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把臺灣棒球經驗帶來廈門|臺青|張哲維|延奎小學|棒球|宋經文

2021-01-19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張哲維當教練,教小朋友打棒球。海西晨報記者 陳翠仙 攝

臺海網11月2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在海滄延奎小學的操場上,時常可以看到一群小朋友揮灑汗水練習棒球,在身旁指導他們練習的是臺青宋經文。在他看來,棒球不僅是強身健體的運動,也是兩岸交流的切入點,因此宋經文與夥伴張哲維等人牽頭海滄的學校組建起了少年棒球隊,希望未來能夠舉辦兩岸少棒友誼賽等活動。

臺灣棒球經驗帶來廈門

在臺灣,很多人都曾在少年時代參加過棒球隊,宋經文與張哲維也不例外。「棒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的運動,在臺灣十分普及,除了豐富課餘生活以外,還能提升孩子們的團隊協作、專注力以及體能……」宋經文介紹說,在大陸棒球運動尚未普及,因此,他來到廈門工作後,便萌生了組建少年棒球隊的想法。

宋經文這一想法與張哲維等其他人一拍即合,幾人便開始籌劃組建球隊。「2018年底我們開始尋找適合的場所以及人員。」張哲維說,原本計劃在社區成立少年棒球隊,但是因為社區缺乏練習場地,而且孩子們年齡差距較大,並不是最佳場所。經過多方尋找,幾人將目光放在了海滄的小學上。「學校有固定場所,生源也能保障,我們對接了幾所學校,組建棒球隊的想法也得到了校方的支持。」於是去年上半年,他們便與延奎小學以及海滄北師大附小合作,分別建立了球隊。

盼兩岸辦比賽加深交流

隊伍建立後,深諳棒球規則的宋經文、張哲維等人便化身教練,帶領著孩子們學習。他們對少棒的執著,也傳遞給了孩子們,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隊伍中。「我們的兩個隊伍,約有20個隊員。」宋經文說,目前每個隊伍每周保持兩次的訓練頻率,針對孩子們定製了訓練方案。「初學者需要進行基礎訓練,然後再進行傳接球、擊球等進階訓練。」經過一年的學習,隊員們對於這項運動已經得心應手,現在正加緊訓練,準備參加廈門即將舉行的棒球錦標賽。

對於宋經文他們而言,參加比賽僅僅是展現孩子們練習成果的方式,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們享受棒球這項運動的樂趣。「希望日後兩岸之間能經常舉辦一些棒球友誼賽,這也是一個加深兩岸交流不錯的機會。」宋經文笑著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臺青把臺灣棒球經驗帶來廈門|宋經文|臺青|張哲維|延奎小學|棒球
    [新聞頁-臺海網]張哲維當教練,教小朋友打棒球。海西晨報記者 陳翠仙 攝臺海網11月2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在海滄延奎小學的操場上,時常可以看到一群小朋友揮灑汗水練習棒球,在身旁指導他們練習的是臺青宋經文。
  • 臺青把臺灣棒球經驗帶來廈門
    海西晨報記者 陳翠仙 攝 臺海網11月2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在海滄延奎小學的操場上,時常可以看到一群小朋友揮灑汗水練習棒球,在身旁指導他們練習的是臺青宋經文。在他看來,棒球不僅是強身健體的運動,也是兩岸交流的切入點,因此宋經文與夥伴張哲維等人牽頭海滄的學校組建起了少年棒球隊,希望未來能夠舉辦兩岸少棒友誼賽等活動。
  • 在嵐臺青楊曜澤:再續棒球緣 傳技下一代
    「臺灣棒球運動的普及度很高,作為職業球員的楊曜澤棒球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林華說。去年3月,楊曜澤來到平潭,加入了四向俱樂部,成為俱樂部的一名棒球教練。同時,他還成為了平潭麒麟小學外聘的臺籍棒球教練,帶領50多名小學生成立了一個棒球社團,教導孩子們棒球課程。
  • 臺青劉保賢的「棒球夢」
    臺青劉保賢(資料圖片)。受訪者供圖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見習記者 葉嫻如果不是疫情突發,此刻臺青劉保賢也許正在收拾行囊,帶上他至愛的棒球裝備,準備踏上西行的旅程,來到海峽這邊的福州進修碩士學位。那時,劉保賢還是臺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的大二學生,暑假時隨學校棒球隊應邀來到福州參加首屆「海青杯」兩岸青少年棒壘球邀請賽。5場比賽,青年們盡情揮灑汗水,過關斬將,最終以大比分優勢捧回了棒球組冠軍獎盃。燦爛的陽光,如花的少年,定格了那個夏天最珍貴的回憶。邀請賽是第五屆海峽青年節的系列活動之一,劉保賢與隊友們被安排入住當時剛剛啟用的海峽青年交流營地。
  • 一個臺灣小夥的棒球之路
    臺灣棒球運動普及率很高,不僅有職業棒球隊,小學、中學、大學都有自己的棒球隊。1969年,臺灣拿到世界青少年棒球賽冠軍,而這一支冠軍隊伍就來自嘉義。從高中起,李世翔便堅定了要走職業棒球的道路。  臺灣濃厚的棒球文化,給了他一個棒球的夢想,卻不足以讓其夢想變為現實。「我的身體條件不夠好,這也限制了我棒球水平的提高。以我的能力,要想在臺灣打職業棒球聯賽幾乎不可能。」
  • 一隻棒球手套帶來的集聚效應
    曾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導產業的連城縣,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棒球系列設備生產基地,這不僅為連城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促進了閩臺年輕世代的相互交流,更為連城與臺灣的棒球產業合作找到了互利雙贏的發展路徑——  新產業崛起 經濟添活力  4月1日15時40分,龍巖市連城縣實驗小學操場正進行一場師生棒球賽。
  • 廈門「網紅」臺青彭歐雅:帶領臺青加入大陸直播經濟浪潮
    在廈臺青,來大陸24年。廈門市「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兩岸青年眾創空間副總經理,2020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第三名。「一開始真沒想過自己會獲獎。」參加2020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前,在廈臺青、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兩岸青年眾創空間(簡稱「北創營兩岸青年創客空間」)副總經理彭歐雅從沒想過,毫無直播經驗的自己會進入十強,並最終獲得前三。
  • 讓臺灣看見真實的大陸 ——訪臺青、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負責人...
    讓臺灣看見真實的大陸 ——訪臺青、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負責人範姜峰 2020年12月14日 09:49:00來源:福建日報   「2016年我們創立了臺青基地,去年我們又成立了『龍天下』新媒體公司,企業事業版圖進一步擴大,離不開心中的一個理念——讓更多臺青看見真實的大陸。」
  • 臺青主播來廈加入"網紅直播間" 將形成臺青直播電商供應鏈
    廈門北站臺灣青年雙創基地主任劉柏萱直言:「兩岸網紅主播大賽將為兩岸青年搭建起又一個交流合作平臺,幫助更多臺青到大陸實現夢想。」在大陸發展14年,從「臺幹」到自己創業,和朋友組建起臺青雙創基地,劉柏萱希望能夠搭建起一座橋梁,讓更多臺青登陸發展。經過多年耕耘,這個雙創基地已聚集150多個創業團隊和項目,被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 臺灣棒球小夥兒們的大陸棒球夢
    2013年,北方工業大學特招了8個臺籍學生,90後的陽仲鴻就是其中一位,高中畢業就來到大陸上大學,因為這裡不僅可以上大學,還可以繼續他的棒球夢想。陽仲鴻高中的時候手臂受傷,但他不願放棄打球,他說:「在臺灣打棒球很現實,一定要有很高的水平才能打職棒,結合自己的狀況,就想到來大陸走走,尋找平臺。來到大陸慢慢發現,這裡棒球開始盛行,不再是棒球的沙漠。
  • 臺灣棒球專家福建連城開講座
    圖為臺灣棒球學生聯盟裁判尤錦忠先生所作《裁判培養刻不容緩》的講座。 黃水林 攝   中新網連城6月15日電 (張金川 黃水林)「這次的講座讓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直觀了解如何管好棒球隊,健康開展棒球運動。」6月15日下午,海峽兩岸棒球文化知識講座在福建連城舉行,聽取了來自臺灣教育界、棒球屆的三位專家的精彩講演,連城縣隔川中心小學棒球愛好者吳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 【臺灣棒球】臺日棒球交流啟動 黑豹旗前3名對戰甲子園球隊
  • 【比賽直擊】裕民小學棒球隊在臺集訓
    1月30日早上7:00,裕民小學棒球隊21人(18個學生,1名校長,2名教練)出發,從橫琴海關到澳門機場,飛赴臺灣臺中市進行棒球集訓
  • 廈門臺青:大陸直播帶貨處於上升期,對臺灣年輕人來說也是機遇
    尤其對於在大陸打拼的臺青來說,因為在臺灣更早接受「數位匯流」和「數位媒體」,他們應用起大陸新媒體來也是駕輕就熟。在昨日第九屆海峽媒體峰會現場,導報記者採訪幾位臺青代表,他們善用新媒體運營,為自己的事業加分,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在臺青們看來,大陸新媒體的發達興盛,不僅幫助他們進行更多更好的創意實踐,也為兩岸青年加深交流和了解,提供了絕好的線上平臺。
  • 【棒球視野】「習馬會」與臺灣棒球
    《旋風小子》片段臺灣的棒球運動不論是競技水平還是職業化程度,都是所有體育項目中發展得最好的。臺灣人對棒球的熱愛,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1897年,一名日本銀行職員把棒球運動帶入了臺灣;1906年,臺北總督府中學裡,第一隻棒球隊成立,這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支可考的棒球隊;1945年以前,臺灣棒球運動有著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在戰爭的歲月裡,棒球一度成為人們生活的精神寄託;
  • 廈門湖裡區「惠臺政策」解讀 助力臺青在廈圓夢
    圖為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扶持政策解讀會現場 黃詠綢 攝中新網廈門11月24日(黃詠綢)24日,由廈門湖裡區委臺港澳辦主辦的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扶持政策解讀「宣傳周」活動,在廈門雲創智谷啟動。首場解讀會走進創新創業基地,吸引了在廈臺青、臺商等上百人參與。
  • 臺灣來的追夢人:少年跨海追尋棒球夢
    臺灣棒球運動普及率很高,不僅有職業棒球隊,小學、中學、大學都有自己的棒球隊。1969年,臺灣拿到世界青少年棒球賽冠軍,而這一支冠軍隊伍就來自嘉義。從小耳濡目染的棒球文化,將李世翔打棒球的初衷,逐漸演變成一個夢想。  「初中時候訓練量不那麼大,只是每天下午訓練。到了高中,幾乎是全天訓練。」從高中起,李世翔便堅定了要走職業棒球的道路。
  • 臺灣棒球故事:紅葉精神傳奇 帶動棒球熱潮
    澎湖縣講美小學少棒隊在2002年勇奪臺灣軟式少棒與亞洲少棒賽冠軍  2010年玉山杯臺灣少棒選拔賽中,依舊可以看到不少球隊在賽前練球時,使用已經掉了球皮、纏著紅色或綠色「四維膠帶」的「脫皮球」,再次彰顯臺灣棒球運動的「刻苦耐勞」重要特色。
  • 臺灣棒球小夥兒們的大陸棒球夢——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專訪
    2013年,北方工業大學特招了8個臺籍學生,90後的陽仲鴻就是其中一位,高中畢業就來到大陸上大學,因為這裡不僅可以上大學,還可以繼續他的棒球夢想。陽仲鴻高中的時候手臂受傷,但他不願放棄打球,他說:「在臺灣打棒球很現實,一定要有很高的水平才能打職棒,結合自己的狀況,就想到來大陸走走,尋找平臺。來到大陸慢慢發現,這裡棒球開始盛行,不再是棒球的沙漠。
  • Hello 我在大陸 | 臺籍棒球教練江仲豪:在大陸續寫「棒球人生」
    這是8年前,江仲豪接下北方工業大學邀約,請他執掌學校棒球隊主教練的樸素想法,「想去從小學就講的國語的『發源地』看看。」「我的人生現在沒有缺憾,就希望為臺灣棒球界後輩開創些出路,希望兩岸青年通過棒球,建立更多的交流聯繫。」來大陸執教8年,隨著對大陸及兩岸間文化和人心更深入的了解,「以體育為載體,為兩岸青年交流架橋鋪路」成為江仲豪現在最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