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ing of New York
By
Nick Paumgarten
covid-19疫情在美國仍未平息,隨著秋意加深,甚至又開始新一輪反彈。這場持續了大半年的疫情暴露了某些人的無知與傲慢,但也給另一些人展現自我的機會。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就是後者之一。
幾個月前,只要看CNN的新聞節目,就一定會看到科莫的面孔。他的弟弟克裡斯是CNN晚間節目主持人,兄弟倆幾乎晚晚遠程連線,一來一往說得好不熱鬧。
大部分媒體對科莫在疫情期間的表現都給予正面評價,《紐約客》這篇文章則更加全面地敘述了他的功與過,包括他本人的個性,我覺得還挺有意思。
CNN的新聞連線,右邊是安德魯·科莫,左邊是他的弟弟主持人克裡斯·科莫,兩人長得挺像的。
雖然我個人感覺天天在電視上看到科莫的面孔(還有偶爾顯露在他白色T恤下的乳環影子!)不是啥特別賞心悅目的事,但科莫在這場疫情中的表現之所以能獲得大部分人的讚賞,正是因為他保持了與公眾之間理智、公開、持續的溝通。
在紐約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期,他連續七個星期每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科莫的發言既有條有理又能與大眾共情。他大量引用科學數據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與白宮不著邊際、尖酸刻薄的言辭形成了鮮明對比。
新聞發布會上戴著口罩的科莫。
科莫曾經給人的印象是一個精於算計、能力超群、堅韌無情,從不掩飾自家野心的人。他甚至還有個綽號——雖然他自己極力抵制——叫做「黑暗王子(Prince of Darkness)」。他不是個親民的政治家,就連身邊人也不親近,科莫的一位前助理形容他「天生自帶社交隔離屬性」。
這場疫情大大改變了科莫的形象。他在新聞發布會和電視採訪中時常談起自己的母親、一度感染covid的弟弟克裡斯,還有他的三個女兒。
科莫描述自己周末的時候怎麼給女兒做義大利麵,怎麼接待小女兒帶上門的男朋友,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大眾的距離,贏得許多人,尤其是女性的喜愛。現在,他的綽號從「黑暗王子」變成了「愛心州長(Love Gov)」。
科莫和他的三個女兒(中間那個好美呀!)
但當紐約州的疫情逐漸平緩,生活恢復正常後,回顧過去的幾個月,人們對科莫的一些表現又開始質疑。質疑有兩種,一種認為他用力過猛,另一種則認為他用力不夠。
用力過猛的質疑集中在兩點:一是他發布的全州範圍居家令,二是他要求準備4萬臺呼吸機。有人覺得這是因恐慌情緒產生的過度反應。這種質疑還算好回應,有科研數據顯示4萬臺呼吸機這個數量不過分,居家令也確實使疫情增長放緩,減少了死亡率。
但用力不夠的質疑就不那麼好回應了。這一類質疑也集中在兩點:一是科莫的居家令是否下得太遲,二是他的政策是否導致了紐約州數千名養老院中的老人死亡。
疫情高峰期空空蕩蕩的紐約街頭。
回顧紐約疫情的發展過程或許能為解答第一項質疑提供一點思路。紐約州在3月1日發現了第一位covid病人——一位從伊朗歸國的醫生。當時大多數人認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和手套是過度反應,完全沒料到後來的局勢會如此嚴重。
對科莫來說,與紐約市長比爾·白思豪(Bill de Blasio)之間的較力是影響他疫情措施的重要因素。3月13日,科莫宣布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是否關閉當地學校。兩天後,白思豪下令關閉紐約市的學校。3月17日,白思豪又放話說他正在考慮是否要發布全市範圍的居家令。
科莫立刻否決了白思豪的提議。他說自己不會批准居家令,因為強制讓人們呆在家裡會帶來恐懼和恐慌,造成比病毒更大的麻煩。暗地裡,他也不滿意白思豪搶在自己前面先提出居家令。據說過後有一些州政府官員專門開會研究,怎樣能使科莫在宣布某種居家措施的同時顯得並不是在跟風白思豪。
直到3月22日,紐約州已經發現了大約6000個病例後,科莫才發布了「暫停令」——和居家令是一回事。當時加州等地雖然病例比紐約州少得多,但早就發布了居家令。哥倫比亞大學的傳染病學家估計,居家令延遲一周發布,導致未來兩個月內紐約市內的死亡病例增長了五倍。
科莫和白思豪的較力一直在繼續。就在這個月,紐約市某些社區的疫情出現反彈,白思豪在沒有與州商量的情況下就宣布了一些遏制措施。第二天,科莫就否決了這些措施,代之以他自己的方案,雖然這些方案和白思豪的原措施相比只有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變動。
科莫和白思豪共同在新聞發布會上。
那養老院的死亡問題又是怎麼回事呢?3月25日,科莫發布了一項建議令,要求養老院不能拒絕患病的老人或者有症狀的老人從醫院轉回養老院。他解釋說這是為了讓醫院的床位空出來為可能的疫情大爆發做準備。
結果,用科莫自己的話來說,疫情在養老院的傳播情況就像「乾草著了火」。到6月中旬,全紐約州的養老院有6000多名老人因covid死去,大約佔全州總死亡病例的四分之一。
雖然養老院大部分由私人管理,但都需要接受州政府監督。很多養老院工作人員抱怨資源不足,認為政府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醫院上,忽視了養老院。
科莫則回應說,他發布的建議令與疾控中心最開始的指導政策吻合,避免了患病老人受到歧視。喜歡擺數據的他特別強調了一個數據,就是養老院死亡病例與所有死亡病例之比——紐約州在這一項上的排名是全國最低的。
7月份,紐約州衛生部門又發表了一份報告,說數據研究顯示,早在3月25日的建議令發布前,病毒就已經在養老院中擴散開來,所以重新入院的老人並不是造成病毒肆虐的主要原因。但是這份報告沒有打消人們對科莫的質疑,現在包括和他同屬一黨的民主黨議員也要求對這件事再次進行調查。
不管如何評價科莫在居家令和養老院上的決定,紐約州的嚴峻疫情最終確實在他的領導下逐漸緩和。調查顯示,70%的紐約人贊同科莫在疫情期間的表現。
當然了,科莫也將此當作自己的政績不遺餘力地自我宣傳。今年6月底,他專門為一座紀念雕像舉行了揭幕儀式。這座看起來像大山的雕像是根據他在每日新聞發布會上展現的死亡率曲線圖製作的。
科莫向媒體展示這座如山的死亡率曲線雕像
幾周後,紐約州政府又發布了一張海報。海報同樣用山來表現紐約州疫情的發展過程,增添了許多有趣的細節,還引用科莫的話作為標題。這個月,科莫即將出版一本記錄自己應對疫情行動的新書。
有不少人認為,科莫有志於在2024年競選總統,雖然他在與弟弟克裡斯的採訪連線中堅決否認這個說法,說自己從未打算競選總統,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這話多半當不得真。我想要是哪天科莫真站到了總統競選臺上,他在疫情期間的這段功過一定將被人們反覆審視、討論與評說,或許還是決定他能否勝選的決定因素呢。
但真實的世界不像電腦可以模擬千百種情景,反覆一次次重新演算。事情已經發生,決定已經做出,不管再怎麼回頭審視,恐怕也很難找到唯一正確的答案。
科莫發表的這張海報,仔細看畫中細節都滿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