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人性有很多種可能,《三體》恰恰表現了其中最糟的一種

2020-12-14 金剛侃史

《三體》這部小說,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外,都盛讚作者劉慈欣,稱他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了世界的級別,並榮獲了世界級科幻大獎:「雨果獎」。在劉慈欣獲獎以後,他始終如一的保持著十分謙遜低調的作風,說中國的科幻文學還是處於一個比較邊緣化的位置。

說到劉慈欣,還有著這樣一個故事:劉慈欣曾和一群科幻小說迷一起聚餐吃飯,多名粉絲以及書迷紛紛向他表示,他這樣一個科幻作家是自己的偶像,但劉慈欣的回答讓很多人感到十分的意外而又十分的真摯。他說:我只是和你們一樣的科幻迷,並不是一位科幻作家,我是科幻領域的一份子,並沒有凌駕於這一群體之上。

我覺得劉慈欣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他個人對於科幻領域,發自內心的真誠。

其二:是劉慈欣對於科幻小說執著的追求,追求著一種獨有創造性的能力,以及其豐富的技術性想像力。

《三體》一書包含三部,闡述了人類地球文明的衰落,是由於人性的缺失,最終導致了三體人的入侵,經過許多激烈的戰鬥,宇宙最終陷入空虛,要麼死亡,要麼重生。

劉慈欣在《三體》英文版的後記中裡有這麼一段自述:作為一個科幻迷背景的科幻作家,我寫科幻小說不是為了用它來隱喻和批判現實。我覺得科幻小說最大的魅力,是創造出許多超越現實的想像世界。「衛星、飢餓、行星、煤油燈、銀河,戰爭、光年和洪水」,這些相距甚遠的事物交織在一起,成為了我的早期生活,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科幻就是科幻,現實就是現實

劉慈欣曾表示自己是一位技術主義者,他相信科學幾乎能解決一切問題,就算解決不了,也能依靠科學的力量繞過去,而這裡的科學解決一切問題,是建立在人類認知範圍基礎上的,宇宙是極其複雜的,並不會將這種理念擴展到宇宙中,因為從科學的角度,我們未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劉慈欣表示人自出生起,人性就是缺失的,但科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人自從出生那刻起,內心就充滿了欲望,十分貪婪,無時無刻想要獨吞一切。

這個社會目前並不是虛幻的,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如果科學技術在能源、生物和材料領域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一個按需分配的社會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並不是說,這樣的社會到來以後,就可以消除人們的欲望以及貪婪的本性,最起碼可以很大程度的壓制人們這些欲望,進而還會使人們的欲望推升到更高的層次上面去。

比如說,與四五十年前相比,人們的欲望是大相逕庭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人類所需的物質以及資源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人們對於溫飽的需求已經趨於無限小了,另外更多高層次的需求也慢慢的被滿足,這就是科學力量來消除人性弱點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把人性放在宇宙中,有很多種可能,《三體》中表現的就是最糟的可能

劉慈欣說過,科幻文學屬於一種可能性的文學領域,換句話說,如果將人性放在浩瀚的宇宙當中,那麼就會存在著很多的可能。

其中會有最糟的可能,也同樣會有最好的可能,同時也會存在與我們如今生存的社會一樣的不好不壞的可能,像我們人與人之間會有恩怨和過節,同樣也會有互敬互愛。

如果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趨於完美的道德規範體系,那麼對於整個宇宙來說,都遵守著同樣的規範,那麼生命就會得到最好的尊重,也就是一種最好的可能。

但是,作為科幻文學的作者而言,他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多個可能性羅列出來,由於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其他的道德體系,對我們來說都是未知數,更不可能知道它的真實性,因此靠作者的科幻思維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就劉慈欣而言,在羅列的這些可能性之中,如果有其中一種可能性,可以用來塑造出來一個好的情節,那麼我就會寫下來,因為如果這種可能性是平平無奇的那種,或者說是像我們如今地球上這種不好不壞的可能性的話,就沒有意義去寫了。

《三體》三部曲第二部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作為一大亮點,對於這種想法劉慈欣究竟是如何想像出的呢?

前面剛剛講到,「三體」中描述的就是人性以及宇宙最糟糕的一面,那麼最糟糕的一種狀態就會是「黑暗森林法則」了,對於劉慈欣來說,這僅僅是小說情節設定的一個選擇而已。

在《三體》之前,劉慈欣也曾寫過很多科幻類短篇小說,譬如:《鄉村老師》、《朝聞道》等等,這些小說中不存在「黑暗森林」,裡面充滿了對生命、文明以及智慧的尊重。

說到底科幻作品是一種充滿想像性以及可能性的文學領域,雖說書中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間接或者直接映射社會現實的內容,但這些並不是劉慈欣創作的主要目的。

劉慈欣扛起了中國科幻界的大旗,書中靠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紮實豐富的技術性思維,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劉慈欣對於自己作品做出的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說他的創作思維以及理念,就好比是一枚銅錢,「內方外圓」!

如今的讀者,四五年一代人,每一代人對於書中內容的欣賞角度就非常不一樣,所以他一直堅持「外圓」,就是說自己的作品時刻迎合著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如果寫作角度一直執著於特定的年齡層,那麼作品就喪失了生命力。

另外,「內方」正是表示,劉慈欣本人執著追求堅持的科幻思維以及理念,不曾改變。

教育部今年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官宣了課外書單,來自國家教材委、高校、中小學校的110多人專家團隊,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選了300本,引導學生們讀好書、讀經典。其中,就有劉慈欣的小說《三體》。

對於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套書,大人和孩子皆宜,值得反覆品讀,不需要理科基礎也能看懂。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想閱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哦,一起來感受劉慈欣的大千宇宙吧~

相關焦點

  • 《三體》不僅僅是科幻小說,還是劉慈欣對一種生活方式的詮釋
    一、劉慈欣 與「科幻小說」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而劉慈欣就是其中的一員。
  • 劉慈欣《三體》圈粉無數,都是大咖,其中最熱心的粉絲竟然是他
    三部曲在全球範圍內出版19種語言版本,銷量突破2000萬冊,其中海外銷量超過150萬冊。僅僅英文版就超過100萬冊。這種小眾的科幻作品,能有這種火爆的銷量是極其罕見的。全球也掀起了一股三體熱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咖和領導人。
  • 劉慈欣:科幻創作十年回顧,與君共品宇宙大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
    世界各個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膽最絢麗的幻想來構築自己的創世神話,但沒有一個民族的創世神話如現代宇宙學的大爆炸理論那樣壯麗,那樣震撼人心;生命進化漫長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媧造人的故事所無法相比的。還有廣義相對論詩一樣的時空觀,量子物理中精靈一樣的微觀世界,而且超出了我們可能的想像。
  • 《三體》:程心間接毀滅了人類,劉慈欣卻說,她是很完美的一個人
    由於劉慈欣尚未給出答覆,美國外交部直接找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歐巴馬,可能是有史以來最任性和最知名的讀者。人家都是寄刀片對作者表示關愛催更,而歐巴馬則任性地讓外交官上門交流。實際上,劉慈欣在宇宙黑森林理論、三體星系概念、「水滴」和「智子」的科幻設計以及十個維度對「田園宇宙」的想像中都表現出了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和想像力。
  • 國人拍不了的《三體》,卡梅隆想拍,劉慈欣卻笑而不語,為什麼?
    雖然在很多人心裡仍然不及好萊塢的大製作,但震撼的畫面和大幅度提升的製作水平,還是讓很多人為之稱讚。《流浪地球》其實是劉慈欣在2008年出版的短篇科幻小說。眾所周知,劉慈欣最有名的不是《流浪地球》,而是《三體》。《流浪地球》撐起了科幻電影的市場,那如果《三體》拍出豈不是要封神?
  • 劉慈欣《三體》中犀利的20句話,句句充滿哲理,解讀人性直抵人心
    歐巴馬曾說「讀完《三體》,我才覺得當一個美國總統也這樣渺小」。在讀完《三體I》後,親自讓政府部門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雷軍認為這本書中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三到五年戰略非常有幫助!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談起《三體》,尤其《三體》中的「降維打擊」概念,更是數次提及。
  • 砸10億美金拍《三體》?好萊塢想要拍攝,劉慈欣說出真相讓人意外
    既然如此,那麼宇宙中應該會有很多星球是可能存在生命的,所以外星文明的存在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生命在地球上出現,是一種偶然。但是放眼到整個銀河系和宇宙的角度,生命的出現則是一種必然。在地球誕生之前,宇宙就已經有100億歲了,這期間孕育出生命一點也不奇怪。
  • 劉慈欣:兒時愛玩火槍後來愛上寫作,他直言好萊塢拍不了《三體》
    2015年8月,劉慈欣正因為雨天堵車而在車上閉目養神,同一時刻,美國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裡用視頻連線宣布,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的得主是科幻小說《三體》。有很多人開玩笑說劉慈欣似乎不是地球人,他像一位先知。
  • 《三體》:劉慈欣,星空大海,來去千年,值得一提的是什麼
    《三體》:劉慈欣,星空大海,來去千年,值得一提的是什麼我有那種感覺: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裡的偶然,宇宙是個空蕩蕩的宮殿,人類是這宮殿中唯一的一隻小螞蟻。這想法讓我的後半輩子有一種很矛盾的心態:有時覺得生命真珍貴,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時又覺得人是那麼渺小,什麼都不值一提。
  • 國內沒能力拍《三體》,為啥不能給好萊塢拍?劉慈欣親自道出原因
    《三體》,是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巔峰之作,甚至有科幻迷認為這部作品是繼四大名著之後的第五大名著。誠然,這些科幻迷的想法確實有些誇張。但不得不說,劉慈欣確實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拉到了世界級的層次。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三體是最值得改編成電影的、最值得期待的小說。
  • 《三體》中的降維打擊有多可怕?劉慈欣:永遠不要主動聯繫外星人
    《三體》是我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他在書中描寫了很多超乎常人想像的科幻概念,「降維打擊」就是其中之一。《三體》中描述的「降維打擊」,不僅讓讀者們震撼不已,而且還被很多網際網路界的大佬所推崇。那麼什麼是「降維打擊」呢?
  • 《三體》為什麼不交給好萊塢拍?劉慈欣:好萊塢太「單純」拍不了
    要知道,也是因為憑藉《三體》這部作品,讓劉慈欣成為了「雨果獎」的亞洲第一人!這就有很多人會疑問了,什麼是雨果獎呢?但是大多的影視改編很難會有一個令書粉,影視粉都滿意的權衡點,所以《流浪地球》改編的成功也讓版權歸處多了一種聲音:「把版權賣給《流浪地球》團隊」。其實《三體》早已影視化,但遲遲未上映,這也是後來很多人質疑劉慈欣胡亂賣版權的一個原因。
  • 劉慈欣《三體》:黑暗恐怖威懾整個宇宙,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其中,歐巴馬對劉慈欣的《三體》讚不絕口。歐巴馬說:「三體背景宏大,而相比這部小說,他平日和國會的纏鬥就顯得分外渺小,畢竟他不需要擔心外星人入侵。」因此在歐巴馬讀完《三體1》時,他藉助自己的職務之便,向劉慈欣催更,還藉助職位提前拿到了《三體》的續集死神永生。後來歐巴馬還客串了劉慈欣的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這足以表明, 歐巴馬對《三體》的痴迷程度。
  • 《三體》的世界浩瀚無垠,對人性的描寫卻能「一針見血」
    《三體》是劉慈欣的一部代表作品,也是科幻小說界經典之作。劉慈欣: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很多學文學的人評論說大劉的文筆並不流暢,甚至有些粗糙,但對於我這種並不很在意文筆是否細膩華美的人,大劉筆下造出的恢宏的世界,以及過硬的物理知識真的讀起來有種異常強大的氣勢。看完《三體》整部書的那一刻,除了震撼,我一時間竟不知道說些什麼。
  • 《三體》讓美國科幻界都驚訝的中國第一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
    劉慈欣:引領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三體》劉慈欣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人。生於北京,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他寫的科幻書籍數不勝數,可能我們不認知這位偉大的作者。
  • 《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如果你看過劉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說《三體》,那麼你一定對其中的一個情節記憶猶新。人類被三體人追擊的時候飛入四維空間,三維宇宙中的一切都呈現在他們面前,人類發現四維空間中的更高生命是矽基生命。最後,他們成功地摧毀了四維空間,回到了三維世界。
  • 劉慈欣《三體》中降維打擊有多可怕?網友:看完覺得不可思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三體》,這本書是山西作家劉慈欣所作,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看完過後,覺得真的太不可思議了!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維度,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
  • 《三體》中降維攻擊有多可怕?劉慈欣:高級文明不會刻意入侵地球
    而這些疑惑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裡面體現出來,裡面有很多超乎常人理解的科幻概念,其創意很超前,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看了都催更。書中講到精彩部分浮現了一種「降維攻擊」,據說這種襲擊手段發出的殺傷力超乎想像。
  • 《三體》劉慈欣透露真相:為什麼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堪稱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巔峰之作。其系列作品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而且在國際科幻界同樣享有盛譽,並多次獲獎。在我看來,《三體》與其說是一部偉大的科幻小說,不如說是一部對人性進行深刻解析的作品,一部宏大的宇宙史詩。
  • 劉慈欣能寫出《三體》,還要感謝《球狀閃電》的編輯
    一下子,工作單位的人都知道劉慈欣發財了,他們也不去仔細打聽緣由,就用怪怪的眼神看他,吃飯時還陰陽怪氣祝他發財。劉慈欣是搞水電工程的,他自然明白單位的一些人,可能在懷疑他這財的來源,劉慈欣也沒機會解釋,憋氣又覺得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