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蚌含珠,矽谷時代,引領未來放異彩
伍嶽峰老師
廣州是一個充滿傳奇故事的城市。可能好多人不知道,海珠區是廣州人口最多的城區之一。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人丁旺盛,自然有其風水奧秘。
珠江,一個秀麗而充滿珠光寶氣的雅號,曾經引起人們許多美好的遐想:是海上明珠還是海蚌含珠?
在古代廣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東,浮丘石在西。珠江之石,也就是城市風水大局的鎮守辰星是也。
從風水巒頭形狀看,海珠區外形,就像一個海蚌含珠。
從風水格局看,海珠區得廣州三大中軸線龍脈氣貫大城。
從廣州越秀山山頂的中山紀念碑一眼望去,廣州的傳統中軸線就在眼前。從越秀山腳下由建築大師呂彥直設計的中山紀念堂往南開始,沿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大樓、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人民公園、廣州城市原點標誌、廣州解放紀念碑一路前行,龍脈中軸線南抵珠江上的海珠橋,繼續南行到珠江外航道的海珠灣區。
廣州從燕嶺公園發脈的新中軸線,也以海珠為軸心。新中軸線北起燕嶺公園,途經火車東站、中信廣場、體育中心、珠江新城、海心沙、廣州塔,一路向南到萬畝果園,直到南海心沙島。
中軸線經珠江新城後的海珠區南段,稱得上廣州水系最密集、水景資源最豐富的中心區域。該區域南北都濱臨珠江航道,而中間則有海珠湖,不少地段都是兩面甚至三面環水。
在珠江沿岸的人文景觀中,有三座古塔是古人依據堪輿學興建,卻少人知其堂奧。
新滘鎮新市頭村附近山岡上的赤崗塔、琶洲村的琶洲塔就是廣州的文昌塔。
清.高見南《相宅經纂》卷二《文筆高塔方位》云:「凡都省府州縣鄉村,文人不利、不發科甲者,可於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擇其吉地,立一文筆尖峰,只要高過別山,即發科甲。或於山上立文筆,或於平地建高塔,皆為文筆峰。」
這是因為,風水術認為,文峰塔或奎星樓、文昌閣,亦稱文筆塔、文成塔、文光塔、文星塔、文風塔、文通塔、振風塔、煒風塔、祟文塔、起元塔、三元塔、聚星塔等。其形似毛筆,直插雲霄,有助於接納天地靈氣,使該地文運昌盛、科考奪魁。
寶島如珠,大放異彩一個南中國矽谷正向我們走來。
早在2015年中山大學校長提出了國際創新谷的概念。海珠區政府圍繞東部琶洲島、西部海珠創新灣、中部中大國際創新谷三個核心區,全力打造創新島。
以騰訊為首的科技公司陸續把總部大樓設在海珠區,勢必將引起下一波科技創新浪潮。琶洲西區將依託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著力發展電子商務、數字產業等「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產業。中大國際創新谷定位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知識轉化樞紐。
海蚌含珠,矽谷時代,文昌得位,科創熱熾,彎曲之珠,也許正代表燦爛輝煌的未來。
本文摘抄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風水格局》/伍嶽峰著
文昌塔 | 利於讀書、功名及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