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指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支持,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非音未來·音樂扶持計劃暨2020年第二屆優秀作品徵集活動」(以下簡稱「非音未來」)之終輪決選——「2020非音未來年度音樂盛典」在京舉行。現場評選出了2020年非音未來·音樂扶持計劃年度最佳音樂作品等各個獎項並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據介紹,「非音未來」是北演公司落實中央對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指示精神、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成果。它的開啟填補了國內市場上非遺音樂及世界音樂藝人發展專業平臺的空白,是助力北京市圍繞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發力之舉。
自今年4月30日發布2020「非音未來」作品徵集以來,主辦方以「用音樂發現未來」為主題,分設了「聲樂組」和「器樂組」兩個類別,鼓勵並支持非遺音樂、世界音樂、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中的優秀作品和優秀音樂人參與進來。截止2020年8月31日,組委會共收到了來自300組音樂人的600餘組作品,較去年大幅增長;參賽者來自北京、陝西、山西、雲南、內蒙古、新疆、四川等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
評委接受聘書
除了徵集作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外,本屆「非音未來」賽制設計上也進行了優化,參賽作品經過「海選—初選—複選第一輪—複選第二輪—終輪(盛典)」五個環節的層層選拔。在初選環節,專家評審組從作品的藝術水準、作品導向、藝人形象等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審選拔,晉級率為10%;複選第一輪綜合專家評審以及網絡投票,據統計有百萬網友參與其中;複選第二輪邀請了四位音樂導師坐鎮:非遺音樂導師阿朵、民族音樂導師方錦龍、世界音樂導師全勝、古典音樂導師曾誠,綜合專家評分、第二輪網絡投票以及音樂導師特別加分,最終決出10強選手,入圍2020非音未來年度音樂盛典。
鄭菲《梨花頌》
蝶長《古歌之思》
盛典現場,十組選手依次進行了展演。青海藏族唱經調傳承人、祈福音樂體驗團——陀樂樂隊帶來了蘊含西藏文化的曲目《善願》;古琴琴歌音樂家何怡演奏了琴歌《暗香·舊時月色》,將旋律、人聲、器樂完美融合,別具風採;國家京劇院青衣演員鄭菲帶來了京劇《梨花頌》;音樂創作人都楞扎那用呼麥演唱的《蒙古遊牧》使人仿佛置身於大草原。
此外,器樂組的四組優秀音樂人也帶來了優質的原創作品。天童樂隊演奏了音樂作品《肅》,在保留民族旋律的同時添加了西方電子元素,令人耳目一新;龔鑼新藝術樂團的作品《八仙過海》,完美融合了傳統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Baby樂隊演奏了曲目《華爾茲》,以全新的器樂搭配演繹古典音樂;東方歌舞團演員劉樸,用傳統樂器京胡演奏了曲目《夜深沉》。
除此之外,曾在「2019非音未來年度盛典」中嶄露頭角的音樂人周建軍,組建了大原周樂隊攜原創音樂作品《逛大原》回歸盛典舞臺,將消失在記憶中的風土人情融入到搖滾樂曲中,表現了對家鄉深沉的愛;上屆榮獲「世界組——最具魅力作品」的音樂人蝶長,也帶來了全新音樂作品《古歌之思》,時隔一年,他在歌裡唱出了對傳統苗族情歌的全新理解。
龔鑼新藝術樂團《八仙過海》
經過一番角逐和比拼,綜合音樂導師、線下評委以及媒體評委三方評分,現場揭曉了「聲樂組」和「器樂組」共12項最佳和優秀獎的歸屬,陀樂樂團的《善願》榮獲「年度最佳聲樂作品」,劉樸的《夜深沉》榮獲「年度最佳器樂作品」。
非音音樂人直播扶貧帶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非音未來」的人氣藝人王依丹在盛典現場直播帶貨,銷售北京國資公司對口扶貧的張家口市崇禮區的特色產品,促進扶貧產品多渠道推廣,讓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扶貧事業。
據了解,隨著「2020非音未來年度音樂盛典」的圓滿舉辦,主辦方將全面提升對音樂人的扶持力度,助力非遺音樂成「新國潮」。接下來,「非音未來」制定了一系列為音樂人量身打造的運營戰略:一方面,「非音未來」將打造一站式藝人經紀體系,聚集音樂行業資源並加以整合,與優秀音樂人籤約,為其提供一站式的演出推廣、作品發行、宣傳推廣、作品收益、版權管理與權利保護、粉絲運營、商業代言及衍生品經濟等多重服務,全產業鏈支持音樂人;另一方面,還將落地打造非音未來·聆聽中國原創音樂會、戶外音樂節、文旅實景演出、沉浸式音樂展等產品,為音樂人搭建更廣闊的展示平臺。
(文中圖片均勻主辦方提供 周國正 周一彬/攝)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