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面對疫情,泉州廣大社區工作者奮戰在防控一線,用他們的行動和號召溫暖人心,託起社區的抗疫力量。這裡精選幾個試點社區,結合社區營造活動,一起看看它們是如何演繹抗「疫」小故事。
■早報記者 李心雨 林福龍 通訊員 李勇
華大社區 文化惠民
充分發揮華大人的智慧優勢,建設尚學善教的高品質文教社區,是華大社造的美好願景。防控疫情期間,這裡徵集特殊時光裡的小故事、開展了防疫知識線上競答、開設「雲課堂」,面向居民招募學堂講師,分享生活樂趣。華大人用文化的力量書寫人民、謳歌英雄、鼓舞鬥志、溫暖人心,同時也將特殊時期的文化惠民作用落到了實處。
泉淮社區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面對此次疫情,泉淮社區秉承「健康泉淮」的社造理念,由泉淮社區、泉淮社造中心發起聯合豐澤區第三中心小學編寫的校本課程《百草有約》應運而生,進入課堂。在讓學生感受傳統中醫藥的文化魅力的同時,更讓孩子們從小懂得了養護自我與他人的生命與健康,珍視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豐澤社區 小情大愛
4天,365人,捐款11萬多元寄往武漢百步亭社區。豐澤社區的這一舉動體現了基層組織、基層群眾在防疫關鍵期守望相助、安危與共的拳拳之心、赤子之情。
疫情當下,除了守望相助、家國情懷,社區治理能力如何應考?需要我們反思總結。其結果必將倒逼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將會使基層治理體系獲得整體性的改進,社會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性提升。
聖湖社區
一封家書的感動
「能成為這許許多多『逆行者』中的一員,媽媽引以為榮,也希望你們以我為榮。」這是被福建省紀委監委官網收錄在「我就在你身邊」欄目的一封家書,是聖湖社區一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兩個孩子的家書。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廣大社區工作者全力以赴,用夜以繼日、任勞任怨換來了社區居民的暖心、安心。記住他們,為所有「逆行者」感動。
玉霞社區 疫情 亦是情
地處鯉城區金龍街道的玉霞社區,是2019年入選社區營造的試點社區。社區內有100多家企業,人群多為外來人口。社區營造從何入手?社區書記史泉青一直在思考著。
「隨著鯉城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外來人員陸續返回,給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新挑戰,但同時也給社區營造行動提供了一個契機。」史泉青說,「我們招募了200多名志願者,為外來人員開展幫扶,人性化的措施讓硬性的管理有了更多人情味,使外來人員對社區有了一個重新認識,增強了他們的認同感、融入感。」
疫情,義情,亦是情,大家安好便是晴。玉霞社區應該找到了社區營造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