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討論】霹靂現今的發展策略

2021-02-15 霂塵布袋戲

看到版上時常討論霹靂應該如何如何,我以一個業餘投機者的角度,來看霹靂如何就企業發展擬定策略。

此篇主要著重於從財報、年報、法說會和公司訪談的資料探討霹靂現在究竟想做什麼?

開始之前先來看看現在霹靂2016Q2的財報(Q3近期內會公布,Q3就能看出《東離劍遊記》帶給霹靂多少立刻實質的營收)。

霹靂(股票代碼:8450)合併綜合損益表


從過往幾年的財報能看出霹靂的推銷費用一直維持在20%以內,除了2015年Q1爆增外(《奇人密碼》上映),這個推銷費用應該是《東離》上映前的推廣費用,而霹靂過往幾年除奇人密碼重摔外(《奇人密碼》認列存貨跌價損失2.71億元,但上映後迴轉列為銷貨成本減項,根據我從財報的線索估算,霹靂實際損失約2~3000萬元之間,因為除了工資跟拍攝成本外,增設的設備之後會轉移他處使用,如現在的高畫質規格拍攝器材,至於認列存貨損失則是存貨估價問題,在此就不詳談),年營收從2012年的5億到2015年的6.5億,營收雖然增加30%,但毛利則從3成3降到2成4,獲利沒有上升反而還下降(數學式如下1.3*0.24*100%=31.2%,原本則是33%,不計股本膨脹跟其他會計項目),反映在EPS就是下修。

而霹靂在臺灣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租片,很難再成長,2015年年報營收比重


自從跟全家和7-11簽約之後,租片收入差不多就在這,佔5成多,營收約在3.5億,2016年變成一週雙集,這部份稍微上升,但此種商業模式只能在臺灣使用,並不能擴及海外,因為租片的人有不少是從錄影帶時期就開始,需要長久時間經營變成習慣,而海外也沒有據點能讓霹靂大量鋪片,尤其現在租片產業受到網路競爭,不確定性太高,霹靂如果要再成長,此種方式不會是選項。

那要怎麼擴張海外市場?

透過網路。

那要如何獲利?

IP(智慧產權)價值。

霹靂的年報、法說會一再強調IP價值是霹靂必須要走的路,IP後面跟隨則是霹靂的轉型,雖然「東方迪士尼」我一直把他當口號,但霹靂的轉型就在於IP是否能確實帶來效益,不管是霹靂現在想要大突破的授權收入,或是一直被戲迷笑的賣週邊,這兩著都需要名氣的加持,而短期擴充人氣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名人合作,最好是有國際知名度的名人,如果具有互補性更棒,所以霹靂跟虛淵玄合作拍了《東離》,雖然是虛淵玄看上霹靂,但霹靂會這麼配合,就是著眼於他是目前霹靂最好的合作對象,虛淵玄想要推廣布袋戲,並且帶來日式的拍攝手法與思維,對霹靂的提升有太多實質幫助,是否獲利反而不是重點,根據訪談資料,霹靂約投資3600萬製作經費,只要日方願意,《東離2》的開拍霹靂一定會配合,畢竟3600萬對霹靂並不是太大的投資(霹靂帳面現金就有5.4億,今年Q2還定存3.2億,完全就是閒錢太多沒有投資管道),後續帶來的效應有助於打開國際知名度,才是霹靂最主要目標,而市場也會給予更高的本益比,對未來爭取報導有正向效益。

之後又把異數、劍蹤、刀戟I、刀戟II和刀龍賣給歡瑞(代表作:古劍奇譚、青雲志)拍攝真人版,為什麼不是給其他更好的合作對象像山東影視(代表作:琅琊榜)、慈文傳媒(代表作:花千骨)甚至是唐人(代表作:仙劍1、仙劍3),著眼就在於歡瑞是能選擇的裡面,跟網路影像平臺關係最好(歡瑞跟愛奇藝、騰迅都有合作關係,也有交叉持股),也是財務狀況較佳的公司,對於開拍跟後續宣傳相對有利,至於拍的好不好恐怕不是霹靂能掌握,但點擊率不會差,因為幾個大平臺放上首頁,自然就有點擊率,這就是霹靂想要的,至於劇情只能聽天由命。

歡瑞跟霹靂的簽約內容


目前尚未付款,正式開拍最少可以得到500萬人民幣,最高能拿到1200萬人民幣,以現在1:4.7的匯價換算,最少能拿到2350萬臺幣,最多能拿到5640萬臺幣,佔目前霹靂一年營收約3%~9%之間,可貢獻EPS約0.52~1.25,訪談得知能有15%~20%的參與投資,這部份不曉得霹靂的考量為何?

在現在霹靂的經營策略裡面,臺灣是成熟的市場,成長性有限,還要受到不少挑戰,因此穩定是臺灣經營策略最重要的一環。經營手法就是放舊角拉攏人氣,然後汰舊換新,雖然現在看來有不少負面效果,剛開始是有效的,策略本身沒有問題,是執行出了問題,而在《東離》的拉抬下,兩相抵銷,至於YOUTUBE跟MOD效益有限,臺灣市場整體變化並不大。

《東離》要搶食的是日本跟中國IP價值先行優勢,雖然不一定能賣多少週邊,但名氣打開後對爭取政府文創經費和企業廣告有莫大助益,最好能吸引遊戲廠商合作,肖象和品牌授權是霹靂最想有重大突破的地方,因為不受實體通路影響,只要有代言合作就能有收入;賣週邊受限於霹靂自身網路行銷能力薄弱,沒有重大改善前難以向外行銷。

另方面中國開始在優酷試行包月制,目前觀眾有限,難有重大進展,但如果真人拍攝後能有效拉抬,培養出觀眾,這項收入不容小覷。代言授權跟付費收看也是霹靂近年來向中國觀眾靠攏的原因,論目前收益,中國市場遠不及臺灣(2015年臺灣營收是中國的30倍),但論成長性,中國才有大成長的機會,臺灣很難再有大成長,在商言商,兩方的拿捏霹靂現在也在調適。

友情幇推:掃描此二維碼,或搜索公眾號『布袋戲資料館』,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布布討論】密不可分的臺灣布袋戲-金光與霹靂
    電視臺因此馬上被警車、軍官包圍),此後改為事前錄好再播出,奠下未來錄影帶市場發展的基礎。紀錄:連續演出583集,創下當年臺灣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97%。1974年6月25日,乃遭國民黨政府以「妨礙農工作息」為由停播。黃俊雄布袋戲因為政府禁令而停擺、轉回向各地戲院出演。
  • 【霹靂討論】一頁書復活之旅
  • 【霹靂討論】歎希奇、劍咫尺,恭喜霹靂又糟蹋了一批角色
    劍咫尺大量使用雙手持劍、砍劈等動作,以及使用對比場景轉換(從樹林到類似荒漠的場景)色調十分漂亮。而封劍主從本來甫出場的劍氣咻咻→持劍近身武打,再轉變成使用鋼絲打鬥(雖然這場的操線沒有片頭那麼漂亮就是)但是霹靂,武戲進步的同時,你們也踩了檯面一批大咖、老角色的臉。而且是十分狠。
  • 【布布心得】看了十幾年的霹靂,看了兩個月的金光(勿筆戰)
    、道真雙秀、六王之亂到現在的九輪天不動城等等,小弟不才僅能大略帶過,但這不是重點(欠扁)每個禮拜五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能跟朋友一起看布袋戲,習慣去買鹹酥雞阿麥當勞啊炭烤ㄚ等等的東西,一邊吃一邊看布袋戲,成了我禮拜五的習慣,從以前的熱血,到現在的淡定,從一開始盯著螢幕看劇情看武戲,到現在布袋戲按播放之後只看頭尾,中間用聽的,一邊玩遊戲或滑手機,為什麼我的熱血好像在鬼覺神知蓋下聖印之後我的心就涼了一半
  • 【編劇漫談】漫談霹靂布袋戲25年歷史風華
    東陵少主、悅蘭芳、莫召奴、非凡公子~在爭王記中,文戲場次頗多,霹靂的人物配樂及片頭的MV~也讓戲迷們驚豔,出場詩詞也是文雅到極點,充滿文學風格~這時的霹靂劇情,大家有一點夢幻似又輕飄飄的感覺木偶更改成更大仙的尺寸,偶頭上的精選,造型上的巧思~爭王記中一些主要角色,則讓戲迷們瘋狂地愛上了~到了「霹靂圖驣、
  • 【布吐決選】2015霹靂十大成功角色
    雖然先天代代有,但霹靂在欲老、憶老之後,再難創造出真正「宗師級」的人物,而御清絕卻難能可貴的在這一批先天海中脫穎而出,達到了毋庸置疑「宗師級」的地位。由傳說鋪梗,「琴聖」之名帶出場,御清絕登場的排場做足,但也不算有異於常人的高規格,最吸引人的是他的配樂,「伏羲神天響」是近年來繼倦收天武戲曲「九陽劍芒」後,少數一聽就讓人熱血沸騰的優秀配樂。
  • 【布吐決選】2015霹靂十大失敗角色
    根據霹靂錯亂的年史,金甌天朝好歹存在了上百年可能千年了,這樣一個富有的王朝,沒人才也就算了,就連軍力都是異常的貧弱,導致金甌天朝這個組織一開始出現在劇集裡,就是無止盡的被人侵略,幾乎毫無招架之力。金甌無缺本身武力不夠,智力不行,識人的眼光也很差,除了養著豐九爺這個禍胎以外,唯一有用的藍燈子也是盜天下之流,專門替主上拉仇恨值(黃泉雪),本身才智也很有限。
  • 【霹靂心得】東離劍遊紀首映試片快評+3PV
    這次很幸運獲得了首映會(高雄)資格,(可說是全臺第一批來到首映會場,突然發現我竟然算是年紀比較小的,現場甚至還有阿公等級的觀眾(看了30年的布袋戲,現在還有不少30歲左右的觀眾呢)屁話就到這邊結束,說說我的心得吧我不是個布袋戲迷、更不是個霹靂布袋戲迷,對於布袋戲的印象是小時候跟著阿公到廟前看布袋戲,我覺得布袋戲是個很有趣的東西
  • 【霹靂心得】傲笑紅塵最可怕的專業能力
    小弟是從霹靂烽火錄一腳踏入布袋戲的世界,當然這個時期入坑,對傲笑紅塵是印象非常深刻。武功高強,長相俊秀,君子風度,智勇雙全。
  • 鄭問《漫畫大霹靂復刻典藏版套書1~8完》,即將上市,熱愛布袋戲的親們一定不要錯過哦!
    鄭問《漫畫大霹靂復刻典藏版1~8完套書》大霹靂國際出版,復刻典藏版8冊約1300頁,19x26cm大小,全彩印刷,臺灣正版,本店特推價689.77元包郵,全新預定,到貨即發!首刷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如何下單: 【包郵漫爵正版圖書籍漫畫大霹靂復刻典藏版套書1-8完+紀念冊鄭問】http://m.tb.cn/h.3fB53L5?
  • 【霹靂心得】外一章:九輪異譜第三章「亂世狂刀」
    另外,也在這裡呼籲一下,霹靂的問題從來就不是沒有支持者,版上的朋友們也都是可以一起閒聊討論的同好,不需要因為收看的劇集不同,就分隔彼此,何況以本檔的開頭來看,格局是相當大的,在在都考驗編劇的功力與導演的呈現,讓我們先按捺一下似乎看到曙光的激動、耐心看下去吧。
  • 香港人工智慧發展策略研究
    根據國際水平測試,與其他主要發達地區相比,香港中學生的數學和科學能力競爭力不強,科技人才後繼不足,制約長遠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有鑒於此,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早在2018年就建議香港應該順應人工智慧大趨勢,積極應對人工智慧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幫助經濟和社會轉型,並提出了十大政策建議,第一條就是制定全面的人工智慧發展策略。
  • 【慈濟論壇】學者齊聚 盼慈善永續發展
    (攝影者:呂孟玲,地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會,日期:2014/11/01) 因應慈濟大學二十周年、慈濟技術學院二十五周年紀念,所舉辦的「第三屆慈濟論壇」研討會,隨著11月1日由慈濟大學副教授何日生所主持的第四場專題「慈善組織的永續發展」而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