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超凡戰隊》(美版《恐龍戰隊》)就要在中國上映,但是對於大多數90後甚至00後觀眾,大家還不清楚這套經典IP最直觀的娛樂元素是什麼,甚至他們都不清楚,電影裡最令人血脈噴張的是組合機甲格鬥的超大動作場面。
但是大部分80後粉絲卻對此了如指掌。1994年,《恐龍戰隊》(即《超凡戰隊》前身)火爆螢屏那會兒的美國,過個聖誕節賣五色戰士的玩具都能賣個10億美元。小時候家裡雖然不窮,但也不算富裕,我們如果通過玩具來享受《恐龍戰隊》帶來的實體樂趣是很艱難的,因為它不像另外兩大日本特攝扛把子,奧特曼或者假面超人,一集基本只有一到兩個戰士,《恐龍戰隊》一季有五到六個戰士,以及每一個戰士所駕駛的獸形機器人,要玩爽,要在小朋友之中樹立至高無上的地位,你最多要買12套玩具!
真人格鬥與機甲戰鬥《超凡戰隊》是真正的宅男枕邊書
所以,買了一整套換頭角色手辦的,就不可能再買他們的恐龍機甲,買了一整套恐龍機甲的,你就不可能再買等比例戰士頭盔和主角的龍擊劍,除非你是老幹部家裡的孩子。
所以在80後孩子的大部分記憶中,很少有人能親眼目睹最完整的《恐龍戰隊》套裝玩具,大部分時間都是到別的朋友家,撫摸下黃色戰士,再到另一個朋友家,撫摸下霸王龍佐德機體。說撫摸其實都是輕的,當時的情況只有一個動作來形容,就是——搶!
小男孩玩《恐龍戰隊》時都會幹三件事:1、四肢擰成出招造型;2、為其配音(通常是biubiubiu或是李小龍的叫聲);3、最後是把這些視覺聽覺進行「真·腦補·合成」。
這套流程,曾「困擾」美版《恐龍戰隊》製作人哈伊姆·塞班(Haim Saban)長達近十年。哈伊姆·塞班是兒童電視音樂製作人出身,兒童BMG這種行貨他爛熟於心,但如何把中國武術格鬥背景樂加入到一部兒童劇集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1984年,塞班在日本出差,累了一天,閒下來打開酒店電視,驚了全日本就三個臺!想想在老家起碼三十個臺,塞班頓生無聊。突然,一群年輕人變身組團打怪人,然後各自駕駛機器人組合成機器巨人的特攝片把他嚇尿了——這部劇集,竟然一口氣包攬了所有小男生都喜歡看的要素:真人格鬥和巨型機器人格鬥!那套特攝劇就是《超電子生化人》,東映特攝常青樹《超級戰隊》的第八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