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精神和劍瓷精神在龍泉融合 「浙江之巔」再攀新高峰

2021-01-07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8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帆 鄭欣慰 通訊員 潘楓)80多年前,粟裕和劉英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餘部編成的挺進師,翻越仙霞嶺從福建突入浙江,在浙閩交界的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打響了入浙第一槍,並在浙西南萬山叢中闖出一片新天地。

  在這裡,挺進師經歷了太多危急時刻,入浙時的數百幹部戰士,很多犧牲於此,包括浙西南特委的四任書記。但浙西南人民的支持,讓挺進師越挫越勇,越戰越強。經過三年遊擊戰的磨練,當粟裕走出大山,走向抗日疆場和解放戰場,他已經是一位出色的將領。

  如今,粟裕和挺進師先輩們面對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壯舉,已升華成「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勵著龍泉兒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砥礪前行。

  育山林吃上紅色旅遊飯

  尋訪龍泉老區的第一站,我們選擇了住龍鎮。這裡是粟裕、劉英開闢的浙西南革命根據地核心區域,84年前,浙江首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於此,在中國革命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龍泉素有「浙江林海」之稱,住龍一帶山林茂密。40多年前,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這片土地時,依靠「木頭經濟」,住龍成為浙江首批農民年人均收入超千元的鎮。

  「改革開放前,住龍是當地出了名的窮山溝。改革開放後,住龍人通過砍樹賣木材迅速致富,那時,洗衣機、冰箱、彩電就已經成了住龍每家每戶的標配。」西井村村委會主任範啟發說。

  好景不長,上世紀90年代後期,「木頭經濟」衰退,濫砍濫伐帶來的惡果顯現。汛期原本清澈的溪流變得渾濁,還有塌方和泥石流阻斷交通。

  「不能肆無忌憚地砍樹了!」住龍人認識到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從那時起,住龍人放下斧頭封山育林,還制定了村規民約:上山砍樹不僅要受林業部門處罰,還得在村裡公開檢討。」範啟發告訴記者。

  走上綠色發展之路後,美麗的住龍回來了。如今,住龍的森林覆蓋率在93%以上,水質常年保持在I類以上。市裡還改造提升了通往住龍的省道,把住龍到龍泉市區的車程縮短到半小時,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

  走進住龍鎮政府所在地住溪村,三四百米的狹長老街入口門樓上書「紅軍街」。在紅軍街上,我們偶遇69歲的鄒敏言,他和老夥計在橫穿小鎮的住溪上撐觀光木排。「當年父輩們用木排載著挺進師順流而下,飛奪遂昌王村口;如今我在家門口撐木排,讓人看看住龍的好山好水好風光。」

  「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勵著幹群積極踐行「麗水之幹」。住龍鎮鎮長張震介紹,當地成立了老區建設促進會,與黨史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紅色資源調查,挖掘搶救紅色資料,提出革命遺址保護修復意見計劃等。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龍泉市已投入600多萬元修復了43處重點遺址。一批「沉睡」的紅色文化舊址、遺址「甦醒」,併入圍「國家紅色經典景區項目」。

  碧龍村頭矗立著一座紀念碑,碑上刻著「革命英烈千秋」幾個大字,這是浙江省第一座村級烈士陵園,安葬著12名烈士。村支書楊洪春告訴我們,為傳承英烈精神,過去37年間,他整理史料,考證英烈事跡,修成紅色村志。

  挖掘出的紅色文化和革命遺址造就了當地獨特的紅色旅遊資源。在誕生了浙江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的廖氏祠堂裡,我們碰到雲和縣統計局的黨員們來重溫入黨誓詞。「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有。」張震說:「越來越多的人來小鎮紅色研學,在紅軍戰鬥過的地方追尋初心。」

  紅色旅遊帶動老區的經濟發展。2018年,住龍鎮共接待各類遊客20餘萬人次,同比增幅超50%,旅遊收入達1600萬餘元,同比增長超56%。

  從「伐木致富」到「封山育林」再到紅綠融合走生態發展的路子。變化的背後是住龍人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把握和踐行。範啟發所在的西井村就是個範例。這裡曾是中共浙西南特委機關駐地,如今正致力把傳統養蜂業發揚光大。今年3月,範啟發赴京參加 「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頒獎,上榜的全國103個村莊中,西井是麗水全市唯一入選的村莊。

  8月9日,全國紅色旅遊示範小鎮項目在住龍擂鼓山開工,這個投資6.92億元的小鎮將按「紅色傳承+綠色發展+共建共享」的新路子建設,涉及紅色產業培育、紅色研學療養、紅色文化弘揚、紅色遺址修復、區域路網改建、綠道提升改造、美麗河道治理、景區達標工程等11個項目,力求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雲、水、窯」賡續文脈促發展

  如何避免同質化紅色旅遊,並讓紅色文化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是個不小的難題。寶溪鄉用「雲、水、窯」給出了答案。

  所謂雲,是指寶溪的披雲山。披雲山是甌江、閩江、錢塘江三江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一山灌三江之譽,山中奇峰疊嶂、雲霧繚繞、風光秀麗,更有「粟裕六進披雲山」開創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等紅色往事為之增色;

  所謂水,是指披雲水,它讓披雲山增加了一抹靈動,還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飲用水品牌;

  所謂窯,是指青瓷龍窯文化。龍窯是中國古老的燒窯方式,它一般依山就坡而建,因斜臥似龍而得名。在寶溪鄉溪頭村,保留至今的龍窯有七座,都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7年開始,溪頭村每月舉辦一場「不滅窯火」龍泉青瓷傳統龍窯燒制技藝活動,也因此成了文化旅遊的熱門景點。

  「雲、水、窯」讓寶溪的發展充滿活力。走進寶溪鄉,槍聲已然遠去,流水依舊潺潺。

  溪右是溪頭村。曾經,挺進師在這裡打響入浙第一槍。如今,這裡是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不過千餘人口的古村,去年接待遊客超25萬人次。村支書曾志華還成了麗水市農家樂民宿專家庫的首席專家,並於2019年入選「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

  溪左則是15座形態各異的現代竹建築,它們由來自中、美、德、意等8國的11位建築師設計,是2016年首屆國際竹建築雙年展的展館。如今這裡已改造成度假酒店、藝術館、會議中心等。

  橫越寶溪、連接左右兩岸古村和竹建築的石拱橋上,呈螺旋形的裝飾門架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同行的鄉幹部林琪說,這是上海策展人、設計師葛千濤為雙年展設計的,它不僅有著獨特的美感,因為形似DNA,也隱喻著文化基因的交流、傳遞和傳承。「同時,也象徵著我們架起了一座走出大山、迎接四方賓客的橋梁。」林琪說。

  旅遊開發、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在寶溪和諧共生。2016年,寶溪鄉被省委黨校授予浙江省幹部培訓紅色教育基地。

  破瓶頸再造發展新優勢

  8月19日,經過1217天的連續奮戰,衢寧鐵路浙江段最後一座隧道——近14公裡長的龍泉安民隧道順利貫通,為2020年衢寧鐵路通車打下基礎。不久的將來,龍泉將通上火車,搭上全國鐵路大網。

  龍泉偏居浙西南邊陲,擁有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是名副其實的浙江之巔,也是浙江最偏遠的縣級市。在火熱的革命戰爭年代,這裡無疑是紅軍挺進師發展壯大的好地方,但在和平發展的當下,這樣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卻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

  這些年,在省市的幫助下,龍泉一直努力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麗龍、龍浦、龍慶高速相繼通車,龍泉已成兩條浙閩省際高速通道的匯聚點;省道、縣鄉道、通村公路,從市區到鄉村的路網也在持續更新中;天然氣管網、河道整治建設也在全面鋪開。

  基礎設施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回鄉投資、興業。多年在外打拼的住龍人周志康,回鄉辦起娃娃魚仿生態養殖基地後,又流轉了1300畝山地,引進26個不同品種的櫻花,著手建設櫻花景觀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好了,進出方便了,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就可以大膽做起來了。」周志康說。

  各種吸引人才、資金的政策也紛紛出臺。為了讓鄉賢大展拳腳推動鄉村振興,今年3月,龍泉市委統戰部和龍泉農商銀行聯合推出授信8億元的「鄉賢貸」貸款產品,為當地19個鄉鎮(街道)的1400多位鄉賢聯誼會會員量身定製,提供貸款優先、服務優良、利率優惠的「三優」政策。

  無工不富,但地處三江之源的龍泉,發展工業受制的環境因素頗多。

  改革開放後,由龍泉農民「跑五金」發展而來的汽車空調產業,在龍泉市委、市政府的呵護下正轉型綠色環保大產業,超越青瓷和龍泉寶劍,成為龍泉最大的產業,從業人員已超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龍泉市郊的浙江毅力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的全無塵無噪車間,我們看到,多路調速電阻、有刷風機調速模塊、無刷風機調速模塊、智能壓力傳感器、來料預處理和終端檢測等5條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

  「新能源汽車空調電子模塊等是我們研發的重點。」董事長黃忠毅拿起一塊約4平方釐米的小晶片介紹道:「我們正在建設1.8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綜合體,未來將打造集研發、檢測和現代製造為一體的新能源智能電控制造基地。」

  據悉,龍泉汽車空調產業已先後引進浙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行業高端人才160多人,組建創新服務團隊30多個,建立了譚建榮院士工作站,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今年上半年,龍泉以汽車空調產業為主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9億元,同比增長14.52%。

  龍泉城北安清山麓烈士陵園,粟裕的部分骨灰陪伴著犧牲在龍泉山水間的挺進師戰友。與之遙遙相對的是正在建設中的龍泉火車站。這個衢寧鐵路上的縣級站,被當地政府預留了遠景規劃中溫武鐵路、杭金松龍鐵路的空間,目標直指連接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的浙閩邊界鐵路樞紐,它將是龍泉未來加速發展的一個新起點。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劍瓷尚新風愛心築夢想 龍泉劍瓷愛心拍賣會在杭舉行
    圖為:百名工藝美術師劍瓷作品愛心拍賣會現場。施紫楠 攝  中新網浙江新聞10月20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施紫楠)20日,以「不忘初心·匠新同行」為主題的百名工藝美術師劍瓷作品愛心拍賣會在杭州舉行,會上對108件浙江龍泉劍瓷藝人作品進行拍賣,所得資金將全部用於龍泉教育慈善公益事業。  龍泉寶劍以堅韌鋒利、寒光逼人,被譽為「天下第一劍」,龍泉因劍得名,成為劍瓷名都。
  • 她為「浙西南革命精神」創作了1621字的長詩!
    今年,全市上下掀起了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熱潮,在這過程中,也湧現了一大批文藝愛好者參與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藝創作之中,市檢察院幹警
  • 【基層動態】民建新安江四支部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
    【基層動態】民建新安江四支部學習浙西南革命精神 2020-12-14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瓷寶劍節】第九屆中國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文化旅遊節開幕
    市委書記蔡曉春致歡迎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季柏林主持開幕式,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鐘鳴、市政協主席邵戌汛、市委副書記蔣世懿等出席開幕式。 黃志平在開幕式上致辭,他代表中共麗水市委、麗水市人民政府對文化旅遊節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處州十縣好龍泉」,龍泉是著名的中國青瓷之都、寶劍之邦。「麗水三寶」中龍泉就有「兩寶」,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是麗水文化最為璀璨的明珠。
  • 以武會友 亮劍龍泉——2020長三角「龍泉論劍」武術大賽今日開賽
    據悉,作為「中國寶劍之邦」,龍泉這次發出的「論劍」邀請,為廣大武術愛好者提供一個以武會友的平臺,從兒童、青少年再到中年、老年,最大年齡差達77歲。其中,年齡最小的來自安吉博武武道館,僅4歲;年齡最大的來自雲和縣老年武術健身協會,今年已經81歲高齡。
  • 【「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徵文選登】忠魂永聚於麗水青山
    1935年,粟裕師長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離贛來到浙西南。他們肩負著任務而來,為保西去的車,他們是作為卒進入浙地。他們皆已抱有死志。帶著難以生還的「不可能」,他們開始了創造「可能」的路程。來時是莽莽森山,軍民同戰,終成星火燎原。自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在遂昌建立,紅軍在這裡才算有了根。平日中他們出沒於槍林彈雨,又為農民打土豪分來田地,他們敢教日月換新天,又使百姓展笑顏。
  • 天下龍泉 匠心開物——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12月10日至12日在龍泉舉辦
    作為青瓷之都、寶劍之邦,近年來,龍泉始終將劍瓷文化作為最大的特色來抓,堅持一手抓劍瓷文化弘揚,一手抓劍瓷產業培育,全力做好劍瓷文化的「深化」「物化」「轉化」工作,致力加快推進青瓷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走進人心,努力重現「青瓷之路——開放之路」輝煌,讓青瓷因世界更加精彩,讓世界因青瓷更加絢爛。
  • 2020環浙騎遊百山祖國家公園龍泉總決賽最全預告來啦-龍泉...
    2016年起,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連續四年聯合開展了「環浙騎遊」活動,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模式,為民眾帶來美好生活新體驗,為「交通+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提供了全新平臺,形成了一種可推廣可複製的宣傳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和經驗。
  • 龍泉概況
    龍泉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素有「甌婺八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更有「處州十縣好龍泉」的美譽。龍泉於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縣,1990年12月撤縣設市,縣域面積3059平方公裡,轄4個街道8個鎮7個鄉,人口29萬人。    龍泉是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劍瓷名城,是中國青瓷之都和寶劍之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文化先進市。龍泉因劍得名。龍泉寶劍始創於春秋戰國時期,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劍」。龍泉憑瓷生輝。
  • 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浙江龍泉舉行
    龍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有著「青瓷之都」「寶劍之邦」之稱。龍泉青瓷始於三國兩晉,興於北宋,盛於南宋,歷經元明清,中興於當代。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全球陶瓷類迄今為止唯一的「人類非遺」。2019年,龍泉劍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3.25億元,企業900多家,就業人數近2萬人。
  • 2020年浙江省氣排球節(龍泉)圓滿落幕!冠軍就是……
    本次活動由浙江省體育總會指導,浙江省氣排球協會、龍泉市人民政府主辦,龍泉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龍泉養生養老經濟促進會、龍泉市體育總會、龍泉市氣排球協會聯合承辦,浙江省三門萬得利球業有限公司協辦。奔跑、跳躍、發力、傳球、擊球、扣殺.....個個精神飽滿、雄姿英發、敢打敢拼、配合默契,或騰空扣殺,或躍起攔網,每一次接發球、攔網、扣殺都拼盡全力,為在場的觀眾獻上了一場氣排球視覺盛宴。
  • 百名劍瓷大師80件愛心劍瓷作品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
    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聯合舉辦「不忘初心·匠新同行」龍泉百名劍瓷工藝美術師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捐贈作品愛心拍賣會。來自麗水、廣元、龍泉、昭化等地的民營企業家們、社會愛心人士200餘人以及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參與競拍的900餘名企業家參與此次競拍。短短兩個小時內,80件劍瓷作品拍賣成交額達93萬元,其中單件青瓷最高成交價位10萬元,單件寶劍最高成交價位7.8萬元。本次拍賣所得善款也將全部用於支持昭化教育公益事業,建設昭化區實驗小學綜合樓(劍瓷樓)。
  • 【銘初心 築忠魂】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主題朗讀比賽 原創參賽作品
    故事是從一個炎熱的下午開始的,那天全鎮幹部能出動的都出動了,我被安排到了臚膛一組,任務是和組員做好一處違法佔用耕地的簡易棚拆除秩序維持工作,這個棚是一位老大娘和她過世的老伴搭建的,儘管事先已做過思想工作,但是當她看到一排排水泥磚牆轟然倒塌後,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淚流滿面。當時,我深切感受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所面臨的重重阻力。
  • 微拍堂線下培訓走進龍泉,網際網路賦能劍瓷文化
    「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龍泉寶劍與龍泉青瓷為主題的龍泉劍瓷文化
  • 「嫁」到龍泉的土耳其小夥:愛上龍泉,愛上中國造
    楊麗君10多年前,楊麗君在北方當空姐。工作之餘,常在電腦上學英語口語,偶然間,認識了Selim。 楊麗君和selim坐在旁邊的龍泉姑娘、曾經的空姐楊麗君笑得花枝亂顫。楊麗君喜歡土耳其的手工藝品和咖啡等。
  • 市博物館推出「春風又綠江南岸 龍泉青瓷再出發」百名匠師作品展
    市博物館推出「春風又綠江南岸 龍泉青瓷再出發」百名匠師作品展 2020-12-27 0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鈴攜手中國登山隊,再攀世界之巔!
    2020年,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和尼泊爾建交65周年,為落實總書記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登山隊再次登頂珠峰!在這次將永載史冊的國家行動中,臺鈴電動車作為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60周年官方指定品牌,與攀登者們一起挑戰極限,再攀高峰!
  • 【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柳偉明:發揚畲族革命精神 走好新時代民族...
    市委書記胡海峰在會上強調,全市上下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各民族都是主人翁的理念,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團結一心、砥礪奮進,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處州大地持久盛開、在「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重要窗口」中綻放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彩。特推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系列篇章,刊發我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事跡材料,供大家學習參考。
  • COLMO空調賀中國登山隊2020年成功再登頂珠峰,世界之巔新高度將...
    我們最終能成功且安全完成高程測量任務,全憑隊員們上下一心、團結協作、不畏艱險,大家都滿懷奉獻和攀登精神,才終於夢圓珠峰,完成這項神聖使命。」領跑全球AI科技家電行業、寓意「攀登」的COLMO,自去年誕生以來便借鑑一代代登山勇者步履不停的攀登精神,為空氣這座「山峰」躬行踐履,不斷刷新高度。此次COLMO空調助力中國登山隊達成巔峰使命,將為其生而非凡、銳意攀登的品牌精神注入舉足輕重的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