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曹珊珊 中國青年雜誌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
文/本刊實習記者 曹珊珊
又是一年考公季,2021年國考已經交卷,市考、省考就在路上。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了許多人一個措手不及,不少年輕人在重新思考,是不是做個公務員才是正確的選擇?
《中國青年》記者採訪了一些考公的年輕人,傾聽不同的考公故事和心聲——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一路同行,循光而往。
認真備考,考上挺難
鑑定對象:小煦
年齡:23歲
職業狀態:剛就業應屆生
考公地點:重慶
考公經歷:公考3次,備考時間4個月
我考公的時候每天學習10小時,模擬測試正確率也挺高的,但我覺得考公大概率憑運氣。
打個比方,有時候糾結了很久想要報A崗,報名快截止的時候,發現B崗報的人少,就報了B崗。考試結果出來了,你發現當初如果報了A崗,就能進面試了,但你沒報,考得不如你的人反而考上了,這就是運氣。其實我公考分數挺不錯的,但我沒走運。
疫情之前,我從來沒想過考公,一心想去企業,身邊的朋友們也基本都是這種心態。疫情後找了一段時間工作,才發現企業的薪資待遇都不如疫情前,工作質量也不怎麼樣,這讓我覺得考公務員可能是一條更好的路。為此我還拒絕了幾個銀行的offer,而且身邊大概三分之一的朋友都準備考公了。
但我最近幾年應該不會再考了。我剛籤了一家北京的國企,有戶口,實習期加上服務期差不多是五年半,違約金是30萬。就算我進公考面試了,也很難從單位拿到同意面試的通知。不然就只能在面試之前辭職,這種風險太高了,既要賠償違約金,也不能保證面試一定能通過。
等我服務期滿了,已經將近30歲了,即便考上了,發展前途未必有剛畢業的年輕人好,不如趁現在趕緊走好我的職業道路。我覺得,考公還是應屆生最佔優勢,幾乎一半的國考、省考崗位都是專門提供給應屆生的。
說實話,現在考公內卷太嚴重了!我認識的中國人民大學的學姐和武漢大學的學長,都是研究生學歷,參加我們重慶市的普通選調生考試。在此之前,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可能受疫情的影響,好多「985」學校的研究生、海外留學生都參加了今年的各種公考,現在公考的錄取門檻就是不斷地往上拔高,想考上真的很難。當然,也不光是公考,事業編、軍隊文職的各種招考都很火爆。
鑑定意見:努力務實型選手。上班族請注意,辭職有風險,報考需謹慎!
我就是來划水的
鑑定對象:Lisa
年齡:25歲
職業狀態:待業留學生
考公經歷:參加國考一次,備考1.5個月
以下為《中國青年》記者與Lisa的對話
《中國青年》:考得怎麼樣?
Lisa:我就是來划水的,沒什麼好說的。
Lisa發來一張考公學習的APP截圖,圖片顯示,累計學習14天
《中國青年》:沒看別的備考資料嗎?
Lisa:我媽給我買了兩本書,還有兩套卷子,就這些。不過就這兩本書我都沒看完,後來直接在APP上刷行測題了。我備考也就一個半月,書肯定是看不完的,不如直接做題掌握點做題技巧,而且我考試前兩天都不知道申論長什麼鬼樣子……
Lisa考試前買的20篇申論範文,上考場前也就背完了四五篇
《中國青年》:那你為啥要考國考?
Lisa:在家閒著沒事兒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9月才從英國回來,錯過了秋招。而且我想試一下我的專業在國內能不能通過報名資格審查。我媽怕我上了個野雞專業,國內不承認就慘了,不過,就是考上了我也不會去吧……
《中國青年》:為啥?
Lisa:北京誒……做公務員的話我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吧?
《中國青年》:你覺得北京公務員工資很低嗎?
Lisa:是北京的房價太高��
《中國青年》:你覺得公務員的生活是怎樣的?
Lisa:工資不算高,有的崗位清閒,有的也忙,但應該都還算安心省事兒吧。雖然很多人認為公務員社會地位很高,但說實話,我不在意。
《中國青年》:還有京考、省考、各種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你還考嗎?
Lisa:看情況吧,不過希望不大。主要是作為留學生,我覺得我很不佔優勢……
《中國青年》:Why?
Lisa:一是留學生一般都比國內學生晚半年發畢業證,比如我是2020屆的畢業生,就只能參加2021屆的國考。尤其是想在北京落戶的,好像進體制內必須是初次就業,這意味著你畢業之後要「家裡蹲」一年。二是國外有些專業,國內專業目錄上沒有。我是數字媒體與社會專業,學歷認證一般就是直譯,那人家一看就很疑惑,你到底是學傳媒的還是學社會工作的?可能有的崗位報名的時候專業資格審查就不能通過,限制很大。當然,還有的崗位根本不招留學生。
我不可能為了考公,花費太多的時間。有合適的機會就去考一下,沒有就算了。��
鑑定意見:專業划水型選手。留學生考公請注意報考專業資格和時間問題!
越跑越無力
鑑定對象:布魯
年齡:26歲
職業狀態:三年「打工人」
考公經歷:參加公考6次,考公3年
2017年7月,布魯從河北石家莊市一所一本大學畢業,但畢業即失業,只好回到邢臺,在家準備12月的研究生考試。
兩個月之前,她考研失敗,被家長逼迫,複習了一個月就去考了河北省的省考。結果當然是沒考上,差了二十多分。在布魯眼裡,這並不是個問題,她根本沒有好好複習,而且她也不在乎,因為她一心想著再考一次研究生。
畢業在家惹人嫌。布魯的母親經常誇獎鄰居小A很務實,輕鬆地考上了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後來,又直接明示布魯,別眼高手低報太好的學校,以免考不上。布魯這桶「火藥」炸了一次又一次,依舊倔強地報了天津大學的管理專業碩士。十月剛到,母親就提醒她:「別忘了報國考。」布魯壓著心頭的無名火沒吭聲,只是「很巧」地不小心記錯了報名時間,母女倆又是一場家庭大戰。
轉眼來到了2018年2月,布魯考研再次失利,看到成績時當場大哭。但這次布魯不僅沒得到母親的安慰,反而等來了一頓怒吼,「我都說了叫你別報那麼高,你就是不聽!哭有什麼用啊!還不趕快複習省考!」布魯當著母親的面,拿打火機點燃了考公資料。
布魯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母女倆終於能心平氣和地說話。布魯不再執著於考研究生,開始備考省考,準備考不上就直接找工作。
混沌地備考了三個月,結果差了三十多分。布魯也沒挑,在應聘的第一家私企當了HR。再待在家裡考試就要瘋了,這是布魯當時的想法。
成為「打工人」三個月,布魯的想法就已和當初大相逕庭,「說實話我後悔了。給人打工確實難,周末只有一天休息,加班費沒有,五險一金不全,還得看老闆臉色。而且在邢臺這種小城市、小私企,根本沒什麼職業晉升空間,大部分人就是來混口飯的。」所以,2018年12月,不用母親催,布魯參加了國考。
這次國考,布魯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沒有眼高手低報熱門,報了石家莊的一個冷門職位,考了第六名,前三名有資格進面試。接下來她又毫無懸念地報了2019年省考,然後是2020年國考、2020年省考、2021年國考。仿佛陷入了死循環,布魯選擇的崗位,從省級降到了縣級,考試成績有高有低,而進面試分數線一路穩定地上漲。總而言之,考了三年,一次面試都沒進。
一次又一次失望,布魯複習得也越來越力不從心。「我真的特別不願意回家,一回到家看見那些書,還有家長的眼神,我仿佛就覺得自己是個高中生,每天下了晚自習還得回家苦讀,還有家長監視。而且打工其實真的很耗精氣神!工作一天,我就想躺一會,什麼都不幹。每天我回家之前,會留在車裡自己待半個小時,什麼也不做,純發呆。」布魯對《中國青年》記者說。
但布魯從沒想過辭職在家專心考公,「我在家待過,所以清楚那種壓力。而且時不時還要被家長懟『你吃我的、喝我的、花我的』,真的很崩潰。」布魯發誓,「就算一輩子考不上,我也不要回到那種狀態!」
布魯今年26歲,離35歲還很遠,所以她並沒有打算放棄,「這麼長的戰線真的每一秒都是折磨,但我還得繼續考。你看這次疫情,體制內不上班照常發工資,我們私企只發基本工資還差點兒倒閉。雖然我這種狀態,可能一輩子都考不上,但萬一哪天我考上了呢……」
鑑定意見:無力長跑型選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拉長戰線的考公er請注意,及時關注心理健康。
鑑定總結:
本次所有鑑定對象談到公務員對自己最大的吸引力時,都提到了「穩定」。誠然,在「996」工作制泛濫和疫情衝擊的大環境下,公務員所謂的「穩定」的確極具吸引力。但鑑定對象們幾乎沒人提到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及個人性格等是否適合公務員崗位。實際上,公務員的工作內容也在隨著時代更新,並不是大家想像得像活在「象牙塔」裡那樣無風也無雨,尤其是做新時代的公務員,更需要過硬素質和工作能力,還要做好心理準備,承擔起時代使命,而不是僅僅貪圖一隅的穩定。
在考公的道路上,考公er最重要的應該是認清自己。尤其是在考公熱甚至出現考公內卷的當下,那些被家長逼上考場、想考公卻又無力認真備考甚至戰線一拉多年的考公er們,「上岸」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與其虛耗在考公上,倒不如及時調整方向,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岸」也許只是年輕人的一次選擇,真正認清自己才是成長的開始。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原標題:《當代考公er鑑定報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