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電視劇《清平樂》開播,關於宋仁宗的話題也就多了起來。
宋仁宗駕崩,遼主聞訊,號啕大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宋仁宗駕崩後,遼主耶律洪基號啕大哭的記載出自宋人筆記《邵氏聞見後錄》:
仁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
如其祖宗陵墓,多少有點誇大。筆記並不等於正史,可靠性有待商榷。
遼主耶律洪基號啕大哭的記載真實性與否姑且不論,假設是成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耶律洪基擔心的是兩國之間和平的不確定性。
燕雲十六州是後晉石敬瑭割讓給契丹換取了皇位,宋建立後曾經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祖曾經設置封樁庫,希望用金錢收購燕雲十六州,收購不成就作為軍費武力奪取。可惜的是,宋太祖壯志未酬身先死。
宋太宗即位後,滅北漢,當時將士已經疲憊不堪,糧餉也後繼不足。宋太祖執意前進,致有高粱河之敗。相比於宋太祖,宋太宗在軍事上還是稍遜一籌。此役宋太宗腿部中箭,差點喪命。
雍熙三年,宋太祖兵分三路進軍燕京,東路軍冒進,導致歧關溝潰敗。西路軍監軍王侁對楊業(楊老令公)有成見,對於楊業暫避遼國鋒芒的建議持反對態度,楊業由於是北漢降將憂讒畏譏,只得從命。臨行前,楊業讓潘美在陳家谷口安排弓弩手接應,潘美失約,楊業全軍覆沒,被俘後絕食三日而亡。宋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
景德元年,蕭太后侵宋,宋真宗在寇準的堅持下,御駕親徵。宋真宗的到來,宋軍士氣大振,遼國主將蕭達凜被宋軍勁弩射死。宋遼在澶州城下簽署澶淵之盟。宋以「歲幣」換和平,宋遼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自澶淵之盟以來,宋遼之間一直保持著和平相處的狀態。宋仁宗駕崩時,宋遼距離澶淵之盟的籤訂已經半個世紀。宋朝更換皇帝,就意味著宋遼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有變化,宋仁宗朝與遼道宗朝因為沒有戰事,相對關係還是不錯。
其次:耶律洪基是一位比較親宋的皇帝
不要被《天龍八部》誤導,那是小說。耶律洪基在《天龍八部》中是一位時刻想著侵宋的皇帝,其實不然。耶律洪基非常喜歡漢文化,他是一位親宋的遼國皇帝。
耶律洪基去世前還曾囑咐太子,與宋交好。宋仁宗是一個仁厚的皇帝,他去世耶律洪基也感到惋惜。
蘇轍對耶律洪基的評價:在位既久,頗知利害。與朝廷和好念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鬥
最後:宋仁宗的人格魅力
宋仁宗是第一個廟號稱「仁」的皇帝,在他執政期間,宋朝的政治經濟都得到了不錯的發展。他的寬仁使名臣們有了一個發展的舞臺,作為治世之君,宋的繁榮讓耶律洪基傾慕。《宋史》給宋仁宗的評價是:
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
宋仁宗駕崩後,耶律洪基哭一場,有出於真情的部分,也可能有作秀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