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耿建擴陳元秋 12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河北雄安新區雄縣昝崗鎮,只見一座橢圓狀的銀灰色建築巍然屹立,這是將於年底投入使用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站房外側,車輛穿梭,外部道路的鋪設工作如火如荼。站房內,候車室座椅安裝、牆面保護塗料粉刷、電梯設備調試等工作進展有序。車站的整體工作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
雄安站總建築面積47.5萬平方米,建築高度47.2米,主體共5層,其中地上3層、地下2層。從空中俯瞰雄安站,採用藍色漸變色的橢圓形屋蓋輪廓猶如清泉源頭,似一瓣青蓮上的露珠;平整的建築屋頂在中部高架候車廳處向上抬起,邊緣向內層層收進,如同微風蕩漾時湖泊中泛起的層層漣漪。中鐵十二局集團雄安站房項目部副總工程師何錦輝介紹,車站毗鄰白洋澱,因此在設計時採取了荷葉露珠狀的設計,寓意「清泉源頭,風吹漣漪」,力求與雄安新區的水文化相契合。
從一層進站口進入車站內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表面猶如鏡子般的一根根清水混凝柱。雄安站是我國首座大規模運用清水混凝土柱的鐵路站房。「它曲線優美,橫豎都是弧度,觀感自然清新,我們管它叫『開花柱』。」何錦輝說,清水混凝柱在雄安站的大規模應用追求的是綠色、溫馨、經濟、藝術的綜合效果。為此,技術團隊進行了上百次試驗,通過對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斷探索,才有了雄安站如今的風採。
為了讓候車乘客感受到自然光線,雄安站設計了一條寬15米的「光廊」。北京鐵路局北京車務段雄安站黨總支書記付強介紹,「光廊」依託雄安站屋頂拉開的縫隙而打造,將雄安站內部的東西兩側鐵路車場天然分割,還增加了地面候車廳與高架候車廳的聯繫。作為上下貫通的採光通廊,將自然光線和景觀引入室內,不僅改善了環境、豐富了室內空間效果,同時解決了採光、通風、消防排煙等技術要求。
除了內部的「光廊」,雄安站外側屋面還建有光伏項目。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黨工委副書記王星運介紹,雄安站的屋頂上鋪設了4.2萬平方米光伏建材,總裝機容量6兆瓦,使其成為一座會發電的火車站,年均發電量可達到580萬千瓦時,可實現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為雄安高鐵站的公共設施帶來清潔電力。據初步測算,光伏發電的引入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噸。
在雄安站的地上三層結構中,一層和三層是候車大廳,中間層是高鐵線路和站臺。如何減少列車噪音對候車旅客的幹擾成了一個難題。為了最大限度提高旅客的舒適度,雄安站使用了裝配式可降噪吸聲站臺牆。這種牆板有一米高、兩米多長,採用聲學設計,上面有很多55毫米見方的孔眼,夾層為玻璃絲綿。據王星運介紹,雄安站首次採用了這種裝配式站臺吸音牆板,這種牆板能很好地起到降噪作用,極大地降低了列車通行時產生的噪聲,提高了旅客的出行體驗。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總建築師周鐵徵說,雄安站還秉承「站城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將車站與城市空間緊密融合,將使高鐵站的交通功能與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有機銜接、互聯互通。
據了解,除京雄城際鐵路外,雄安站在未來還會接入京雄商高鐵、津雄城際、石雄城際和雄忻高鐵等多條鐵路幹線,將在京津冀「四縱三橫」高速鐵路網中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