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飛船於17日早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搭載兩名航天員成功發射升空。外媒稱這是中國朝獨立建設空間站邁出的重要一步,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足以與美國、俄羅斯等老牌航天強國比肩,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崛起。海外媒體回顧了中國航天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稱中國航天能取得今日的輝煌成就,離不開60年來的不懈努力。此外,與神州十一號同步升空的兩位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履歷、採訪等也成為國外媒體目光的焦點。
獨立建設空間站「預演」航天技術與美俄並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視頻、圖文形式報導神州十一號發射。
《朝日新聞》網站報導稱,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發射升空是中國為了在2022年完成獨自的宇宙空間站建設和運營儲備必要的技術。雖然在宇宙空間站方面,美俄以及有日本參與的國際空間站(ISS)走在了前面,但若這次試驗進展順利的話,中國獨立建設空間站將成為可能。同時,神舟十一號飛船的這次發射以及相關試驗也可以說是面向宇宙空間站建設的「預演」。
《華盛頓郵報》報導稱,中國正在大力發展太空計劃,旨在趕上美國和俄羅斯已有的太空能力,並超過亞洲對手印度和日本。在所有這些國家中,太空計劃是巨大的國家自豪感的源泉。
CNN還稱,「一旦國際空間站停止服務,中國可能是唯一擁有永久太空站的國家。歐洲太空人據說已經在學習中文,但除非美國政策有變化,不然美國太空人不太可能參與。」(中國從2011年起就被國際空間站擋在門外,當時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由於國家安全原因,禁止美國與中國的航空計劃有任何接觸。)
韓聯社評論稱,目前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足以與美國、俄羅斯等老牌航天強國比肩,神舟十一號的發射將為中國實現建成空間站的目標奠定良好基礎。韓國《亞洲經濟》則認為,中國航天的發展速度遠超美俄;到2020年左右,中國將成為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的領導者。
韓國YTN電視臺則稱,中國在發射載人飛船方面經驗豐富,在航天技術上遙遙領先於韓國。除建造空間站外,中國還計劃在2021年之前登陸火星啟動火星探測計劃。對此YTN電視臺評論稱,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加速崛起。
承前啟後中國長遠航天計劃最新進展
美國太空新聞網(Space News):中國發射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
《讀賣新聞》網站則以「中國發射載人飛船並以火星探測為目標」為題報導稱,中國的載人宇宙飛船發射始於2003年的「神舟五號」,這次是第6次。中國正以2022年為目標,積極為獨立建設宇宙空間站做著準備。文章說,以「宇宙強國」為目標的中國,同時提出了2018年實現世界首次的月球表面探測及2021年進行火星探測的計劃。
美國太空新聞網(Space News)報導說,這次任務是中國努力建立永久空間站的一部分。中國希望這個由幾個太空艙組成、但小於國際空間站的站將在2020年初完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天宮二號及其前身天宮一號是中國實現終極目標的模型。中國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永久的20噸級空間站,預計將於2022年送入軌道。
《雪梨先驅晨報》消息回顧了中國自東方紅一號發射46年來的航天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稱中國第六次載人航天任務——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是中國長遠航天計劃的最新進展。
自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以來,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以及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韓國《國際新聞》認為,中國航天能取得今日的輝煌成就,離不開60年來的不懈努力。
聚焦中國航天人責任重於鮮花掌聲
路透社網站新聞:神州十一號發射前,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鏡頭前揮手。
BBC記者史蒂芬·麥克唐奈在酒泉發射中心目睹了神州十一號發射。他說,神州十一號飛船由長徵2F火箭發射升空,這為全中國帶來了極大的自豪感。
在麥克唐奈的採訪中,太空人景海鵬說:肯定有壓力,晚上我夢裡都是它。我想的不是鮮花掌聲和榮譽,而是自己在知識和技術方面還有什麼薄弱的地方。
韓國《亞洲經濟》以《三度飛天的50歲「老將」景海鵬》為題,對景海鵬進行了詳細報導。景海鵬生於1966年,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他此前曾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任務,擁有豐富的飛行經驗。
路透社也對神州十一號的兩位太空人給予關注。路透社報導稱,太空人陳冬接受採訪說:「本次任務的特點是時間長,試驗多。將聚焦提升在軌的應急情況處理能力,醫學急救和互救能力以及空間實驗能力。」路透社稱,這將是景海鵬第三次執行太空任務,他將作為本次任務的指揮官,並將在太空中度過自己的50歲生日。
最長時間駐留向2022年建成宇宙空間站邁進一步
《紐約時報》網站用「Thumbs Up」(讚許、勝利)一詞為神州十一號飛天「點讚」。
美國《紐約時報》以「神舟11號升空,開啟中國時間最長載人飛行」為題,介紹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情況。文章說,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在空間實驗室中駐留30天。這將是中國航天員迄今在太空中駐留最長的一次。這是中國第六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搭載飛船的運載火箭計劃於兩天後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中對接。
《華盛頓郵報》發表題為「中國開啟時間最長載人飛行任務,旨在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探索」文章。文章說,隨著兩名太空人踏上最長載人之旅,中國進軍太空的步伐又邁出了一步。運載兩名太空人的火箭將於兩天後與空間實驗室對接,並且在空間實驗室中駐留30天。這是中國實現在2022年完成空間站建設計劃的關鍵步驟,也是中國更廣闊的太空計劃的一部分:中國有信心將太空人送往月球以及在火星上著陸無人探測器。
文章中提及,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錶示祝賀。習近平還鼓勵說:「不斷開創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美國廣播公司報導說,神舟十一號的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神舟十一號是景海鵬先生的第三次太空航行。文章尤其提到,他將在軌道上慶祝50歲生日。在2013年的載人航天任務中,三名中國太空人在軌道上度過了15天,並與天宮1號太空實驗室對接。推進中國空間計劃是中國政府的一個優先事項,習近平主席呼籲國家建立自己的空間力量。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稱,執行此次神舟十一號航天任務的2名航天員將在軌工作約一個月時間,是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向著中國在2022年左右建成第一個宇宙空間站又邁進了一步。報導強調,中國堅持以和平為目的,大力發展航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