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2020-12-23 胖福的小木屋

近日,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τ系統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

為什麼確定脈衝信號來自於行星

牧夫座τ是牧夫座的一個雙星系統,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1996年的時候,科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利用徑向速度法在這裡發現了一顆質量超過木星5倍的巨大行星牧夫座τ b,這顆行星有著「千年行星」的綽號。

科學家推測神秘射電信號就是牧夫座τ b發出的。

科學家認為,單恆星系統會比多恆星系統更容易出現生命,單恆星系統中的引力比較簡單,因此天體運行時比較規律,如果在多恆星系統中,每顆行星受到的引力幹擾就相當嚴重。除此之外,還要考慮雙星與原行星盤的相互作用能否保障類地行星在宜居帶內形成。

宇宙中的各類天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向外發出各種電磁輻射,除了無線電波(射電)和微波之外,還有能量高得多的輻射類型,比如X射線和γ輻射等等。

很多天體都能產生強烈的射電輻射,例如脈衝星、類星體、活動星系核甚至巨行星、褐矮星的極光。

自2007年起,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大約100道神秘射電信號,這些射電信號就像貫穿宇宙的雷射一樣,會與磁場、等離子區、宇宙填充物相遇,它們會捕獲關於星系際空間的信息,可以用作搜索宇宙奧秘的重要工具

但是之前發現的射電脈衝信號,因為色散量較大的、持續時間為毫秒級,因此也被稱為快速射電暴,科學家認為是來自一顆高度磁化的中子星(即磁星,有著極強的磁場,能不斷地向外釋放出強大的電磁輻射),或在矮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而這次的射電信號為什麼科學家會認為來自一顆行星呢?

恆星在核心處進行核聚變的同時,還會向外釋放大量高能的等離子體,這就是所謂的恆星風。這些恆星風在穿行於太空之中的時候,會遇到行星的磁場,發生劇烈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高能粒子的速度變化會以無線電波的形式被科學家檢測到,這種現象在統計學上被稱為「bursty(突髮式數據)。

太陽發出的恆星風我們一般稱之為太陽風,星際邊界探測器就曾觀測記錄了太陽風(從太陽釋放的數百萬公裡/小時的帶電粒子流)與地球大氣層猛烈碰撞。太陽風會破壞地球大氣層,但不會偏移地球磁場方向。

太陽風碰撞地球磁場

木星,是一顆巨型行星,它的磁層更是大到讓你意想不到。木星磁層平均寬至500萬公裡(300萬英裡),這是木星自身寬度的150倍,幾乎達到了太陽寬度的15倍,木星的磁層中充滿著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這些粒子在木星周圍形成了非常強的輻射帶。

因此,木星有很強的磁場,其表面赤道附近磁場強度為3高斯,約為地球磁場的10倍,極區磁場還要強,約為9~11高斯。有如此大的磁場,與太陽風相互作用是必然的。所以,科學家很早就發現了木星是太空中最亮的射電源,它發射很強的電磁波噪聲。

科學家研究了木星的射電輻射特徵,並對這些輻射進行縮放,以模擬來自類似木星的遙遠系外行星的可能輻射特徵。這些結果成為搜索來自40至100光年之外系外行星射電輻射的模板。

因此,科學家在仔細研究了近100個小時的射電觀測結果後,認為這次的脈衝信號來自於行星。

神秘信號想告訴地球什麼

科學家一般認為射電信號並不是智慧生物用來互相溝通的那種電波,而是一種自然產生的電磁波。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磁場對於維持行星宜居性的重要意義,只是苦於沒有方法探測系外行星是否存在磁場。

在這幅牧夫座τ b系統的藝術效果圖中,線條代表看不見的磁場,它保護這顆熾熱的星球不受太陽風的影響。

而射電信號中蘊藏了非常豐富且重要的信息,這是人類第一次接收到行星發出的射電信號,它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行星內部結構、大氣逸散和宜居性方面的數據。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助於天文學家破譯恆星與行星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原理。

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相關焦點

  • 外星人「致電」地球?科學家發現神秘信號,它來自一顆宜居星球
    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在距離地球大約51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神秘的信號,這個信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在系外行星上收集到了射電脈衝,它的發現也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會不會是外星文明在「致電」地球?神秘信號是如何接收的?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資料圖:射電望遠鏡觀測到的星系圖像。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天文學家疑似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近日,一支國際科學小組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發布了一項非凡新發現,宣稱可能首次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不得不說,這項新發現聽起來很科幻,一不小心就讓人想入非非。難道我們終於接收到了外星人的呼喚?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這可能是第一次採集到來自太陽系以外行星的射電輻射。
  • 太陽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難道是地外文明?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 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究竟是什麼樣子?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網站,藉助美國航空航天局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數據,天文學家們首次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他說:「未來的NASA探測項目,如掩星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以及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等將會找到那些距離最近的巖石行星並確認其成分與大氣組成,從而延續人類對搜尋另一顆地球的不懈追求。」
  • 15億光年外的天體,不斷向地球發射神秘信號,它想告訴我們什麼?
    隨著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我們發現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非常渺小的一個構成部分,在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舍夫的文明假設中,地球目前也處於最低級的0級文明,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也許是更加微乎其微的存在。這些年來人類在宇宙中顯得過於孤獨,同時為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我們的腳步現如今已經踏入到了其他星球和星系之中,希望能夠在宇宙中找到其他的生命體,前不久,國外的天文學家公布了一項數據,15億光年外的一個天體,在不斷的向地球發射神秘信號,5年來接收到了26次,它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 神秘!天文學家檢測到或由系外行星發出的射電信號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Botes)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LOFAR),研究人員發現,只有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Tau Botis)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FAST試驗性觀測接收到1351光年外脈衝星信號
    浩瀚星空——礁湖星雲的廣角影像。  據中央電視臺消息,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研人員近日通過一次試驗性觀測,成功接收到來自1351光年外一顆脈衝星發出的脈衝信號,這是FAST進行試驗性觀測以來,接收到的質量最好的一組電磁波信號。這組信號的獲取,有利於科研人員進一步分析FAST望遠鏡的性能指標及後續調試。
  • 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有水和大氣層,距離地球1400光年
    在科幻電影中,尋找第二地球是常見的橋段,當一顆星球發生戰爭、環境惡劣無法再居住時,人類就會拋棄自己的家園區尋找下一顆星球,但在現實中,尋找第二地球的夢想或許有些不切實際了,因為人類並不知道宇宙究竟有多浩瀚
  • 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不要回應
    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不要回應提到劉慈欣。「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它不僅受到讀者和媒體的好評,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的科幻小說。
  • 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5年接收到32次,它想要告訴人類什麼
    其空間位置距離小麥哲倫星雲約 3 ,爆發的持續時間僅為幾個毫秒,卻可在這極短的時間內顯示出極高的亮度,相當於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科學家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快速射電暴(FRB),第一個快速射電暴則被命名為FRB 010724。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如何探測數千光年以外的系外行星?
    7000光年之遙。在為目標攝影的過程中我們並不需要發射任何形式的波、信號或是電磁波束。這一點與雷達不同,雷達工作時會向外界發射無線電波,電波遇到目標物體並且反射回到雷達才能發現目標。而在攝影時,或者在本問題中更精準的說是在光譜分析時,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啟動我們的傳感器然後等待光子的光臨。
  • 神秘太空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5年收到26次,它想要告訴人類什麼
    在我們今天看來,星星是數不完的,因為每一顆星星對應的都是一個不知道距離我們有多少光年的星球。在距離我們最近的太陽系中,除了八顆大行星外,還有許多數不清的小行星以及衛星,因此,宇宙中的星球數量是現在的我們遠不能估計的。不論是太陽系還是太陽系所屬的銀河系,亦或是河外星系,每一個星球都是我們現在要探索的目標。
  • 中國天眼捕捉到宇宙神秘信號,距地球30億光年,國外專家羨慕不已
    然而,世界如此之大,科技發展如此之快,人類所探索的只是地球的冰山一角。必須承認,人類在大自然中確實很渺小,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在不斷探索中前進,努力發展我國的科技實力,以便逐步了解到那些尚未解開的謎團。作為我國遠近聞名的天眼,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對我國科技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自建成以來已經探險過許多人類未知的事物,足以可見這一天眼的能力不容小覷。
  • 4.2光年外傳來神秘信號,疑似飛船發射
    提到比較知名的科幻文學作品,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劉慈欣的《三體》,裡面的主角之一——三體文明,距離地球大約有4.2光年,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他們在發現地球後,朝著地球大規模進軍。那麼,在現實宇宙中,距離地球4.2光年之外的地方,又是否一個恆星系統存在呢?
  • 46年前,人類向25000光年以外的深空發射信號,地球位置會暴露嗎
    1974年,人類正處於探索宇宙的繁榮階段,那時的人類將全部的熱情都放在了那神秘無垠的星河裡。這一年,一座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在波多黎各建成,這就是著名的「阿雷西博望遠鏡」,當時的科學家們為了慶祝它的建成,在落成典禮上,人類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2.5萬光年以外的M13球狀星團,以高能光子的形式發送了一條長達3分鐘的星際電報。
  • 射電探測:系外行星搜尋利器
    由於可以不會被地球大氣吸收,從10MHz到300GHz的電磁波是人類探尋宇宙的主要射電窗口,也是進行星際通訊的潛在手段。1974年11月16日,康奈爾大學教授、SETI計劃的創始人Frank Drake領銜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位于波多黎各的口徑300米的Arecibo射電望遠鏡,向球狀星團M13方向,以1000千瓦的功率在2.38GHz的頻率上發送了帶有人類文明的信息。
  • 那顆帶來諾獎的系外行星,竟是個「怪咖」
    在耶魯大學專門從事系外行星研究的王松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直接觀測系外行星並非易事。由於系外行星離地球都非常遠,相比之下它離繞著公轉的恆星又比較近。探測這顆行星就好比,某天夜晚,你站在北京,去尋找一隻位於南京的燈塔下的螢火蟲。不難想像,螢火蟲的光會被燈塔所淹沒。
  • 中國FAST望遠鏡已接收到1351光年外脈衝星信號
    來源:新華網央視網消息:在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整體工程完工之際,科研人員在近日通過一次試驗性觀測,成功接收到來自1351光年外一顆脈衝星發出的脈衝信號,這是FAST進行試驗性觀測以來,接收到的質量最好的一組電磁波信號。這組信號的獲取,有利於科研人員進一步分析FAST望遠鏡的性能指標及後續的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