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以73:86不敵奈及利亞隊,中國男籃無緣東京奧運會。
讓人記憶深刻的,還中國隊對波蘭隊那場,周琦的錯誤實在有些離譜。
在比賽還有32.8秒的時候,中國隊領先波蘭隊3分。然而,周琦1次進攻犯規,2次邊線球失誤,讓波蘭隊把比分追平,進入加時賽,周琦又表演了一次「現象級」的上空籃不進,輸掉比賽。
中國男籃隊主教練李楠的決策更是飽受詬病:明明是打中鋒的人,為什麼安排他去發邊線球?
比賽當晚,球迷們怒不可遏,紛紛指責主教練李楠的決策和周琦的失誤。
網友們紛紛為「周琦式失誤」 深夜造詞——
勉為琦難、不計琦數、莫名琦妙、楠辭琦咎
各司其職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最新研究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同比增長37.6%,達到263億美元。雲基礎設施總收入同比增長72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增長最多的一個季度。
從企業願意花在「雲支出」的金額上來看,他們已經嘗到了雲技術在加快產品上市速度、降低運營與資本支出等方面的優勢,藉助雲,企業還能動態調節資源配置情況,滿足全球市場瞬息萬變的需求。
然而,企業真的能純熟地駕馭雲麼?
遷移到雲將依舊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2019年,埃森哲發布的一項對全球大型企業的200名高級IT專業人員的調查顯示,65%的受訪者認為雲的最大障礙是「安全和合規性風險」,其次是「業務和組織變革的複雜性」和「遺留基礎設施或應用程式無計劃擴展」。
這些擔憂主要是源於不同企業和行業的需求、目標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企業內部,面對不同的業務需求,他們也無法使用相同的雲策略來應對每一種工作負載。
你的應用對延遲有多敏感 ? 你的應用對其他應用的依賴程度有多高 ? 你的組織是否需要定期進行安全審計 ? 你當前的數據存儲量是多少,預計會增長多少?
2016 年,英特爾與全球各主要行業超過125個客戶和系統集成商 (SI) 開展了全球焦點小組座談。研究確定了性能、集成、安全和數據量4個技術考量因素,以此來衡量工作負載如何布局。
CIO們在作出「雲決策」前,不妨先來就業務需求來個「雲端四問」——問性能、問集成、問安全、問數據量。
公私混三聲部
十年前,私有雲還只是部署在企業內部專有網絡中,通過虛擬化將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打通;十年後,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IT演進從未停止。
將對業務需求的深入洞察和雲端四問的自選答案擺在眼前時,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眾多選項,如何選擇出適合的雲解決方案?
上文中提到的研究參與者,根據4個技術考量因素為各種工作負載打分,並轉換為屬性分數,最終形成為工作負載提供雲布局指南的英特爾 Cloud Affinity 模型。
Cloud Affinity 模型
這份堪比「教參」的模型,分別對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適合的工作負載進行了逐一比對。
公有雲
公有云為企業提供必需的基礎設施,只消耗較少的 IT 資源。公有雲是經過虛擬化的計算、網絡和存儲資源,由客戶私有網絡外部的第三方提供和管理。資源在外部數據中心託管,採用多租戶配置,這些數據中心在地域上可能是分散的。
初創企業和組織只擁有很少的內部 IT 資源,甚至沒有這種資源,通常能夠立即從公有雲中受益,而無需長期依賴某一家供應商,但可能需要實施策略來滿足嚴格的合規要求。
那到底什麼樣的工作負載適合使用公有雲呢?
這樣式的——
私有雲
私有雲部署在客戶的私有網絡內部。私有雲可能駐留在本地,在內部進行管理,也可能駐留在企業外部,由第三方進行管理,通過虛擬專用網絡(VPN)連接。
什麼樣的工作負載適合使用私有雲呢?
這樣式的——
混合雲
混合雲是將來私有雲和公有雲的工作負載組件組合起來,企業無需選擇一個雲而放棄另一個雲。
對於所有工作負載,在決定託管這些應用的位置時, 應該首先考慮業務需求和成本依賴性,然後,再單獨研究每個工作負載類別。特別提醒,在構建混合雲時,一定要留意待選公有雲的API開放程度。
儘管Gartner預測,到2020年90%的IT企業將採用混合雲,但讓合適的工作負載能在合適的位置運行才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最終還是取決於CIO們對企業業務的深入洞察,如此,才能藉助 Cloud Affinity ,讓企業業務在雲端輕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