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視力不好,但它卻比近視更可怕,急性發作24小時可失明
同樣會影響視力,比起近視,青光眼還會對視力1.0的人,不可能有青光眼?
它,就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種發病迅速、危害性大、隨時導致失明的常見疑難眼病,急性發作會在24-48小時極速失明。目前,不少人對青光眼缺乏了解,認識上存在多個誤區。
1.有青光眼的人,眼睛是綠色的嗎?
青光眼不代表就有一雙酷似貓眼的綠眼睛噢。這個「青」,是對青光眼急性發作時眼睛的描述——青光眼急性發作時,會出現角膜水腫、瞳孔散大,眼睛呈青灰色。
但並非所有青光眼都有這種症狀,除了急性青光眼,很多其他青光眼是呈慢性病程、眼睛不會呈青灰色。
「青光眼」這一疾病名詞,是對因眼壓而引起的眼睛視神經、視功能損害的這類疾病的概括。
2.青光眼只有老年人才會患有?
由於很多青光眼患者是超過60歲的老年人,因此很多人將「青光眼」與「老年人才會得的眼病」劃上等號。
其實,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患上青光眼,只是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而已。
青光眼類型非常多,一般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中再分為閉角型和開角型。閉角型青光眼發作年齡會稍高一些;開角型和一些青少年型、嬰幼兒型,發作年齡都較低;甚至還有小孩子、剛出生的嬰兒、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會得青光眼。所以,青光眼的發作與其類型有關,不是就由年齡決定的。
3.青光眼=眼壓高?
可以說眼壓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險因素,因為大部分青光眼是眼壓升高引起視神經受損所致,但是也有另外兩種情況存在。
有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壓並不高,或者低一些,這些稱為「正常眼壓青光眼」。
還有部分人雖然眼壓高一些,但不是青光眼,沒有出現眼底視神經損害,這類稱為「高眼壓症」。
因此,不是所有青光眼患者都眼壓高,並且,不是說眼壓正常就不是青光眼。眼壓並非診斷青光眼的唯一標準,還要看是否視功能受損。
4.視力1.0的人,不可能有青光眼?
即使視力1.0的人,也有可能是青光眼噢。
青光眼主要表現是視野缺損。視野嘛,很好理解,就是當我們正視前方時,眼睛能接受到的事物的範圍。視野缺損是從周邊開始的,一點點慢慢缺損,漸漸得往中間蔓延,所以有時候視野開始缺損了,但當事人卻沒法一下子就意識到。
正常視力的人,哪怕公認有1.0好視力的人,也可能會有青光眼。他的視力的確是很好,但是他的視野可能變小了,假如不去幹預的話,視野缺損的範圍會越來越大,發展到後面就會威脅到中心視力,到這時候視力就會一下子猛降。
5.得了青光眼,遲早會失明?
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很多人聽到這個後,就認為得了青光眼一定會失明。
其實不是這樣的,失不失明其實要看有沒及早發現、治療。
目前青光眼的治療措施還是比較多的,分為藥物、手術、雷射治療,只要「儘早發現、及時治療、合理治療、定期隨訪」,是可以把青光眼的病程控制住的。
雖然青光眼只能控制發展,無法「斷根」治好,但是只要做到這16字,一般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能夠得以控制,視野和視神經的損害也會停止,在有生之年保有剩餘的良好視功能。
6.青光眼不可逆,那還能治療嗎?
其實在第5個問答中,我們已經對這個問題做出了介紹。
最好的方法就是「儘早發現、及時治療、合理治療、定期隨訪」,控制好眼壓,眼底的神經損害進展才不會那麼快,剩下的視功能才能得到保留。
7.青光眼手術後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青光眼手術後,還是需要根據醫生意見定期複查的。因為短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青光眼患者術後眼壓就可能會慢慢升高,不但需要定期複查眼壓情況,還要定期檢查視野,也方便醫生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具體舉個例子來說,青光眼做外濾過手術,包括一些小梁切除術、前房引流物植入術。順利做完這類手術後,要對術後管道(濾過通道)維護。因為人自身的組織會癒合,不維護的話,手術開的口很快會癒合,本來開口就是為了排出眼內的水以降眼壓,那麼癒合堵住的話,水沒法排出去,眼壓就升高起來了。只有合適、細心地維護這個通道,才能長久保持通暢,讓眼睛的水流到眼外並控制眼壓。維護的方法包括,在眼睛下用一些抗結瘢的藥物、教患者按摩眼睛等。
所以手術後定期隨訪複查、護理濾過通道,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