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這部小說,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外,都盛讚作者劉慈欣,稱他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了世界的級別,並榮獲了世界級科幻大獎:「雨果獎」。在劉慈欣獲獎以後,他始終如一的保持著十分謙遜低調的作風,說中國的科幻文學還是處於一個比較邊緣化的位置。
說到劉慈欣,還有著這樣一個故事:劉慈欣曾和一群科幻小說迷一起聚餐吃飯,多名粉絲以及書迷紛紛向他表示,他這樣一個科幻作家是自己的偶像,但劉慈欣的回答讓很多人感到十分的意外而又十分的真摯。他說:我只是和你們一樣的科幻迷,並不是一位科幻作家,我是科幻領域的一份子,並沒有凌駕於這一群體之上。
我覺得劉慈欣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他個人對於科幻領域,發自內心的真誠。
其二:是劉慈欣對於科幻小說執著的追求,追求著一種獨有創造性的能力,以及其豐富的技術性想像力。
《三體》一書包含三部,闡述了人類地球文明的衰落,是由於人性的缺失,最終導致了三體人的入侵,經過許多激烈的戰鬥,宇宙最終陷入空虛,要麼死亡,要麼重生。
劉慈欣在《三體》英文版的後記中裡有這麼一段自述:作為一個科幻迷背景的科幻作家,我寫科幻小說不是為了用它來隱喻和批判現實。我覺得科幻小說最大的魅力,是創造出許多超越現實的想像世界。「衛星、飢餓、行星、煤油燈、銀河,戰爭、光年和洪水」,這些相距甚遠的事物交織在一起,成為了我的早期生活,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科幻就是科幻,現實就是現實
劉慈欣曾表示自己是一位技術主義者,他相信科學幾乎能解決一切問題,就算解決不了,也能依靠科學的力量繞過去,而這裡的科學解決一切問題,是建立在人類認知範圍基礎上的,宇宙是極其複雜的,並不會將這種理念擴展到宇宙中,因為從科學的角度,我們未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劉慈欣表示人自出生起,人性就是缺失的,但科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人自從出生那刻起,內心就充滿了欲望,十分貪婪,無時無刻想要獨吞一切。
這個社會目前並不是虛幻的,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如果科學技術在能源、生物和材料領域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一個按需分配的社會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並不是說,這樣的社會到來以後,就可以消除人們的欲望以及貪婪的本性,最起碼可以很大程度的壓制人們這些欲望,進而還會使人們的欲望推升到更高的層次上面去。
比如說,與四五十年前相比,人們的欲望是大相逕庭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人類所需的物質以及資源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人們對於溫飽的需求已經趨於無限小了,另外更多高層次的需求也慢慢的被滿足,這就是科學力量來消除人性弱點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把人性放在宇宙中,有很多種可能,《三體》中表現的就是最糟的可能
劉慈欣說過,科幻文學屬於一種可能性的文學領域,換句話說,如果將人性放在浩瀚的宇宙當中,那麼就會存在著很多的可能。
其中會有最糟的可能,也同樣會有最好的可能,同時也會存在與我們如今生存的社會一樣的不好不壞的可能,像我們人與人之間會有恩怨和過節,同樣也會有互敬互愛。
如果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趨於完美的道德規範體系,那麼對於整個宇宙來說,都遵守著同樣的規範,那麼生命就會得到最好的尊重,也就是一種最好的可能。
但是,作為科幻文學的作者而言,他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多個可能性羅列出來,由於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其他的道德體系,對我們來說都是未知數,更不可能知道它的真實性,因此靠作者的科幻思維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就劉慈欣而言,在羅列的這些可能性之中,如果有其中一種可能性,可以用來塑造出來一個好的情節,那麼我就會寫下來,因為如果這種可能性是平平無奇的那種,或者說是像我們如今地球上這種不好不壞的可能性的話,就沒有意義去寫了。
《三體》三部曲第二部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作為一大亮點,對於這種想法劉慈欣究竟是如何想像出的呢?
前面剛剛講到,「三體」中描述的就是人性以及宇宙最糟糕的一面,那麼最糟糕的一種狀態就會是「黑暗森林法則」了,對於劉慈欣來說,這僅僅是小說情節設定的一個選擇而已。
在《三體》之前,劉慈欣也曾寫過很多科幻類短篇小說,譬如:《鄉村老師》、《朝聞道》等等,這些小說中不存在「黑暗森林」,裡面充滿了對生命、文明以及智慧的尊重。
說到底科幻作品是一種充滿想像性以及可能性的文學領域,雖說書中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間接或者直接映射社會現實的內容,但這些並不是劉慈欣創作的主要目的。
劉慈欣扛起了中國科幻界的大旗,書中靠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紮實豐富的技術性思維,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劉慈欣對於自己作品做出的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說他的創作思維以及理念,就好比是一枚銅錢,「內方外圓」!
如今的讀者,四五年一代人,每一代人對於書中內容的欣賞角度就非常不一樣,所以他一直堅持「外圓」,就是說自己的作品時刻迎合著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如果寫作角度一直執著於特定的年齡層,那麼作品就喪失了生命力。
另外,「內方」正是表示,劉慈欣本人執著追求堅持的科幻思維以及理念,不曾改變。
教育部今年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官宣了課外書單,來自國家教材委、高校、中小學校的110多人專家團隊,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選了300本,引導學生們讀好書、讀經典。其中,就有劉慈欣的小說《三體》。
對於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套書,大人和孩子皆宜,值得反覆品讀,不需要理科基礎也能看懂。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想閱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哦,一起來感受劉慈欣的大千宇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