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提到「鄉村教師」,人們常稱他們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燃燈人」,是默默奉獻的「麥田守望者」,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莘莘學子的塑夢人、築夢人和圓夢人,他們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廣袤的鄉村,在有限的條件下播撒希望,用知識啟迪孩子們的夢想。
紮根鄉村,助力雛鷹長空翱翔
九寨溝縣處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區,從成都出發需要向北驅車行進約500公裡才能到達。這裡有著令世人沉醉的美景,但山高谷深、坡地陡峭的地理條件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當地的發展。
兩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丁庭婷毅然選擇來到這座縣城,成為當地永和鄉中心小學校的一名教師。這所學校從幼兒園到六年級只有百餘名學生。由於是寄宿制,孩子們平時都住在學校,周末也只是回家,連縣城幾乎都很少去。面對這一情況,丁庭婷看在眼裡,也急在心裡:「世界那麼大,但孩子們的視野卻非常受限。我真的很希望儘自己的努力帶給他們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多一些見識」。
2020年,為了開拓學生們的眼界,發展校園特色教育,永和鄉中心小學校在校長高文成的帶領下加入「放飛夢想」航空科普教育項目。「放飛夢想」由波音公司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向邊遠地區推廣航空科普教育,為鄉村學校及教師開展航模活動持續提供專業指導與培訓,課程教材與航模耗材等必要資源。
由於丁庭婷在興趣小組的輔導工作中表現出色,同時對教學工作充滿激情,高校長決定舉薦她參加項目培訓,擔任學校航模課教師。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丁庭婷欣喜若狂,她認為這是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好機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重任。
由於是初次接觸航空知識,丁庭婷對於航模的了解並不多。為了給開課做好準備,她一方面大量閱讀相關資料,為自己瘋狂充電,同時還藉助項目暑期線上教師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航模基礎理論與航模製作調試等課程。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丁庭婷也感觸頗深,項目主講導師、資深航模專家符其衛老師帶給她很多思考:「符老師七十多歲了還堅持在教學一線,我們年輕人怎麼能不努力呢。一次次試飛,一次次改進,一次次離成功越來越近,就是符老師一直說的耐心和堅持。這也是我需要教給孩子們的」。
圖為:丁庭婷老師(一排右)參加「放飛夢想」2020暑期線上教師培訓
談及秋季學期的航模課,丁庭婷感到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她希望能夠通過這一課程激發孩子們對於未知的好奇,引領他們探索廣袤世界的更多精彩。而關於航模課的未來,丁庭婷和學校的老師們有著更為長遠的設想:「特色教育的開展只有一兩位老師是不夠的。這學期我和一起參與培訓的沙馬老師先上,其他老師跟著學。下一步我們會培訓自己學校的老師,希望一個學期之後其他老師也能給孩子們上航模課」。
不懈前行,呵護幼苗茁壯成長
與丁庭婷的「零基礎」不同,來自彭水縣木楠小學的汪久萬是一名航模愛好者。三年前,還在大堂村小任教的他組織學生們到縣裡參加科技活動。沒想到這支從未接受過專業指導的隊伍竟在航模比賽中贏得三等獎,這也引起了相關領導的注意。「一個村小能夠在縣裡取得成績,說明科技活動開展得不錯。通過縣教育關工委萬建民書記的引薦,項目組將我們學校納入培訓計劃,我也有幸成為了第一批學員」。
2017年暑假,汪久萬第一次乘坐飛機前往北京參加「放飛夢想」教師培訓。短短幾天的學習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項目組為學員們安排了內容豐富的系列課程,這其中最令汪久萬受益匪淺的便是教學方法實踐。「以前科技課基本是擺設。後來由於經濟發展,縣裡教委要求我們必須上科技課。但老師們也摸不著門道,不知道該怎麼給學生上。後來在北京上課的時候我就想,這不就是我們要上的科技課嗎」。
圖為:汪久萬老師參加「放飛夢想」2018年教師培訓
暑期培訓點燃了汪久萬的教學熱情,他下定決心要讓更多鄉村學子感受到航空與飛行的魅力。回到彭水後,他主動請纓攬下了三個班的科技課,還積極響應項目組號召在大堂村小開起了航模課。
由於在當地科技教育工作中表現突出,汪久萬於同年秋季調任至目前所在的木楠小學,成為一名專職科技輔導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頻繁往返兩地,在兩所學校同時教授航模課程。2019年,汪久萬將木楠小學也發展成為「放飛夢想」項目校,推動當地航空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
為了帶給學生們更高質量的課堂,汪久萬從未停止學習。在教學之餘,他不但積極參與項目組織的各類培訓,還利用線上答疑活動與專家們交流溝通,共同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我一直記得專家說的這句話。學習是很重要的,要讓自己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在項目的支持與幫助下,汪久萬不斷加強知識儲備,持續打磨授課技巧,教學與指導能力逐步增強。
2017至2019年間,他帶領學生們接連在「放飛夢想」第一屆遠程邀請賽、2018及2019航空科技節斬獲佳績。身為師者的盡心與用心最終結出碩果纍纍。
圖為:汪久萬老師帶領學生們參加2019年「放飛夢想」北京遊學活動
回首過去的三年,汪久萬曾收穫許多成績與肯定。雖然面對老師與學生的流失,以及家長的質疑,他也曾感受到失落與無奈。但是他從沒想過放棄。「我們這兒的學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開設航模課能讓他們學習航空知識,了解航空史,同時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樹立為祖國奮鬥的理想。而遊學活動更將成為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經歷。作為一名科技教師,我想把山裡的孩子帶出去,開拓他們的視野。這正是我參與項目的初心與動力」。
「雲端」賦能,伴鄉村教師持續進階
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分支,航空科普教育對於激發青少年的科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普及基礎航空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對於許多邊遠地區而言,航空科普教育的推廣卻難以落地開展,專業師資以及教學資源的匱乏正是其中最大的阻力。
自2017年以來,波音公司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攜手,通過網際網路將「放飛夢想」航空科普教育課程輸送至偏遠地區學校,讓鄉村學子也能體會到學習航空知識的快樂。為了高效地開展航空科普活動,「放飛夢想」不斷完善教學與培訓體系,目前已形成線下培訓、線上課程、月度答疑等七大模塊,為鄉村教師提供免費的線上專家指導、課程教材與航模耗材等支持。
這種低成本、高效率、陪伴式的項目模式可為老師們開展航模課程保駕護航,推動航空知識在鄉村地區進一步普及。受疫情影響,今年「放飛夢想」在雲端舉辦多場專家培訓直播講座,並首次嘗試開展暑期直播教師培訓,依託信息技術提升老師們的教學水平。
圖為:「放飛夢想」航模科普專家趙二剛老師提高班&畢業班課程預告
如今項目已進入第四年,但項目組針對「放飛夢想」改革與創新的思索卻從未止步。在秋季學期中,項目組首次將參與培訓的學員分為基礎班及提高畢業班,依據專業水平的差異每月合理安排相應的課程內容與答疑輔導,幫助學員們達到最優學習效果。其中基礎班主要學習航模相關背景知識以及基礎航模製作與調試,而提高畢業班則將重點關注探究式學習的體驗與培訓,同時帶領學員們在專家的指導下學習自製飛機模型,感受全新教學方法。
根據項目組的三年規劃,像汪久萬這樣的首期學員即將迎來畢業。他們將以種子教師的身份為所在地項目的推廣與培訓工作提供助力。與此同時,項目組也正在與專家討論種子教師的線上課程,其內容包括地區的宣傳培訓,國內比賽推薦、訓練與指導,課題研究方法培訓以及地區項目開展工作培訓等內容。這些高階課程將為種子教師進一步提升理論水平、教學技巧與組織能力提供幫助。
談及對於「放飛夢想」未來的期待,汪久萬堅定地說道:「我希望能夠一如既往地讓孩子們學習航模知識,學會製作、調試和放飛,進一步推廣航空科普教育,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全面發展,實現人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