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抽屜裡總是塞滿了不用的東西?
明明是期待已久的聚會,為什麼在就要出門的時候,卻突然懶得去了?
為什麼吃自助餐總是容易吃得很多?
如果你也有以上行為,恭喜你,跟我一樣,都是個不靠譜的地球人。而如果想解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的疑惑,不妨一讀這本《地球人,不靠譜》。
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意思,看上去像是科幻小說,其實是一本關於人類行為經濟學的書籍。所謂行為經濟學,是傳統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結合,是基於人是有限理性的假設,解釋從傳統經濟學視角無法解釋的人類異常行為。
《地球人,不靠譜》是以一名從理性經濟人星球來訪的外星人——瓊斯的視角,發現地球人不理性的種種表現,並揭示背後的原因。跟傳統直接講述行為經濟學的書籍不同,這個主線設計非常的生動有趣。
通過閱讀此書,從中了解自己的非理性行為,幫助我們審視自己的經濟行為,糾正自己的非理性決策,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也是非常有趣的收穫。
例如,地球人拘泥於已經花掉的錢。
如果你一個月前就已經花錢預定了喜愛的明星的演唱會門票,卻在演唱會當天發燒,身體非常不舒服,你是否會勉強自己去參加演唱會?
而如果這張明星的演唱會門票是你免費獲得的,那你是否會勉強自己去參加演唱會呢?
大多數的人在第1種情況下會選擇「去」,而在第2種情況下選擇「不去"。
「不管是自掏腰包買的,還是別人給的,演唱會門票的價值都一樣,但是,人們卻會根據自己是否花了錢,而高估或者低估門票的價值。」從行為經濟學來看,人們念念不忘花錢買來的門票就是受沉沒成本效應的影響。
顯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時,我們會不自覺的做出不捨得放棄已投入的成本的選擇。而現在,我們清楚的意識到,這是非理性的行為,正確的選擇,最好不要考慮沉沒成本。
又比如,生活中我們喜歡精打細算。在計劃旅行時,喜歡花上大量的時間來對比航班、住宿費用,以獲得最優惠的價格。然而,我好幾次旅行時花費大量的時間淘票、淘酒店,卻感覺非常疲憊,沒有「佔到了很多便宜」的開心之感。
書中指出了原因,這是因為當我們很想規避損失、避免後悔時,很有可能產生了巨大的機會成本。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比較價格挑選酒店,這個時間其實可以用來做更多其他的東西,甚至產生收益。而在我們的心理帳戶中,相比看得見的金錢損失,我們很容易忽略機會成本。
「要把機會成本看成一種伴隨現金支出的費用」心理帳戶專家塞勒的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又如,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會意外獲得一些錢,這些意外之財,你是會選擇存下來還是花掉?
看了書中的內容,我才知道,原來會因「金額而異」,金錢面額的大小會影響金錢的價值和消費方式,這被稱為面額效應。小額臨時收入,我們喜歡放到心裡帳戶中的活期帳戶中,很容易馬上花掉;但如果我們臨時收入的是一筆大錢,我們就更有可能把他放到心理帳戶中的長期帳戶中,把它存起來。此外,書中還描述了大量的非理性的行為,非常值得我們反思、警醒。
當然了,發現自己不靠譜的一面,也挺有趣的。確實,從理性上來說,我們日常經濟行為存在諸多搞笑的地方,看起來真是太蠢萌了。但是,如果時刻都理性,生活也會少了一些樂趣。
例如,吃自助餐總是容易吃多,雖然肚子撐得難受,但想起來以前跟好朋友一起約好去自助餐廳大吃一頓,然後扶牆出的情形,也是很美好的回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