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博物館外觀
3月18日,封面新聞「雲觀展」走進重慶永川博物館,全網共計66萬網友共同聆聽了從古至今的永川故事,一起揭秘渝西地區湮滅的歷史文脈。
19日,封面「雲觀展」還將走進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探秘「鹽井古象」 ,縱覽「萬川匯流」,一睹劍齒象化石、古代巴楚先人遺物、黃庭堅手書的西山碑等館藏珍品,回望悠遠斑斕的歷史人文。
上遊永川龍
侏羅紀時代的真正霸主
1976年,在永川五鄉鎮,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永川上遊水庫出土,根據教科文組織根據國際命名法原則:首次發現恐龍新屬種可用發生地冠名,因此,恐龍化石從永川上遊水庫出土,便得名「上遊永川龍」。
上遊永川龍,中國迄今所知最完整肉食性恐龍
據永川博物館文博副研究館員李玉彬介紹,上遊永川龍是一種生活於晚侏羅世(距今1.45億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一種蜥形綱蜥臀目中華盜龍科永川龍屬的異特龍類,是目前亞洲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之一。
仔細觀看「上遊永川龍」化石,它長約7米,高近3米,頭骨長82釐米,高50釐米。李玉彬講解說,「上遊永川龍的性情異常兇猛,以捕捉其它植食性恐龍為食,包括軀體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它們是恐龍時代的『獅虎』,以兇猛殘暴而稱霸於侏羅紀時代。」
銅鎏金千佛塔
從廢品公司「回收」的文物
通體4層、高約1.2米的銅鎏金千佛塔建造于于明代萬曆年間,是國家三級文物。它的塔座、附件、塔身、塔剎分四節失蠟法模鑄焊接而成,銅塔上下有406尊佛造像和81個龍頭造型,體量宏大,造型精美。
博物館講解員介紹說,銅鎏金千佛塔之所以珍貴,不單是它本身的價值,其背後的收藏故事更讓人回味。
明萬曆年間建造的銅鎏金千佛塔
鎏金千佛塔曾經供奉於僧會寺,1966年,寺廟內和尚解散,廟宇喪失,銅鎏金千佛塔無處安放,於是被永川廢品回收公司收購。永川文管所在得知情況後,立即從廢品回收公司找回,仔細保存。於是,觀眾們才能在永川博物館裡,看到這座從破爛堆裡找回的銅鎏金千佛塔。
陳子莊書畫
「東方梵谷」的丹青佳作
看過了永川博物館的化石展品和歷史文物,跟隨著「雲觀展」鏡頭,來到博物館三樓,映入眼帘的是中國當代畫壇巨匠陳子莊的書畫作品。
在他的書畫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前輩先賢的印記。陳子莊曾與大畫家黃賓虹、齊白石交往、學習,吸取了石濤、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師在國畫繪畫技藝上的精華。
他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以及書法、篆刻藝術無不精妙,並創造出新的表現手法,由此樹立起中國傳統藝術又一高峰,陳子莊先生也被譽為畫壇巨匠、「東方梵谷」。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 實習生 李永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