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同行是冤家。
這句話也經常被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老師用來調侃與同行之間「赤裸裸的仇恨」關係。
一路走來,跟郭老師撕過的人不在少數,曾經的徒弟曹雲金、西安青曲社創始人苗阜、曲協主席姜先生等等。但活得明白、通透的郭老師不僅沒有被打倒,反而將德雲社越做越大,成為了相聲劇場界的龍頭企業。
那麼同行到底是不是冤家呢?從哲學角度理解,作為同行,業務、市場基本相同,但卻有各自的具體利益,競爭、衝突在所難免。商場如戰場,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在商戰中演繹得淋漓盡致。對於教培行業而言也是如此。
還記得2017年,作為功能定位和目標受眾都十分相似的作業幫和小猿搜題的一場互撕大戰,不僅對簿公堂,也在教育圈鬧得沸沸揚揚。
隨著大量新生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崛地而起,教育行業的競爭也愈加激烈起來。誹謗、惡意詆毀、貶低競爭對手、搶對手的生源、打價格戰、低價競爭、同行挖人等現象,頻頻出現在教育機構的競爭中。
考慮自身的利益發展雖有情可原,但作為教書育人的教育機構,還應該注重企業形象,兼顧社會責任。
競爭殘酷,但換個角度看,因為存在競爭關係,不得不通過各種方法開發客戶,包括但不限於策劃多種促銷手段、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售後服務標準等行為,反而可以逐步穩定客源,起到促進消費、增加收入的效果。
惡性競爭最終帶來的後果必是兩敗俱傷,所以大多數教培人都呼籲各培訓機構能夠做到有容乃大,以開闊的胸襟和氣度去面對同行競爭。
當然,無論市場環境是良性還是惡性,教育機構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那麼勢必會在激烈而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超越與發展。
1、提升自身實力
與其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戰勝競爭對手,不如專注於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教學是培訓機構的靈魂。首先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才能保障教學效果。教學效果明顯,便會贏得家長的口碑傳播,口碑傳播即是最精準有效的宣傳推廣。
而培訓機構又不同於義務教育,更應該將培訓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
對任課教師方面,不僅要求其自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教學水平,還要進行崗前培訓和進修學習,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技能。
同時,提升服務品質,讓家長和學生感受到培訓機構的誠心和用心,也是培訓機構立足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法寶。用心輔導、擔家長之憂、日常溫馨提醒和祝福等服務,都是留住生源、增加粘性的必要手段。
2、尋求差異化經營
說到差異化經營,最著名的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兩大餐飲連鎖巨頭了。雖同屬於快消行業,但是二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麥當勞主打可口可樂和牛肉,而肯德基則主推百事可樂和雞肉。
培訓機構面對市場競爭,也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做好目標定位和市場細分,尋求差異化競爭,專注於縱深發展。
歷數成功的培訓機構,都有其自身的過人之處。就學科培訓來說,新東方以英語見長,好未來以數學佔優,達內以IT制勝,華圖則以考公培訓出名;就教學模式而言,新東方主打大班,學大以一對一起家,這些機構非常明確各自的特色和定位,並在自身擅長的領域深耕,穩紮穩打。
具體到語言培訓,新東方的優勢是大學生應試英語培訓,李陽瘋狂英語則以口語應用為賣點,英孚英語主攻青少年英語培訓,而華爾街英語定位高端成人英語培訓……正應了那句話:各有各精彩。
除此之外,還要不斷突破現狀、推陳出新,提高綜合競爭力,並勇於開拓新市場,才能搶佔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3、借鑑同行成功案例
這裡不得不再次提到麥當勞和肯德基。同樣是連鎖快餐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經營品種也雷同,但有麥當勞的地方,不出百步,必定會找到一家肯德基。競爭如此激烈,為什麼這兩家企業還會發展迅速、不斷壯大呢?
因為他們並不把精力放到如何打壓競爭對手上,而是把焦點放在了消費者身上,並從對方身上吸收更好的經營理念,尊重競爭對手,學習對方的長處,更好地完善自己,最終互相成就,讓彼此不斷強大。
培訓機構同樣可以借鑑同行業的成功案例,減少彎路,結合自己機構所在的領域和地域特性,做出符合自己的發展規劃。
4、加強行業自律
行業自律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產物,各個培訓機構從業者如果都能加強行業自律意識,以行業規則嚴格約束經營行為,則會促進教培市場的良性競爭,保障教培行業的健康發展。
行業自律又以誠信辦學為準則。
對內,在課程上,不做虛假宣傳,不誇大其詞;在收費上明碼標價,籤訂協議,做到公開、透明、合理,不搞暗箱操作。讓家長和學生明確課程、課時、收費、級別等相關事項,避免今後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對外,不惡意中傷、詆毀他人,堅守無愧於心的教育初心,用心做好自己,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從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圍而出,打開一片新天地。
真正有能力的企業應該是希望同行做競爭對手,從而共同進步。如海底撈作為火鍋行業巨頭,就一直歡迎同行的學習,而這樣的相互學習交流,也讓他不斷變得更強。
一個行業發展是一個多元化發展,一點開花可能會讓這家企業立足,但卻不能擴大產業。將視野放遠,平臺放大,才能夠長久發展。
同行是冤家有理,但在良性競爭中謀求發展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