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呀,評論兩句和加個關注吧
在美國新《核態勢評估》出臺後,美國國防部和各軍種開始著手落實《評估》中提出的各項要求。新《核態勢評估》認為,以核生化武器為主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與傳統威脅一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態勢「增加了不確定性和風險」,並且存在與包括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在內的非傳統安全威脅相結合的可能。在上述認識的指導下,美軍除準備加強抗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力量外,還試圖通過機構調整與戰略的重新規劃,來增強美國抵禦恐怖「大殺器」的能力。而應用特種部隊抵禦恐怖組織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就是美軍新戰略中的一則重要內容。
儘管反恐特種部隊一般不會負責處理WMDS(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他們在反恐作戰行動中很可能接觸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設施,或者運輸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船隻,並且是接觸到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第一人。因此他們必須接受處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的基礎性訓練,一方面避免引爆這些武器,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配合這方面專家的工作。比如,在「9・11」事件之後,美國派出了NEST(核緊急搜索隊)和 FBI HRT的聯合部隊在美國東海岸開展搜索,避免恐怖分子將核武器帶入美國。不過,美國和俄羅斯的反恐特種部隊中確實有一些具有處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專業技能的隊員,他們主要來自軍隊的特種部隊。他們的專用工具是在冷戰時期研發出來的「 nukes」工具包。
在美國此前的核生化預防和反恐體制中,起核心作用的部門是美軍戰略司令部和國土安全部。美政府認為,此前預防核生化擴散、保護核設施和應對核恐怖威脅等職能分散在國土安全部下屬的各個職能部門中,在國家層面缺乏協調,也缺乏與美軍相關機構的互動。這種現象導致美國各部門在預發核擴散和恐襲的具體工作中自行其是,既缺乏統一的政策規劃,也降低了工作績效。同時,由於缺乏預防核生化擴散和襲擊的統一的情報機制,以及各部門自身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的貧弱,使得美國政府、民眾和軍隊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態勢感知和警戒意識不足。在軍隊層面,負責統管美國核力量的戰略司令部自身任務負擔過重,且在近年陷入裝備老化、人員素質不佳的困境。對於戰略司令部來說,雖然預防核生化恐襲在專業上與其業務範圍相近,但戰略司令部很難為這種低優先級任務投入很多精力和資源,其所掌握的戰略打擊力量也很難在預防核擴散和核恐襲等行動上發揮作用。因此,美國現行的軍隊-政府預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體制確實亟待調整。
為變革這種體制,美國防部決定使出特種部隊這一「奇招」。一位曾在美軍核生化部隊擔任高級指揮官的退休將領在《防務新聞》上撰文稱,國防部將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的重任交付特種作戰司令部及其下屬的特種部隊,是看中了美軍特種部隊強大的快速打擊和應急反應能力,以及在多年反恐戰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戰地社會資源和研究能力。美軍認為,國際恐怖主義組織一直懷有對美國發動核生化恐襲的意圖,而美軍特種部隊則在多年與各恐怖組織的較量中熟稔他們的「套路」。因此,運用特種部隊打擊核擴散和襲擊行為,有可能更準確地切中恐襲發動者的「要害」。同時,將預防核生化任務從戰略司令部調整至特種作戰司令部,也顯示了美軍預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應對思想的變化。從戰略司令部擅長的技術性預防和緊急事態處理,轉向特種部隊擅長的實地監控和打擊行動,透露出美軍希望增強打擊核生化擴散行動的進攻性和主動性,儘可能將此類恐襲「扼殺」在萌芽狀態的設想。
美軍認為,從作戰能力和戰法特點來看,美軍特種部隊也具有執行應對核生化威脅的能力。特種作戰司令部的組織特徵和作戰習慣,使其具有應對非正規作戰的情報搜集能力和戰術常識;而特種部隊「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戰思維,也使其能在面對新的威脅時充分發揮靈活性和創造性,進而為美軍執行此類任務提供新的對策。如果將上述能力與豐富的反恐作戰經驗相結合,美軍特種部隊確實有望在抵禦核生化威脅的作戰中發揮積極作用。
當然,考慮到特種作戰司令部此前從未執行過類似任務,調整形成新的核生化預防機制也需要時間,美軍也提出一系列指導特種部隊提高應對核生化威脅作戰能力的「路線圖」。美軍提出,在政策和領導體制方面,應理順各部門的權力和責任,減少部門衝突,與國土安全部的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辦公室密切協同,制定國家層級的預防核生化威脅的政策和任務目標;在作戰和技術方面,應加強對美軍特種部隊的核生化技術培訓,培養熟悉此類任務的作戰人員,建立應對核生化威脅的監控體系和信息資料庫,並構建多部門協同作戰能力;在任務管理層面,則應發揮特種作戰司令部在跨區域/全球作戰領域的優勢,提高打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作戰效能。
雖然美軍在政策和體制方面為應對核生化恐怖威脅作出了諸多調整,並且對新近承擔這一任務的特種部隊寄予厚望,但筆者對此仍有一些質疑。如果想要消除國際恐怖主義和核生化擴散的威脅,需要美國扭轉其固有戰略思維,積極為恐怖主義蔓延的地區構建安全穩定的環境,並加強在國際層面對核生化擴散的監控的合作。單純依靠特種部隊的作戰能力與反恐操作層面的具體調整,或許能助力美軍更有效地打擊核生化武器的非法轉移與恐怖襲擊,但難以剷除這種行為產生的土壤。如同美軍特種部隊在十餘年的反恐戰爭中取得無數戰術勝利,卻無法徹底消滅任何一個恐怖組織一樣,想要消除核生化武器襲擊帶來的安全風險,恐怕還需要美國政府作出更多努力。
總之,反恐特種部隊隊員在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的訓練,主要是為了幫助他們了解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類型,以便他們在發現可疑的殺傷性武器時能夠迅速準確地通知有關的專業人員。不過他們還需要接受其他的訓練。如果反恐特種部隊需要在可能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地點執行作戰行動,那麼反恐特種部隊隊員需要穿上防護服。因此,他們需要在訓練中練習在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正常操作武器和行動,並且學習在執行類似行動中如何避免發生引爆大規模系傷性武器意外的必備知識和技巧。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反恐特種隊員儘管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營救人質,但是如果當營救人質的任務與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恐怖襲擊的行動出現衝突時,他們還接受了這樣的倫理訓練:「小群體的利益要服從大多數人的利益。」
美軍近日在亞利桑那州舉行了一場防禦化學、生物和核武器攻擊的演練,對被生化核武器沾染的人員進行了消洗作業。
反恐特種部隊隊員需要學會熟練使用各種探測儀器,以儘快發現輻射危險或者可能存在的化學或生物武器。反恐特種部隊的醫療兵則需要學會根據化學或生物武器的類型來確定解毒試劑的治療方案。實際上,他們在執行與化學或生物武器有關的反恐作戰任務時會將解毒劑隨身攜帶。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大國的反恐特種部隊才可能接觸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關的作戰行動,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2007年4月,斯洛伐克UOU特種部隊隊員就發現一輛掛著匈牙利牌照的汽車,企圖將37.4磅放射性材料走私帶入斯洛伐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