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把紅紙對摺下,再對摺下,再對摺,然後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把它剪出來,看看會有什麼驚喜?」浦江縣剪紙非遺傳承人樓基洪在偏遠山區杭坪鎮石宅村給孩子們「手把手」示範。孩子們一邊畫、一邊剪,一個個動人精美的團花在手中呈現。
杭坪鎮中心小學從2006年開始,為每個村安排兩名「教育顧問」,顧問老師每周或隔周到學區各村開展「農村未成年人成長教育」活動,協助村關工委實施「春泥計劃」,開展非遺傳承、文明實踐、健體娛樂、親子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盤活文化禮堂、農家書屋、鄉村學校少年宮等社區活動平臺;組織策劃「留守兒童夏令營」「鄉村體驗營」「快樂學堂」「假日課堂」「黨員大手拉小手」「智慧家長講壇進山村」等系列活動。在疫情期間策劃雲上系列課程,志願服務進困難家庭送手機送流量活動。
「春泥計劃」是一種以農村行政村為單位,「未成年人協會」為活動組織形式,依託各類場所,集聚整合社會力量和資源,在寒暑假、節假日、雙休日等校外時間,組織引導農村未成年人開展實踐體驗活動的道德教育的模式。浦江縣在全國率先成立「未成年人協會」,實施「春泥計劃」活動,並在全省推廣。十餘年的堅守,已成為一項常態性的未成年人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挖掘「五老」助教團隊,基本實現了每村均有一名及以上的熱心「五老人」員,參與未成年人節假日指導活動。退休教師石日蓮回到家鄉烏漿村開設剪紙工作室,擔任村裡「假日學堂」指導老師,帶動周邊村裡的孩子學習非遺文化。孩子放學後,如果父母打工沒回家,可以在工作室做作業。退休工人吳金山每個周末都安排一天,在文化禮堂組織孩子閱讀或輔導作業。退休教師薛淳民每年都在薛家村組織開展夏令營和冬令營。
整合各種資源參與社區「春泥計劃」活動。近日,杭坪鎮中心小學聯動浦江縣實驗小學,聯繫了浦江縣菸草專賣局黨員志願者及黨員捲菸零售戶,在假期結對山村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熱心做公益人士加入「春泥計劃」,開展城鄉互動、社會支教、鄉土文化傳承等活動。志願者走入校園、進入山區農村,開展實地走訪,同時與團縣委緊密對接,了解孩子們的需求,關注孩子們成長。帶動浦江縣鄉村春泥計劃工作者投入到全縣「農村未成年成長教育」活動中,方言主持人張麗豔進入「假日學堂」教孩子們家方言「馬良畫畫得神筆」,退伍軍人張新戰牽頭成立了「豐安課堂」,邀請經驗豐富的講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參與未成年人教育的隊伍的發展壯大,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包括安全教育、民俗文化教育、務工人員子女幫扶等,部分村子的節假日活動已經走上了常態化,不僅豐富了孩子的實踐體驗學習,也助力家長安心打工。
杭坪鎮中心小學校長樓基洪說:「『春泥計劃』發源於浦江,光大在浦江,為孩子們特別是農村孩子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學習和實踐生活體驗,培養孩子了熱愛集體、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更有留守不獨守、遠離危險、減少沉溺電子產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