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個字最恰當不過:韜光養晦
這是「一見財經」第二十一篇原創文章
說馬化騰深諳政商關係,一點都不過分。
9月20日,騰訊耗資28.64億港元認購中金公司股份,持股4.95%,成為中金第三大股東。
看似這則消息只是一個商業財經新聞,但背後卻不簡單。
從財務角度看,這對於騰訊來說是一門划算的生意,從政商關係角度看,騰訊收穫的更多。
一
此次發行尚需獲得相關監管機構批准,但外界預計,以騰訊和中金公司的實力,騰訊入股其實已經板上釘釘。
中金公司全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6月25日成立,是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
它的股東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TPG Asia V Delaware,L P、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國際和國字頭公司。
此外,中金公司的歷任掌門人都大有來頭,說幾個大家熟悉的,王岐山(1995-1998)、周小川(1998-2000)……李劍閣(2008-2013)、金立群(2013-2014)、丁學東(2014年10月——2017年2月)
王總和周行長就不用詳說了。
李劍閣曾是朱總理秘書,現在還是國務院經濟智囊;
金立群現任亞投行行長;
丁學東不僅是十九大代表,併兼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因其特殊背景,中金公司在中國大型國企改制時期成了境內最大的股權投資銀行,加上可與國際大投行齊肩的薪資水平,其因而被稱為「投行貴族」。
在1997年至2011年的14年間,這家公司有令人驚嘆的表現:由中金協助完成的中國企業海外IPO融資規模,約佔中國企業海外總融資規模的38%。
它的「代表作」,包括融資規模42億美元的中國電信的IPO,以及中國農業銀行上市的主承銷商,那次的融資規模超過200億元。
對於騰訊將成為中金的大股東,全美最大銀行之一花旗銀行發表研究報告稱:對騰訊入股中金公司感到驚訝。
事實上,2016年證券公司淨利潤排行榜上,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中金僅為31位。
2017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參與的IPO項目,僅有7家過會。
一見君看了看中金股票,近年來也是不溫不火,做投行的沒錢怎麼行,此次入股中金,騰訊可謂是雪中送炭。
二
8月18日,人民日報社主辦「2017媒體融合發展論壇」,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受邀作致辭。
馬化騰在開幕式上致辭說:中央多次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馬化騰說,官方媒體(編者註:《人民日報》)是黨和國家的喉舌,面對新的媒體生態,不僅要以受眾和用戶為中心,還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從而在新形勢下更加堅守宣傳陣地,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騰訊將繼續秉持融合發展的思路,以技術優勢助力媒體的創新發展。騰訊也會繼續支持國家媒體融合的政策,共同營造團結和諧、昂揚向上的輿論氛圍。」
馬化騰這表態,無可挑剔,簡直是樣板。
要是大家沒忘記的話,8月1日,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當天很多人在微信參與名為《我的軍裝照》H5,這個H5是騰訊天天P圖團隊為《人民日報》提供最核心的圖象處理和支持。
三
今年是中國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0周年,7月31日,騰訊還聯合旗下包括騰訊網、「王者榮耀」、騰訊影業、騰訊安全部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等多個業務單元修復長城。僅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就認捐近千米的長城修復工程。
據騰訊有關負責人表態,利用騰訊旗下各大部門技術要發動全國網民參與修復長城。
可能有人疑問,騰訊修復長城是在做公益啊?其實不然。
要知道,長城曾是我國軍事性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四
香港問題,是今天很讓中南海頭疼的事情,處理方法重不得,輕不得。
這些年總有人把香港內地的矛盾核心,定性為民主議題,例如一人一票的訴求。但其實更根源的問題應該還是出在經濟上。
香港去年的GDP總量同比增長不到2%,深圳是9%。持續的經濟下行帶來的是貧富分化加劇,住房問題得不到解決,產業單一,經濟上依賴陸客,就業上選擇少等一系列問題。
中央的讓利,讓大財團賺了個盆滿缽滿,民眾毫無獲得感,現在李嘉誠似乎還要離開「李家城」。這個時候,馬化騰站出來,為大灣區搖旗吶喊,也是在扮演「救火隊長」。
我們看到,小馬哥今年3月份作為人大代表提交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建議,隨後被克強總理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才過了三個月,今年6月騰訊承辦了「首屆大灣區論壇」。
大家都知道,一般論壇承辦方就是出錢又出力的一方。
大灣區論壇,馬化騰親自出馬,把深圳的一眾大佬——順豐的王衛、大疆的汪滔、恒基兆業地產集團的李家傑、新世界集團的鄭志剛、以及董明珠等一大批陸港兩地的政商名流請了過來,商討「大灣區」的發展大計。
馬化騰號召力還是非常大的,把順豐王衛請來了。據稱,這是王衛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面對媒體。
「我非常希望香港政府能夠主動出擊,這樣香港就有更多的機會吸引到國內外的科技企業來到這裡落戶。」馬化騰在論壇上說,我也希望政府會更有緊迫感,有時不我待的魄力。只有政府搭臺出政策,我們企業才能更好地在臺上演戲。
彭博社點評馬化騰近來的反常高調,說「新一代中國技術巨頭正快速成為他們國家事實上的『大使』」。媒體說,「這話其實有點道理」。
網上檢索,馬化騰談論政商關係話題幾乎鳳毛麟角,理科生出身他,看似低調沉默少語,實際上在處理政商關係時,用四個字最恰當不過:韜光養晦。
註:一見財經(ID:yijiancaijing)原創,轉載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