說法,具有微觀結構。同時,因為黑洞只是空無一物的空間,其內部組分只能是空間本身的組分。儘管遼闊空曠的空間看似極為簡單,但其中卻潛匿著浩繁的複雜性。就算你只是追求一個保留傳統時空觀的理論,最後也會發現平淡無奇的外表之下暗潮湧動。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嘗試用與其他自然基本作用力相似的方式描述引力,結果還是發現時空在最細小的尺度上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物理學家最初將微觀空間想像成由小塊空間拼成的馬賽克。他們認為,如果我們把世界的畫面放大,直到能看清普朗克尺度,即10-35米,就會看到像棋盤一樣的結構。但這肯定不太正確,問題之一是,棋盤的網格線規定了一些特殊的方向,由此會產生一些違背狹義相對論的不對稱性。比如,不同顏色的光會有不同的傳播速度,就像在稜鏡中一樣,這會讓光分解成不同顏色的成分。儘管這些效應通常都很難探測,但只要違背了相對論,其影響最終都會彰顯。

圖片來源:QuantaMagazine

黑洞熱力學給上述簡單馬賽克化的時空圖像帶來了更多疑問。理論上,我們可以通過測量任意一個系統的熱力學行為來計算其內部組分的數量。給系統增加一些能量然後觀察溫度計,如果溫度躍升,那麼增加的能量一定是分攤給了相對較少的分子。實際上,我們正在測量的是系統的熵,它代表了系統微觀狀態的複雜程度。

如果你對普通物質進行上述操作,會發現分子數與物質的體積成正比。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把一個氣球的半徑擴大到原來的10倍,則裡面的分子數會增加到1000倍。但如果你將一個黑洞的半徑擴大到10倍,則其中的分子數只會增加到100倍,也就是說構成黑洞的「分子」數量不是正比於黑洞的體積,而是正比於其表面積。儘管黑洞看上去是三維的,但它表現的卻像一個二維物體。這種奇怪的效應被稱為全息原理,因為它讓人聯想到全息照片。儘管仍有人持有不同觀點,但多數物理學家都認為全息原理確實能計算空間及其內容物的微觀組分數量,如果的確如此,那麼時空的構建一定不是把碎片拼接起來那麼簡單。

其實,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從來就不是那麼簡單。比如水分子就不是一小份水,想想液態水具有的性質:它可以流動,形成水滴,蕩起漣漪,凍結成冰,沸騰成氣,而一個單獨的水分子卻一樣都做不到,因為這些是大量分子的集體行為。與此類似,空間的構成基元也不一定是空間,德國馬普引力物理研究所的達妮埃爾·奧利迪(Daniele Oriti)說:「時空的原子並非最小塊的時空。它們是空間的基本組分,但空間的幾何性質不是單個原子的性質,而是一個由大量原子組成的系統的全新的、集體的、近似的性質。」

至於這些構成時空的基本組分究竟是什麼,則取決於具體的理論。在圈量子引力中,它們是通過量子效應聚集起來的體積量子。在弦論中,它們是類似電磁場的一種場,存在於一個運動的能量束或能量圈——也即所謂的弦——的表面。在與弦論相關的M理論中,它們是一種特殊的粒子:一張縮成一點的膜。在因果集合理論中,它們是由因果交織起來的網絡。而振幅多面體(amplituhedron )及其他理論則完全不需要它們,至少不需要通常意義上的基本組分。

儘管這些理論的組織原理各不相同,但它們都以某種方式盡力維繫著德國哲學家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提出的關係論(relationalism)。一般而言,關係論認為空間源自物體之間特定的關係。按照這種看法,空間就像是一張大拼圖,你從一大堆碎片開始,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繫,將之放置於正確的位置。如果兩塊碎片具有類似的性質,比如顏色相近,它們的位置就可能比較接近,反之,如果兩塊碎片差異太大,你就會直覺地將它們分開。物理學家通常將這些關係表述為以特定方式連接的網絡。關係由量子理論或其他理論決定,而空間排布則由這些關係決定。

這些理論中另一個常見的元素是相變。如果空間可以被構成,那也許同樣能被解構,解構之後,空間的基本組分應該會組織成一些看上去完全不是空間的東西。「就像水有氣固液三態,空間的原子也可以通過自身重組形成不同的相,」 印度大學校際天文與天體物理中心的塔努·帕德馬納班(Thanu Padmanabhan)解釋道。按照這種觀點,黑洞可能是空間發生相變的地方。在那裡已知的物理學失效,但某個更加通用的理論也許可以描述新的相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即便空間終結,物理學仍將繼續。


近年來,理論上最重要的突破,在於發現上述相互關係還包括量子糾纏。作為量子力學內稟的一種超強的關聯性,糾纏看上去比空間還要更為基本。比如,在實驗中,科學家可以製造出兩個粒子,然後讓它們相互遠離,如果這兩個粒子是相互糾纏的,那麼無論相隔多遠它們都如同一體。

傳統上當人們談到「量子」引力,指的都是量子不連續性、量子漲落等教科書上常見的量子效應,幾乎從不包括量子糾纏。但黑洞的加入讓這一切改觀了。黑洞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吞噬糾纏中的粒子,但在黑洞蒸發消失後,這些粒子留在黑洞外的夥伴似乎就和「空無一物」糾纏在一起了,「霍金應該把他的發現稱為糾纏問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薩米爾·馬瑟(Samir Mathur)說。

即使在沒有粒子的真空中,電磁場及其他場也存在內在的糾纏。如果你在兩個不同位置測量這些場,得到的結果會隨機但協調地漲落。與之類似,如果你把一個區域分成兩塊,這兩塊之間會相互關聯,關聯程度取決於它們之間唯一共享的幾何量:交界區域的大小。1995年雅各布森提出,量子糾纏把物質及其周圍的時空幾何聯繫在了一起,也就是說糾纏也許能解釋引力定律,他提出:「更多的糾纏意味著更弱的引力,亦即更平直的時空。」

目前有數種量子引力理論都將糾纏視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弦論不僅將全息原理用於黑洞,甚至還用於整個宇宙,由此得到了一個創造空間的方法。比如,用場可以縫製一個二維空間,只要構造得法,就能產生一個額外的空間維度。原本的二維空間則充當了這個更為廣闊的區域,即所謂「體」空間的邊界。而糾纏則負責將體空間編織成一個緊密的整體。

 2009年,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馬克·范拉姆斯東克(Mark Van Raamsdonk)對上述過程做了一個精妙的論述。假設邊界上的場沒有糾纏,那它們就會形成一對無關聯的體系,這對應兩個相互隔絕的宇宙,二者之間無法往來。當系統發生糾纏,就好比有了一個通道,或者說蟲洞,將兩個宇宙連接起來。糾纏程度越高,兩個宇宙就越接近,直至看上去融為一體。「大規模時空的湧現,與這些場論自由度之間的糾纏是直接聯繫在一起的,」範拉姆斯東克總結道。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電磁場和其他場的關聯,正是那些糾纏留下的遺蹟。

除了處處連通,空間的很多其他性質也都折射出糾纏的影子。範拉姆斯東克和馬裡蘭大學的布賴恩·斯溫格爾(Brian Swingle)提出,糾纏的普遍存在還可以解釋引力的普適性,即為何它無處不在而且無法屏蔽。史丹福大學的倫納德·薩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胡安·馬爾達西納(Juan Maldacena)則認為,黑洞和它發出的輻射之間的糾纏會製造出蟲洞,提供一個進出黑洞的後門。這也許能解決信息悖論,保證黑洞物理學也是可逆的。

儘管這些弦論中的空間理論只對特殊幾何有效,而且只能構建出單一的空間維度,一些研究者已經開始嘗試解釋整個空間如何從零開始生成的。例如加州理工學院的曹春軍、斯皮裡宗·米哈拉基斯(Spyridon Michalakis)和肖恩·M·卡羅爾(Sean M. Carroll)從一個系統最低限度的量子描述出發,嘗試不直接涉及時空,甚至不直接涉及物質來構建空間。只要具備正確的關聯模式,這個系統就可以被分割成一系列組分,而這些組分可被視為不同的時空區域。在這個模型中,糾纏程度定義了空間距離。

在物理學,以及整個自然科學中,空間和時間是所有理論的基礎。但我們從未直接觀測時空,只是從日常經驗中推測出它的存在。為了省事,我們假設看到的所有現象都是時空中某種機制的結果。但量子引力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並非所有現象都可以與時空吻合得天衣無縫。物理學家需要找到新的基礎結構,到那時,一個多世紀之前由愛因斯坦開創的變革才能真正落下帷幕。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時空?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我近在咫尺,卻處於不同的時空
    時空是什麼?時空就是時間+空間,這就是基本定義,然而這樣的回答是片面的。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時空、理解時空就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我近在咫尺,卻處於不同的時空。」這是愛因斯坦的時空觀,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事情,源於《相對論》,一旦你理解了它,你會發現你就不是以前的你了,而且你再也回不去了。下面我通俗的來聊聊時空。
  • 股票的量價時空是什麼意思?附含義介紹及詳解
    不少資深股民用戶被問到如何分析股票量價時空問題的時候,一時會反應不過來,因為大家平時都是分開來看的,沒太關注過量價時空這個專業術語詞。那大家到底該如何理解這個詞,又該如何分析上述問題呢?  接下來我將會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下股票量價時空的含義。其實說到分析股票量價時空這個問題,大家不要將量價時空這幾個字作為一個詞來看,而且他本身指的也不是一方面的內容,所以大家要將它拆分為「量」、「價」、「時」、「空」,從這四方面去入手分析個股的話,就清晰多了,而這也是股票量價時空這個詞的含義所在,它指的就是要用戶從四方面去入手分析個股。
  • 什麼是四維時空?我們進去會看到什麼?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中提出了「四維時空」的概念。如果引用科學家給出的定義可能很多人聽不懂,簡單來說一條線是一維,一個沒有高度的面是二維,我們人長寬高就是三維,第四維就是時間,也就是說把我們人從出生到死亡這整個過程看成是一個整體這就是四維。
  • 《禁區》:把時空穿成篩子,我們能做什麼?
    它們都有一座出了事故的核電站,一個穿越時空的機(隧)器(道),幾個推動情節的年輕人,一個似乎與一切怪事相關的神秘人物。以及,被穿成篩子的時空。出品時間有先後,算是有點撞梗,連配樂都有點相似,但風格不太一樣。《禁區》的全稱是《切爾若貝利禁區:無人原樣而歸》。
  • 《dnf》時空穿梭機活動在哪 2020時空穿梭機活動地址
    導 讀 dnf是一款動作類遊戲,在dnf遊戲中時空穿梭機活動內容有哪些呢?
  • 《DNF》冥域時空攻略 冥域時空副本可獲得獎勵分享
    導 讀 DNF冥域時空獎勵是什麼,遊戲也是即將上線新的地圖「冥域時空-艾爾羅斯」,那麼這個地圖又有什麼獎勵供玩家們獲得呢
  • 《QQ飛車》手遊時空之翼怎麼樣 時空之翼賽車屬性分享
    導 讀 QQ飛車手遊時空之翼怎麼樣 時空之翼賽車屬性攻略,時空之翼的性價比怎麼樣?時空之翼有什麼特效?
  • 終極系列,終極那麼多時空,為什麼只拍攝這幾個時空呢?
    前一陣《終極一班5》的播出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也吸引了很多人去看,因為《終極一班5》辰亦儒的王亞瑟的回歸了,相信有很多人是為了王亞瑟去看的,不過在辰亦儒會會送了個裝備之後,就走了,在那之後就沒有什麼看頭了。
  • 時空科技中籤號出爐 新股大概什麼時候上市?
    據報導,北京新時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已於8月12日晚間公布了新股中籤結果,中籤號碼共有17,727個,每個中籤號碼只能認購1,000股時空科技A股股票。那麼,時空科技中籤號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股民朋友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 《山海經》中神怪形象蘊含的宇宙時空觀念是什麼?
    論述神怪形象中蘊含的宇宙時空觀念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即宇宙時空觀念如何與生命意識相聯繫。《文子自然》中有這樣一句話——「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即「宙」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間總和;「宇」是四方上下的所有方位和區域。這裡,「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即指時間和空間的總和。
  • 外祖母悖論是什麼?平行時空的存在將其推翻,造成物理界大躁動
    到目前為止,「平行時空」理論都只是個假設,絕大部分的原因是人類技術遠遠跟不上。不過,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或許它存在於別的宇宙中,我們只能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新的事物。但與平行時空相反的「外祖母悖論」又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讓我們一探究竟!
  • 《地球最後的夜晚》:連續時空與斷裂時空
    在電影前半段,影像層面的現實時空一直存在於人物行動的背景中,而在3D鏡頭開啟後,電影的時空直接做了表文本中的過渡處理,觀眾跟著羅紘武一起陷入了夢境中的時空。然而,畢贛選擇了在兩種時空敘事邏輯中將蒙太奇手法反運用,把現實時空的連續性和夢境時空的斷裂性特徵做了置換:3D長鏡頭用在夢境中,而現實敘事是斷裂不全的。如戴錦華所形容的一般,畢贛的電影製造出時間的不均質。時空受到鏡頭所不均分得力的質量影響而被擠壓或拉伸,呈現出一種物理意義上的回溯、復現、甚至預顯的狀態。於是快、慢、連續、斷裂、主體、客體、主體間性的時空都在畢贛的電影中有層次地共存和浮現。
  • 《時空訪客》:讓·雷諾挑戰中世紀貴族,時空穿越上演法式幽默
    《時空訪客》:讓·雷諾挑戰中世紀貴族,時空穿越上演法式幽默哈嘍大家好!【扒哥】將給大家分享爆笑喜劇電影,為大家帶來更多歡笑,歡迎大家收看!同時,如果你想要了解哪部作品,歡迎大家文章末尾留言互動,感謝大家的支持!
  • 「時空扭曲」存在嗎?科學家或找到證據,掌握後能否改變時空?
    科學家或找到時空扭曲的證據,若成功掌握後,能否所以改變時空?人類有了時間後,才讓一切變得如此有規律,大約在130億年前一場大爆炸,誕生了時間和空間,如果我問你時間是什麼?時空扭曲真的存在嗎?除了時間之外,他還認為時空也可以改變,除了受到引力的影響,宇宙中的時空會出現扭曲的狀況,當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會產生人類理解的新時間,比如宇宙中的黑洞便是如此,當星體靠近黑洞的時候,越靠近黑洞時間會變得越來越慢,有科學家甚至推測,利用飛機到達黑洞附近的時候,你以為僅僅度過了幾天,實際上地球上已經度過了幾百年,黑洞的出現能夠很好解釋時空膨脹概念。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牛頓往前再走一步,大概就沒愛因斯坦什麼事了。當然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揭示出萬有引力的本質,也並非比牛頓聰明,而是經歷了幾百年一代代科學家的前赴後繼,已經得出了很多新的發現和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成果,就是在學習總結前人的很多發現和理論基礎上得到升華的。
  • 重力波是什麼?愛因斯坦百年前預言13億光年外的時空漣漪
    但究竟什麼是重力波呢?「重力波」就像是時空中的漣漪,如果把時空想像成一張巨大的橡膠薄膜,有質量的物體會使這張薄膜彎曲,可以想像成在彈簧床上放一顆保齡球,質量越大,時空就會被扭曲得越厲害。因此根據理論,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的質量非常巨大,導致其周圍的時空改變,當物體直線通過時,實際上路徑卻會彎曲,也就是「軌道」。
  • 《特利迦奧特曼》有什麼看點?迪迦、蓋亞做配角,主角能修復時空
    都知道《特利迦奧特曼》要播出了,主角就是代替澤塔奧特曼的那一位,可是這部劇裡有什麼特殊的劇情呢,不知道大家聽說過一些沒有?據說迪迦、蓋亞要做配角,特利迦奧特曼還擁有修復時空的能力呢。首先就是關於「特利迦奧特曼」這個名字的問題,在英語中的意思是「扳機」,通過這一點大家能聯想到什麼呢?有人說他的變身器可能是一把槍,當然了這確實只是一種猜測,不過有一件事兒倒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特利迦奧特曼要走平成三傑的世界觀,跟迪迦奧特曼的關係應該很大。換句話說就是,他可能像迪迦那樣擁有三種可以隨意切換的形態,就算還會有更強的形態,估計也不會像新生代英雄那樣肆無忌憚去開掛了。
  • 手遊情報站:《時空之門》穿越時空復興世界秩序
    然而,由於創世神之間存在分歧,世界的萬物並沒有完美地融為一體,而是分離形成了時空三界,不同時空之間的相互侵襲導致世界面臨崩潰的危機。於是,時間之神柯羅諾斯建造了時空之門,用於阻止時空的融合,並讓其連接了各個時空。
  • DNF貝奇的時空旅行活動玩法推薦 DNF貝奇的時空旅行玩法攻略
    DNF貝奇的時空旅行活動怎麼玩?DNF在最近的更新中上線了新的活動玩法,這次的活動是大家的老朋友貝奇,相信不少玩家都想知道本次貝奇給我們又帶來了一些什麼內容吧。本次活動的獎勵主要是稀有符文、華麗的徽章、時間引導石等內容,還是非常值得入手的。以下是本次活動玩法推薦,想要快速畢業的玩家可以了解一下。
  • 百度的AI時空爭奪戰
    昨天,百度的世界大會召開,我們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工智慧,當百度重新定義人工智慧的時候,當一個全新的人工智慧體系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一場全新的AI時空爭奪戰已經開打,百度AI在時間、空間上的爭奪到底優勢幾何?時空爭奪的商業化價值到底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