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上虞區謝塘鎮自2018年成功創建為省級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樣板鎮以來,緊扣建設「品質謝塘、幸福小鎮」定位,自我提標、自加壓力,全面開展以美麗城鎮建設為牽引的新時代美麗行動,集聚要素動能,全域優化提升,推動城鎮從點美到面美、從形美到韻美、從物美到和美的深度蝶變,加快打造虞北平原精緻型幸福美麗城鎮。
統籌資源要素,打造全域精緻美
以「繡花功夫」做精城鎮品質。鞏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精細推進城鎮規劃和建設。全面開展城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重新確定城鎮開發邊界;著眼新一輪集鎮開發建設修編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突出一縱三橫架構,細化優化空間布局、交通路網和功能設置,努力實現集鎮規劃最優化。堅持品質內涵和功能需求開展美麗城鎮建設項目設計,實施重點區塊改造建設,涵蓋道路排水、綠化美化、公共設施等,推動集鎮形象由外而內提升。
「醉美梨園」打造鄉村客廳。充分挖掘謝晉故裡和浙江省黃花梨之鄉兩大特色資源,注重做好結合文章,啟動建設了總面積1000畝的「醉美梨園」農業採摘觀光景區建設,推動文化資源和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原生態物理空間的最美鄉村客廳。以謝晉故居為中心,建設鄉村影院、大師作品展示廊道、梨園騎行道、梨園五境八景、婚紗攝影基地等,打造集觀光採摘、鄉村休閒、文旅結合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綜合體。
以「至美盡美」扮靚人居環境。深化推進「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在兩批所有村一次性通過五星達標基礎上,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美麗鄉村項目建設,開展總長度5公裡的美麗河湖建設,繼續補好農村設施短板。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智慧溯源管理,實行一碼管理。激活美麗細胞,開展美麗庭院設計和「交換空間」大賽,累計打造美麗庭院1400戶。統籌推進國家衛生鎮創建、垃圾治理攻堅、藍天保衛戰、無廢城市創建工作,守護藍天碧水淨土。
做強做特產業,擦亮民富底色美
發展時尚休閒產業強企惠民。堅持工業強鎮,立足產業現狀繪製產業地圖,將以綠色照明、嬰兒推車、戶外用品、高端家具為主打產品的時尚休閒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進行培育。利用存量資源和空間做好騰退轉文章,今年以來已盤活閒置廠房近5萬平方、存量土地40畝,成功引進各類產業項目6個。製作招商指南多渠道進行線上線下宣傳推介,拍攝網絡短視頻宣傳謝塘,累計點擊量達到100萬次,吸引外來投資,上半年累計引進內資 6341萬元。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企業,帶動本地居民就地就業,吸引外來居民匯聚。
打造虞生優+品牌強農富民。鞏固虞北糧倉傳統優勢,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3.5萬畝。做好翠冠梨產業提檔文章,借力省農科院引進優系梨品種,註冊推廣「虞生優梨」公共品牌,舉辦採摘節系列活動,發揮紅色電商「梨小二」作用,引進明康匯等店商平臺進行銷售,以品牌效應、標準效應助推梨農增收,今年同比增收20%。同時,建設數字梨園大棚,探索發展智慧農業,典型示範推動創意農業發展。在此基礎上,新發展紅美人橘示範基地,打造虞生優橘新品牌。
發揮後勤基地優勢強基利民。充分依託背靠國家級產業平臺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勢,堅持以園區後勤服務保障基地為定位,鼓勵村級挖掘閒置房產資源大力發展生產倉儲類和生活性服務業,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採用單村獨建、多村聯建、異地購置等多種形式,發展物業經濟,建設新居民公寓、商鋪市場等,今年以來新完成2個4村聯建項目招租、1個3村聯購項目籤約、1個單建項目開工、5個物業項目重新出租,切實增強了村級造血功能,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優化治理模式,促進鄉村人文美
推進新時代「四不出村」治理。適應時代發展,不斷創新實踐,在村級全面推行「群眾辦事不出村、矛盾調處不出村、文化需求不出村、興業致富不出村」的新時代四不出村工作體系,14個村根據各自實際建成各類服務陣地載體141個,落實服務人員135名,開展村級便民服務中心2.0版建設,用好「三師三員」力量建設品牌調解室,運用電商平臺幫助服務農戶增收,真正做到了服務群眾零距離,進一步優化了基層治理,全鎮無一起信訪積案。
做優普惠均衡化社會公共服務。加大教育投入,啟動鎮中心幼兒園異地新建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可入園幼兒600名的目標,成為虞北地區一流的學前教育設施。優化衛生服務條件,改造4個片區衛生服務站,扶持發展謝塘衛生院特色中醫品牌。開展體育公園建設,新增加健身綠道2400米,改造建設體育館和專用羽毛球場。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燈亮化工程,開展公交首末站建設。支持實施派出所和交警中隊大樓異地新建工程,開展鎮級消防站建設。
深耕特色文化提升鄉村風尚。深挖謝晉電影文化,建設電影元素景觀小品,開展小學生微電影製作培養計劃。弘揚傳統文化,運用新媒體推介謝塘五香乾、手工錫器等本地特色非遺技術,傳承傳統文化,惠澤群眾心靈。開展文化陣地建設攻堅行動,完善鎮文化中心設施,建設13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設計建設謝塘鄉賢館,推進7個村的文化禮堂建設,組建鎮級「三團三社」,利用文化陣地常態開展群眾文化月活動,大力培養社會新風,提升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