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戶多宅」能否登記?權威回應來了!

2020-12-22 網易新聞

.本次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的範圍包括哪些?

未建房、空的宅基地要確權登記嗎?

什麼情況下「一戶多宅」可以登記?

什麼情況下宅基地超面積可以登記?

記者從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獲悉,為更好開展海南省農村不動產權確權登記工作,根據自然資源部編制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問答》結合《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關於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日前編制了《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問答》,回應45條農村不動產權確權登記的問題。

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45條問答

具體內容如下

1、本次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的範圍包括哪些?

本次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的範圍包括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及地上房屋等建(構)築物。其中,宅基地是指最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為村莊建設用地或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且符合相關規劃的集體所有土地,包括農村家庭實際建造房屋及附屬生活設施的用地範圍。庭院經濟用地和村莊公共設施用地不列入宅基地範圍。集體建設用地是指在村莊範圍內除了宅基地外的建設用地,以及村莊範圍外屬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

2、未建房、空的宅基地要確權登記嗎?

本次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範圍包括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及地上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不包括未建造房屋的宅基地。如空的宅基地需要建房,符合宅基地取得條件的,可經村集體出具權屬來源證明後,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直接辦理規劃報建手續,待房子竣工後,才向不動產登記部門申請辦理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

3、沒有權屬來源材料的宅基地如何確權登記?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6〕191號)和《農業農村部 自然資源部關於規範宅基地審批管理的通知》(農經發〔2019〕6號)有關規定,對於沒有權屬來源材料的宅基地,應當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由所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對宅基地使用權人、面積、四至範圍等進行確認後,公告30天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由所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出具證明,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准,屬於合法使用的,予以確權登記。

4、什麼情況下「一戶多宅」可以登記?

農村宅基地實行「一戶一宅」。村民一戶佔用兩處以上宅基地且總面積超過175㎡的,認定為一戶多宅,總面積不超過175㎡,不認定為一戶多宅。對村民「一戶一宅」之外的宅基地,按以下原則處理:

(1)村民合法繼承、購買房屋所取得的宅基地,造成「一戶多宅」的,予以確權登記;

(2)經農村集體組織決定規劃建設新村且在2017年1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村建設規劃報建管理工作的通知》實施之前已建設的房屋,但原有房屋(含「祖屋」)未拆除、騰退,造成「一戶多宅」的,可按照宅基地有償使用等規定處理後,予以確權登記;

(3)符合分戶建房規定而尚未分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其實際使用的宅基地合計沒有超過分戶後用地合計面積標準的,按照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

5、宅基地確權登記中的「戶」如何認定?

「戶」原則上應以公安部門戶籍登記信息為基礎,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獨立作為「戶」在本村申請宅基地確權登記:

(1)已婚或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

(2)依法繼承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權的未成年人;

(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4)對以上情形之外,確需以「戶」申請宅基地的,可提交村民代表會議集體討論決定,並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公示認定,充分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權。

6、什麼情況下宅基地超面積可以登記?

按照不同歷史階段分別辦理:

(1)1982年2月13日《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建房佔用的宅基地,範圍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至今未擴大的,無論是否超過其後當地規定面積標準,均按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

(2)1982年2月13日《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99年9月24日《海南省經濟特區土地管理條例》實施時止,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175㎡面積標準的,超過面積限額部分在登記簿和不動產權證書記事欄內註明,以後分戶建房或者重新建設時,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面積標準重新確權登記;或者按照宅基地有償使用等規定處理後予以確權登記。

(3)1999年9月24日《海南省經濟特區土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建房佔用的宅基地,在175㎡面積限額內給予確權。超過面積限額部分可按照宅基地有償使用等規定處理後予以確權登記,否則超過部分不予確權登記。

(4)合法繼承、合法購買房屋所取得的宅基地,造成面積超限額的,予以確權登記。

7、非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取得宅基地能不能登記?

非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取得宅基地,應區分不同情形予以處理:

(1)非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易地扶貧搬遷、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按照政府統一規劃和批准使用宅基地的,並經本農民集體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村民代表同意,在退出原宅基地並註銷登記後,依法確定新建房屋佔用的宅基地使用權,並辦理不動產登記。

(2)1982年2月13日《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之前,非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原有的宅基地或合法取得(含合法繼承取得)房屋而佔用的宅基地,範圍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至今未擴大的,可按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擴大使用宅基地範圍的,可按照宅基地有償使用等規定處理後,予以確權登記。

(3)1982年2月13日《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之後,非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原有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得(含合法繼承取得)房屋而佔用的宅基地,在175㎡範圍內確權登記。如用地面積超過175㎡的,超過面積限額部分,可按照宅基地有償使用等規定處理後,予以確權登記。

(4)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印發前,回原籍村莊、集鎮落戶的職工、退伍軍人、離(退)休幹部以及回鄉定居的華僑、港澳臺同胞等,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得房屋而佔用宅基地的,經公告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由該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出具證明,可依法確權登記。「國辦發〔1999〕39號」文件印發後,城市居民違法佔用宅基地建造房屋、購買農房的,不予登記。

(5)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戶口遷離本村後,未經批准,回村另外建設房屋或購買房屋所佔用的宅基地,不予確權登記。

8、如何保護農村婦女的宅基地權益?

農村婦女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平等的宅基地分配權,其宅基地權益應記載到不動產登記簿及權屬證書上。農村婦女因婚嫁離開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新家庭宅基地使用權的,應依法予以確權登記,但不得再主張原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9、農民進城落戶後其宅基地能不能確權登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明確要求,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上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6〕191號)規定,農民進城落戶後,其原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應予以確權登記。

10、如何依法維護華僑、歸僑宅基地權益?

對華僑、歸僑原有或者合法繼承的農村房屋,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可以依法確定其房屋宅基地使用權;其宅基地已被佔用無法退回,歸僑、華僑申請另外安排用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優先予以安排。

11、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互換房屋如何確權登記?

經宅基地所有權人同意,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互換房屋,導致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可以依法予以確權登記。《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規定,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互換房屋,申請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應當提交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其他權屬來源材料、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互換房屋的協議等材料辦理登記。

12、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轉讓、贈與宅基地上房屋如何確權登記?

經宅基地所有權人同意,在本集體內部向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農戶轉讓、贈與宅基地上房屋,導致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可以依法予以確權登記。轉讓、贈與宅基地,申請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參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規定,提交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其他權屬來源材料、集體內部轉讓、贈與協議等材料辦理登記。《國土的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6〕191號)規定,歷史上接受轉讓、贈與房屋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的,按照轉讓、贈與行為發生時對宅基地超面積標準的政策規定,予以確權登記。

13、如何審查宅基地上房屋規劃合法性問題?

按下列不同情形予以處理:

(1)2008年1月1日《城鄉規劃法》施行之前使用宅基地建房的,辦理不動產確權登記時可不審查是否符合規劃。

(2)《城鄉規劃法》施行後使用宅基地建房的,符合當時實施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或「多規合一」總體規劃之一的,可視為符合規劃。

14、換發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時,宅基地測量面積與原登記面積不一致的,如何處理?

換發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時,宅基地測量面積與原登記面積不一致的,應當區分不同情形進行處理:

(1)對於宅基地界址未發生變化,屬於測量方法造成面積不一致的,以精度高的測量方法測得的面積登記。

(2)因非法超佔宅基地導致測量面積大於原登記面積的,應以原登記面積為準,超過面積限額部分可按照宅基地有償使用等規定處理後予以確權登記,否則超過部分不予確權登記。

15、農村簡易房、臨時性建(構)築物能不能登記?

農村簡易房、圈舍、農具房、廁所等臨時性建(構)築物,一般不予登記。

16、宅基地批准使用後一直未辦理登記,若原批准使用人死亡的,能不能申請登記?

宅基地是以「戶」分配和使用的,只要「戶」中還有其他成員,批准使用人的死亡就不影響該「戶」的宅基地使用權,可由現在的戶主申請登記。如果「戶」中已沒有其他成員,按照《繼承法》規定,宅基地上房屋可由繼承人繼承,因繼承房屋佔用宅基地的,可按規定申請登記,並在不動產登記簿及證書附記欄中註記。

17、同一宗宅基地上多個房屋屬於不同權利人,申請辦理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的,如何處理?

同一宗宅基地上多個房屋屬於不同權利人,申請辦理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的,應當區分不同情形進行處理:

(1)屬於新型農村社區或多(高)層多戶農民公寓的,按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參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規定,辦理宅基地等集體土地上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登記。

(2)屬於因繼承、分家析產等原因,造成房地權利主體不一致,若遺囑或者分家析產協議對宅基地作了明確分割,分割的宅基地經縣(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定符合不動產單元劃定標準,可以分別辦理登記;若遺囑或者分家析產協議對宅基地未作明確分割的,按照宅基地使用權共同共有辦理登記。

(3)屬於存在民事糾紛的,待糾紛解決後予以確權登記。

18、根據國家法規政策,哪些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不予登記?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登記申請有下列情形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

(二)存在尚未解決的權屬爭議的;

(三)申請登記的不動產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予登記的其他情形。《自然資源部關於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0〕84號)規定,對亂佔耕地建房、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建房、城鎮居民非法購買宅基地、小產權房等,不得辦理登記,不得通過登記將違法用地合法化。凡有上述情況的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不予登記。

19、納入文物保護範圍的古村落或農村建(構)築物,如何確權登記?

對納入文物保護範圍的古村落或農村建(構)築物,應本著管理不改變產權歸屬原則,依法予以確權登記。同時,應在不動產登記簿和證書附記欄註記,「該不動產屬於受國家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

20、利害關係人對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結果有異議的,如何處理?

利害關係人對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按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七十九條、八十條、八十二條的規定,申請更正登記、異議登記。對不動產登記結果有異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提起訴訟。

21、沒有權屬來源材料的集體建設用地如何確權登記?

對於沒有權屬來源材料的集體建設用地,應當查明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和現狀,認定屬於合法使用,經所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同意,並公告30天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予以確權登記。

22、原鄉鎮企業或村辦企業破產、關停、改制等,其原使用的集體建設用地如何確權登記?

原鄉鎮企業或村辦企業因破產、關停等不再使用集體土地的,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後收回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若原鄉鎮企業或村集體企業因破產、兼併、改制等導致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現用地單位繼續佔用且未改變批准用途的,可以提交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移的材料辦理轉移登記。若現用地單位繼續佔用該地塊且經批准改變土地用途的,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等材料。

23、如何依法確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妥善處理集體建設用地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的規劃合法性問題?

按下列不同情形予以處理:

(1)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之前,使用集體土地興辦鄉(鎮)村公益事業、公共設施和鄉鎮企業的,經所在農民集體同意,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依法確定使用單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2)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之後至1999年1月1日,使用集體土地興辦鄉(鎮)村公益事業、公共設施和鄉鎮企業用地,由所在農民集體同意,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確定使用單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3)1999年1月1日之後辦鄉(鎮)村公益事業、公共設施和鄉鎮企業用地,應當依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用地文件進行確權登記。

(4)依法確定使用單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地上所建為公益事業、公共設施等建築物、構築物的,辦理不動產確權登記時可不審查是否符合規劃。

(5)依法確定使用單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且確定為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的,審查地上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的規劃合法性時,應綜合考慮建設當時有關城鄉規劃的法律法規規定和規劃覆蓋情況,結合現行規劃要求予以認定。可以認定的,一併確權登記;難以認定的,只對地上建築物、構築物予以確權登記。

24、如何妥善處理農村房屋不動產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

按下列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1)2017年1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村建設規劃報建管理工作的通知》實施之前建設的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凡是已核發了宅基地使用證或者土地來源合法,且建設時符合《處理意見》有關規劃要求,用地在村莊或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由申請人提交《保證質量安全具結書》,可按使用現狀辦理房地一體的不動產確權登記。如所建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不符合《處理意見》中有關規劃要求或者最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為非建設用地的,應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按程序完善相關規劃調整或用地手續後,予以確權登記。

(2)2017年1月1日至《海南省村莊規劃管理條例》實施前建設的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凡是已核發了宅基地使用證或者土地來源合法的,且建設時符合《處理意見》中有關規劃要求,用地在村莊或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由申請人提交《保證質量安全具結書》,按照以下原則辦理:1.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在村莊建設用地範圍內的,按不超過3層、高度一般不超過12米內登記發證,超出部分在登記簿和權屬證書附記欄中註明,或者按照有償使用等規定處理後予以確權登記。2.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在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的,執行所在城鎮的規劃或規劃標準,符合要求的,予以確權登記發證。

(3)如所建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不符合《處理意見》有關規劃要求或者最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為非建設用地的,應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按程序完善相關規劃調整或用地手續後,予以確權登記。

25、如何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等集體土地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在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中的作用?

《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二條規定,對於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依照下列規定行使所有權:

(一)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依法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二)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依法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三)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宅基地的使用方案應當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

因此,在遵守法律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堅持農民的事情農民辦,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等集體土地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積極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並通過村民自治、基層調解等方式,參與解決權屬指界、登記申請資料收集、權屬糾紛,以及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分戶條件、宅基地取得時間認定和缺少權屬來源材料等疑難問題。

26、對原已完成宅基地或集體建設用地地籍調查但尚未登記的,應如何開展地籍調查?

已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地籍調查但尚未登記,其地上房屋等建(構)築物尚未開展地籍調查的,已有宗地地籍調查成果應當經核實完善後繼續沿用,補充調查地上房屋等建(構)築物信息,形成房地一體的地籍調查成果。

27、如何製作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底圖?

可選用大比例尺1:500的地形圖、已有地籍圖、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等工作中獲取的解析度優於0.05米的正射影像、傾斜攝影測量成果等作為基礎圖件,疊加地籍區、地籍子區界線和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界線,並標註鄉鎮、村、村民小組及重要地物的名稱,根據需要勾繪或標註相關內容即可形成工作底圖。

28、如何劃分集體土地範圍內的地籍區和地籍子區?

在縣級行政轄區內,以鄉(鎮)、街道界線為基礎,結合明顯線性地物劃分地籍區。在地籍區內,以行政村、居委會或街坊界線為基礎,結合明顯線性地物劃分地籍子區。地籍區和地籍子區一旦劃定,原則上不隨行政界線的調整而調整,其數量和界線宜保持穩定。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一定程序和規範進行調整。

29、如何有針對性地劃分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不動產單元、編制不動產單元代碼?

不動產單元是地籍調查的基本單位。在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地籍調查工作中,不動產單元是指宅基地或集體建設用地及地上房屋(建/構築物)共同組成的權屬界線固定封閉且具有獨立使用價值的空間。

不動產單元代碼是指按一定規則賦予不動產單元的唯一和可識別的標識碼,也可稱為不動產單元號。不動產單元代碼應按照《不動產單元設定與代碼編制規則》(GB/T 37346-2019)相關要求編制。

本次工作中,應在工作底圖上,根據收集的已有調查、登記成果,結合地形或影像,在地籍區、地籍子區和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界線內,初步識別並預劃不動產單元,預編不動產單元代碼,權屬調查工作結束後,正式劃定不動產單元,確定不動產單元代碼。

已登記的不動產,應建立新舊不動產單元代碼和原地號、房屋編號的對應表。例如,某宅基地使用權宗地位於某縣級行政轄區(行政區劃代碼為340123)內第3地籍區,第6地籍子區,宗地順序號為13;該宅基地上建設了一幢房屋,則該不動產單元編碼示例如下:340123 003006 JC00013 F00010001

30、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權屬調查可採取哪些靈活的方式?

在權屬調查工作中,可靈活採取集中收集材料、集中指界等方式。對權利人因外出等原因無法參與實地指界的,可採取委託代理指界、「先承諾,後補籤」、網絡視頻確認等方式開展指界工作。

31、是否必須開展實地指界?可採取哪些便利方式?

不一定。對界址清楚、已經登記過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宗地,辦理房地一體登記的,經核實界址未發生變化的,應沿用原宗地地籍調查成果,無需開展實地指界工作。

對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審批時有精確界址點坐標的,無需開展實地指界工作。辦理首次登記時,土地權屬來源材料中界址不明確、實地界址有變化或者無法提供土地權屬來源材料的,應當開展實地指界。

32、是否一定要繪製宗地草圖?

不一定。宗地草圖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點、界址線和相鄰宗地關係的現場記錄。原則上應當在現場指界、丈量界址邊長並繪製宗地草圖。

在本次工作中,為提高工作效率,採用全野外實測界址點的,在確保相鄰關係準確、界址清晰無爭議的前提下,可在現場指定界址點並籤字後,不丈量界址邊長、不繪製宗地草圖,直接對指定的界址點和房角點開展地籍測繪,並據此編制宗地圖。

33、權屬調查和地籍測繪是什麼關係?

地籍調查包括權屬調查和地籍測繪,其中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工作的核心和基礎,原則上應實地開展權屬狀況調查、指界等權屬調查工作。權屬調查的成果是開展地籍測繪的依據,地籍測繪應當根據權屬調查確定的界址進行。

34、房產分戶圖是否要分層繪製?

不一定。農村不動產以宗地和獨立成幢的房屋作為不動產單元的,應以幢為單位繪製房產分戶圖,不需要分層繪製。建築面積可按層分別計算後求和。

35、農村地籍調查成果和登記成果應如何建庫匯交

按照《地籍資料庫標準(試行)》,將地籍調查成果納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上的地籍資料庫統一管理,並以縣(市、區)為單位,於2021年底前逐級匯交至國家級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不動產登記成果應按《不動產登記資料庫標準》及時錄入不動產登記資料庫,日常登記結果應實時上傳至全國不動產登記管理信息基礎平臺。存量數據整合後,不動產登記成果應以縣(市、區)為單位,完成一個匯交一個,於2021年底前,逐級匯交至國家級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

36、地籍資料庫和不動產登記資料庫是什麼關係?

不動產登記資料庫包含已登記不動產的自然信息、權屬信息、登記過程和登記結果等信息。地籍資料庫包括不動產(已登記和未登記的)調查信息和登記結果信息。兩個資料庫應通過不動產單元號緊密關聯、實時更新,地籍資料庫為不動產登記資料庫提供調查結果信息,登記結果信息應同步更新至地籍資料庫。

37、農村地區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數據與城鎮地區土地、房屋等其他不動產登記數據是什麼關係?

農村地區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數據與城鎮地區土地、房屋等其他不動產登記數據都是不動產登記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納入不動產登記資料庫統一管理,不能另建一個資料庫。

38、應該如何完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數據?

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數據與其他類型不動產數據一樣,數據的完備、準確、規範是保障登記安全、提高業務辦理效率、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也是開展信息共享服務的保障。

完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數據主要通過兩個途徑:

一是完善存量數據。對存量登記資料進行清理和標準化整合,補充完善缺失的重要數據項。

二是規範增量數據。結合本次農村不動產登記工作,完整、規範、準確的填寫登記簿,為今後開展登記業務和信息共享服務提供可靠的登記數據,避免形成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39、農村不動產日常登記業務辦理採用什麼信息系統?

應採用當地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系統,不能再建一套專用於農村地區不動產的登記系統,避免「兩張皮」。

40、如何運用信息化手段規範登記簿填寫工作?

將業務規則、數據字典和編碼等規範內嵌在不動產登記系統中,儘可能減少需要手工填寫的數據項,通過邏輯校驗規則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數據不規範,並對空項進行提示,以便對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41、日常登記成果信息為什麼需要實時上傳至省級和國家級信息平臺?應採取何種方式上傳?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的信息應當納入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確保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因此,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日常業務的登記結果應通過全國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統一接入系統,在登簿的同時實時在線上傳至省級和國家級信息平臺。

42、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日常登記成果信息何時接入國家級信息平臺?

辦理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日常登記時,應在登簿的同時實時上傳登記成果信息,不應批量上傳。目前,全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已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聯通,地方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可通過已經部署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統一接入系統,實現登記數據的自動上傳。

43、是否會根據農村地區確權登記數據特點制定相關標準規範,進一步明確登記數據整合匯交要求?

《不動產登記資料庫標準(試行)》《不動產登記數據整合建庫技術規範(試行)》《不動產登記存量數據成果匯交規範(試用)》等已有標準規範,已經可以涵蓋農村地區不動產登記數據的整合入庫和匯交。因此,不再專門制定針對農村地區不動產登記數據的標準規範,後續會根據工作需要適時提出相關要求。

44、存量登記資料整合過程中,發現原有檔案資料存在明顯錯誤的是否可以糾正?

存量登記資料數據整合是一項技術工作,數據錄入嚴格按照法定登記資料,遵循「保持數據原貌」的原則,不應修改已有的登記資料。存在明顯錯誤的,必須通過法定程序才能更正。

45、如何把握農村不動產登記成果匯交的時間要求?

總體要求是2021年底前完成全國所有縣(市、區)整合匯交工作。由於各地基礎條件不同,工作進度不一,先完成的縣(市、區)先匯交,統籌進度,確保2021年底前完成匯交任務,避免到最後「扎堆」匯交。

---End---

來源: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原則一戶一份宅基地,如果城裡與農村都有房...
    對於進城打工落戶城鎮的農戶,其在農村取得的宅基地應該登記發證。 所以一個農民如果在城裡和農村都有房不算違規。 一戶多宅合法嗎,怎麼處理? 在農村地區很多人有好幾處宅基地,哪些情況下的「一戶多宅」可以認定為合法呢?一戶多宅原則上是違法的,但是以下幾種「一戶多宅」是合法的,可以得到確權: 合法一戶多宅的認定 1.
  • 「一戶多宅」要嚴查,多少人算「一戶」,多大面積算「一宅」?
    一戶只能擁有一個宅基地,這是農村住房的原則,也就是農民常說的「一戶一宅」。以前對於農村宅基地管理的不是很嚴格,導致有些農民認為只要是自己的承包地,都可以用來建房,這也就出現了在承包地上建房,一戶人家擁有多套房屋,多個宅基地的情況。
  • 權威發布!白雲「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已鋪開,41個熱點問題解答來了
    (小產權房和集體土地上的商品住房,一律不予確權登記)答:若同一棟房屋出現多個權利人,如存在權屬爭議,需自行解決爭議後再申請調查;不存在爭議的,區分以下情況處理:(1)屬於農村家庭成員符合分戶條件,卻未分開居住,形成「多戶一宅」的,可籤署並提交對應申請材料,申請登記多戶共同共有。
  • 在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下,如果城裡與農村都有房算違法嗎?
    法律上是如何界定一戶一宅的?對農村村民宅基地「一戶一宅」的規定主要是基於農村土地的現狀以及對耕地的保護,農村居民建房的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並無償分給村民使用,而且宅基地具有永久居住權和使用權,既不需用錢購買,當然以前也不可以隨意買賣。為了保護土地資源,確保居者有其屋,一個農戶只擁有一處宅基地的規定是合理的。
  • 一戶一宅如何理解?多少人算一戶,多大是一宅?看看今年最新規定
    其實早在1987年國家就明確執行了一戶一宅政策,1999年就下令不準城裡人買賣宅基地,2008年要求建房前先拿到建房許可證。可即便是如此,農村「一戶多宅」、「賣給城裡人」、「住宅佔地超標」的情況還是很多。那麼有人問,一戶一宅如何理解?
  • 林虹在調研「一戶多宅」整治工作時指出: 統一思想 堅定信心 全力...
    她強調,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加快進度,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全力推進「一戶多宅」整治工作。縣委常委、仙居國家公園管委會黨組書記王勇軍陪同調研。   自「一戶多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我縣成立整治工作專班,下設3個工作小組,由精通業務、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擔任組長,專項指導督促工作開展。
  • 續推一戶一宅,多出的充公?專業人士:留住房子有方法
    因此,國家定調,將在農村續推「一戶一宅」政策,將閒置的宅基地資源進行整合再利用,以此來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撐。因為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以及農村人口的自然變化,很多宅基地已經出現了閒置的情況;此外,部分農民家庭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急需申請新的宅基地來滿足居住需求。因此,繼續推進農村「一戶一宅」政策,很有必要。
  • 國家提倡一戶一宅,這個戶是按戶口本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之規定,土地所有權人為bai的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所以,國家對於農村「一戶一宅」的規定是怎樣的呢?農村宅基地"戶"是指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本村常住戶(非寄宿家庭)。
  • 全面落實「一戶一宅」後,哪些情況不能申請宅基地?2020年新解讀
    但在最近十年,隨著返鄉建房的人不斷增加,建新不拆舊的情況日益嚴重,一戶多宅的現象極為突出。為了保障農村村民的土地、住房權益,我國深入農村地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家都知道,農村宅基地使用原則現在已經是執行「一戶一宅」的標準,不管是任何人,一戶只能佔用一處宅基地蓋房,多出來的宅基地現在我國也採取了措施,一方面是鼓勵多宅的村民依法有償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是加快確權頒證工作,全面落實一戶一宅的規定。
  • 3300餘名普查員來「敲門」 「地毯式」登記不漏一戶|紅花崗區高效...
    入戶過程中,劉太碧每到一棟樓和一戶門前,都要翻開自己做好的「筆記」翻看,「這一棟樓已經普查過半了;這戶是租住戶,白天要工作不在家,晚上再過來;這家之前和我預約過,有事不在家,也要晚點來。」目前,紅花崗區3363名人口普查員按工作任務、難度係數等因素,合理安排人員力量下沉到全區115個村、社區,帶著耐心、細心、熱心,多走、多問「地毯式」入戶登記。
  • 村民進城落戶 原宅基地及農房應予登記
    到2020年底,我市將基本完成農村房地一體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權籍調查工作,農村房地一體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應登盡登」,農村不動產登記資料庫基本建成,初步實現數據匯交,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納入不動產登記日常業務。
  • 測繪人正在做的 「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
    Q 9、「房地一體」的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關於「一戶一宅」問題? A 答: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應按照「一戶一宅」要求,原則上確權登記到「戶」。
  • 農村家庭實施「一戶一宅」,有兩個兒子怎麼辦?滿足分戶條件即可
    但是在農村要建房,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不是說隨便找塊地就能蓋房子,而是要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建房,但是按照我們國家的規定,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塊宅基地,這就是一戶一宅。如此看來,獨生子還是不錯的,直接把家裡的房子裝修好,再建一棟新房子也可以。還有家裡有兩個孩子的情況呢?不要在一所房子裡住一輩子。這種情況如何解決呢?
  • 哈爾濱註冊登記一戶企業平均139分鐘
    黑龍江日報1月16日訊 哈爾濱「企業開辦直通車2.0」系統上線10天刷出新速度,哈爾濱市民大廈、9區9縣(市)及經開區共20個政務服務大廳,共為343家企業實施市場主體註冊登記,平均139分鐘註冊登記一戶企業,並免費贈送刻制印章159套,為企業提供了申領稅務發票、企業用工登記等一站式服務。
  • 壽縣一戶人家亂用身份證登記致關係亂了套
    原標題:妻子成了大嫂 弟媳成了老婆 壽縣一戶人家亂用身份證登記結婚致家庭關係亂了套在壽縣一戶大家庭中,由於亂用身份證登記結婚,吳二(化名)的妻子成了自己的大嫂,而弟媳婦卻成了自己的妻子,家庭關係亂了套。12月1日,記者從壽縣人民法院了解到,法院經過審理,判決撤銷了涉案的兩起結婚登記。
  • 一戶一宅!11月起,普寧將實施「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
    (二)「一戶一宅」原則。嚴格落實『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按如下執行:平原地區和市區7個街道每戶不得超過80平方米,丘陵地區每戶不得超過120平方米,山區每戶不得超過150平方米。農村村民應嚴格按照批准面積和建房標準建設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積佔用宅基地。
  • 事關核酸檢測、實名入場等,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疫情防控權威答疑來...
    事關核酸檢測、實名入場等,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疫情防控權威答疑來了!海南本地居民需要做核酸檢測嗎?海南哪些地方可以做核酸檢測?需要提前預約嗎?具體收費標準如何?A按防控要求,觀眾入場需持有12月24日(含)以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紙質證明。所以只要是入場人員均需核酸報告。目前海口市各大醫院均可做核酸檢測,也可以關注海南金域公眾號詢問第三方機構如何檢測。
  • 海南優化「海南e登記」平臺 創新舉措為企業開辦提供便利丨直通...
    海南優化「海南e登記」平臺 創新舉措為企業開辦提供便利 隨著「海南e登記」與其他銀行開戶系統接口的陸續調通,此項服務將覆蓋更多銀行網點。
  • 農村宅基地的好政策來了
    新的一周開始了不知道屏幕前的大家都好嗎來!先考考你們,以下這些詞,你認識幾個?這項《通知》具體講了什麼呢小編先帶大家看幾點重要的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規定宅基地是農村村民用於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包括住房、附屬用房和庭院等用地。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