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新莊鎮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增強鄉村振興動力

2020-12-23 中國江蘇網

近年來,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目標,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示範引領,強化黨建保障,做好兜底安置,實行「優居、強村、興產、富民」四位一體推進,系統提升鄉村的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真正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新莊鎮先後獲評「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江蘇省衛生鄉鎮」「江蘇省創業型鄉鎮」等30餘項省、市級榮譽稱號;新莊鎮黨委被省委表彰為「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以「優居」為牽引,打造生態宜居的新型社區

突出「進城入鎮」導向,按照「不強制、重引導、多支持」和「拆建掛鈎、整體平衡、兜底保障」思路,在尊重群眾意願基礎上,加強宣傳引導,「鼓勵多數進城,引導部分入鎮,尊重少數留村」,努力構建梯次人口布局。

堅持高標定位。突出民生導向、需求導向,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明確農房改善項目設計標準及規範,在保障基本居住、兼顧改善需求的原則下,合理控制建築面積,科學設計建築戶型和內部功能,切實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特別注重細節打造,對陽臺封閉、空調外掛、太陽能熱水器放置以及外牆色彩搭配均作出美觀、實用等具體要求。

完善基礎配套。按照「資源跟著需求走、服務跟著居民走」的要求,實施鎮村建設「1+10」工程,投資1.5億元,打造精品示範街3條,新改建「小鎮客廳」1個、農貿市場1個、二類水衝式廁所4座、汙水處理廠1座及汙水管網15.5公裡,創成省示範村級衛生室8個,對鄉鎮衛生院、公益性墓地進行改擴建,並同步在新型農村社區配套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等設施。

加強建設監管。實行質監站行業監督、第三方監理巡查監督、代建單位專業監督、監理公司全程監督、群眾代表民主監督的「五位一體」長效常態監督機制,全面落實質量終身責任制,確保嚴格執行各項建設程序,建成了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農房改善項目。目前,全鎮「2+4」項目格局(2個鎮區幸福家園小區、2個集聚提升項目和2個特色保護項目)初步形成,共規劃建設房屋2191套,建成交付1045套,改善農民住房條件2810戶。小河西成為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

以「強村」為支撐,夯實引領振興的堅強堡壘

全面實施集體經濟振興行動計劃,加強農房改善相對集中居住後人財物的統籌,以基層組織的壯大、資源的有效整合、人才的充分保障打牢強村基礎。

夯實組織基礎。將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推進農房改善的前提和保障,針對農房改善後原有組織體系與新的治理要求不相匹配問題,在杉荷園、振友2個新型社區設立社區黨委,下設黨建工作站、文明實踐站及便民服務、產業發展、生態優居、網格治理、富民增收5個專職崗位,構建「一委兩站五崗」組織架構,推進「法治、自治、德治」融合,打造「黨社聯建、多網融合、精準到人」鄉村治理模式。新型農村社區黨建試點經驗獲宿遷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並在全市推廣;杉荷園社區黨委被宿遷市委表彰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增加集體資產。在推進農房改善過程中,同步謀劃推動集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實物置換、足額補償等方式,將農房改善退出的1050畝宅基地收歸村集體所有,確保了新型社區集體資產只增不減。同時,大力推進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全面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共清理盤活各類土地3768畝,村均年增收超過40萬元。

強化人才保障。選派5名優秀幹部到新型社區擔任「振興書記」,2名「科技村長」到村掛職,並選聘18名返鄉興村新村幹,儲備22名村級後備幹部,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聯繫、服務、引領能力;積極鼓勵鄉賢、能人大戶做社區「決策參謀」「管理助手」「文明表率」等,共同參與推動社區發展;堅持「築巢引鳳」,吸引39名民俗、文創類優秀人才返鄉參與鄉村振興,為「強村」注入持久活力。

以「興產」為抓手,培育特色高效的現代農業

結合農房改善項目實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到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居住形態與產業形態同步轉變、項目布局與產業布局深度融合,努力在區域大格局中塑造特色產業標識,提升農業農村農民自我「造血」能力。

堅持規模化發展。依託杉荷園等特色資源優勢,規劃打造以萬畝蓮藕、千畝草莓為主,黃桃、葡萄、玫瑰等為輔的「兩主多輔」現代農業集群;支持新小莓集團等深加工企業發展,逐步擴大荷藕、草莓精深加工規模和蔬果生鮮配送範圍,打造全產業鏈條。目前,荷藕、草莓連片種植面積分別超過13000畝、3000畝,杉荷園蓮藕成功打造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堅持融合化發展。堅持農旅結合、以旅促農,打造杉荷園景區、草莓文創園、袁家村「宿遷印象」、小河西「知青故裡」等農旅項目,杉荷園先後創成國家四星級休閒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省級溼地公園,朱瓦村獲評江蘇省最美鄉村;宿豫區幸福大道沿線培育的香溢王莊、梨園人家、水韻雙河、活力朱瓦、田園河西等「五朵金花」,新莊鎮獨佔兩朵(活力朱瓦、田園河西)。新莊鎮已成為宿豫這個「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中最閃亮的明珠,年接待休閒體驗、觀光遊客超過10萬人次。

堅持特色化發展。利用農房改善、土地整治形成的成方連片土地,大力招引特色農業項目,提高土地投入產出水平。目前建成1個佔地12平方公裡的生態農業產業園,引進無汙染、帶動性強的特色產業36個,其中投資超500萬元的農業產業項目15個,有3個項目投資超5000萬元。江蘇杉荷園有限公司經營3000畝高效農業項目,2018年畝均產值突破1萬元。

以「富民」為根本,共享富有質感的幸福生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帶動農民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生活富裕作為檢驗農房改善項目成效的重要標準。

抓實創業就業工程。有針對性地培訓職業農民500名,並引導他們發展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的二、三產業項目79個。做強「杉荷園」「網創基地」等載體平臺,生態高效農業項目累計為3100名當地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其中低收入農戶560名),人均年增收8000元;鎮區生態環保創業園集聚企業50家,帶動就業2800餘人。

創新利益共享機制。探索設立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民合作聯社發展草莓等高效農業,並按照「支部+大戶+農戶」的模式,吸納小農戶通過「參股、參管、參勞」等方式入社,提供統一生產計劃、統一技術指導等「六統一」服務,將集體利益與農民利益「捆綁」在一起,助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增收致富。目前,合作聯社共吸納農戶600戶,每年戶均增收6000元。「三位一體」農民合作聯社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

提高文化惠民成效。圍繞豐富社區內涵、塑造文明鄉風,組建文體團隊,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以及鄉鎮影院、百姓舞臺、小鎮書屋、鄉村大舞臺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推廣「宿豫鄉村文明20條」,引導廣大群眾共建文明新鄉村,共治和諧新家園,共享富足新生活。

新莊鎮以農房改善為龍頭抓手,統籌做好「優居、強村、興產、富民」各項工作,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生動實踐,對當前蘇北地區發揮農房改善牽引作用,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曹兵)

相關焦點

  • 江蘇加快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現場推進會見聞
    隨著去年1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的完成,蘇北五市一批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已建成。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我省實施蘇北農房改善三年計劃承上啟下之年,今年的1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正在高質量推進。4月15日-16日,省委、省政府在鹽城召開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現場推進會,對這件事關鄉村振興、事關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再作部署。
  • 宿豫區:打造鄉村振興「宿豫新莊樣板鎮」
    魯網8月10日訊 「宿豫區新莊鎮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試點,依託六塘河、宿連航道、一分乾渠、世紀河、砂礓河等水資源環境優勢,將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宿豫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蘇學敏介紹,該項目將有效地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把新莊鎮將打造成為具有蘇北農村代表的鄉村振興「宿豫新莊樣板鎮」,實現「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戰略目標。
  • 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構建「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格局
    宿遷網訊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位於省三星級鄉村旅遊區——杉荷園景區,先後獲得「蘇北農房改善全省示範點」「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等榮譽稱號。近年來,社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出發點,大力加強法治文化建設,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為一體的鄉村治理格局,推動普法守法用法工作有效落實,為法治鄉村建設奠定基礎。
  • 切實改善農民生活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應勇今天實地調研這項民生...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今天(26日)調研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工作並召開現場會。應勇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是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舉措,也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的關鍵。
  •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改善鄉村振興中青年缺席狀況
    鄉愁是青年返鄉的基礎  面對如何培育、強化青年返鄉動力,除了通過外部政策激勵來改善青年就業、創業環境之外,更應注重激發青年群體的內在動力。在新時期,鄉愁既是青年下鄉的情感基礎,也可能成為連接城鄉的情感紐帶。
  • 「大道康莊」江蘇篇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新莊鎮|改善人居環境提「顏值」
    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來,新莊鎮緊密結合實際,以「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全面長效推進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工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打下良好的環境基礎。強化責任意識以「垃圾不落地、鄉村更美麗」為主題,堅持不懈地抓好群眾宣傳引導工作,累計印製環境衛生倡議書、宣傳資料5000餘份,製作固定宣傳標語及文明標誌50處,與各村目標責任書8分,籤訂「門前五包責任書」2100份,利用微信群發送宣傳信息800多條,營造了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濃厚氛圍
  • 「大道康莊」江蘇篇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 人民網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鄉村振興 扎紮實實這樣幹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就如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五個振興」,指出要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系統推進。如何扎紮實實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代表委員表示,要貫徹落實好「五個振興」,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
  • 宿遷經開區南蔡鄉:聚焦高質量發展 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在宿遷市公布的2019年全市高質量發展先進鄉鎮名單,宿遷經開區南蔡鄉入列其中。在3月16日召開的宿遷經開區2019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暨項目攻堅突破動員大會上,南蔡鄉獲評「2019年度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一等獎」。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三是拓寬鄉村產業振興投入渠道。推動地方劃定土地出讓金用於鄉村產業振興的最低比例。四是完善人才流向鄉村保障政策。細化落實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返鄉創業、紮根基層、服務鄉村的扶持政策措施,在人員編制、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社保銜接、創業扶持等方面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同時將職稱評定、福利待遇與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績、服務基層貢獻掛鈎,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有作為。
  • 江蘇沛縣:推進鄉村振興 繪就「三園建設」好風景
    李輝攝近年來,江蘇沛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大花園」、農村「大公園」、農民「大樂園」三園建設為總牽引,不斷滿足群眾產業融合生產美、秀麗宜居生態美、幸福和諧生活美的期盼,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全區農村經濟運行平穩,農村和諧穩定,民生事業持續改善,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新活力不斷增強。▲4月21日,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和裡村水滿田間,美不勝收。黎寒池 攝產業振興取得新成效一是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發展。
  • 簡陽市: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方案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積極做好各種「銜接」工作,嚴格按照「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和「四個不摘」要求,探索「後扶貧時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方案,不斷增強內生發展能力,2017年底實現貧困村全部退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670元,較2016年增長8812元,年均增長率34.63%。
  • 心得體會範文:鄉村振興的感悟5篇
    利用遠程教育的平臺以及學習強國APP和每月的主題黨日活動,切實增強黨員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拓展性、多樣性。利用鱸鄉大講堂等活動培訓,吸引新農人、樹立新鄉賢、培訓新農民,壯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三農人才隊伍,提高農業人才素質,將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篇二】指出,推鄉村人才振興,人力資本開發至關重要。
  • 「小康路上激昂前行丨宿遷的2020」系列報導之脫貧攻堅篇
    在宿遷,像胡笑一樣實現穩定脫貧的低收入戶不勝枚舉。近年來,圍繞「緩解相對貧困,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主題,宿遷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堅持突出工作重點,創新體制機制。去年年底,全市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經濟薄弱村收入分別達到11051元、41萬元,三個省級幫扶重點縣摘帽,三大片區面貌明顯改善,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