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的青春我的夢」首屆全國中小學生故事會徵文活動圓滿落下了帷幕。此次徵文活動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上海故事家協會、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主辦,《故事會》雜誌社、上海市校外藝術教育經典誦讀中心教研組、上海市閔行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單位承辦。活動自2019年12月開展以來,反響強烈,來稿踴躍,還應家長和學生要求,兩次推遲截稿時間。截至2020年6月,全國計有三百餘所中小學參加,收到來稿一萬多件,其中上海就有四千多件。
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求真務實的精神,組委會對作品進行初審、覆審和終審,最終從上萬篇來稿中評選出175篇優秀作品。優秀作品集《我的青春我的夢:首屆全國中小學生故事會徵文選》(以下簡稱為《我的青春我的夢》)也於近期由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為積極配合目前的疫情防控政策,組委會決定將首屆徵文活動總結會及第二屆啟動儀式改為線上舉辦,眾多小作者及家長通過網絡表達獲獎感言和感激之情。
閱讀《我的青春我的夢》,小作者在作品中所體現的精巧構思、生動敘事十分值得品味。與人們印象中枯燥的「兩點一線」的學生生活不同,入選作品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他們緊緊圍繞「愛祖國、愛學校、愛學習、愛師長」等不同主題,結合社會公德、家訓家風、學校生活等進行了挖掘創作,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小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活動期間適逢新冠疫情爆發,不少學生把宅在家中的特殊「假期」變為了創作的寶貴時光,記錄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溫暖瞬間和感人故事。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入選作品表現出了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構思能力,能小中見大,平中出奇。如《拔蘿蔔新傳》《她的眼睛》《陪伴》等作品,或腦洞大開故事新編,或描繪了親情的溫暖,或表達了成長的困惑……《故事會》雜誌2021年設立的新欄目「我的青春我的夢」將萃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陸續刊登,以饗廣大讀者。
組委會表示,徵文活動舉辦的初衷,旨在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從小講好中國故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活動不僅為同學們創造了一個寫作的機會,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載體,搭建了一個發表作品的平臺,還讓儘可能多的孩子愛上講故事,學會寫作文。為此,2020年暑假期間,組委會專門舉辦了兩場小範圍具有針對性、實操性的寫作輔導講座,受到小作者的追捧。還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些優秀作品,不少小作者驚呼道:原來作文還可這樣寫!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李駿修認為,這次由教育界和出版界聯手舉辦的活動,對於激發學生文學創作興趣,提高他們寫作能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雖說當下很多中小學校都有各種文學社團,以團結和召喚學生文學愛好者,但比較而言,「出版系統各位專家為中小學生文學愛好者搭建的這個平臺」,更有引領性和突破性。他說,「我們國家有不少知名的作家文豪,都是起步於當年第一篇見之於出版物的小作品。雖然它可能不及一份高分的試卷,但是未來的『巴金、王蒙、莫言』可能就起步於此」。
目前,第二屆「我的青春我的夢」徵文活動正式啟動。據悉,第二屆徵文活動由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上海故事家協會、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主辦,《故事會》雜誌社、上海市閔行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海市校外藝術教育經典誦讀中心教研組承辦,上海校外寶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徵稿時間為2021年1月至3月。組委會認為,與第一屆相比,第二屆有三個「變」與「不變」。三個「變」,是指徵文活動變得更加科學、更加方便和更有權威。比如,把參與者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就是不讓中學生、小學生搶一個跑道。又如,報名表一體化設計,即為今後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三個「不變」,是指活動不收費、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以及不變活動宗旨。不但不收費,獲獎的小作者還能拿到一筆稿費。說到底,舉辦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中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提高他們文化綜合素質。組委會表示,「我的青春我的夢」將一屆一屆辦下去,力爭把她打造成中小學生自己的品牌。並承諾,累計有3篇以上優秀作品獲得出版的小作者,將由中國作協下屬中國微型小說學會頒發「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少年作家」會員證。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意義非凡的2020年已經過去,嶄新的2021年已經到來,廣大中小學生也將在緊張、繁忙的期末考試之後,迎來寒假假期。每個孩子手中的筆就是自己的「獨家代言人」,今天盡情揮灑的青春,定會築就明天的夢。拿起筆來投稿,成為一名少年作家的夢想,離你並不遙遠。
附:故事會公眾號第二屆徵文活動啟事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TtpALThUOc23CvxpIc0VMQ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我的青春我的夢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