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
請大家先思考幾個問題
①昨天,前幾天、上個月、去年,你,都做了些什麼?②現在,你,該做什麼?正在做什麼?③明天,未來幾天,你,將要做些什麼?你能回答上幾個?你又能列出幾個具體事項?你可能繪製出你的目標實現的路徑?過去的你和現在你的是否還是老樣子?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目標、計劃和日誌,但,大部分的人,卻是一片茫然。過去很模糊,現在很被動,將來很迷惘。
普通的人,總是,事找人,很被動;優秀的人,總是,人管事,運籌帷幄!
你可能已經懂了很多的時間管理的方法,如,四象限、ABC、GTD、番茄、清單等等工作法,但,為何還是管理不好你的時間,做不好你的計劃呢?
追其原因,就在落地工具上。任何思維方法的實踐,不能僅僅只是停留在思考上,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適你的落地工具。
比如,上面的幾種方法,操作起來都很簡單,有紙有筆就行,每天幾頁紙,一頁用於羅列想法、一頁用於羅列目標和事項、一頁用於計劃事項、一頁用於做工作日誌總結和反思。只是,現在能有多少人出門隨身攜帶紙和筆了?
與時俱進的我們,也該更新換代了。這節,我就分享下如何使用思維導圖來繪製個人工作檯的。
黃金圈法則,啟示我們,思考問題,要從內圈開始,層層向外,也就是,首先,思考為什麼,然後,思考怎麼做,最後,才是做什麼。
一、Why為什麼,目的
就像,開頭說的:
①如果是,事找人,我們就處處被動,天天瞎忙,我們也就失去了對時間的控制權,都疲於奔命了,談何理想;②如果能,人管事,我們才能事事從容不迫,運籌帷幄,從而,追求更高的目標。
要想做到「人管事」,運籌帷幄,首先,要改變你的視野,跳出具體的事情,用上帝的視角,站在更高的層面是去俯瞰你的工作和生活,統籌安排各類事務。
二、How怎麼做,方法
我們都知道,軍事指揮官們制定戰略戰術的方法,就是「沙盤演練」。一個沙盤模型,把雙方的態勢,清晰全面地展現出來。然後,指揮官們,就可以在沙盤上進行各種戰術的推演。如此,不僅能俯瞰和把控全局,還能關注和推敲細節。
現實中,我們也可以使用「沙盤」的方法,來俯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這個沙盤,就是結構化的思維方法,落地工具就是思維導圖。
結構化的思維方法,大致如下實施步驟:
①定主題:一個主題、一場沙盤演練。每次的思考,都需要框定一個邊界,這樣才不至於無休止地深陷其中。這裡的主題還包含了,一系列的目標和結果的標準;②列因素:把主題的相關因素羅列出來,就好比沙盤中的雙方的山川地勢、兵力部署、武器配備等因素;③結構化:對各因素進行分組歸類整理,使之形成層次分明的清晰結構,就像是雙方態勢分析;④重組:分清輕重緩急,排定先後順序,形成可執行的計劃,就類似沙盤演練中的排兵布陣;⑤落地執行:遵循PDCA的指導方法,也就是按計劃執行、不斷檢查和糾偏、持續改進,也就是沙盤演練中的戰術演練。
這,也是繪製思維導圖工作檯的基本思路。
三、What做什麼,執行步驟
搭建思維導圖工作檯的具體步驟:
1)搭建工作檯框架
就像沙盤演練中的沙盤模型一樣,我們要先搭建起整個框架模型,然後,才能在沙盤上排兵布陣,才能進行戰術的推演。
①定主題:確定工作檯的主題,也就是界定一個範圍。比如,可以從生活和工作上,各搭建一個工作檯,互不相擾,思考工作的時候,不要想工作外的事;思考生活時,不要受工作上的幹擾;②定目標:羅列出你的近期目標。比如,在工作的主題上,你可以列出當月的績效、項目、管理等維度上的工作目標;在生活的主題上,你可以從幸福、健康、親情、交際等幾個維度上的人生目標;③列事項:拆解目標,列出要實現這些目標所需要完成的所有事項;④分組歸類:對事項進行整理歸類,使之形成結構化的數據。比如,你可以將事項分成事務型和項目型兩種。事務型,就是那些階段性重複的工作,也就是每天/每周/每月都要重複做的事項;項目型,是臨時性的、一次性的事項。
至此,我們的工作檯框架基本成型,不同主題下,我們要實現哪些目標,需要做哪些事,就形成了工作檯的基本框架。
2)完善框架
有了框架,接著我們就要對豐富框架的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沙盤模型。
①區分要事:區分關鍵事項,標註出事項類別。哪些事項是要爭取做到最好?哪些是做完就好?哪些是有空就做的?哪些又是可以授權給別人做的?②細化任務:有些事項需要的時間較長,我們就需要再進行細化拆分,拆分成一個個短期內(比如,15分鐘、1小時或者1天)可以完成的任務,並排定這些任務的先後順序;
如此,也就在框架的基礎上,由事項拆分成可執行的可管理的任務,哪些是關鍵任務、做事的先後順序,都躍然一張思維導圖上了,就相當於完成了沙盤上的排兵布陣。
3)今日計劃
完善了沙盤模型,接下來,就要開始我們的戰術演練了。也就是在工作檯的基礎上,制訂出一天的工作計劃。
①篩選出一天的工作事項:注意要勞逸結合和工作量的分布;②排定做事的先後順序:根據個人的精力、專注力分布情況,來排定任務的優先順序。
這樣就形成了一天(今天)的計劃。
4)執行與跟蹤
有了計劃,那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地去執行。做事需要遵循基本指導方法,PDCA,也就是計劃、執行、檢查、改進,這是一個閉環,切勿斷環。
①落地執行:執行計劃上的事項,一次只做一件事;②進度跟蹤: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在計劃中更新任務進度;③事後歸檔:任務完成後,對任務進行歸檔(歸檔內容有記錄日誌、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方法和工具),並從計劃中刪除該任務;④階段性反思:反思,一直都是持續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方法。除了,每項任務完成後的總結與反思,我們還要養成階段性反思的習慣,比如,每天/每周/每個月翻看下整張思維導圖,回顧下每天的工作日誌,反思改進的方法和工具,如此,不斷地循環一個完整的PDCA循環,不斷地更新日誌、經驗和教訓、改進方法和工具,從而讓自己越來越高效。
總結
用思維導圖繪製了工作檯後,我們再回過頭,看下文章開頭的問題,目標的實現路徑是否就能很輕鬆地繪製出來了?
①過往的經歷,不再模糊,都是經驗:你可以翻閱已完成的任務,回顧當時的過程,翻閱當時的總結與反思,你的點滴努力,都將成就未來的你;②現在該做的事一目了然:點開當天計劃,主動出擊,各個擊破,逐個完成計劃事項;③未來的事不再迷惘:篩選出工作檯上未完成的事項,每少一件,你離目標就越近一步。
最後,提醒大家,科學的方法+刻意的練習=成就高效!
學會了科學的方法,經過反覆不斷的刻意練習,養成思維習慣,方能造就高效!
好了,這節的內容,就到這!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一些收穫;
更希望,你能把今天的說活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
點擊下方的專欄卡片,即可訂閱《100個思維框架模型》訂閱後,別忘了,私信我「專欄」哦!
我們一起,抱團成長,共同進步,我是Excel大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